1 ) 四道风心里住着几个人
四道风的心里住着几个人:大风皮小爪古烁沙观止,后来还有欧阳和高昕,也许还有狠人李六野。
大风和四道风几乎是同时出场的,第四集之时便被小鬼子打死了。小说中关于他的描述少得可怜。可我非常喜欢电视剧中的大风,长得憨厚,却又正义感十足,脾气也大(街头争霸时保护皮小爪,四人吃烧鸡时教训老四),是除了沙观止和欧阳之外,敢对四道风动手动脚的人。开始时我们知道他是车夫是四道风的老大后来我们知道他是个红脑壳。剧中,大风是为老四挡子弹而死的,老四语无伦次,眼泪奔出,青筋爆出,杀红了眼,把小日本捅成了马蜂窝,回到沽宁行里,对着皮小爪和古烁,拳打脚踢,质问“打架的时候你们上哪儿去了?”。他瞪大眼睛,跪在欧阳面前歇斯底里吼道要杀遍鬼子三刀六洞为大的报仇。
二的皮小爪,我简单地认为他是一个老好人。他照顾受伤的欧阳,在老四咋咋忽忽地说匪婆子已死的时候扯出通缉令让欧阳安心,在老四面子下不来的时候逮空说出沙门借道沙门替他解围,他甚至替欺负他的廖金头求情。皮小爪的死艰难而绝望,他催促同伴们往林子里面逃,自己殿后,可那使不上劲的手又怎么能扣动扳机杀死鬼子呢,他只有死路一条。他被鬼子当成刺杀的玩具,老四远远看着,一点办法也没有,无助地痛骂欧阳,硬生生地以头抢地,跟着小鬼子的屁股后边,也抢不着他的尸体,只得抓着一把土跪地磕头,泪流满面,“我再也见不着他了,他是我兄弟,不是相片啊”。那时还有老三古烁,虽然老四恶言恶语不给好脸地称呼他“汉奸”,可对着古烁递过来的鸡腿和“汉奸证”和那句“我挺想你和二的”,终于卸下面子憋着半天沉痛地说“二的没了,就今天的事”。
三道风古烁选择的路和老四背道而驰,可是他的死最惨烈,对老四打击最大。他在大街上挣扎吐血昏厥,回到高三宝家怕见欧阳怕听人劝,觉得对不起他们,觉得好多事情都是假的,“坐在窗台上,看着天上的月色,把一瓶酒全灌了下去,然后捂着脸,对着夜色笼罩下的沽宁低沉地呜咽。”他已经不能像从前那样大声的哭出来了。单刀赴会,因为对那个被自己当成爹的叔叔实在挂念,可对着杀气毕露的李六野,对这个打小一起长大的大师兄真真是恨哪。沙观止如此地小看了自己的侄儿和那几个“连残带废”的之间的兄弟情谊,叩三个响头这仇恨能抹过去吗?除非这三个响头能起死回生大的二的三的。不是小四儿上了叔的心,而是叔伤了小四儿的心。沙门会门板上古烁的血迹已干,城门楼上夺回来的古烁的头已经入土,可老四千疮百孔的伤口永远不可能愈合了,恐怕连疤也结不上了。他为自己拦腰阻止古烁和唐真,而对李六野手下留情后悔吗?痛惜啊!古烁死得不值啊,揣着名帖拜会沙门,本想一命换一命,可小汤包没就成,最后一颗子弹没能留给自己也没能打中李六野。老四终于杀了李六野为古烁报了仇,可他还是救不回小汤包,只能发怔地说:“他是我的小兄弟,叫作五道风。”(可惜电视剧没拍出这段,大爱这段)欧阳乌鸦六品可以像兄弟一样可以和他分着吃一只鸡,可是老四再也不会没心没肺乐呵呵地笑了,他“笑了笑,那种忧郁和伤感大概从此就印在他身上了,他确实在死亡中学会了长大。”书上是这么写的,可是他真的长大了吗?
李六野和沙观止一样其实是个简单的人。沙观止说要做沽宁义士,他二话不说要跟着师傅去。小日本挑衅了他的傲气,他马上杀了他。在他的世界观里,师傅是天,江湖、道上是一切。他和他最敬爱的师傅沙观止一样,没有所谓的民族主义情结,自尊太过,面子高于一切。沙观止自以为痛恨老四,其实心里比谁都爱惜自己的侄儿,要不然李六野这孩子也不会这么讨厌老四了。李六野权倾沙门会,可老四才是正牌接班人,所以不管他怎么努力,在沙观止心中他就是没有侄儿亲。老四走的是亲民路线,和守门的帮徒也能嘻嘻哈哈,李六野永远让人臣服在他的凶恶目光之下。可老四为什么不忍心杀他?真的只是因为沙观止吗?老四连普通的沙门帮徒都下不去手,又怎么会杀打小一起长大的大师兄呢?他甚至连句狠话都说不出。我想,如果不是因为古烁,四道风绝狠不下心去杀李六野。
欧阳对老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他既是四道风组织的大脑,也是四道风在失去三兄弟之后的主心骨。欧阳像大风一样可以为老四挡子弹,像皮小爪一样照顾老四,像坐地鼎古烁一样把稳替他出谋划策。当老四和龙乌鸦一起从码头回来之后,发现欧阳没了,老四瘫坐在电台药品的藏身地,喃喃自语“他也没了……”,他已经哭不出来了,他垮了。他第一次主动显示自己的脆弱,无神地对高昕说他不知道可以跟谁哭。虽然高昕动情温暖的话扯动了他的神经,却唤不回他的魂,他没头没脑地要私奔,他怕他剩下的一点老弱残兵再去送死。我想起死啦死啦在去南天门之前和虞啸卿说的“不行了,扛不住了,所有人都相信你,把命交给你,可是我交给谁啊?”死里来火里去,是欧阳那风一吹就能折的骨头和他一起扛着,欧阳没了,老四扛不住了。
临死前,编剧温柔地残忍地安排了老四的回光返照。在海边,苍白而疲倦的他认真地说:“我明白。我以前的日子都成了空的,我要有个人在心里想着。我爱她。”我们似乎看到他的新生。可不久之前,他还认为喜欢她的女孩“顶屁用啊,轻飘飘的。”爱情的力量真的如此之大吗?我不觉得。欧阳也不觉得,他说:当你以为你自己活过来的时候,其实你那部分已经永远的死掉了。高昕像大的二的三的一样住进了老四的心里,因为两个人的希望比一个人熬着好,因为高昕告诉他还有希望,尽管他自己并不知道希望在哪里,还有那些胜利后伺候二老生个小小孩黄包车上有尿味的美好未来,都因为有高昕。所有有关胜利、希望、未来的这些信念是欧阳告诉他的,现在是高昕告诉他的,而他自己从来没有见到过。高昕成了他死前的最后一颗救命稻草,是他回光返照的最后一点火苗。高昕死了,火苗没了,老四的世界就剩一片漆黑了,他看不到希望,他只是再一次看到战争残酷狰狞的的面目。七年的抗争看不到尽头,熟悉的脸孔一会会就没了,真是扛不住了。有人说,小四多么地不悲壮,为了个女人就要自杀,而且是自杀两次。这让我想起了我非常喜欢的另一部半黑不红的电视剧《少年天子》,乌云珠死了,顺治要自杀,大臣拦不住母亲喝不住,面对最交心的兄长安郡王的质问,他淡淡地惨笑“大清国属于我,可我已经不属于大清国了。我把自己摔碎了,一片一片的,再也拼不起来了。”哀莫大于心死,这是区区一个女人的事情吗?绝对绝对不是。
青石板上,古烁步步走近沙门,走近死亡。沽宁满城的人都听到沙门传出的枪声。可四道风呢?传说他穿山如林绝尘而来刀枪不入九命奇侠,可沽宁城听不到他们的英雄心被掰成一片片,最后碎地而忘的声音。野地里,四道风永远睡着了,看着他从生到死的欧阳地抱他在怀,伤心欲绝。
2 ) 这合理的和不合理的,这结局
不知道是第几遍看《生死线》了,反正自从去年年末第一次看过之后,就觉得其他电视剧没什么意思,想起来的时候,就挑几集出来瞅瞅。
第一遍看的时候笑一半哭一半,后来就想得多了,发现249在人物命运的设置上,尤其是到后来的情节推进上有些不合理,或者说,传奇色彩很重。比如欧阳山川的生命力堪比日本漫画里的主角小强,比如百炼成钢的四道风最后莫名其妙的死去,比如那个让所有人撕心裂肺的结局……
249在《三联》的采访中说到这个问题,承认有些是他自己失了分寸,但是他说的另一个原因我特别理解,“他有东西憋着要放,他放的时候可能会不合理”(好歧义==)。249的戏都很有爆发力,要成就这种爆发力必然需要一定的戏剧性,这样他才能说出他想说的话,那些合理的话。
这恰恰是我最喜欢249的地方,他笔下的英雄从来不是高举炸药包喊着“为了新中国,前进!”或者高喊“告诉祖国人民慰问团,听我胜利的消息吧!”之后奋力扑向敌人枪口的革命战士,他的英雄都是紧紧抱着自己卑微质朴的信念倔强求生的人类。
很多时候都是身强力壮的人某天喝口小酒睡一觉就猝死床帐,而平常病怏怏的人反倒能哼哼唧唧地长命。就像欧阳山川一样,他的定位确实是羸弱的教书匠,且受伤是他在剧中的主业,但在生死之间抱着那点对生命的希望,抱着那点“能多杀一个鬼子就多杀一个鬼子,能多救一个中国人就多救一个中国人”的信念,每每都得以残喘,康复,然后去燎原……有的时候我想,如果我D真的是像欧阳山川这样的组织,加入一下也不错~
刚开始的时候,最喜欢的是四道风,喜欢他这种血气方刚的男人,他的生命力就跟欧阳的信仰一样坚定,但再看的时候开始讨厌他,讨厌他如此的孩子气,每每遇到打击就一蹶不振,可以是说至情至性,但是作为旗帜是不是太自私?后来跳出来想想,这才是一个真正的人,他在技能上被神化了,但在人性上没有,这也正是四道风的魅力所在,更是这个角色的杯具所在。杨烁在采访中曾说,249最后把没有信仰的人都毙了。四道风不是一个从民间草莽成长为革命者的典型,他可以学会如何独当一面,但他不愿意学欧阳那种把能把人绕晕的理想。他是一个沽宁人的典型,满腔热血却柔软单纯地爱着自己的兄弟,自己的家乡,自己的国家……所以他必须要死,因为在日后的国共之争中他无法找到自己的位置,他没有欧阳的觉悟来把中国人分成信仰不同的两拨,他将无所适从,最后悲惨地迷失在自己无法理解的斗争中。但他是一面高昂的写着中国人的气血的旗帜,所以249说“他在我的戏里必然会死,而且他不能死在日本人手上,也不能死在国民党手上”。他走的并不是又红又专的主流路线。
还有那个结局。欧阳山川作为一支武装力量的希望和精神支柱,在绝大部分时间都是相当敬业的,但就是最后坐在老四身旁喃喃的一句:你们都走了,这算什么胜利?!让我听到无尽的落寞和颓唐。大部分人都在骂这个惨无人道的结局,但我觉得这不是249的残酷,而是战争本身的残酷。他只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告诉我们,战争本身就是这样的,不管你是战胜的一方,还是落败的一方;不管你是灰溜溜的逃走,还是历经艰辛终于活了下来在,“战争的胜利”,这种东西是不存在的。生命逝去了,没有办法重生,它不像战争,打仗的人逝去了,可以通过各种逻辑个各种说法把结局转化为某种利益的胜利。这个过程是个逃避现实的过程,是一个人们为了各自的目的自我催眠的过程。249把这个过程阻断了,于是战争的本质变得更加赤裸裸。
3 ) 我们想看的胜利,是一个失去的过程
这是一部关于胜利的悲剧。
我们想看的胜利,其实是一个失去的过程。
大约是看团长看的比较早,而且电视剧对原著的结尾有所改动,所以之前并没有深刻的体会到兰晓龙作品对“人”的终极关怀。
看的过程中我对结局是十分清楚的,而且我对于角色的死亡一向没有什么太大的抵触,所以对结局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但是当看到47、48集的时候,仿佛感觉到编剧和导演在用刀子一刀一刀的割肉,这种“疼痛”绝非来自于龙文章和四道风的死亡,而是来自于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有感觉的、有感情的生物对抗庞大历史一种无力的绝望。
不用我说,战争对于手无寸铁的平民来说是一场巨大的灾难,可是对于我们口中的“英雄”来说,他们又得到了什么呢?
我们期待看到的胜利,其实是一个失去的过程。
欧阳失去了亲人。
那是他一切伤痛的慰藉,哪怕他在别人眼里是坚定的“共产党员”。
何博士失去了朋友。
在他心里,他人生的意义不在于那些牛逼的称号和了不起知识,而是朋友们的信任和接纳,这是他在异国他乡从未获得过的。他原本就是逃离美国的,因为他对自己研究多年的东西感到“恐惧”和抵触,他只是不想杀人而已,可是最后他却不得不继续研究那个可怕的怪物,离开自己熟悉的朋友们,独自前行,然后按照历史的走向,把自己的年华留在大漠。
“用什么都好,就是别用生命”
他的生命已负担了太多,所有人都说何博士应该做什么什么,所有人都说“为了新中国”,可是没有人关心何莫修这个人自己想做什么。
如果这是何莫修的必经之路,那么我们只能祈祷,他所研究的东西永远不会派上用场。
龙文章失去的,是信仰和人生的支柱。
李晨在兰的剧里都是相似的角色,光鲜,骄傲,而易碎。他被炸断脊椎,再痛苦不过的死法,因为他已经彻底死去人生的支撑,三十多年的信仰和骄傲被抽离。他必须死了。
以一句“我不是军人”结束,放下了他引以为傲的一切。
四道风失去的,是活力和激情。
这个心智从来都不怎么成熟的人,信仰最简单的江湖道义,因为简单而活力四射。然后因为高昕的血突然发现人生中还有很多其他有点复杂的、有点酸又很甜的别的什么东西,他以为他找到了人生的归宿,却被迫亲眼目睹这美好被撕得粉碎。
还有另一个超级讨人喜欢的角色,唐真,她背着沉重的机枪走过了那么远的路,熬过了那么多痛到无法入睡的夜晚,我们以为,她有一天可以大快人心的复仇。
可是没有,她没能亲手杀了李六野,也没能亲手杀了长谷川。
然后因为一个毫无意义的“无条件投降”而放下武器,那只作为她生命力来源的机枪。
她什么都没有得到。只剩下一个虚无的等待。
鲁迅先生评价红楼梦是悲凉之雾,遍被华林。
而生死线,讲了一个在史书上振奋人心、慷慨激昂的胜利,你以为所有的苦难都已结束,你以为所有的理想都得到了实现。
其实不是的,对于那些我们尊称为“英雄”的人,还有我们这些普通的再普通不过的人,都在这场胜利里失去了。
失去了再多的鲜花和掌声都弥补不了的东西。他们只能在山呼胜利的背景里,留下一个浅浅的微笑。
没有人想当英雄,只是有时候,时势造英雄。——《黑鹰坠落》
在这场战争游戏中取得胜利的是人,受伤最重的也是人,我们究竟是为什么还要继续容许这套荒诞的游戏规则的伤害?
4 ) 境界决定高度
在《生死线》红黑两卷出版之前,《零号特工》是我读到的国产小说中最好的作品,抛开什么艺术派别表现手法甚至文艺和畅销的争论不说,以兰晓龙为代表的中国作家正在跳出之前固有的窠臼,重新审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重新梳理人生的哲学和生命的态度,类似的境界决定了作品的高度为我所仰止和崇敬。而《生死线》的出现,将这种境界再度进行了提升。
而起初,我却有些不敢看《生死线》的电视剧,因为有《零号特工》在前,电视剧完全无法表现原著的意境和精髓,完全流于形式和对原著的照本宣科,文字毕竟不同于镜头,文字震撼人心之处一旦由某个人在不恰当的现实场景中口述出来,竟然变成笑点,《零号特工》的电视剧失败之惨痛让我犹豫。《我的团长我的团》我直到现在还没敢看,书和碟都放在那里落灰,为什么不敢看?可能是对那种极端和另类的表现形式并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吧。
可我还是鼓起勇气看了《生死线》,开始还不适应廖凡的欧阳山川,不适应张译的何莫修,后来认为他们就是欧阳山川就是何莫修,甚至将原著里的人物进行了再度的创作和发挥,使我认为人物就应该是这样的那时就应该是这样的,48集看下来,和读原著时一样飚出了爷们儿的眼泪,而且更多,电视剧拍得越来越好,人物表现越来越有层次,简直达到了书剧合一的至高境界。何莫修在劳工营里伸展双臂无声的呐喊,欧阳山川在鬼子的刑房里感应到妻子女儿时的嘶喊,不但拍出了原著的精髓,而且创造了过目难忘的艺术情境。
像这样一部电视剧,无论它的艺术水平和表现方式,无论它的演员素质和场景还原,它都在创造着国产电视剧精神内涵的巅峰,没有英俊潇洒高大全的英雄,没有愚蠢如弱智的敌人,没有风花雪月的N角恋爱,没有意淫生活的异想天开,有的只是理想残酷地照进现实,残忍地刺进人们的心灵,一段极端黑暗的岁月,却有微微的光,照射着人们艰难前行,什么是人性,什么是爱,什么是最宝贵的财富,它都给了你答案,而且是永恒的答案。
电视剧不可能像电影一样精致,也可能一部普通的美剧就比它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但关于理想和现实交织的讨论,则没有什么可以如《生死线》一样给你如此的震撼,民族的历史,人性的永恒,境界的高远决定了艺术的高度,我只能这样告诉大家。
5 ) 这个娃儿,越来越像唐基了
249啊,你这个娃儿,真是越来越像唐基了..........
团长剧本里有一幕,极其悲剧,但是被死啦死啦轻描淡写盖过去了,那就是虞啸卿发来了电报,“举杯遥祝,未言先泪”,可是这对于拿着灵魂拼死抗争的人来说又怎么样呢,大家陷入绝望,有的开始恶语诅咒,有的开始气急败坏,有的心死绝望,只有死啦死啦拿着电报一言不发了好半天,最后挤出一丝苦涩的幽默感:“虞啸卿这个娃儿,真是越来越像唐基了。”
唐基,要如何定义呢?他是个秉持自己的利益诉求在规则中游走着的人,把他换成死啦死啦的人生处境他一定比死啦死啦更诡计多端,但是他的处境是既要争大功保证军阀派系地位,又要争奇功助他虞侄一臂之力,最最后的底线是,还要抗日保证这个国家不灭亡。我曾怀疑他争物资是为了扩大虞啸卿的实力,但实际想一想,他没有道理不想让这个国家继续下去,他也是中国人,他也有人情的一面,正如他抱着兽医大哭一样,那一刻他不是假的。
真是够了。
他就是一个想办成一件大事的人,他唯一能成功做成的方法就是依靠自己的计谋,不择手段,即使路上要牺牲道义上的正确性。
好吧我真的扯远了,我想说的是,在看生死线的时候,我愈发看到了龙生笔下越来越多的妥协,对戏剧形式的妥协,对商业模式的妥协,对收视率的妥协,对大众口味的妥协,对当前电视剧制作技术和理念的妥协。
他妥协了这么多,几乎让我第一眼不敢相信这是249的本子:逻辑错误层出不穷,四道风能够满身子弹健步如飞,唐真弱女子竟然能一个人扛起机枪打了那么多年还依然健在;龙生的本子居然出现了不可思议的婉转煽情对话,可是这次不是奇女子,是傻女子,是249最常提及的完全依附于男性的女性形象;最难过的是,各个角色性格相对单一,事实单薄,没有深刻的追述和挖掘,依赖戏剧化的情节推动;最可恨的是,又一次为了挽回成本把剧情拍得冗长拖沓,让人很像4倍速看男女对话,再正常速看战斗场面。
这真的很像一部电视剧,太像一部电视剧了,一部我们都会想到的电视剧。
然而我明白他妥协的道理,老投和老赞才是主导一部作品的老大。249做了这么多违背他本应坚守的底线,就是为了我们还能一部一部接一部地看到他的本子,至少不至于让乏味的世界再少了一份思考的乐趣。如果你够认真够细心,你还是能在字里行间看到249的影子,在反思的路上还是能明白他想要传达的意思。
只是这个体验,不痛快。
在我看来,249最为洒脱最肆意的一部作品就是我的团长我的团,我说的剧本而非电视剧。写团长的时候是他最春风得意的时候,他自己也很清楚这一点,如果他想要实现一个梦想,他一定要抓住那个机会,士兵的成功给了他无穷的光环,这个时候他写什么都没有人会干涉,所以他在他最肆意的剧本里,大肆勾勒了他最深刻的人生体验。为了这一次,一切都是值得的。人生终于有一次可以为所欲为,这是多么让人做梦的场景啊~
果然,他成功了。问题是时间紧任务重,拍摄团队跟不上了,谁都想捞一笔的下场是把翡翠当月饼分了,于是谁也不觉得那是翡翠,那就是块闪闪发亮的石头。而且,怎么能叫不识玉的人鉴赏玉呢?于是大家开始觉得这块石头太晦涩太难懂。就像我妈说,电视剧嘛,本来就是让人哈哈一笑就过去的事情,干嘛拍得那么难理解,不爱看。Sign,249你看,我们学习着高尚情怀,面对的还是白开水泡面包。
不过想必当时你也清楚这一结局,你只是想为所欲为而已。
于是,你实现了团长。
于是,你把生死线变成了现在的样子。
这是你最后的机会,你要挽回观众继续战斗就得拍点简单易懂的,爱情啊D啊最好解释了,就一种情况,所以你把之前的本子修修改改成了现在的生死线。然后再小火一下,然后继续。
我从心里理解你,249,生活是复杂的,一尘不染的事情是不存在的,在所有的世界里,最后都只有唐基这样的人能活下来办成事。龙文章没有权利,虞啸卿没有谋略,剩下的人,没有办法。
所以,变成唐基吧,我没有异议,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继续看到你,在稀释的剧情里,找寻249的影子。
只是,会有那么一刻,我很怀念某一个时间段的249,那个把自己所有想说的话都放进自己的本子里的人,你想说的话太多了,多到让人倍感沉重,可是你说的每一句都打的心坎儿上,光阴冲走了无根的细节,最后留下的还是你的疑问。
你以为你是质疑,其实你只是疑问。
我曾经见过一块石头,叫做“不会为你改变我的样子”,我很喜欢它的名字,仿佛时刻都在告诫自己,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年少轻狂,对着外面的时候说上一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本来是要给本片打3星的,可是你说你扭曲自己当唐基也不容易,为了你的这个悲情决定,加一星
6 ) 陪你一直到天明
“我的眼泪是笑容,陪你一直到天明”
听这样的歌词总是让我想到剧里的四个人。
《生死线》看完,大结局是先看了的,那样结尾悲伤而真实,最后一个镜头,欧阳逆光的身影让人不能直视。249已经是编剧届的翘楚,一个好编剧,一群好演员,一部好剧。从《士兵突击》到《我的团长我的团》再到《生死线》,兰晓龙一直都保持着高水准,没有让人失望。《生死线》写在《士兵》和《团长》的中间,这三步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大家把它们叫兰编的三部曲。《生死线》里的龙文章,就是后来《我的团长我的团》里老段顶替的名字,而团长里后来烦了去的游击队就是《士兵》里钢七连的前身。
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海滨港口城市,四位男主角,有共产党,有国民党,有街头黑老大,有学成回国的原子物理科学家。兰晓龙说老年人会喜欢欧阳和四道风。欧阳平和正义,睿智果敢,他有信仰,懂策略。四道风真挚阳光,炽烈地燃烧着自己,爱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偏偏嘴巴上还要很倔强,他的无畏从心底里长出来,有着难以抗拒的吸引力。年轻人会更喜欢龙乌鸦和小何。龙文章,大家都说他乌鸦嘴,脾气火爆,嘴巴很毒,他是个标准的军人,鞠躬尽瘁,略显孤独地坚守着自己的理想。小何,他是大家口中的废物鸡,却是一个最有用的人,他的心里有对这个世界纯粹的爱,他在最绝望的时候说“我趟过了地狱的熔岩,心中奔淌着人间的溪流”,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真实的大好人。
249的剧情紧凑,环环相扣,很戏剧,所以台词精彩,很多人说中间部分有些拖沓,但是我觉得台词是重中之重,好的台词可以掩盖剧情上的不合理性。其实,挺话剧。249的野心应该还远远不止于此,他把我们的胃口都喂高了。除了四个主角各具特色,几乎可以扫荡各个年龄段的观众群外,配角也生动出彩,印象最深的就是唐真和老三。开篇就对后来唐真的转变做了大量铺垫,那个妹妹头,清澈的眼神,跟后来疯狂的机枪手形成了最鲜明的对比。每次唐真在开枪的时候,倾斜而出的子弹就像她的愤怒,掩盖了所有的事物,整个空间,都是她的怒火她的仇恨。
四个主角,我最喜欢的是小何,从他说着美普,颤颤巍巍地在日本人面前摊开美国、英国、德国的三本护照开始,就觉得这人太可爱了。张译越来越炉火纯青,小何对日本人的恐惧是写在脸上,写在他发抖的每一个动作里。小何虽然恐惧,但他并不懦弱,他看起来很不男人,但在每一个关键时刻都没有退缩,日本人刚来,他语无伦次地把高会长和高昕都锁到楼上,准备一个人去面对;在劳工营,他低声下气,他忍受着同胞的误解,为的就是保住欧阳的命。他的恐惧、胆小和犹豫都那么真实,但是他最后的决定和他最终做出来的事都充满了英雄气概。再说了,学原子物理回国的小何那简直就是个香馍馍,各方势力都想要争夺他,最后他还是投向了伟大祖国的怀抱。我喜欢这种高智商,高附加值的男人,哈哈,一如士兵突击里的吴哲。
剧里的爱情,其实最让我感动的是两个场景,一个是欧阳猜测老唐可能牺牲了,在四道风的车上胡言乱语,最后泪流满面,廖凡把心痛的感觉完全演到位。还有一个是高昕的葬礼,小何说,我要记得我爱你,我有多么爱你。小何纯粹地爱这个世界,也纯粹地爱着高昕。
249在三表哥的采访里说了一段话,我才知道,哦,原来他是这么看抗战的。原文如下:兰晓龙:乔治·简·纳森说过一句话:“爱国主义是超越于原则之上的对于不动产的一种专横的崇拜。”它与道义无关。所以在这种卫国战争状态下,再没有什么好与坏,忠与奸,都没有,我对军队的这种规则是非常同意的。你到了前线,如果这场战争真的是保家卫国,像我这种思维在战场上就是多余的,你他妈打就行了,没别的事。这种时候就是一个简单粗暴的事,不要去讲道理。我们那个时候和日本人比,其实失败恰恰就在讲这个道义讲那个道义,犹犹豫豫。当然国力和全民意识上肯定是一个巨大缺陷,但还有一个很坏的就是我们还在吵嘴皮子,各种道义、逻辑全跑出来了,一直到今天还有人在争论汪精卫的合理性,这是个很无聊的话题。老舍说的那种“腐烂的、亡国的文化”,其实到今天我们都有很重的痕迹,只不过我们现在是国力强了,大家有一个统一的国家意识。
这篇采访的题目叫兰晓龙的戏剧信仰,249说自己在大学老师要求他们每年要精读200个以上的剧本,我想这是249写出好作品的一个重要基础。然后他总是在思考,在作品中可以看出他思考的点,他要想表达的思考结果从每一个人物上渗透出来。
摘录一点台词,四个主角,每人一段。
欧阳:
欧阳苦笑:“我对自己发誓,无论天堂地狱,绝对不再放弃,若有违背,我就是背叛了我的主义、我的信仰、我的人格、我的道德,背叛了我过去人生所悟到的和将来人生将悟到的一切。”
四道风听得发愣:“你们真怪,发誓都这么轻飘飘的,也没个天打雷劈三刀六洞,还对自己发。 ”欧阳:“这个誓很重,非常重。”
四道风:
四道风纠缠着欧阳和思枫:“那个什么证婚人,干吗不让我来?”
“因为你不是党员。”
“为什么我不是党员?”
“因为你没写入党申请。”
“为什么你不提醒我写?”
“因为你压根儿不会写字。”
“为什么你不替我写?”
“因为我不喜欢,因为这东西没有替的,就算你不识字,行动上也得亮那那么个意思。”
“我没亮意思吗?我干的还少呀?”
“你干什么根本就是你喜欢那么干,并没什么对我党的特殊感情呀。”
“你小子又在绕我!”
“明明是你在绕我!”
龙乌鸦:
龙文章:我龙文章用血肉之躯向你们担保,还我河山。哪怕是刀山火海、枪林弹雨,哪怕是挫骨扬灰!
龙乌鸦在山顶向华盛顿吴大喊:我是龙文章,我是你的朋友!姓吴的小子,你是我的朋友吗?
何莫修
小何:“你觉得全世界你最不幸?我跟你换!拿这肚子用不上的学识换她给你的一个笑脸!那我活过的三十一年换她为你流的一滴眼泪!拿将来要活的时间换!换在这里哭的权利!哪怕哭完了就死在这儿,只要你别来捣蛋!”
何莫修对高昕说:不走啦!我又不是什么工程里的一个叫何莫修的部件!我是傻呵呵晕乎乎、又激动又发抖的何莫修!
他们,陪着整个沽宁,用了8年的时间,一直等待着天明。
兰晓龙的编剧在国内绝对算得上是第一流的
为什么分数这么高...无论是小说还是电视剧甚至演员的演绎都比不上团长。这剧里每一段爱情都让我厌烦;一个研发原子弹的博士(甚至他身上都没有烦啦这种读书人的酸腐气息)觉得自己没用,连身边人都觉得他一无是处,这不是小何的悲哀,是当时整个社会的悲哀。【2021.10.4更新】当年这剧评分破9而团团才8点多,现在已经调转过来,时间会证明质量
欧阳从一开始劝别人活下去到最后变成别人劝他活下去,四道风就最后还像个人样,被炸了那么多次都没死,最后被叔的随手一枪打中死了,龙乌鸦的死挺意外的,但是一想其实也是一种解脱,他不想面对内战。演的最好的还是小何,全局转变最大的一个,从一开始的胆小懦弱变成最勇敢的那一个。总的来说几个主演演技都挺扎实,爱情戏是这部剧最拙劣的。
论理想不如《士兵》励志,论现实不如《团长》深刻。
时隔一年半终于不情愿的看完最后“集体死”的6集,虐心啊!纸巾费了不少。但还是看书给力!真心喜欢小何、唐真啊!249说还要继续虐下去。ps,感情戏太累赘。
萌小四萌小何萌古烁萌六野(的颜)
廖凡竟然演的那么好,沽宁城真是一个理想凝练的中国缩影。
凡哥终于不当土匪了- -,小太爷怎么看都有烦啦的影子~晨儿从小都是怎么看怎么顺眼```烁爷的声音实在是销魂呀呀呀呀~
我要给刺龙基金会捐钱!!!
他奶奶的,兰编妖刀啊妖刀,渐入佳境。廖凡和张译的表演最到位,尤其廖凡。中间略显拖沓,建议快进。导演手法小气了,不知换康师傅拍会怎么处理。给五星纯粹很大程度上是因为249。就酱。
我觉得比士兵和团长都更好
你们都离开了,算什么胜利
我抗日战士都是终结者,子弹打成筛子以后都能在不看医生的情况下原地满血满状态复活,三轮车作为我方的秘密武器,在重机枪的扫射下保持着轮胎的完好无损,几位男主角几乎每一集都要挨一颗枪子,但他们是钢铁之躯,扛过了45集。。。
后半段太沉重了
最后的三分之一是在恸哭中看完的。“摧残心灵”的好片!
不明白为什么评分会比团长高,从某种角度来说就是一个抗日神剧
日本人的那句话很有道理,欧阳让一个昙花一现的暴徒(四道风),和他斗争了七年。四道风只是人民群众中的一个代表,没有科学和理论指导的英雄,具有英雄的一切特性,勇猛抗挫而易绝望。欧阳是社会科学的代表,小何是自然科学的代表,龙乌鸦是理想主义者的代表,人物很鲜明。
康洪雷你快来教教孙笙怎么拍戏吧,假得无法直视。没有了团长的深刻现实,在这里只是夸张和神话,没有了士兵的坦荡鲜明,在这里只是拖沓和故作深沉。演员的表现也乏善可陈。兵团线三部曲中——团长≥士兵>>>>>生死线
里面有机关枪少女
你跑起來像飛一樣。我腦袋疼得都要炸了。小何你要什麽。陽光空氣水。他說的水,是江河湖海。p.s.我愛機關槍少女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