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看完,觉得有朋友说得很好,这是一部很神奇的片子。我觉得大家打的标签我不同意,这不是史诗片也不是动作片,这明明是色情歌舞神话片。主角经常违反物理学基本原理,好色且明目张胆还义正言辞,还为了女人乱杀人。片中传达了许多印度人的意识形态和观念,比如说贵族崇拜,比如说血统。也许IMDB上的分数代表了西方人对印度人的理解,但是我觉得有点难,感觉他们还活在仇恨与复仇之中一样。总之,我给两分,给分原因是场景真漂亮,阵容真宏大,比我们春节晚会还热闹。
要不是男主角长得丑点,太咖喱了,我就打五星了。
第二部的评论在此→印度电影又轮回到了开挂时间(为什么要说“又”呢)
中国电影在进步是有目共睹的,别的不说,特效水平起码从当年的五毛上升到如今的一块五,可喜可贺。然而必须要说明的是,在中国电影进步的同时,世界电影也在进步。远的不说,就说近的,我国北边有战斗民族,南边有开挂民族,夹在中间压力其实挺大。
战斗民族不必多说,前苏联电影的底蕴在哪里,而且在大片方面,前不久一部翻拍老版的《机组乘务员》CG场面水平不亚于好莱坞。而南边的开挂民族的电影一直以来是很多网友吐槽的对象,一言不合就跳舞,没sei了。但宝莱坞电影,作为世界上电影产量最高的国家,也不是盖的。近几年无论《三傻》《我的个神啊》等文化底蕴佳作,还是《新年行动》《幻影车神》这些商业大片,水准还是让人吃惊的,当然也少不了这部《巴霍巴利王》。
本片是印度电影史上耗资最大的作品,制作成本17亿5千万卢比,“翻译”过来,大约约1亿6975万人民币。对于中国大片而言,这个数字其实不算什么,华语大片动辄2、3亿比比皆是。但该片的所营造出来的效果还是非常可观。作为一部史诗电影,电影的画质精致到让人惊讶,服装道具、建筑布景以及背景制作极为严谨,真的是美轮美奂。
该奢华的地方极致的铺张,比如皇城里那段广场舞,巨大的金像与巴霍巴利王见义勇为,然后突然就跳舞,音乐动听,整个广场都燃了,色彩绚丽,连大象都绷不住了,跟着一块跳,春晚导演们,学着点。
该破落的地方也是灰头土脸,就像那队野生反抗军,一个个破衣烂衫,跟刚从地下挖出来一样,女战士也是黑不溜秋。然后一段撩妹过后,边跳边给人家化妆,结果整个画风突变,女主角之前跟要饭的一样,马上变成白富美,场景比伊甸园还漂亮。
开场那段爬瀑布的场面,瀑布场景本来就是非常雄伟,还有一位开挂的男主角与如白素贞一般的女主角(其实是这男的嗑药了,都是幻觉),整场攀爬瀑布的场面,配上背景音乐“Khoya Hain”,整部电影最佳场面,电影的原声带超级经典,推荐。
战争场面就不说了,只要玩微信的基本都见过,因为经过了一年的自动发酵,该片战争场面很多镜头已经成了表情包了,该有的都有,该脑洞的地方全部脑洞大开。
然后好玩的地方就来了。
印度人民拍《巴霍巴利王》其实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因为电影改编自印度传统神话故事(复仇的故事,有点像我国的《赵氏孤儿》)。但是我们却看得非常欢乐,随处可见的“迷之笑点”,有地方甚至笑得前仰后合。不为别的,全因电影的“开挂”特色。
从开场攀爬瀑布那段开始,男主角开启了外挂,各种超人技能发挥,加上印度电影在一些场面处理上显得有些奇怪,让物理定律在这部电影里跟“伪科学”一样,巴霍巴利王从那么高的城墙上一跃而下来了一个“超级英雄式”落地,毫发无损。一个人拉起万丈的金像,比超级英雄还猛。
跟女主角的戏份,告诉我们什么叫做“花式撩妹”,一场舞蹈下来,女主角“换人”,爱情确立。
然而战争场面就更离谱了,巨大的“飞毯”、直升机战车、金狮子头当兵器,这么说,只有你想不到没有看不到的。本片的导演之前拍过《功夫小蝇》,后者就是各种离谱的动作戏,《巴霍巴利王》也不例外,本来挺残酷紧张的战争场面,这么一来,挺欢乐的。
还有片中卫队长看见巴霍巴利王的真容之后,一路“跪滑”到主角面前,这么严肃悲情的重要情节,说实在的当时我没忍住,哈哈哈哈哈。
整部《巴霍巴利王》就是这样,标准的史诗电影,大场面和道具细节非常赞,然后各种情节全部离谱,就往“怎么脑洞怎么来”,该开挂的时候绝不含糊。即震撼又欢乐,大概是这部电影最直接的观影感受。
然后,我们也该严肃的面对的一些问题→为什么会开挂?
纵观《巴霍巴利王》,乃至各种商业电影,为什么“一言不合就开挂”呢?其实是有依据的,跟这个国家的宗教文化有着直接的关系。
印度是一个宗教国家,印度民众崇拜众神,而印度教中的神灵往往具有多种化身。他们常化身为各种形象拯救世界于危难之中,久而久之印度就形成了非常浓厚的偶像崇拜情结,他们认为英雄都是神灵的化身,当人们崇拜某个英雄时,就不知不觉的赋予英雄某种神性、将其神格化。
电影中,男主角巴霍巴利王的就是这样一名英雄,他是湿婆神的化身,是印度人神话故事中的英雄。
开场举起林珈石雕的那场戏,充分说明问题。
印度教徒常说,你不了解林珈,就不了解印度文化的特色。湿婆神是印度教最受欢迎的神,是破坏神的象征,也是强大生殖能力的象征。林珈就代表着湿婆神的生殖器。
神灵是不可侵犯的,是凡夫俗子崇拜的象征。但开场巴霍巴利为什么要破坏林珈并举起来。这个情节不仅仅代表着这名角色力大无穷,更隐喻,他就是湿婆神的化身,只有我可以举起它,你们这帮凡夫俗子是不行的。
知道为什么开挂了吧。就是这样。
了解了印度文化,了解他们与我们的文化差异,就能理解,巴霍巴利王在电影里为什么如超人一般爬瀑布,单枪匹马闯王宫,如情圣一般的撩妹,还有他父亲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这是印度人的思维方式,英雄是神的化身,自然可以随时开挂。
而电影的反派,篡位的兄弟,同样力大无穷,但一出场就杀死一头水牛,与巴霍巴利拒绝使用牲口祭祀形成项鲜明的对比,所以他不是英雄也不是神的化身,而是反面角色。
最后,我不想拿《巴霍巴利王》跟中国电影比,因为太泛泛,中国大片也有精品。但这里要说的是,这部印度电影史上耗资最大的电影,很脚踏实地,除了史诗电影那些标配的大场面和特效,作为有着千年历史文明的国家,也注重一些厚重的人文底蕴和文化特色,这是值得我们考虑的地方。
然而,我们看的时候,还是很搞笑。
阿三新片,冷吧里听人介绍里面的战争场面十分宏大便找来想一睹为快。看前心里很不踏实,怕是里头打仗打着打着就跳起舞来了。还好,本片的歌舞环节在战争前就全部结束,而且总体质量不低。色彩的运用华丽奢靡,看上去像是广告大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三观正,性暗示点到为止,心动而不乱。
前半部分是渲染人物极富传奇色彩的身世,虽浓丽但也不乏观赏性。而到了后半部分,则到了高潮迭起的王位争夺战争,两位王子都是百年难得一见的武学奇才,论轻武器,能用佩刀隔开剑雨,论重兵,能在马背上双持长枪卷出大风车;冲入敌阵后更是势如破竹不可阻挡,像是割草机入了农场一人抵万摧枯拉朽卷残云,空手断白刃,翻身夺铁枪,侧空翻上马,城墙上一跃而下卷起满地沙城,只身双臂立金像......实在是为这些脑洞折服。
imdb8.9,豆瓣8.4,印度史上最昂贵的电影。阿三神剧,雷却不虚。
一两个月前第一次看到巴霍巴利王的海报,就觉得海报上是一只站立在城市废墟中的、酷似一只霸王龙的哥斯拉,就像图二那只只有一只脚着地的霸王龙!还心想说印度也拍怪兽电影了!后来再看到这张海报不下十次,都觉得是哥斯拉!今天终于抽空拉着某人看,还特意介绍说,你看海报是只哥斯拉,印度也拍这种电影了!开头就觉得内容的打开方式有点不对。看了二十分钟,发现不像会有哥斯拉出场的样子。等到看完,特意去翻海报,发现原来是托举婴儿的镜头,而且这怎么会被看成哥斯拉!而且我每次看电视都戴了眼镜的说!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我的大脑欺骗了我的眼睛!!!
但我不喜欢奥特曼和怪兽,我只喜欢机甲…………
这电影挺好看的,我给了五星,里面的人很有看头……
7 月 22 日,《巴霍巴利王:开端》在内地上映,该片制作费用堪称是印度历史上最贵的电影,整体耗资约 1.6 亿人民币。去年创下印度本土票房第一,全球票房总计已超过60亿卢比(约合9000万美元),印度境内票房收入过50亿卢比(约合7480万美元),在印度电影史中排名第三。
这个故事讲的是一出“王子复仇记”:大难不死的男孩儿,长大后发现自己身怀神力;为了心爱的女孩儿离开家乡;解开自己的身世之谜,发现自己是王族之子后,为了惨死的父辈,发起复仇行动并夺下王位。
国内许多媒体把《巴霍巴利王:开端》称为耆那教圣者巴霍巴利的故事,巴霍巴利原意为强壮的手臂,故此前也被译作“力臂”,其人是印度古老宗教耆那教初祖——胜者第阿底那它祖师之子。巴霍巴利自恃勇力,和他的兄长婆罗多争夺王位,并在赢得三场比赛后得到了王位。但是王位到手之后,他突然觉得内心难以平静,并放弃王权,进行苦修,最终成为耆那教的“成就者”(Siddha)。
但是通观全片,我们很难找到耆那教教义的踪影——不敬神,反对种姓制度,人人均可得道等。与反对婆罗门的耆那教不同,整部电影都是以歌颂大神湿婆和它的化身——巴霍巴利之子希瓦(Shiva,其实就是湿婆神的名字)为主线,后来才以回忆的形式展开了印度教神话中巴霍巴利和兄弟巴拉迪瓦二人争夺摩西施末底王国的王位的故事,剧情中蕴含着典型的印度教宗教背景与印度教式的英雄主义崇拜,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神”片。
国内文献一般把三大宗教认为是基督教、伊斯兰教及佛教,但事实上,印度教拥有10.5亿信徒(1993年统计数),仅次于拥有15亿信徒的基督教、11亿信徒的伊斯兰教,远多于拥有3亿信徒的佛教。外国文献通常认为三大宗教是基督教、伊斯兰教及印度教,或者加上佛教称为四大宗教。
所谓“印度教”是产生于印度文化圈上的宗教、哲学、文化和社会习俗的综合称谓,它的信仰、哲学、伦理观点等复杂多样,甚至相互矛盾。印度教广泛影响着南亚东南亚的大部分区域,如果不了印度教,你很难真正的深入当地,也会造成尼泊尔变成“佛国”这样的笑话。
近年来,印度电影佳片倍出,《三傻》《P.K.》《小萝莉的猴神大叔》等片在世界范围内都可以称得上杰作,里面都包含着浓浓的印度教元素,如《三傻》中姐姐的嫁妆,《P.K.》中对神灵的质疑,《小萝莉的猴神大叔》主角被称为猴神,那是因为猴神哈奴曼象征忠诚与勇敢。《巴霍巴利王:开端》也不例外,印度教的神话交织其中,更添趣味。下面就让我们截取几个片段,抛砖引玉,来谈谈它背后史诗般的印度教文化。
本片虽然叫做《巴霍巴利王》,但第一部的主角更显然是他的儿子希瓦,他与毁灭大神湿婆同名,在片中,也处处彰显着他的神性,暗示他是湿婆神的化身。
神的力量,希瓦举起巨大林伽
这段影片都是在称颂湿婆,描述它的外貌与背景,如妻子帕尔瓦蒂和坐骑难迪,也在借助称颂神来称颂男主的勇武与虔诚。
恒河是印度教最尊崇的圣河,当恒河从天界倾泻而下时,大地母亲根本无法承受她的力量,于是伟大的湿婆神用前额接托河水作为缓冲,之后恒河再流到地面上。希瓦举起的林伽是湿婆的标志,其实分为两个部分,上面的圆柱体叫林伽象征男根、阳性力量及湿婆;下面的磨盘叫约尼,象征女阴、阴性力量与帕尔瓦蒂,这种配合的含义是:阴阳二性永远不离,阴阳交合即万物的总体。
用恒河圣水冲刷林伽是供奉湿婆神最高的形式之一,所以希瓦会把林伽放置在瀑布之下,这段瀑布所在的河流,就是恒河的上游。
新月是湿婆神的额饰,是印度教创世史诗“搅拌乳海”中乳海的十四宝之一,柬埔寨吴哥窟壁画上精美呈现了这个传说。
大白牛南迪是湿婆神的坐骑,这种白牛有高耸的驼峰,属于黄牛的一种,这也是在印度尼泊尔等国家黄牛被尊为圣兽的原因之一。之后的影片中,巴拉迪瓦徒手降服巨大公牛显示自己的力量和勇武,同时也是在暗示他是湿婆与正道的敌人。
希瓦最后的舞蹈一脚着地的动作明显带有坦达罗舞的意味——据说在世界毁灭之际,湿婆神就会在暴风雨中跳起这样的舞蹈,舞蹈中罪恶和污秽伴着旧世界灭亡,新世界迎来重生。
为你而来,跨越千山万水找到你
这段歌曲叫做《为你而来》,是全片最亮眼温情的片段。女主阿瓦迪卡霓裳化蝶,美若天仙,特别是从天而降的那一刻,让笔者不禁想起《洛神赋》中的“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悬崖惊鸿与日光将瀑布照耀成金色,这两个远景镜头充分体现了制作的诚意。
湿婆神的最重要的化身之一叫做巴伊拉布,正是忿怒的恐怖之神,影片在每个细节中都在暗示希瓦具备的神性。
弓箭在印度教中有神圣的意义,是诸神的武器,最盛大的节日之一十胜节,有个传统节目就是用弓箭射击十首魔王罗波那(出自《罗摩衍那》)。同时,弓箭也象征着对灵魂内心的指引。阿瓦迪卡如同但丁笔下的贝雅特丽齐,不仅是希瓦的爱人,也指引他找到命中注定的道路。
这段撩汉技能我要给100分,满分是10分。
剑与爱,情挑阿瓦迪卡
这一段生死争斗充满着赤裸裸的性暗示,也在不经意地诉说主角的神性。印度教这点非常有趣,虽然传统上在婚前性行为上十分保守,教义亦没有离婚的概念。但是对性爱本身接受度又很高,无论是舞蹈还是宗教,都充满生殖崇拜。
男主把女主放进瀑布之中。上文我们说过,瀑布流水冲刷林伽是供奉湿婆神的祭祀。而在很多时候,信徒们使用的不是清水而是牛奶,这象征着林伽约尼交合产生的爱液。湿婆神同时也是繁殖之神,这个唯美片段的性意味呼之欲出,女主被征服了。
瀑布冲刷希瓦的额头,就像恒河从天而降冲刷湿婆神的额头。
阿瓦迪卡看着瀑布中自己秀丽的外表,真正觉醒了自己的女性意识,在瀑布中也表明了转变成女人的过程。
这段撩妹技能我要给99分,少一分是怕你骄傲。
恢宏的战争场面
电影中震撼的宏大场面与具有史诗感的视觉效果在印度影史中可谓前无古人,后半段用大量篇幅通过 CG 技术与实拍相结合,1:1 还原了古印度冷兵器的战争场面。
印度教中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种姓,最高种姓婆罗门掌握神权,是从欧洲入侵南亚次大陆的雅利安种的后裔。种姓的划分正是为了保证血统的纯粹性。
电影中的反派侵略者的肤色与血祭的坦陀罗习俗,正和南亚原住民一脉相承。他们中的首领贵族许许多后来被吸收进印度教中,成为掌握政权的种姓刹帝利。这也是婆罗门和刹帝利间的斗争千百年来延绵不绝的原因,佛祖的姓释迦就是一个刹帝利种姓,佛教也是反婆罗门的产物。
坦率地讲,《巴霍巴利王》的剧情非常一般,虽然借用了耆那教圣人巴霍巴利的名字,故事却更像一部不精准的《摩诃婆罗多》。但是从整体效果而言,不愧是一部出色的商业巨制。这点恰恰是印度电影的可怕之处——当笔者观赏《三傻》《P.K.》《小萝莉的猴神大叔》这些伟大影片的时候,只惊叹于印度电影人精神世界的深度:在师道至上的印度,他们可以嘲讽教育体制,如《三傻》;在全民信教的南亚,他们敢反思宗教,如《P.K.》;在印度巴基斯坦世仇的局面下,他们歌颂信任与和谐,如《小萝莉的猴神大叔》。可如今,在商业片和大制作上面,印度电影又先声夺人。不要忘记,除了文艺和思想,精良的商业快消在现代社会亦必不可少。
反观国产电影,我们值得思之,慎之。
你们中国电影人就知道吵吵吵。我们不仅比不上好莱坞,比不上日本韩国,连印度也比不上。
瑰丽、雄壮、精巧,完全担得起“大片”的名头。
只有我一个人把海报看成是一只像恐龙的怪兽么2333
特效和动作设计都可以,很多脑洞大开的地方,结局出人意表。男主父子和反派的挂都是天生神力,简单粗暴甚合我意。别说什么放在国内就是无极,不真实无逻辑不是奇幻片的原罪,审美low逼无想象力才是。
抛开全剧人物都吃了长生不老药,加上结尾大战的恢宏气势,简直惊艳我,拿一亿给国内,可能也就小时代的水平。还有再次强调豆瓣评分越来越搞不懂了,这种打分真的会让很多人错过佳片!imdb8.5!
巴霍巴利!!!哇擦第一次在电影院看纯印度语言纯印度本土的电影,还要是印度神片,真他妈看得目瞪口呆!!!歌曲太棒了!!太有气势了!!!整个影院顿时被震撼了!顿时汗毛竖起!看毕一直萦绕脑海!大场面《权力的游戏》即视感,中国根本就拍不出这样的片!可惜男演员颜值偏低,女演员都挺漂亮。
前一个小时都在讲一个印度泰山怎么撩妹,后面他遇到了一个印度海姆达尔,后者给印度泰山讲他爸爸印度王大锤和他叔叔印度洛基抢王位的故事。印度索林+王大锤的战场戏好看爆表。对了,印度泰山撩的是一个印度大表姐,就是饥饿游戏的凯特尼丝。你们感受一下。
这才叫有史诗气质的大片,城市的构造狠下本钱,特效用在实处,战争场面看得真爽,虽然显得过分夸张和过多慢镜头,但这就是印度片的风格,期待下部
最后那场战争戏不错,螺旋桨马车。。。
这部片告诉我们:男人前进的动力不是想成为英雄的梦想,而是想打炮的心。另外结尾部分佐证了集合行为。
和好莱坞比,它无所顾忌的自由。和中国电影比,它是神作。
看了两个半小时至少卧槽这尼玛也可以了十次给三哥牛逼的想象力跪了。
怎么现在来豆瓣装逼已经成了传统了吗?点赞第一的大兄弟你摸着良心,这片子跟咱的封神群魔乱舞是一个级别的吗?~人家国家的文化和传统,你可以不欣赏甚至讨厌,只是卖弄无知,却是可憎。
这样的电影,除了片长有些长之外,观影过程是无比欢乐的,印度神话版《赵氏孤儿》故事,不仅有一些常规的场面戏,还有各种脑洞大开的开挂表现,关键是,边看边吐槽这种过程是太有趣哈哈哈,开场爬瀑布那段全片最佳,女神说,追上我就让你嘿嘿嘿
阿三用了1亿人民币制作出了能让中国导演看傻的电影 放了中国电影人三千里
前半段只是觉得,神奇阿三,音乐无敌,几分陶醉,但到了后半段,全程高能阿,开了个好头,好想看第二部,再来个160分钟吧!天朝版剪30分钟雪特,真的好想在电影院看GOT私生子之战那集啊!
这片现在是imdb上面的最高分。。。
有点冰与火之歌的感觉,哎,不知道第几次感慨,印度电影甩中国国产电影几条街啊。舞蹈还有动作都很赞,不要光笑人家神剧了,仅特技就能做到这么细腻真的得竖起大拇指。
这部电影让我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做,饕餮之宴。许多人都怀有偏见甚至歧视的眼光看印度电影,但它就是TMD牛,女生就是美艳动人,能歌善舞,肉肉的肚子比我们中国的那些锥子脸性感多了,男人即便相貌普普,也绝没有留厚重的刘海,服装美轮美奂,却真实可信,甄嬛那个头发和眼影,你们真的相信是那个时代
故事结构一般,但秒杀七八月同档期的国产片国外片成龙片是没问题的。战争场面比bajirao燃,但是bajirao是走家庭伦理剧路线的。。所以我估计也没什么可比性。。男主长的太印度减一星。。跟看我们学校的印度籍留学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