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不了结局的可以看看剧本最初的结局设定:
AL和Joe烧女主的尸体。。。完结
这篇文章也透露了为什么女主这样自毁式报复:
Mulligan said Cassie is “cavalier with her life for her cause.”大概就是为了这个”因“(为好友伸张正义、报复)而不在乎自己的生命/生活
更新另一篇有关pitch的报道:
Emerald Fennell Recalls Male Execs’ Reaction to ‘Promising Young Woman’ Pitch: ‘She’s a Psycho’
“I started pitching it around spring, 2017,” Fennell said. “I only ever really pitched the pre-title sequence. At the time, the first round of pitching was very much pitching to men. It was a really interesting to get the immediate response because some of it was really wonderful. One guy, when I pitched it to him, ‘and then she sits up…and she’s not drunk!’ He was just kind of sitting, staring into space for a while. And then he said, ‘Yeah, I’m just thinking about, a couple of dates I’ve been on.'”
“That’s honest!” Fennell continued, “And then one guy said, ‘Oh, I got it. So she’s a psycho!’ Yeah…not for you my friend.”
有关结局:
The first version of the script ended with Al and Joeburning Cassie’s body. In other words, bleak as hell! Fennell’s financiers balked, she said with a laugh: “They were, like, ‘Come on, we’re going to give you money to make this!’ But in my heart, I think that’s where it would have ended.”
When she originally sat down to write the script, Fennell had yet another ending in mind — one in which Cassie walks into Al’s bachelor party and triumphs — “the big, fuck you, cathartic ending,” she said, in which Cassie “is going to put on a sexy outfit and she’s going to kill a ton of guys!”
“It was never written,” she continued, “because the moment Cassie is in that room, I realized that there is no way of honestly showing that. Because it’s not true. And it was important to me to play out as realistically as I could, what this would look like.”
Indeed, Fennell realized that the fuck-you revenge ending was physically impossible: “I cannot imagine being in a room with a man and threatening him where it plays out in any different way — no matter how much we want it to be the case.”
After all, from Al’s point of view, he would be scared for his life. On set, Fennell told Lowell, “You’re a good guy. You love your fiancé! Something happened at university that you barely remember with a girl that was, as far as you guys were all concerned, crazy drunk, and always shagged everyone.
“This woman is going to do something terrible to you,” she said. “You’re going to fight for your life and it’s going to be horrific for both of you.”
“Somebody as meticulous as Cassie does not go to a cabin in the middle of nowhere with a ton of drunk men thinking that something bad might not happen,” Fennell said. “And so she’s made arrangements for if she doesn’t come back that will expose all of them.”
Mulligan agreed. She said they filmed a scene that didn’t make it into the movie in which Cassie had a bruise on her hand, showing that one of her evenings seeking bad men in bars “had gone wrong.” She knows she’s always putting herself in danger, and in the case of Al’s bachelor party, “she knows that that’s a very, very strong possibility” that she might die. But to Cassie, “it’s worth the immense risk.”
Mulligan said Cassie is “cavalier with her life for her cause.”
Cassie would also know by then that she wouldn’t be able to count on Ryan. Indeed, when the police come to ask him questions about her disappearance — which would be a chance for him to do the right thing and say she’d gone to Al’s party — he protects his old friend and sells her out — reinforcing the detective’s idea that she was “unstable.”
“She was not in a good place,” Ryan tells him.
“He so wants to be good,” Fennell said. “But he’s not going to blow up his own life.”
And then there’s this: Envisioning Al getting arrested at his own wedding is something that Fennell thinks Cassie would enjoy. “I think Cassie has a very, very sick sense of humor,” she said, laughing. “And I think that the idea of destroying Al’s wedding would have made it almost worth it for her so much. She hates him so much!”
女主心念醉后被强奸、在各方压力下自杀而亡的闺蜜,为弥补自己当初不在场陪伴的悔恨,在酒吧佯装喝醉引出“绅士们”,以强有力的姿态惊吓/震慑他们酒醉的女士并非他们的玩具;后得知当年躲过诉讼的强奸犯再度现身,并即将举行婚礼过上爱情事业双丰收的美满生活,决定挨个找出当年主犯、起哄、包庇、攻击受害者的冷漠众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让他们体验女友曾遭遇的痛苦以反省和认错。最后以身犯险与强奸犯正面交锋,用第二条命的代价将犯人送进监狱。
在事件中的几类人是浸润了厌女思想的典型: 1.强奸犯和起哄的男性。自以为女性喝醉就是默认可以发生性关系,将女性当作玩具找乐子,事后不觉得有任何不妥,玩弄女性一事甚至可以成为夸耀“男子汉气概”的证明和男性同盟间的凝合剂;
2.围观的男性(以影片里的儿科医生、女主的男友为代表)。没有参与侵害女性的行为、在生活中也表现得对女性尊重有加,但与加害者是密友,私下里会开女性的玩笑,谈论男人们的inside jokes。这类人看似是中立派,但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彻底倒向厌女同盟,凭借女性对其的信任对她们造成伤害,需要警惕;
3.围观且指责受害人有罪的女性旁观者。看到轮奸女性的视频录像带觉得好笑、指责受害者就不应该喝醉、言行举止应该检点,类似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又四处寻求支持、证实清白,这才意识到冷漠不是中立,而是助攻加害者有恃无恐、摧毁受害者希望的又一利刃;尤其是在默认同性别的人能理解彼此处境的情况下,她的冷漠对她的伤害更是加倍。共情能力与性别无关,个体间的差异并不比性别间的差异小;
4.对受害者的求助无动于衷的当权者(影片中的时任教导处主任)。从法律上来说,在定罪以前,一般假定被告者无罪,谁提出谁有义务举证这无可厚非;但教导处主任只是以这条准则为借口,在对话中透露出不其愿意毁了男孩们远大前程的想法——但实际上女主和闺蜜的成绩排名前列,她们才是前程似锦的女孩们(promising young women)。男性长期霸占领导位的现象会让人产生一种心证的刻板观念,似乎男性天生就有更强的能力在事业上获得成功;因此无论当权者是男是女都会不自觉地多给男性机会,甚至他们有一些道德上的过错也无伤大雅。
女性在社会中面临的困境有多难,从本片中可见一斑。尤其是结尾部分,眼看着女主即将复仇成功、在强奸犯身上刻下闺蜜的名字让他记住犯下的错,但最后却被意外反杀。结局让人很气愤、很唏嘘,但这不正是印证了现实生活中女性的处境吗:她们的反抗于男性而言不过是隔靴搔痒,反正又不会社会性死亡,换个地方依然可以重新开始光明的生活;而她们付出生命的终极代价也无法让他们偿命,新闻报道可以引导舆论走向偏颇、法律可以保护加害者的人权。
正如Dua Lipa在歌中唱道:
“Boys will be boys, but girls will be women.”
(“总归是男孩子嘛,天性爱玩,长不大的;女孩就不一样了,乖巧懂事,多包容多体谅,没什么大不了。”)
女性崛起之路道阻且长。
看到不少人的观后感认为剪辑琐碎剧本不连贯,女主的复仇仿佛想起一出是一出。事实上全片行文完整,甚至可以说是工整的三段式结构。同样的,复仇也是在三个阶段下进行。
第一个阶段,也是由影片的第一个镜头带入。Cassie每个夜晚都流连于充满危险的场所,佯装喝醉,对一切潜在的犯罪进行“钓鱼执法”。这时候的她是一个匡扶正义的超级英雄角色,由于Nina遭受的不公,Cassie将性犯罪归结为普遍的社会过错,钓鱼执法的目的也像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凭一己之力试图一点点改造社会,但其实这一阶段Cassie并没有归结出一个精确到个人的复仇目标(后面的情节中也有解释,Al在出事后去了伦敦)。小本子上罗列的每一个不带姓氏的名字和被笔画代表的人头数恰恰印证着这一点。
第二个阶段,老同学的偶然出现给她带来了旧人们的音讯。所有直接或间接害死Nina的凶手,竟然都成为了社会精英,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样“恶人有好报”的结局显然让Cassie坐不住了。这时的她有了明确的目标,置身事外的女同学、维护男生的校长、胁迫受害者撤诉的律师,每个人在Cassie的复仇笔记本上占了一页。但她所谓的“复仇”依然是抱有最大的善意,仅仅是将复仇对象置身于类似Nina的境地,逼迫他们设身处地地感受Nina当年遭受的迫害,试图转变他们的观念,让他们明白受害者有罪论是错误的,为“前程似锦”的加害者做无罪推定是恶的,却从没有实质性地伤害到这些“有罪者”任何一个人。Cassie认为自己已经做了该做的事,却还是无法释怀,于是她去见了Nina的母亲,也在Nina母亲的劝说下放弃了“教训”直接加害者Al的计划,决心让生活步入正轨。
直到第三阶段,Nina遭受性侵的视频的出现打破了所有平静的幻象,就连社会公认的好人男友Ryan也是当年的“帮凶”——仅仅因为他是其中的bystander,仅仅因为他什么都没做。Cassie这时才将真正的复仇提上了日程。性侵害一直都被认为是难以界定的,很多情况下也如影片中呈现的,性侵行为被非罪化,施害者不会受到任何惩罚。面对不公的司法结果和舆论对受害者的围堵,Cassie只能自己成为那个受害者,并且必须是会引起人神共愤的受害者,才能真正从法理和情理上同时实现“以暴制暴”。赴死、提交证据、报警,一切计划行云流水,为Nina翻案的结局终于唾手可得。
三个阶段中,最关键的线索是恋人Ryan。有的影评将他视为Cassie命运中的一个小插曲,那其实是轻视了这个角色的存在。第一阶段他的出现给Cassie带来了凶手最直接的消息,引导Cassie的复仇进入第二阶段;而第二阶段他旁观Nina遭受性侵的证据爆出,直接点燃了终极复仇的导火索。这中间Ryan所有的美好,越发反衬得他冷漠的可恶。
Ryan象征的是生活中每一个普通人,一个“无辜的旁观者”。他是个好人,体贴幽默,甚至能够在女主面对父母压力时帮女主解围,作为医生他又是救死扶伤敬职敬责的,活脱脱一个社会好榜样。但他最大的恶就是作为一个旁观者而无所作为,任由性侵害发生,自己开心得像个看烟花的孩子。他并非不知道这样的行为是有罪的,在Cassie拿出视频的第一时间他感受到了危机,知道他的袖手旁观乃至欢呼鼓掌一旦被别人知晓,自己的声誉、事业都将毁于一旦。
男性紧握他们的身份共同体盘踞于整个社会,将女性他者化,因此更容易在性侵害发生时成为一边鼓掌的bystander。全片中出现的bystander有开头酒吧里起哄的男同事、路边言语猥亵的工人、被敲烂挡风玻璃的嘴炮司机、Al的狐朋狗友,他们所有男性仅仅只从言语上就完成了对女性的施暴。更甚的是诸如Al的好哥们Joe这样的人物,云淡风轻地帮Al一起处理了Cassie的尸体,并认为自己是如此的仗义。可笑的是,所有的男性在面对指控与质询时的回答出奇一致:“I was justa kid.”将过去的恶归结于心智不成熟,从而推卸责任,只希望大家承认现在的“男孩”成长为了一个爱妻子爱工作有责任心的好人,显然是不公平的。因为他们的前程似锦,是以她们的骨灰作为垫脚石才堆积而成的。
值得庆贺的是,Ryan和Joe的行为都因为有证据,所以必然付出相应的代价。但还有成千上万没有名字的bystander应该如何治罪?
1.开头一群污言秽语的猥琐男,趁着女生喝醉想要占便宜,女生清醒过来大声质问时,他们反而会感到害怕,他们怕的是失去了控制权的女生,会给他们一个耳光或是起诉,怕的是女权的崛起。狗东西们
2.女主要复仇的那群人,明明都是社会的蛆虫,却一个个的成了医生成了律师,有了未婚妻。一个个冷漠自私的旁观者,身为女性竟然还站边被强暴是女生喝酒的错,把女生说成货品一样被男人挑选,那个自私的校长,自私的律师,因为他们都觉得受害者是跟自己没有关系的人,所以可以都肆无忌惮的怪罪到受害者身上,无耻。
3.女主的未婚夫,打着我当时还小的旗号,把被侵犯的女生录像传播,被女主发现了还敢说女主也不干净,想倒打一耙,会伪装,又畏畏缩缩,他前期给了女主太多的安全感,甚至女主都想跟他一起迈进新生活,所以当真相流露出来,女主才会更万劫不复,更无耻。
4.包括女主未婚夫在内的所有妮娜案件涉事人员,没了一条人命他们也知道害怕,害怕过后就是私密处理,就是躲避法律,事后依然我行我素污言秽语,尤其是女主去复仇的最后一个夜晚,所有在场的男人简直恶心至极。
5.最后说说女主,一个被摧毁了一生的一个女人,妮娜是她崇拜的朋友,妮娜的遭遇简直把她带入了深坑,她和妮娜本是前程似锦的女孩儿,因为一些渣滓剥夺了她们的一切。
她一次次的想报复那些人,一次次也没下去手,她挣扎她也痛苦,当她听了律师的忏悔,一切都不一样了,她决定的放过自己,接受男朋友的追求,开始新生活。
那个迟来的视频,让人无比恶心憎恶的视频出现了的时候,女主就已经万劫不复了,她为自己想好了结局,也为那些禽兽想好了结局。
看到女主被反杀的时候,我真的特别恨,为什么坏人春风得意,女主和妮娜都是受害者,凭什么要是这个结局。但是看到最后,女主的短信,也就释怀了,还是该跑的一个都跑不掉,这都是女主下了狠心,用自己的生命去报复他们的一个结局,如果不是用自己的生命来结束这一切,对于她来说依然是做不到杀人的吧!她看着是整个电影里最疯的人,其实她是最善良最重情义的那个,女主终于解脱了,她终于解脱了,不用再煎熬痛苦了。
女主和妮娜是朋友,很难理解做到这个份上,到底是什么样革命友情,但同时也有作为一个正常的女性对遭遇不公平事件的女性的同情吧!
最后短信的,凯茜&妮娜感动到我了!
然后最深的感慨,当一个女性实在喝醉状态下被侵犯,就很难有人相信你是无辜的,伸张正义的路原来这么难走!对女性来说真是悲哀。
看完了这部电影后,让我想到了19年的一条新闻,17岁的荷兰女孩Noa Pothoven,由于多年备受焦虑,抑郁和厌食的折磨,而选择安乐死来离开这个世界。
这则新闻一出,震惊了国际媒体和引发了对于‘“安乐死”的讨论;随后,人们发现这是一条假新闻,Noa是决定放弃治疗,拒绝所有的食物和输液,直到她渐渐死去。
人们的讨论又转到为何父母和医疗人员不再继续强迫她?而不是,Noa的一身伤痛来自何处!
Noa在青少年时期遭遇到性侵,随之而来的是无时无刻的恐惧与羞耻感,严重地损害了她的身心健康,她在接受多年治疗后还是难以应对这挥之不去的伤痛。在离开前,她在社交网络上发了一条“love is letting go."
本片的故事里,活在女主凯西口中的妮娜Nina,就是另外一个Noa。她们的之前的人生不同,但都遭到了同样的打击而选择离开人世。
以下含有剧透:
Nina是名前程似锦的医学生,从小聪明,漂亮,招人喜欢。在一次聚会上的醉酒,被一个男孩性侵并被被一群人围观和拍了下来在同学间传播,最终Nina选择自杀,而那个男孩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成了医生,现在刚刚订婚。
女主凯西是Nina的好朋友,在Nina从医学院退学时,和她一起选择了退学。在Nina自杀后,凯西尽管曾经成绩名列前茅但并没有重回医学院,而是选择在咖啡店打工。
女主白天衣着简单朴素,晚上却画上浓妆,衣着性感地在酒吧“买醉”。有了“醉态”后过不了多久,便会有男人前来搭讪,声称带你回家照顾你。
在路上,便又邀你要不要到我家再来一杯。到家后,当男人们开始毛手毛脚起来,凯西便清醒起来,教训对方一顿后扬长离去。
事实上,凯西是在装醉,而她一次又一次这么做,是因为她一直忘不了她那因为喝醉酒便被性侵的朋友Nina。她用一种“疯狂‘的方式在给每一个“夜店捡尸“的男人上上一课,“女性醉酒不是你性侵的理由”。
当然,教育夜店男人只是开场。在主线剧情里,女主先后见了造成Nina悲剧的帮凶们,有着“荡妇羞辱”观念的女同学,不能毁了男孩子大好前途的女院长,和曾经威胁恐吓Nina撤诉的男律师。
在这里我们能看到,导演埃默拉尔德·芬内尔(Emerald Fennell,电视剧《王冠》中卡米拉的扮演者)并非在制造性别对立,而是在讲密不透风的“强奸文化”下的社会,因为当一个男人性侵了一个女人,旁观的女性们并没有直接站在同性这边。
有的女性反而和施暴的男性站在了一起,同样抱着‘荡妇羞辱“和“受害者有罪论”的观念,直到类似的事情发生到他们身上。
本片的尾声是讲女主对始作俑者Al的复仇,这也就引出了本篇的题目“一个女孩到底要付出多少才能寻回正义?”答案是,粉身碎骨。
即便Nina的母亲都劝女主放弃吧,因为执着下去对你我无益,这真的不值。对啊,多年前就被撤掉的案子怎么可能翻盘?
美国的司法原则是无罪推定原则(presumption of innocence),即“innocent until proven guilty",在没有充足的指证下,嫌疑人便是清白。
每个国家的司法系统都自有其利弊,但无论何种情景下,面对暴行,每一个不发声的旁观者都是帮凶。
当你在强者和弱者间“明哲保身”,在施暴者和受害者间“冷眼旁观”,这不是保持中立,这是在助纣为虐。
影片结尾,女主假装脱衣舞娘去了施暴者Al的单身派对,她的一番控诉让Al慌乱了起来。最终,Al用枕头活活闷死了女主。
我不认为女主是过于自负惨遭杀害,在给律师寄出的那个包裹我们就能看出,女主是抱着必死的心前去Al的婚前派对,她是以死来为朋友Nina赢得正义。
从现实的角度来看,我当然不赞成女主的做法,太激进,太惨烈。而导演就是在告诉我们这样一个故事,或许这不值得,但有人记得,有人在乎,有人愿意以一己之力粉身碎骨来换回稍许的,迟到的正义。
在轰轰烈烈的MeToo运动过后,女性意识如潮水崛起,但这水面之下呢?有人宣扬“田园女权”来赢取私利,有的挖苦讽刺以“女拳”来制造仇恨。
早在2006年,社会运动人士塔拉纳·伯克(Tarana Burke)开始使用 "Me Too" 这一短语,鼓励曾遭受性侵犯的女性说出其经历。
2017年10月15日,女星Alssa Milano在推特上转发"Me Too",并附上文字:“如果你曾受到性侵犯或性骚扰,请用MeToo来回复这条推文。”
由于哈维·韦恩斯坦性骚扰事件,#MeToo在社交媒体上成为一个广泛传播的标签。
请不要将“女权主义“污名化,因为”女权“和”男权“不该是零和博弈。
从导演设计的情节来看,本片的意图完全不在于制造性别冲突。有的女性会以最难听的语言来为难女性,而有的男性也会真的忏悔自己的错误。
当女主前去报复律师时,打手都雇了就在门口,但见律师是真心悔过,便放弃了;女主对于同学和院长实施报复(其实也就是吓唬)是因为她们完全没有悔过之心,直到类似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
性别,本就不该是人与人共情的障碍。
妙龄女子,形单影只,醉卧夜店……
接下来的展开估计大家都能猜出个十有八九。
猎艳捡尸,呼之欲出。
眼看就要直通社会新闻版面,但万万没想到,接下来的展开却出乎所有人预料!
今天就跟大家说说这部——
女主凯西就是以这样的方式登场。
电影刚开头,她就四仰八叉的瘫倒在夜店的沙发里。
迷离的眼睛根本无法睁开,说话含糊不清随时会咬到舌头,四肢有气无力就像没有骨头,脆弱的颈椎看似根本支撑不起千斤一般的头颅。
凯西糟糕的状态,引起夜店中一伙男士的注意。
他们衣冠楚楚,看起来风头体面,但一张嘴就充分暴露出人模狗样、肮脏龌龊的丑恶嘴脸。
油腻男A指着凯西,大放厥词——
猥琐男B在一旁帮腔&品头论足——
看起来相对正常一点的小白脸C是个行动派,直接上前搭腔——
一阵鸡同鸭讲、驴唇不对马嘴、没有任何有效信息交换的尬聊后,
小白脸迫不及待地提出来一个看似相当绅士的请求。
凯西明明清清楚楚地蹦出了一个代表着“不用”、“不需要”、“请别多管闲事”的NO。
但小白脸不仅置若罔闻,还忽忽悠悠地将凯西架上了车。
一到车里,马上故技重施——
不是说好了要送她回家吗?
而且她都已经醉成这样了……夺笋呐!
听到提议,凯西在肢体和语言上完全没有给予哪怕一丝丝的回应,
不过小白脸立刻把这短暂的沉默一厢情愿地当做同意,随即火速让司机改道,完全不给凯西任何反驳的机会。
到家以后,小白脸又展开了一系列骚操作——
首先,他急吼吼给凯西灌酒。
自己杯里只有一点点,给对方整上满满一大杯。
司马昭之心昭然若揭。
接着就开始往凯西身边凑,边贴边忽悠——
忽悠完捧着凯西的脑袋就往上啃。
接着,抱起来就往床上丢。
小白脸迫不及待地就要往高速上开,已经全然不顾凯西“你在干嘛”、“你要做什么”这样的质问。
眼看小白脸的魔爪就要朝着凯西的股间伸去,
突然,凯西的神色戾然转变,涣散的双眸随即射出刀锋一般的寒意。
她猛然起身,厉声质问对他图谋不轨的渣男。
攻防瞬间转换,小白脸吓得目瞪口呆。
捕食者这才意识到,其实自己才是猎物……
下一个镜头,大功告成的凯西举着一个汉堡在清晨的路上边走边吃
身上如鲜血一般的番茄酱,象征着她刚刚完成了一场正义的处决。
没错,她就是这样一个热衷于给渣男心灵重锤的正义战士。
她将自己的金发,白皙的皮肤,姣好的面容化为武器。
她会故意显得孤独、脆弱、被人遗忘落单。
为了完美还原醉酒时的仪态,她会先精致地涂好唇膏,再故意蹭花——
就是这样细节之处的缜密,让她从未翻车。
她将自己的战绩记录在笔记本上,里面的狂蜂浪蝶没有一个是好东西。
最让我震惊的并不是凯西的战绩有多么的辉煌,而是这里面的每一桩、每一件,都是一起实施未遂的犯罪事件。
其中的每一个名字,都不该只是被凯西记下并藏在床底,而应该被钉在耻辱柱上、公诸于世。
当她每一次故意的瘫倒在酒吧夜店,总会有一些道貌岸然自诩为“好人”的骑士站出来,他们会把她抱起来。
抱进怀里,抱到车上,抱去酒店,抱回家中。
一旦她昏倒了或者哪怕有一丝丝的吐字不够连贯清晰,骑士们的舌头就会充满探险精神,骑士们的手就会不受控制的来回游荡。
对于他们心怀不轨的“跟我走吧、送你回家、留下过夜”,凯西从未给予过肯定答复;
而每一次在人渣得寸进尺之前,凯西都会明确的表达,“我要离开、我要回家、请你停下”;
不断给他们悬崖勒马的机会,但是这些人无一例外都对她的话置若罔闻,没有一个良心发现过。
讽刺的是当她猛然恢复到理智冰冷的清醒状态时,
这群人渣会猛然抽身、双臂护体、满脸惊恐、发出尖叫,手中抓着刚从女主身上扒下的内裤,扯着嗓子让她离开,就好像被侵犯的人是自己一样。
所以,刚才是聋了吗?要脸不要脸啊!
导演其实并不是简单地丑化或者抹黑男性。
这样女斗士的设定也不是为了博眼球,吃题材红利。
她只是将保护罪犯、抛弃受害者这种已经存在已久,早就应该面对解决的问题精准的还原出来。
所有的原因,都是因为女孩如何……如何……;
所有的结果,都是因为女孩不该……不该……。
毫无疑问,本片是一部关于猥亵、性侵、强奸的电影。
但如果稍加注意就会发现,上面这几个词语在通篇文本中一次都没有出现过。
这种邪恶的早已如空气一般,弥漫在每一个场景、每一套说辞、每一次接触、每一段借口中。
甚至连配乐都在表达同样的情绪。
“Toxic”(小甜甜布兰妮)、“Stars Are Blind”(帕丽斯·希尔顿)这些歌曲的演唱者,某种意义上也都是大难不死的幸存者。
小甜甜布兰妮当年被资本和娱乐圈倾轧,在媒体和舆论的暴击中沉沦;
而被简单贴上“豪门艳女”标签的帕丽斯·希尔顿在不雅视频流出后,受到大众猛烈的抨击。而恶意散播视频的前男友却没有受到一丁点影响。
导演自始至终都对这种邪恶、这种不公充满愤怒,而这样的愤怒也自然而然地蔓延到片中的角色身上。
凯西不锈钢铠甲一般的外表下,其实掩盖了一种哀嚎的悲伤感,一种对世界现状的绝望。
她曾是王牌大学医学院的尖子生,而她最好的朋友、同学、青梅竹马、灵魂伴侣妮娜,在医学院同学组织的一场派对里遭遇了公开的性侵。
事后妮娜尝试了一切办法,但所有救济手段都失灵了,作恶者逍遥法外,根本没有受到任何惩罚。
妮娜退学了,凯西为了照顾她也中途辍学,但最后妮娜还是没挺过去。
曾经的她们,都是前程似锦的女孩;
而如今,孤身一人的凯西已经几乎已经完全被复仇的怒火所吞噬。
伤痕累累的往事被揭开,但导演还是给了凯西一缕曙光。
在咖啡馆,凯西偶遇了一位老同学,他风趣、英俊、上学时便对凯西心生倾慕,在他的陪伴下,凯西一点一点体会到一个女孩原本应该感受到的爱和温暖。
她渐渐从怒海走出,开始慢慢踏入爱河。
就当一切看似好起来的时候,凯西从他的口中听闻曾经把妮娜逼上绝路的罪魁祸首即将结婚。
往事再次涌上心头,而当年事件中冷眼的旁观的同学、息事宁人的院长、颠倒黑白的律师……一个个都浮现在眼前。
凯西到底会不会放过他们呢?
本片在后半部分,数度反转、高潮迭起、并且有一个足够震撼的结局。
想知道的话,就去片中寻找答案吧!
戳【有用】,愿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前程似锦
他拿枕头捂住她的头,大吼“别再动了”,她偏全力挣扎,直至死亡。既然“被动”被刻进女性的命运里,那主动求死,就是女孩们唯一还可以选择的,惨烈的,前程似锦。
前半个小时让我以为这只是一部metoo时代的女权爽片,但编剧蛮聪明的,最后结尾用一个悲剧设定展现了社会上所有人是如何相互帮腔,受害者又有多么容易就此失声、被遗忘。Joe对强奸犯兼杀人犯Al说的那句“This is not your fault”太戳我了。总有些男人在出轨、强奸、杀人,也总有人在对他们说,it's not your fault.
这是一部非典型的女性复仇爽片,它的爽不在于男性崇尚的暴力和鲜血,而在于女性独有的浪漫和伤感,用神经质的自我毁灭掩盖善良,用柔弱的身体与世界的不公所对抗。影片并非用女权攻击男权,而是让人以弱势群体的角度去审视强势群体所定义的“规则”和“保护圈”。那些享受这些利益的人不会忏悔,直到他们也成为这些“规则”的受害者的那一天。
男人毁女人只需要出一根Dick,女人毁一个男人需要赴死。
......
看前期宣传本以为是同态复仇的爽片,但点开电影十分钟就知道不是这种情况。有人能从Cassie的复仇行动中感觉到报仇雪恨的痛快吗?我没有,一丁点儿都没有,即便是她抡着铁棍砸坏别人的车窗,每一下都像是砸在我心口,因她从来都不是psycho,看到这里我心已经碎成渣了,后续更是反复碾压。那些罪人里只有一个人背负着虚无的十字架,无力的自我救济,Cassie瘦弱的手臂和那人坚实的臂膀呈鲜明对比,你妈的我真的好心碎,她付出了所有才让罪人罪有应得,彻头彻尾的一部悲剧。
和一般大女主反杀复仇的戏码不一样,这真是个彻头彻尾的悲剧。对于这个前程似锦的女孩来说,要付出什么才能改变“坏人总能赢”的定律呢,答案是,所有。
想看女性复仇爽片的可能要失望了,这分明是同归于尽的悲剧,这份决绝与勇气让人敬畏也让人伤心,每一个前程似锦的女孩都在用血与泪艰难求生,即使是在复仇电影里,她们也无法看到应得的正义。
“即使是在复仇电影里,她们也无法得到应得的正义”
我觉得没有一个男的会懂这个片带来的窒息感 最后婚礼那里我爆哭
好过近几年市场上出现的99%的女性复仇戏,当大部分男性导演还沉迷于将镜头中的女主角塑造成某种痛定思痛勇闯龙潭的“特工”时,同样是肉体凡身,本片却以一种近乎残酷和决绝的方式予以回应,也为所有善良且勇敢的女性立传。
三星半,什么爽片女性复仇谁开的头贴的标签放你妈屁!这根本就是悲剧一切都是那么绝望自杀式救赎!·穆里根真美!!!
看完了好几天,还没缓过来,一直没勇气标记。闷拳捶胸口,一下一下又一下。“女人要如何在几千年父权结成的铁牢笼中凿出一纳米的缝?”答案:你的生命,你的所有。
She‘s drunk. He’s just a kid.
#Sundance2020 个人认为在Sundance看到过今年最好看的复仇电影,真的屏幕打出第四道划痕的时候整个人激动得不行,是我这次最爱的电影,娱乐味十足但是又剧情在线!女主的复仇手段真的是惊人之举
年度失望,看作类型片能量匮乏(正反打贯穿几无场面调度),看作现实主义剧作牵强(复仇的时点与动机均为粗暴之必然)。依然是投其所好的喂食类电影,仅凭女主一人的表演烘托影像,令控诉被简化为点对点的个人私仇,失去了向外爆破飘散的可能。
电影中间那段甜蜜的、女主精神慢慢变好的情节把我看到烦躁,如果不是因为送上门的手机,她大概也会完全放弃这段复仇了。所以谈恋爱可真坏事,你永远不知道在你面前温顺可爱的男人背后在brotherhood中又是什么模样。“It's not your fault”,这句话简直养成了多少社会巨婴。而男人们又是多么团结,需要女人用如此殉道般的牺牲来换取正义。虽然结局真的让我看到压抑的心情好了不少,但这样的复仇,只让人觉得更绝望。只有抱着如此大的决心付出如此大的代价才可以让男人付出代价。这厚墙已经如此密不透风,必须怀着必死的信念用自己的生命才能撞动它。Such a Promising Young Women
看到三分之一的时候,我心想I like this film; 到三分之二的时候,我心想omg I love this film.是大型狗血现场,以一种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浪漫又伤感、带劲又绝望的情绪铺展开来。这个世界的很多事,我们都想改变,可我们什么也改变不了,这就是丑陋的真相。所以无论这片子入不入围颁奖季拿不拿奖,我心里都给她颁奖。
不像电影,倒是很有美剧的质感。人物剧情各方面处理的都比较仓促单薄,完全适合拍成一部长剧。
怎么可以把一个还不错的故事拍的这么零碎分裂 配乐也好奇怪 除了toxic那一段配乐都很奇怪 除了女主几个男性角色演技都很烂 结尾也不好看 就感觉这个故事烂在导演手里了 哦对 最值得纪念的地方是 这是人生第一次不看中英文字幕看完一部电影 观感不好的一部分原因可能是我没看懂一些台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