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贝加凡斯与《薄伽梵歌》:票房不代表价值
如此精彩的电影很难让人想到竟是当年的票房毒药。
这部电影的亮点不仅在于华丽的阵容。三位一线明星每人都有独演一出戏的实力,合在一起的爆发力自不待言。雷德福的导演和波特曼的配乐也相得益彰,尤其是后者的出现让电影的每段转折每段高潮都带上了《总有骄阳》的韵味。然而谁也没有想到2000年底上映后,此片前期投入的六千万美元几乎折损一半,最终以惨淡的三千八百万票房告终。
在票房失利的背后,发行公司难辞市场推广不利的咎责,而究其推广失利的一个重要的祸因,是被人抓住了把柄。这个把柄正出在威尔•斯密斯扮演的贝加•凡斯身上,片中对这个拥有说不清道不明神力的黑人的描摹,引起了媒体的非议。他们认为导演有意将非裔同胞刻画成侍奉白人走向成功的奴仆,于是这部电影亦成了黑人团体中争相驳斥的对象。
电影作品中本不该有种族主义的话语,在一些传奇剧的背景下,谁当法力无边的神,谁做肉眼凡胎的人,借的都是创作者的一时之兴。偏偏有看过几部电影的好事者,给当了几次神的黑人朋友贴上一个商标,名曰:神奇黑奴。这标签一贴,但凡观众再看到会魔法的黑人就要对号入座,这个黑人当的是上帝之类的全能之神倒也算了(比如摩根•弗里曼的《冒牌天神》),如果屈尊当了白人手下听差的,名字还跟乞丐(Beggar)有点像,那么产生代人感的朋友马上产生受辱的念头。
其实,早在《重返荣耀》还是小说的时候,原作者即表示过他想借一部写高尔夫的小说,向现代人介绍印度教的重要典籍《薄伽梵歌》,贝加•凡斯(Bagger Vance)的名字正是由《薄伽梵歌》的英文名(Bhagavad Gita)变形而出,而贝加的字母组合也绝非乞丐的暗示,反倒可作装袋工解。
《薄伽梵歌》是古梵语写就的印度史诗,记述了俱卢之战前,刹帝利王子阿朱那同黑天在战场上的对话。在对话中阿朱那表示了敌方阵营中有自己亲友因而不想战斗的想法,而黑天则劝导在既存的社会制度下,每个人应当毫无私心的尽其所能,并全身心地皈依神。
马特•戴蒙扮演的朱诺即是阿朱那在小说和电影中的化身,从战场回归后他原想弃绝原先的尘世诉求,在酒精中放逐自己,而贝加•凡斯的出现坚定了他全力投入比赛的决心,更引导他进入了“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境界。片中被拉近的远景球场、拂动的小草等等布景都极佳地诠释了这种摒弃了欲望的“瑜珈境界”。
作者让贝加•凡斯带着黑人肤色出现在剧中也是有寓意的。“薄伽梵”在梵语中有神的意思,而在佛教中为佛之尊称。出现在《薄伽梵歌》中的神名叫黑天,梵文(कृष्ण)的意思就是黑色,因为黑色能吸收光谱中的七色,代表黑天具有吸引一切的能力。因此威尔•斯密斯的“黑”与黑天的“黑”在此表现为象征关系上的对应,与作者和导演是否在强调自身种族优越感并无干系。
也许《重返荣耀》只能怨自己生不逢时,抑或责怪身上承载的印度奥义太深。若是在今天这个脱口秀主持人可以随意拿奥巴马开刷的时代,一个神奇的小黑人恐怕不会再有能力击沉这样一部力作吧?
2 ) 不是我想象的高球鸡汤
打了十多年高球⛳️,最近正好在一个瓶颈期,愁着如何向更低的个位数差点进发。偶尔看到了这部电影,本以为重返荣耀这样的标题会同追梦赤子心一样让我泪流满面、激励着我永不放弃,但观看后并没有感到吸收了任何鸡汤。
可能是我对高球太熟悉了吧,不解的地方有一下几点:
首先是球童史密斯;或许这是还原或者刻画当时的球童风格,也或许是电影追求的一种效果,但作为一名职业球员的球童,一路说教、大谈人生哲学,或者突然不理不睬,甚至在第一轮第18洞建议球员往水里打然后退赛,实在是没有任何专业度、让人大跌眼镜。球童是球员在精神紧张、发挥起伏时最重要的支柱,而这球童这态度和说话风格实在无法让人依靠。
其次,Junuh参军归来受了刺激所以“lost his swing”。但当他突然决定要参加比赛,为家乡争光时,就靠在非常糟糕的草坪上挥几下,就能恢复到职业水平?就可以和jones和hagen这样的巨头同台竞技了?短杆练不练、推杆怎么办?这都是要靠几百上千次击球练出来的。第一轮只输12杆已经很客气了;电影这渲染太不合理了。
比赛中要吐槽的还有两点:1)第四轮5杆洞220码沙坑要过水攻果岭,这是在90年代的技术大幅度进步的条件下仍然极其困难的一杆球,所以在那五六十年前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而一个职业选手连基本的球场管理水平都没有?只会盲目冲动,把比赛拱手相让?2)为了烘托气氛,四轮球Junuh杆杆慢打,打一杆要听史密斯说教一番,然后再思考一番,按规则早就要因慢打罚杆了。所以怪不得36洞要打到天黑。
总之,作为一名高球的痴迷爱好者,很可惜没有能从电影汲取到我想要的鸡汤。
3 ) 荣耀二三事
电影讲的是,兰纳福·朱诺,一个曾经极具天赋的高尔夫球手,在战争过后,失去了往昔的荣耀,自己的生活也变得一团糟。
而朱诺曾经的爱人,爱德丽,为了保住父亲留下的高尔夫球场,所以举办了一场高尔夫锦标赛,她极力撮合朱诺,希望他能在这场比赛中重拾斗志。
面对爱人的激励,以及小镇上人们的期望,朱诺在茫茫无际的黑夜里,努力寻求曾经的感觉,却一次又一次失败了,在他准备放弃的时候,他的希望,出现了,在黑夜里,巴格·范斯,一个神秘的黑人球童,出现在他的面前。
如同上帝指引迷路的信徒一般,范斯在朱诺一次次面临险境的时候,给他一次又一次的点化,朱诺的球技渐入佳境,最终,他战胜了另两名选手,重返荣耀,而范斯神秘的失踪了。
不像大多数的引路者一样,范斯并没有动用过非自然的力量,他只是一步一步的引导朱诺,相信自己的同时,也要知道这世界最强大的力量在于自己,即全神贯注,摒弃一切杂念,才能正确的选择自己挥出去的每一杆。
电影看似在讲故事,其实是在告诉我们,生命的真谛在于专注,外界的声音只是干扰我们努力的借口,他们影响不了我们,真正影响我们能力的,永远是我们自己。
另外,影片全部是在户外,大自然的风景尽收眼底,随着城市化速度的加快,我们有多长时间没有接触过自然了,那里的落日、晚霞、以及风吹草地的声音、夏虫的声音,融入自然,感受另一种力量,恐怕也是电影要表达的另一种境界吧!
4 ) 一个传奇
一部小成本的大片,因为有不少大腕儿。简单的情节,但演绎的跌宕起伏,显示了好莱坞式的娴熟。通过一场比赛,来反映波澜壮阔的思想境界升华过程,有些小马拉大车的感觉。不过挺煽情,编剧、表演、摄制都有可圈可点之处。
5 ) 高尔夫是靠心理医生打的
看了《重返荣耀》,是我看的第三部关于高尔夫球运动的电影。比起《果岭争雄》和讲述BOBBY JONES生平的那部电影(天,记性现在太差了,片名已经想不起来了),这部汇集了我喜欢的马特达蒙威尔史密斯查理兹塞隆三大明星的电影却让我有点失望,GOD,要知道导演还是老一辈帅哥罗伯特雷德福啊。叙事的方式有点故作神秘,特别是马特达蒙打比赛时,挂着一脸蒙娜丽莎式神秘微笑的威尔史密斯就象个无所不能的心理医生,只要他絮絮叨叨的对马特达蒙进行一番心理疏导,马特就会打出不可思议的漂亮击球,甚至一杆进洞。有点太神奇了吧。
6 ) 这应该不是一部文艺片吧
从朝廷台的影人一加一看到了这部片子,本以为是一部黑人励志片,类似洛奇那一类的,看完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背景:20世纪初的美国,经济大萧条
地点:佐治亚(Georgia)的一个小镇的高尔夫球场
人物:马特达蒙演的退伍军人、前高尔夫神童;威尔史密斯演的神一样的球童;青梅竹马女友一名;热爱高尔夫的小鬼(就是画外音);高尔夫球手若干。。。
情节:一度迷失自己的马特在突然出现的神奇球童威尔的指导下,在一场legendary的高尔夫球比赛中和两个巨牛逼的人打成了平局,并在比赛过程中重新找回自我和青梅竹马的女友。Finally,everybody lives happily forever。
总评:故事很一般,情节甚至有些牵强,好在镜头运用以及高尔夫球场的如画的风景使得这部电影的可看性还是很高,如果没事的话还是推荐看一看的。
不过我觉得电影的名字应该改一下
The Legend of the grandfather of Tiger Woods
他躺在我的膝上,睡着了。
谍影重重的男主和史密斯,很喜欢这俩人。虽然是可以遇见的HE,不过过程中涵盖齐全,一开始的堕落,到振作,到高潮,有奇迹,有失控,有被启发,有最后的全都幸福。标准的励志剧俗套路,不过看完很欢乐。科普了下高尔夫,发现场地这么多变,因势而异,不只是草地还有水啊沙啊林啊坡啊
shine bright like a 呆萌
10.2.2雷德福大叔虽然有才,但是常常执导的片子的意图却是如此地平凡,手法是如此的老套。这样平凡的片子啊。
坚持因不小心动了球而罚一杆,这是我还有我的女儿要一生记住的情景。1-141
消沉英雄重返辉煌的故事。体育和谐版的原野奇侠,乐观正能版的金钱本色。其中,“黑衣人”威尔斯在果岭旁开示达蒙那段台词,不免让人想起了刘别谦的经典名言:摄影机可以有一千种摆法,但只有一种是对的。本片将此理念扩展到了近乎神启玄妙:这个唯一与场地最为和谐的真正挥杆,需要老天赋予你!
这是一个很讨巧的题材和角度。越战创伤,需要振兴的小镇,一蹶不振的高尔夫球天才。威尔史密斯担当了守护天使和心理医生这么不靠谱的角色。而雷德福似乎还是只擅长从人物出发,无法平衡故事中的其他元素,把电影搞得更像互助小组的倾诉和打气,被多愁善感搞得黏糊糊的,最后的比赛简直一垮到底。
讲了一个蛮温暖的故事:原来人生也如打高尔夫球。当你失去信心的时候,你必须战胜自己,提起勇气去找回自信。而你得意的时候,你也不能太张狂,否则你肯定会大失水准。而当你真正懂得诚实,坚持原则的时候,输赢都已经不再重要了——它只不过是一场游戏而已!ps:三个都是我喜欢的演员~~~~
三个当今时代的绝对巨星在二十一世纪初奉献的超强偶像电影 看完真是让人无限向往好莱坞的明星时代 他们甚至不用做什么不用演什么 站在那儿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杰克莱蒙的最后一部电影。神棍威尔史密斯。很喜欢三个选手之间的良性竞争。They are people with dignity.
will smith像从天而降的天使般,帮助matt damon赢得比赛,更重拾信心和勇气。人生这样的礼遇其实不太可能,靠自己要如何从挫折中站起来,是门很大的学问。人生路那么长,摔一次其实真的不打紧,关键在于你还有继续走下去的力量。damon的眼睛看着某个人的时候,简直迷人到让人愿意奉献自己。
威尔年轻时真美好。小演员很入戏,不失为本片一大亮点。关于口音,查理兹倒是学得有模有样。
看到导演是雷德福瞬间释然了
此导演的风格都是一个老头追忆往事,倒叙后又回到现实,另一部即《大河恋》。另外,影片的主演查理兹·塞隆、马特·达蒙、威尔·史密斯现在都是大明星了。在一战和经济大萧条前后,老美已经开始玩高尔夫球这种高雅运动了。
又是一个心灵导师指导天才胜利的传奇故事!不过当威尔史密斯在夕阳的海边跳舞时,光与影得到近乎于完美的结合!
没想到高尔夫片子也能拍得这么跌宕起伏,动人心弦。只不过威尔史密斯是上帝下凡??
真人改编吗?
女猪脚是塞隆啊,居然没看出来。。。太失败了
表达力度不够,不如同题材同背景下的《那些最伟大的比赛》和《奔腾年代》,为查理兹·塞隆的美加一星。
Redford是个多么诗情画意的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