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

剧情片美国1987

主演:查理·辛  迈克尔·道格拉斯  达丽尔·汉纳  塔马拉·图尼  约翰·C·麦金雷  詹姆斯·斯派德  马丁·辛  

导演:奥利佛·斯通

播放地址

 剧照

华尔街 剧照 NO.1华尔街 剧照 NO.2华尔街 剧照 NO.3华尔街 剧照 NO.4华尔街 剧照 NO.5华尔街 剧照 NO.6华尔街 剧照 NO.13华尔街 剧照 NO.14华尔街 剧照 NO.15华尔街 剧照 NO.16华尔街 剧照 NO.17华尔街 剧照 NO.18华尔街 剧照 NO.19华尔街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1-17 00:34

详细剧情

  美国华尔街股市大亨戈登·盖柯(迈克尔·道格拉斯 Michael Douglas 饰)在金融界叱咤风云,人人敬畏。在随时随地上演的金融大战中,他总能百战百胜。初出茅庐的纽约大学毕业生巴德·福克斯(查理·辛 Charlie Sheen 饰)野心勃勃,却空有满腔热血而投报无门。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盖柯,用一个股市内幕情报帮其赚了笔大钱而受到重用,成为盖柯的合伙人之一。在对金钱、美女、上流社会的渴求下,巴德开始利用身边所有的人来刺探一切有利的商业情报,为自己获利。直到在一场收购他父亲所工作的蓝星航空公司的过程中,贪得无厌的盖柯出尔反尔想要解散并卖掉它,这让尚有良知的巴德幡然醒悟。他利用盖柯教会他的一切股市战术,狠狠地反击了大亨盖柯,帮助父亲拯救了蓝星航空。然而,因为违法操控股票内线交易,巴德不得不面临着冰冷的铁窗……

 长篇影评

 1 ) 史上观影感受最烂的视觉炸弹

片长达到了骇人听闻的三个小时,但是内容却少的可怜
大量堆积的愚蠢笑料和视觉炸弹
每过十分钟必定出来一个裸女防止你睡着
我想说
马丁你要是老了不会讲故事就回家呆着
行不行?!
行不行?!
我看到一半出去上厕所回来呆在影厅门口
完全没有勇气进去继续受折磨
三个小时
卧槽尼玛
三个小时啊!
你就给我一直看裸女笑料演讲
你真是名导吗?
你确定你不是在逗我?
那些给这部电影打高分的
呵呵
马丁简直就像一个机会主义者
把好家伙的旧故事扔到华尔街
配上莱昂纳多就想冲击奥斯卡?
做梦zzzzzZZ

 2 ) 毁誉参半的人性难题

《华尔街之狼》注定是一部毁誉参半的电影了。不管在尚未揭晓的奥斯卡上能有多少擒获,仅是映前试水,72岁的导演马丁•斯科塞斯就遭到了学院评委指着鼻子的斥责。
影片改编自股票经纪人乔丹•贝福特(Jordan Belfort)的自传。跟《魔鬼交易员》(搞垮巴林银行的那位)尼克•里森相似,这位被终生禁止从事证券业的诈骗犯在牢狱中完成了他的写作,并成为超级畅销作品。在自传里,这位富翁巧思妙笔展现了自己曾经纸醉金迷的奢华生活,金钱、毒品、性爱、跑车、游艇、一起填充了他神经病般的人生。
马丁•斯科塞斯在足足三个小时的电影里大段再现自传中的大尺度场面,并且有男神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亲历亲为的表演,可谓活色生香,极尽癫狂。

驱动金融市场的元素常常被认定是人性,“人性”表示很冤枉。
如同运动员一样,拥有高于常人的生理调控技能、耐力和敏捷度,是交易员的赖以成功的基本条件。再坦白一点,运动场上的荷尔蒙迸发,带给运动员和观众的官能刺激,与金融市场里交易员面对巨额资金的得失受到的生理刺激是一样的。
有一项来自剑桥的研究报告如星座预言般证明了这一点:在受孕期荷尔蒙水平高的人,无名指比较长,而在华尔街无名指长的人能比其他人赚到更多的钱。
因此,“打飞机、可卡因、妓女是在华尔街成功的最重要因素”。这是给乔丹•贝福特传授金融知识启蒙课的 Mark Hanna (在电影里叫Matthew McConaughey)的三字箴言。至于M君本人,更是“日射飞机两架起”,如此方能保证大脑神经元平稳应对频繁跳动数字的洗礼。(真该去华尔街开一堂中医肾经理论课。)
乔丹•贝福特遵循了启蒙导师的教诲,他并没有去从事交易工作,而是开了一家经纪公司。他的公司像个马戏团,或者是脱衣舞俱乐部。他每天给员工做两次励志演讲,他只雇佣初入金融界的菜鸟,他鼓动大家,像组建起一支军队,把各种“垃圾股”推销出去,然后,他们计算分红癫狂地开始Party Hour。
据说每一个和乔丹•贝福特有过交谈的人,都会深深地被他的推销能力折服。即便是主审案件的检控官,也邀请他去做演讲。这也使得他的刑期只有26个月,远远低于FBI的预期。(FBI只好无奈地警告广大投资者,贪心不足被狼吃啊。)

“金融市场林子大,有牛,有熊,有冲动和欺诈。”
罗伯特•希勒的“泡沫论”有一条重要提示:民众对投资可能带来的回报,总会怀着不切实际的期望。
因为冲动,或者因为不切实际的期望,使得各种金融产品此起彼伏层出不穷。尽管2013年Edelman Trust 报告表明,美国民众对于金融业的信任度仅有46%,在十八种行业划分中排名垫底。但这显然并没有影响到华尔街人的相对收入水平。
这足以说明一个事实,金融市场里充满了愿打愿挨的菜鸟和狼群。
乔丹•贝福特只是个小角色,一匹小狼。
在金融罪案界,能进前十的案件最少需要10亿美金(尼克•里森排第八),而乔丹•贝福特的最终的刑罚涉及赔款是1.1亿。但他有好莱坞和华尔街都喜欢的特质,他拥大波大波美女在怀抱,赚大把大把钞票到账户,他上得了厅堂吼得住药丸,养得了猩猩罩得住兄弟。
福布斯杂志曾称他为罗宾汉:把富人的财富巧妙地掠夺过来,装进自己的口袋。有趣的是,被福布斯杂志报道一事,所言属实,但“只掠取富人财富”这一条,属于乔丹•贝福特为数不多的杜撰(Fiction)。
有好事观众专门考证了诸多影片中的细节,诸如开直升机摔在自家草坪、在意大利游艇失事、嗑药开车、副手近亲结婚等等荒唐桥段,结果竟然都是属实(Fact)。

这是老道的马丁•斯科塞斯和曾经同样癫狂生活过的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最淫荡”的一次合作。尽管两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极力尝试用镜头语言和肢体语言向观众传达信号:乔丹•贝福特是疯狂的,个体的,甚至是可怜的,遭报应的。但看过电影的观众显然更喜欢成为乔丹•贝福特,幻想能够过上那样癫狂的生活。
这真是个为难的局面。


新浪财经专栏《交易时光》http://finance.sina.com.cn/column/lifestyle/zhangzifan.shtml

 3 ) 炒股如毒瘾,人生似幻梦:《华尔街之狼》(8.5/10)

前几天去看了马丁斯科塞斯的新片《华尔街之狼》(The Wolf of Wall Street,2013
),看完一遍欲罢不能,换了一个更大更好的电影院又看了第二遍。我想如果能有时间
再看第三遍的话,我还是会去看的。评分8.5/10

虽然电影片长三个小时,但一点都不觉得慢。情节推动张弛有序,对话妙趣横生,剪接
凌厉准确,人物性格个个鲜明。女主角是一个澳洲模特,没演过几部电影。但却是近几
年来看电影最让人感到惊艳漂亮的,而且演出极为大胆奔放,看她就觉得值回票价,其
他的都是free ride。(附图一张)

电影的主题就是“瘾”,炒股有股瘾,吸毒有毒瘾,泡bbs有网瘾,人生的各种追求荣
华富贵功名利禄都是瘾,染上了就很难戒。人生只是从一种瘾换到另一种瘾的不断循环
,恐怕只有神仙才能逃出这个怪圈。男主人公小李子刚上班的头天老板就找他谈话。老
板问他broker是干什么的,愣头青小李子说了一通为客户服务,为公司赚钱双赢什么的
话。老板叫他f*** off, broker要干的就是把客户的钱拿到自己兜里面。客户炒股赚钱
了,他要拿走买房买游艇,你就失败了。因为虚拟的数字变成了实在的物质。你要做的
就是向他再推荐股票,让他永远留在虚拟的股市里上瘾,让他永远的买进卖出,这样你
就赢了,至于客户赢不赢?只要钱还是在虚拟的世界里,他就算是一百倍大牛也没用。
只有转换成物质才是实在的。同样,不管在哪里赚到的钱放在银行里,放在枕头底下都
是虚的,只有用光了,享乐了才是实在的,否则那些花花绿绿的纸和厕所里的手纸没什
么两样。

小李子听明白了导师的意思。他出来单干后就致力于pink市场,推荐penny垃圾股票,
这种股票broker的commission是最多的。他明知其中很多都是黑洞,但公司却越做越大
。他也知道赚来的钱消耗掉才是实在的。结果,他没有染上股瘾,却染上了毒瘾,染上
了淫瘾。各种各样的美女跑车豪宅飞机,一片酒池肉林,喝酒磕药,荒淫无度。。。。
反正观众能想象出来的用钱砸出来的疯狂项目老马丁都让你看到了(我觉得七八十的老
马丁拍这些场景的时候肯定自己也很开心)

最后被联邦调查的时候,小李子其实完全可以放手公司,支付罚款,不再涉足,他有足
够的钱继续过如此奢华的生活。但他终究没有做到。为什么?因为小李子上瘾了,上的
是功名瘾。他享受每次出场讲话时众人羡慕的眼光,如雷的掌声,享受社会名流的盛誉
,享受公司员工视他救世主般的地位。他不甘心退出。最后结局基本想象得到,锒铛入
狱,妻离子散,财产统统没收,电影以小李子出狱后重回销售本行结束————培训基
层销售人员。真是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人生一场梦。

老马丁高明的地方在于他并没有站在道德训诫的制高点上,重复”荒淫者受报应,执法
者受荣誉“的主旋律陈词滥调。电影给了咬着小李子不放,富贵不能淫的联邦调查员最
后一个镜头是,他独自乘坐在肮脏昏暗的纽约地铁里下班,眼里有说不出道不明的酸楚
。也许他正在想着他的敌人小李子嘲笑他的一番话”我随便吃一顿的钱,够你们忙碌一
整年的工资了。“马丁反思普通人生活的主题也在之前《愤怒的公牛》,《喜剧之王》
和《好家伙》等电影中多次出现。《好家伙》中的亨利同样问父母说:难道你们将来就
想让我去过每天挤地铁上班的生活吗?是的,亨利和他的伙伴们都很自由,黑帮的刺激
让他们摆脱了凡夫俗子的奔波生活,但主人公的悲惨命运却是注定的,入了这一行就像
染上了永远戒不掉的瘾,纵然你成功了无数次,失败一次你就完了。《愤怒的公牛》里
的拳击手,《喜剧之王》里的业余脱口秀演员都有一种执着得不顾一切的疯狂的”瘾“
。他们将不再平凡,代价却是生命或是入狱。在这一两难的选择中,男性主人公的悲剧
宿命感油然而生。究竟哪一种好?没有答案,人生的选择都是如此。《喜剧之王》中的
主角以一句经典台词做出了他的选择::better to be king for a night than
schmuck for lifetime!

《华尔街之狼》不足之处也很明显。电影为了突出那帮暴发户的荒淫无度有时候也太过
high了,缺乏对女性和残疾人的必要尊重。全片的男性视角相当明显,女性几乎沦为玩
物。有一幕在公司的狂欢party上拿残疾人侏儒当成dart投掷,以及一群人之前取笑玩
弄侏儒的片断也让人难以忍受。另外,全片几乎每句男性对话都带有f***的脏词。当然
也会有影评认为这是为了深化荒淫主题的必要夸张,但我觉得收敛一些会让电影更加干
净。

 4 ) 这个应该被承认的世界

''See money doesn't just buy you a better life, better food,better cars, better pussy, it also makes you a better person. You can give generously to the church or political party of your choice, you can save the fucking spotted owl with money.

钱不仅仅可以给你一个美好的生活,充足的食物,酷炫的豪车,肥沃的逼,它还可以让你成为一个好人。你可以随意根据自己的选择慷慨的给教堂或者政党捐钱,你他妈的也可以用钱拯救西点林鸮。''

影片一开始就阐述了不仅是Jordan,也是Martin的视角,钱,的确是万能的。而谁来掌控钱?人。

Jordan是一名股票经济人,我不知道导演是有意还是无意,可能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关,这个角色的职业定义很到位。华尔街每天股票交易量足足能把你淹死,可是里面的股票流通未必是实打实的,但是唯一两样东西是实在的,金钱和肉体,恰恰这两样也是Jordan的人生信条,通俗点说是癖好。

扯开话题,我们经常会去讨论生活,用爱用感情,发自肺腑的用生命去体验,想要逃离,想要流浪,想自由,想要寻找自我,但是殊不知这些形而上的东西全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而构成这个社会的基础就是人,使得社会运作的本质就是钱。这一切都很简单,而能够使你去流浪去找自由去拥有爱人的资本也是这个社会所回馈给你的报酬,夏日和三五好友在街边大排档穿着背心喝着冰啤侃大山的悠闲,辛苦一整年打开账户看到的那六位数,和爱人翻云覆雨憋了好久你们一同射出了那一秒快感,这些本质还是那两样东西,金钱肉体。不知道你们能不能体会,作为金牛座,这些道理再简单不过了,金钱就是物质,肉体就是感情。

好了,扯回来,Jordan说白了就是一名推销员,和李阳还有奥巴马没啥区别,激情,澎湃,聪明,圆滑,给人画大饼,给人画美国梦,为啥?因为人们有这种变态的需求。需求什么?钱。为什么要钱?养家。什么要养家?因为爱家人,同时也是一种责任感。所以在我看来,Jordan虽然嫖妓吸毒欺诈,但是他是一个善良的男人,是一个好男人。因为他履行了人的基本欲望,不逃避,也满足了自身的基本欲望。

现在我们来谈谈刚说的从钱扯到的爱。
影片中有这么一个情节,Jordan在有了钱之后和漂亮的伯爵夫人相爱了,他和前妻离了婚,这时候一定很多人在骂:臭男人,有了钱就忘了和自己同甘共苦的妻子,却去喜欢一个D奶的臭婊子!
这里Jordan给出了一个信条:在金钱之上就是真爱了。
很多人会误解这个金钱至上的爱,真不知道你们是不够聪明还是仇富。没有物质基础的爱只会把爱拖累,何况D奶的伯爵夫人也是一个普通的女人,最后她也和Jordan的前妻一样忍受不了Jordan多次找妓女而和他吵架,最后他们也离婚,为啥?因为Jordan没钱了。于是他们的“真爱”和“婚姻”就此崩塌,责任感也就此消亡。这应该是因为钱而诱发的责任感的故事,通俗老套。但也恰恰印证了影片一开始的那句话'' Money could make you a better person"

影片最后的最后,Jordan又干起了推销员的工作,激情,澎湃,他拿着一支笔问听众有谁有办法将这支笔推销给他,没有人会,但是他曾经的老搭档会。

“Could you do me a favor, write your down name on the napkin for me.
能帮我个忙吗,在餐巾纸上写上你的名字给我"

‘’ But I don't have a pen.
但是我没有笔啊‘’

“ Exactly, supply and demand, my friend.
就是,供和需,我的朋友''

这个社会如何运作,供和需,又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很多时候我们赚不到钱或者无法和客户良好的沟通,是因为我们没有满足他们的需求。这在爱和性上也是,不要怪你的爱人为什么会出轨,也不要怪为什么你真心诚意追一个女孩子对她万般的好却一直不成功,因为你不了解她和她的身体。更深一步说,我们无法和这个世界友好的相处的时候,也是因为我们不了解这个世界,也不愿意承认自己的无知。

从头看到尾,所有的故事很简单也很赤裸裸,但这背后不仅仅是“金钱和肉体”这四个字这么简单,当然了解这个社会的前提也是你愿意承认它们,承认我们最简单最基本的要求,那么一切问题都可以游刃而解了。

Martin的这本片子让我看到了中国的那句古话:万变不离其宗。

你画了半个圆,那么再画完另半个圆之后你会发现你又站在了起点。

 5 ) 华尔街之美国精神病

文/ 五乔



听说《华尔街之狼》的媒体试映会后,一些影评人指着马丁•斯科塞斯的大鼻子骂他臭不要脸,竟然拍这种下流无耻的电影。当然,这可能是一个三观健全的人观看此片后应有的感受。基于真人真事的华尔街大亨乔丹•贝尔福特的人生绝对可以用“穷奢极欲”四个字形容,电影的绝大篇幅就是在描写他病态的生活方式。《华尔街之狼》是一部注定与奥斯卡无缘的电影,因为奥斯卡宣扬的理念永远是积极向上的,奥斯卡青睐的影片应该让观者“想要成为更好的人”。而此片则恰恰相反,将人性中的丑陋直白地甩在了观众的脸上。

2012年英国曾有一本雄踞畅销书榜单达一年之久的书:《The Pshychopath Test(精神病测试)》。其实psychopath这个词翻译成“精神病”是极不准确的,psychopath特指病态人格,即那些具有暴力倾向,缺乏羞耻心、同情心,甚至没有恐惧感的人,很多变态连环杀人犯都具有这样的病态人格。在这本非虚构类“小说”中,作者Jon Ronson首先介绍了被业界普遍采用的,用来测试病态人格的“海尔病态人格核检表”,接着Ronson提出了他的观点:许多商界政界的领袖都具有这种变态人格,在精英阶层中,病态人格的比例要比普通人中的比例高出许多。

肤浅的魅力,夸张的表达方式,不断追求物质以及药物刺激,习惯性撒谎,强烈的控制欲,从不会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耻,不负责任,冷漠,没有自控力,性滥交......我这说的可不是男主角乔丹的人物简介,而是“海尔病态人格核检表”中所描述的变态神经病的特征。依此判断,乔丹•贝尔福特很可能就是一个活生生的病态人格的实例,本片即使改名《华尔街变态精神病》也是极合适的。

全片中我们没有感受到任何真实、正常的情感,就是正常人称之为友谊、爱情、亲情的相似物。乔丹对待身边人的情感,始终停留在最肤浅的层面。片中有一场戏,刚刚发了小财的乔丹在海边的夕阳中,送给了妻子一串钻石项链,然而在这个浪漫时刻乔丹说出口的不是“我爱你”之类的甜言蜜语,而是在解释钻石虽然小了些,不过都是成色极好的高级货。乔丹对待感情的方式始终是用物质衡量的,当然还有性,乔丹分不清楚他对新欢的感情究竟是爱还是性欲。甚至他们最强烈的高潮都发生在铺满了金钱的床上。最终当他身败名裂,即将面对牢狱之灾时,新欢一脸厌恶地提出了离婚。乔丹和新欢就是一对儿拿金钱与美貌做交易的物质男女,这不是像极了《非诚勿扰》里的男男女女吗?接着他们就撕破脸皮大打出手,他们的婚姻本就如一纸合约,脆弱得像一张纸。

乔丹一手创造的骗钱帝国,可以看做一个另类的黑帮。然而不同于一般黑帮中所强调的诸如忠诚、兄弟义气等理念,将乔丹的帝国维系起来的是所有成员对一个共同偶像的崇拜:金钱。是的,乔丹手下那些时刻像打了鸡血似的员工,崇拜的甚至不是乔丹本人,而是他所代表的金钱所能买来的生活方式,归根结底他们崇拜的是金钱这个魔鬼。这些员工互相之间也没有所谓兄弟义气可言,大难临头时,他们争相出卖对方以求自保,一旦东窗事发,这个金钱的帝国便像多米诺骨牌一般轰然崩塌。

乔丹的人物性格也是肤浅而表面的,我们很难猜测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生阅历将他毁成了这副德行。唯一的一点线索,来自于FBI探员第一次和乔丹在游艇上会面,探员说他审过的经济诈骗案子里,罪犯一般都有个混蛋父亲,大多是童年受伤害心里有阴影才将他们推上了犯罪的道路,而乔丹有一个健康的童年,没受过什么刺激,为何对物欲如此沉迷?我想答案很可能极简单却非常残酷:天生的!精神病学家的研究表明,很多变态人格是先天的,甚至有研究发现变态神经病的大脑中有一部分发育不良导致他们无法感受到悔恨、恐惧等等情感,这让他们在常人眼中看来格外冷酷残忍,然而这些特质非常利于他们在政界商场上有所成就。《精神病测试》一书中也提到了好几个事例,拥有病态人格的罪犯在从精神病院或监狱中放出来后,他们中很高比例的一群人会在短时间内再次犯罪,甚至历史上几次著名的针对病态人格的实验性治疗也都以失败告终。影片结尾处,进了监狱的乔丹说:“有那么转瞬即逝的一刻,我忘了我曾经富有,而我住在一个一切都可以买卖的地方,你不想学学怎么推销吗?”我们知道他这里说的是监狱生活,不难猜出他在监狱里也一定是八面玲珑活得风生水起,牢狱生活只不过是换个环境做买卖而已。《华尔街之狼》中没有改悔,没有自我救赎,有的只有满满的人性之恶,甚至这种罪恶没有起因,没有缘由,也没有解药,正因此才显出这种罪恶的原初性、根本性,正所谓:人性本恶。

紧接着镜头一转,刑满出狱的乔丹摇身一变成了光鲜的营销训练师,依然是那个富有迷人魅力、语态夸张的“精英”形象,最终影片结束于观众席上众人的面孔,在这诸多面孔中,我们分明看到了一模一样的“物欲横流”写在他们的眼睛里。乔丹是个变态,天生的人格缺陷,那么这些普通人呢?他们的借口是什么?金钱,是这个社会的兴奋剂。乔丹的诈骗帝国矗立在这无数普通人的欲望之上,所有人在这桩罪案中都有罪。电影中有几处情节:乔丹手下的女员工抹着眼泪回忆当年生活的穷苦,涕泪横流地感激乔丹改变了她的命运;FBI探员坐在地铁上,看着疲于奔命的人们木然的生活状态,对比乔丹公司中时刻处于亢奋状态的员工们,以及他们淫乱奢靡的生活。教育一个饭都吃不饱的穷人要安贫乐道是不道德的,然而我们不禁要问,难道贫穷的反面就是极端的奢侈吗?抑或人性本恶会必然的将人类引入欲望的无底洞?为什么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对物质充满了病态的渴望?是人类本质的劣性造就了社会的病态,还是社会的结构制度放大了人类的贪婪和腐败呢?影片没能回答任何这些问题。

《华尔街之狼》是一部危险的电影。对于那些三观端正的人们——比如本文开头提到的那些影评家们——电影中描述的病态生活可以带给他们关于人性的反思;然而在现如今物欲横流的中国社会,恐怕不少国人观看此片,只为一窥富商巨贾们奢侈的生活方式。甚至片中宣扬的病态价值观会被他们曲解为“励志”,成为他们出卖灵魂的借口。对于这些人而言,这部电影无异于物欲的A片儿,精神的鸦片,只会加深他们对金钱、物质以及所谓的“成功”更加难填的欲壑。

这种成功不足取的地方——就像在片中乔丹自己所说的那样——不同于实业家,这些所谓的“金融巨子”们是不创造任何实际价值的,然而他们却享受着不成比例的高收入,这也是2011年”占领华尔街“运动爆发的主要原因。”占领华尔街“运动的官方标语是:”我们都是那99%“,因为在运动爆发时,美国的贫富差距达到了历史最高位,甚至超过了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然而此片中却进一步暗示了,正是这99%的贪欲,才赋予了那1%莫大的权力,才成全了那些华尔街的饿狼们。影片最后一个镜头中,面对这样一个经济罪犯,这样一个被社会制度证明了是不可靠的骗子,人们的眼中没有鄙夷,只有羡慕和崇拜。正所谓”卑贱是卑贱者的通行证“,对于乔丹这样的变态精神病来说,永远被关在笼子里也许才是他们可能对社会做出的最大贡献。

 6 ) 情到浓处十一秒

1、
夫人收到游艇做新婚礼物的时候,开心的要疯掉了,crazy!
收到大钻戒的求婚,当然没办法拒绝,百般宠爱不说连糟糠之妻都踹了,难道这都不算爱?
当乔丹打官司的时候,她提出离婚。
她说“你娶的我”。对,你娶的就是这样的我,我本来就是这样的人,你才娶的,你负责赚钱养家,我负责貌美如花。夫人是聪明的,吕不韦当初劝华阳夫人“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弛”,聪明的女人都会懂这个道理。所以乔丹的这位女娇娥,当然明白这个道理,再说,乔丹完全被物质迷住脑袋的性子已经扶不上墙了,已经穷得只省下钱了。乔丹当初迷恋她,正以为她知人心,乔丹在车里脑子里一片浆糊想找理由上楼去的时候,她主动提出来解了这个围,虽然是当小三,但是上流社会么,呵呵,不算什么。
恩,如果这是爱情的话,乔丹因为个人物质条件的改善,他一并把爱情都改善了。至于是否善终,外人不知,当事人喜欢足矣。

2、
胖子运钱的过程中出了纰漏,第一反应不是赶紧想办法补救,而是去搞定乔丹,掩耳盗铃。一起嗑药,high了之后打电话差点暴露了自己,这一段简直是“猪一般的队友”,可正如乔丹的小娇妻一样,这就是他选的人,这样的队友就是他的选择,也是这样的队友成就了他。
都形容小米手机,得屌丝者得天下。
乔丹也是深谙此道,把自己塑造成大家的偶像,用崇拜来管理员工,每天打鸡血,疯狂的boss+疯狂的员工战斗力简直无敌。乔丹被赎金为难的时候,胖子临门一脚,乔丹是想求人却不能出口,胖子也争气意会而至,我带你驰骋沙场衣锦还乡如今哥哥有难,你当小弟的还不得热血来帮,这是义。可美国人又不是中国人,没有义薄云天的关二哥当偶像崇拜,胖子钱多了不算是替你交点罚金这没啥,可真正考验友情的时候。华尔街是没有朋友的,所以该出卖谁时还是得出卖。这也是美国文化跟我们文化的区别的,换做中国人的话,到了乔丹这份,就得学前面被抓那哥哥一样,怎么能出卖朋友呢?呵呵,自始至终,乔丹都没在这群人里交到朋友吧。

3、
乔丹当时知道跟证券所撕破脸的下场,后果不堪设想。
可道别会上,拿着麦克风的他,情到浓处,满心的热血沸腾,哪里还有一丝理智可言呢。年纪轻轻的他,就享受到了极致的物质。这人间的快活事,还有什么能让他快活呢。房事腻了,嗑药都有抗药性了,钱成厕纸,如此这般唯一能让他感觉到存在感、成就感的事,就是带着公司一群人赚钱了。不是需要钱,而是需要赚钱的这个过程这个感觉。不然的话,得跟我们一群皇帝一样,修仙求长生不老才不活的发慌了。

4、
曾以为自由就是想做啥做啥,后来才发现自律者才会有自由,当一个人缺乏自律的时候,他做的事情总是在受习惯和即时诱惑的影响,要么就是被他人思想观念所扰,几乎永远不可能去做内心真正渴望的事。乔丹就是这样,他肆意妄为,纸醉金迷,自由吗?电影的角度其实有问题的,把乔丹整个敛财的过程拍成了一个靠勤奋跟聪明获得财富的过程了。那个女职员,单身妈妈,描述的还挺励志的,靠着自己的努力,从一个预支工资给孩子交学费的落魄母亲,摇身一变身着名牌的职场女强人。可是还有另外多少位单身母亲,因为被欺骗买了垃圾股,把孩子的学费贡献给他们这群纸醉金迷的人了。
在道德层面,一切都是因人而异的,只是各自的生活方式取舍而已。但是违背法律,就不能因为购买股票者想发财、贪财才被骗,这不是行骗的理由。这群人积攒的财富的获得,是一群人背后的失去,真正的财富积累是双赢的。

5、
奇货可居的吕不韦不说了,但当然会忍不住对比沈万三了,同样是白手起家积累了一辈子都花不完的财富,可这个消费,中国人还是挺可怜的,被道德压制着不敢追寻物质上的快乐。这样对比看,乔丹的这种自我解放,挺爽快的,起码不憋屈了,隐忍不一定是克制。对财富的追寻绝不违背道德,物质条件的改善当然提升幸福感。小李演的很卖力,电影也很卖力,以致给人美国人民很好骗的错觉,作为销售能引导员工如此火热的激情,必然有战斗力。而且乔丹的“抓住客户不放不挂电话”的工作理念,也是销售最基础却最难做到的。想想刚开始进入华尔街,被胖子带着吸第一口的惴惴不安跟后面的对比,人对物质的把控,决定是否安稳。打江山,也要守得住江山,负责永远只是一名牛叉的销售,而非一个牛叉的人。乔丹虽然后面吸毒差点伤害女儿,但自始至终,他一直努力克制自己的情绪,不知道是不是玩性虐那场戏他叫的太欢乐让我跳戏了,后面我一直严肃不到哪里去,觉得这是一个可爱的逗比。

6、将近三个小时的电影,得撑着才能看完。看完要不是我在去客户的路上,坐车实在无聊我也不会闲到扯这一堆淡打发时间。全片啪啪啪啪,都是无前戏,急着发财,急着一切,急着进棺材的生活模式。

情到浓处,不是因为他人,是爱自己被崇拜被需要的状态,拿着麦克风声嘶力竭的喧嚣证明自己存在,不是那十一秒。

 短评

整部片子的情绪也像磕了药一样,始终处于癫狂状态。在这里,金钱才是效力最强的毒品,让片中的人始终亢奋。马丁尝试以夸张的方式去放大那个扭曲的华尔街的价值观,正如人对金钱的追逐。结尾的对比已经很明显了,一边继续地铁,一边则迎接一批新的崇拜者,他真的失败了么?有兴趣可以看看《开水房》

5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想来人生也是无趣,没钱时绞尽脑汁想有钱,一旦暴富,不过是香车豪宅美女,外加吸毒,一丝新鲜也无。及时行乐是另外一种受苦。癫狂背后,一地虚无。

10分钟前
  • 芦哲峰
  • 还行

男主到结尾仍旧在用一支笔教人如何创造需求,而现实世界中人最大的需求就是“如何成为有钱人”。只要这种需求还在,乔丹·贝尔福特这类人就会不断出现不断得逞。而那些抓他的FBI永远会发现一个事实:就算把他逮捕归案,世界仍旧不会好多少。嚣张的不是华尔街之狼,嚣张的是人的欲望。

12分钟前
  • 大-燕-威-王
  • 推荐

毒品、粗口、性、群P、酒精、豪车、直升飞机、私人游艇:老马节操碎成渣渣,小李演技好到爆表(跪求影帝)。癫狂的纸醉金迷,穷奢极欲的奢侈糜烂。目前年度北美最佳!3个小时全无尿点,好看到爆!!(片尾乔丹贝福德入镜打了个酱油)

16分钟前
  • davekozg
  • 推荐

522个FUCK,32次做爱,16次吸毒;海天盛宴,也是天下无不散之宴。

19分钟前
  • 哪吒男
  • 推荐

意料之外的老马的作品,居然是一部偏喜剧的剧情片,本以为是商科学生必修课,看完才发现完全不是。但并不阻碍这部电影的流畅与饱满,加之小李子打了鸡血一般的演技,看的人相当振奋。

20分钟前
  • 饮歌
  • 力荐

三小时一点也不长!改编自真实人物自传,从华尔街新鲜人到富豪锒铛入狱全过程,大量第一人称画外音,整场人发自肺腑地笑到疯掉!毒品妓女洗钱,要命地干尽出格事,无下限到大跌眼镜→恐引进无望。迷幻后回归普通人视角,幽默与严肃现实并存。此片看毕,小李在我心中已影帝加冕!信马丁斯科塞斯没错!

23分钟前
  • 望潮
  • 力荐

没有需求,就创造需求。一路亢奋,往死里讽刺。一场好莱坞与华尔街的战争,电影圈对金融圈的致命一击,嗑药淫乱脑抽搐,视道德为无物,贵圈疯狂太多。这边陈可辛们还在贩卖青春情怀中国梦成功学,那边厢已经疯狂到无耻下流,没有回头路。拍出了国人津津乐道的狼性,但厚黑学的段位还略显不够啊

28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小李一开始的午餐就被马修麦康纳高下立判,整部电影,从白手起家赢得所有狂欢糜烂到迷失自我不断犯错被出卖落魄,这不就是goodfellea吗?小李毫无突破,只有爬回法拉利一段有所发挥,奥斯卡基本没希望了…jonah hill都比小李出色

33分钟前
  • Sammy
  • 推荐

原本以为是部商战片,没想到是传记片,而且极具娱乐性。里奥纳度的演技炉火纯青,有一段主人公吸毒陷入半昏状态,一路爬到车中的戏,演得太神了!然而整部电影视觉冲击力有余,柔软细腻的描写不足。看了三小时的纸醉金迷,没有带着任何余味走出电影院,可惜了。

34分钟前
  • N
  • 还行

我吸毒,乱搞,洗钱,诈骗,但我知道我是个好男孩。《泰坦尼克号》和《华尔街之狼》告诉我们:坐私人游艇和坐邮轮又有多大区别呢?毕竟你再有钱还是会遇到海啸。

37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这部人物传记片竟然是一部癫狂的喜剧,不是屎屁尿那种,是正剧般高贵的糜烂,导演竟然是老马!影片前面大部分时间都是这群人的糜烂生活,从初入华尔街到最后的入狱,欲望如何一步步膨胀,人性如何一点点堕落,在巨大的财富女人和权力面前,你永远不要指望这群人会从教训中真正学到点什么。★★★★

38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传销集团内部一窥,全片大多数时间都处在打鸡血状态累得慌...小李在咆哮浮夸演技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今年的奥斯卡估计还是没戏,拿个金球谐星奖就可以回家了。

42分钟前
  • 三七
  • 还行

节奏感,节奏感太嗨了!形式自由新颖,用最通俗大众的手法讲述一个最黑暗感伤的讽刺故事,厚度、气味、形式、口感统统都有了,精彩绝伦。Leo的表现相当可信,但风采仍不及麦康纳。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表演、最佳剪辑都值一票。

44分钟前
  • 艾小柯
  • 力荐

精彩!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最有影帝相的作品,别重蹈覆辙到最后在混战中又连个提名也没捞着……

49分钟前
  • Bill
  • 力荐

1.用同样的主演,老马让《了不起的盖茨比》看到了大师是如何玩浮夸的。2.独立制作下,老马和小李子才能发挥自己的最大能量。 3.演成这样还不能拿奥斯卡的话,真不知道替小李子说什么了。

52分钟前
  • Fantasy
  • 力荐

如此悲哀且可怕的黑色喜剧,由满是感叹号的炫富励志开篇,却以满是问号的反思为结局,期间是由拜金物欲带来的癫狂和毁灭,让每一个观众在欢笑之余与男主角在最黑暗的欲望中堕落。终于重新喜欢上老马丁的电影。小李子演得好是好,但总是这样狰狞咆哮也不是办法。

53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推荐

没有放弃江山的王,也没有怜悯猎物的狼。他本有机会全身而退,带着几辈子花不完的钞票和妻儿归隐山林,却在离职演说上宣告回归。因为赚钱是天赋是一种瘾,和美色毒品一样欲罢不能。他坐在豪车里拯救了失业的单身母亲,却从不曾坐在蛋蛋都会出汗的地铁里,看一眼赤贫的老妪。豪奢放纵,不能忘人生无常。

54分钟前
  • 西楼尘
  • 推荐

小李子和胖希尔一起贡献出了他们从影以来的最精彩演出,而已过古稀之年的老马更以孩童一般的赤子之心和大师级的调度炮制出一部具有无限娱乐性的现实讽喻之作。值得一提的是马修麦康纳等人的绿叶表演更是锦上添花。个人感觉它是老马整个职业生涯唯一一部能跟《盗亦有道》比肩的作品。

59分钟前
  • tintin76
  • 力荐

从导演到演员都豁出去了!这或许是马丁使用法克最多的一部,对话和内容的尺度都突破天际,原版一定是NC17。整个影片基调跟预告还是吻合的,其实这是喜剧片啊!别那么认真嘛。宿醉跟这比起来简直小儿科了,不过这不算宿醉,是宿high。多么匪夷所思的一段人生和一群人啊!给演员加到五星!

1小时前
  • 米粒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