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台湾有些新词竟然跟大陆也是一样的:比如脑残。
台湾竟然把饺子叫水饺,我们山东是说水饺的,我听别的省一般都叫饺子,所以听到觉得亲切。
“口嫌体正直”。这个句子第一次听,立刻就理解了:“嘴上说不要,身体却很诚实”,言简意赅。
2.早就听说台湾女性没那么物质、虚荣,就如这部电影里面,像小蓝妈妈这样有能力又有颜值的房产经纪,在大陆的话,无论如何都会弄部车开的,有钱没钱最起码弄个丐版奔驰开一开,不会去骑电单车,这样去见客户或者带客户看房,多没面子啊。客户也会觉得你这个经纪人能力不行。当然了,这也不是大陆女性的问题,是整个大陆相比台湾都有这种虚荣的社会风气。
3.小蓝跟她闺蜜桂瑜,从性格到做派,似乎一开始就不会是可以玩到一起的朋友。更何况都是闺蜜了,人家鲑鱼高一就跟五秒做过了,你这个闺蜜也不知道。
4.台湾的高中也太轻松了,比大陆的大学还轻松的样子。上课迟到、翘课,男女同学跑去外面喝奶茶,跑去海边看海聊天做爱,高二高三了,摄影课体育课都不缺,学生也不多,羡慕了。男女同学直接体育课在更衣室做爱,美国学生都不知道有没有这么大胆。
5.校园环境过于友好和理想化,没有与外面混混大哥勾结的校霸?五秒这种高帅体育生,桂瑜这种花枝招展型交际花,要么是校霸重点打击目标,要么自身就是校霸,校园欺凌者。这并非我心理阴暗,人性如此,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日本美国这些发达国家都避免不了这些。
6.小蓝第一次去跟人约,钟点房付费主动掏钱,这个感动到我了,这种平等的感觉真好。
7.小蓝化了浓妆之后,虽然多了一份风尘气,但侧脸眉宇之间,有桂纶镁的感觉。
8.注意后半段小蓝抽烟鲑鱼过来要烟那段戏,鲑鱼虽然虚化在背景里,但是可以看到,烟抽一口,立刻吐出来,没真抽。有两个可能,1.演员不会抽,做个样子;2.角色塑造,这个角色就是这么一个假装自己会抽烟,动不动来一根,觉得自己很酷的小太妹。不得不说,如果角色塑造如此,还挺细节的,跟我见过的很多人很像。小蓝是真的抽进去了,鼻孔里出的烟。如果她本身不抽烟的话,精神可嘉。
9.感觉这部片子所有的打炮情节,都是没有安全套出现的,海边打炮,约炮,都是脱了就开干,中间还出现了小蓝看验孕棒的情节。台湾青少年性教育不至于如此吧……
“青少年时期的孩子就是这样。”
青少年时期的孩子对性与爱是非常模糊的,不敢盲目探索,更不敢拿来群体讨论,这也很正常。当小蓝拍摄的照片没有得到认可,瞬间产生了自负心理,和男同学一样觉得学校无聊,共同奔赴海边。
高中阶段的学习压力是很大的,但孩子对恋爱的懵懂心已经产生。小蓝本以为是爱情的懵懂邂逅,最终却是转瞬的打炮儿,就像电影《匆匆那年》里的方茴。
你劝别人爱自己,那你告诉我什么叫爱自己。五秒跟这个那个女生约炮的时候,怎么不见有人劝他说爱自己,怎么主人公一变成小蓝就有人开始双标了。
因为有人下意识觉得受害者一定是女方,简直不要太可笑,谁给你的勇气和自信,什么都太自以为是只会害了你自己。“你们以为你们是谁啊”没听懂的再听一遍。
小蓝本来没做什么的,可偏偏其他人好像被冒犯到似的要她承认自己好像做了什么伤天害理的恶行。决定一件行为好坏的因素,从来都是环境,而不是其本身。
人本来就是一团矛盾和纠结,可有人偏偏不愿意承认,这才是最好笑的。
早恋我不会因为我是要听妈妈话的乖乖女,因此同居就自然是更不可能的啦,我没那么傻。找个人或者找个房子把自己限制起来。至于约炮嘛,现在的饮食结构已经叫人不以自我意识而转移了。沉浸式的从身体里涌动。你们不要给我说没有做过。对我来说必须会也必须有,否则就像小蓝感受的那样身体不听使唤了。温暖的被窝里重叠着煎熬。我要呐喊,不论和男生约还是和女生约都可以。
性不是猛兽,但也是年轻人不易驯服的脱了疆的野狗。
先被爱,再有性,也许会更加容易分清,幸福是什么。
无所谓女性,男性同样面临这些问题。
只不过女性更容易受到社会,尤其是儒家社会体系下的非议。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我相信不久的未来,这些也就成为不是问题的问题了。
毕竟现代人的思想,不能总是开倒车。
当然,这也可能只是我美好的愿望。
评分偏低,我觉得一个好的电影是看完电影之后会留给观影者一些思考或启发的,我觉得小蓝做到了。看完以后我就在想这几个问题:小蓝喜欢五秒吗,她为什么这么轻易的就和五秒发生关系,我想应该是有好感,但是通过和五秒几次性爱后更加爱上了五秒,但是五秒不爱小蓝,偷拍性爱照片作为炫耀资本这是一件特别渣男的行为,但是影片中没有见到有人指责五秒,反而是女生承受更大压力,这说明了,女生会通过性爱一步一步沦陷爱上男生,但是男生却可以只性不爱,男女真是不一样啊,印证了张爱玲说的,阴道是通往女人心灵的通道,还有小蓝和不同男人性爱到底开心吗,她母亲一语道破,你一点都不开心,那为什么她不开心还要和不同男人约呢?还有她性爱照片公开后为什么要和不同男人约呢?仅仅是为了生理和身体需求?那又为什么不开心呢?而且还故意在社交软件上发布私密照片,这是为什么呢?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是她和母亲的关系,我们应该如何和自己的父母子女相处和沟通,
“老师,你翘起来了。没关系你不用担心,你没有做错任何事情,也不是行为偏差,你!很!正!常!”这大概就是在探索情欲时男女所遭遇的不同吧
"和谁在一起重要吗?”“你们以为你们是谁啊?” 她不过是想要吗?得到了什么小蓝或许不知道,失去的又太明显,这增加了小蓝的困惑,小蓝该怎么办?自慰。
既然选择做了,那就要让自己爽到。
想fight against標籤化 但偏偏自己也充滿標籤
我算是知道为何台湾事事都能擦边了,青春片除了性爱和无病呻吟式的自怨自艾,就没有东西可以拍了是吧
这片子拍的,一个是学生,一个是房产经纪,60%的场景在酒店打泡。但是未成年探寻身体欲望裹挟着青春疼痛,参杂着闺蜜刺耳的荤段子,成年母亲偷情误把性伴侣当成家人了。
拍得很好,演得也很好。借用数学老师的台词——“同学,这三角函数一定会考,不管是指考或是学测,所以我劝你们认真听,可以吗?”——不然咧,你看这母女俩同学,被烤得……
唯一妙笔,是开场老师教育小蓝说她行为偏差,在结尾时老师对小蓝起生理反应,小蓝嘲笑他,说“你不是行为偏差”。同样是性为途径,妈妈和女儿这一组是按大多数电影塑造成年人和少年人的模式来刻画的,成年人的烦恼很直观,少年人则郁结一心,这实际上是一种想当然的“脸谱化”,有时为了突出性的主题,把女性刻画的像是性资源,妈妈只是正常的职业套装,但男性看她的眼光和说出的话语都是性的暗示,这是我觉得不妥的,母女各自的床戏依靠剪辑剪在一起,也有一点让我不适,感觉没有太多的戏剧作用。小蓝的两次转化,都是依靠脑海中的声音,技巧大于情感,实际上所谓的她的探索是比较偏颇而缺乏深入的,尤其最后母女吵架要和女主独自躺在床上的状态剪辑在一起,这又是技巧,想要弥补导演和表演上的缺乏的冲击力,最后把和解作为了一种工具来用,很糟。
喜欢母女酒店相遇的情节,结尾以女主角自慰结束,就那样摸到g点,是一块硬硬的,像疙瘩一样的神奇按钮,也可以摸到自己的欲望,细小的伤口,胆怯和绯红的脸。
情欲戏和结尾的自慰 还是蛮真实 文本充其量一个短片 念的是《追忆似水年华》也是没想到
一股浓郁的美式文化气味。非常潮湿
时至今日 女性在社会中 总是自觉不自觉的处于受害者的位置 究其原因 不止来自于整个男权社会的凝视 (比如明明是泄露亲密照的男生不对 大家却只对女主指指点点 )同时也来自于母亲那一辈的精神男性和潜意识里的媚男 女主不明白 为什么妈妈宁愿和不同男人亲昵 也不愿回家照看自己 她也不明白 为什么大家都在YP 老师却只找作为女性的她谈话 想必 女主的母亲也不理解 为什么自己好像只能依附男人 才能获得自我价值的实现 就像女主在剧里问的那一句“为什么好像只有我犯了错” 女性 不管处于哪个年龄段 什么社会地位 在男权社会里 都是迷茫的 最可怕的就是这种迷茫不只来自于大环境 更来自于妈妈
biff#24 学生女二有点像权恩彬
当妈的搞起暧昧和婚外情可谓信手拈来,足够开放,却还是对青春期情窦初开的女儿不管不顾,洗带血内裤,修眉毛,化妆一系列操作足够引起重视了,妈妈却仿佛视而不见。湾湾的性教育比我们好一些了,却还是这么个懵懂无知的情况。那我们呢?摸着石头过河?
豆瓣上一般有3种电影分数比较低:1. 恐怖片,2. 情色片,3. 台湾电影。这个既是2又是3。「老师,你翘起来了。没关系你不用担心,你没有做错任何事情,也不是行为偏差,你!很!正!常!」
青春疼痛电影的时代已经过去很久了吧。整体就是没啥营养,几个学生没有一个不感到讨厌的。
前面还不错,后面转变很生硬,妈妈演员感觉很韩式
身体是自己的
女主有些丑 #20230428
是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