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片英文名Quantum of Solace为了方便理解,其实可以直译为:(邦德)向量子组织复仇寻求慰藉
接上文👉:《皇家赌场》篇
首先必须要指出的是,《量子危机》与《皇家赌场》既有很大关联,又没有很大关联……
说有很大关联是因为,影片中呈现出的关于前作人物的直接继承(如Mr. White、Le Chiffre、Vesper、Rene Mathis和Felix Leiter),对于理解影片剧情非常重要。
说又没有很大关联是因为……要是没有突发的一档子事,上面那些人物可能都不会在本片出现了。
而这档子非常特殊的事就是:
本片主要编剧保罗·哈吉斯在美国编剧协会大罢工开始前两小时赶忙完成了剧本的最后草稿。
而且在后来的一次采访中,饰演007的丹尼尔·克雷格透露,这个剧本原本并不打算接续《皇家赌场》成为续集。然而,由于编剧罢工,他们只有一个“赤裸裸”的剧本。克雷格和导演马克·福斯特(丹尼尔·克雷格特别喜欢马克·福斯特,因此推荐其担任本片导演)最终在他们之间重新创作了很多场景,很多决定都是在飞机上、在最后一刻做出的。
由此可以解释为什么本作的评分相较《皇家赌场》有了较大下滑。你想想,一个剧本是基于伊恩·弗莱明风靡全球的007初代原著改编,且经过专业编剧团队充分打磨,塑造了第六代007;另一个则可能是007与导演在现实生活中抠着脚撸着串咂摸出来的,这能一样吗?
至于影片的片名……
“片名或多或少是随机选择的,”克雷格说,“反正大多数邦德电影片名是‘毫无意义的’,他们希望这听起来很有趣……”
因此尽管伊恩·弗莱明有部短篇小说与本片重名,且《量子危机》(Quantum of Solace)作为小说标题代表了一种两个人之间爱情生存所需的舒适、人性和同胞感情。但这个标题与当时编写的电影剧本没有真正联系,实际上与片名相关的复仇故事元素也是最后时刻才加进剧本里的。
除了剧本的快工出糙活,本片剪辑也受到编剧罢工的影响。剪辑这部电影的时间是如此紧张,联合剪辑师理查德·皮尔逊被请来协助马特·切斯,以加快剪片速度。导演马克·福斯特只有五个星期的时间来剪辑整部电影。在他以前的电影中,福斯特平均则可以得到14周的时间来剪辑……
由于以上种种的猪突猛进,给影片带来了不少意想不到的后果,我们放到后面慢慢再提。
总之,这个电影只能寻求好莱坞大片惯用的突破方向了,那就是视效全球化。
据估计,本片预算为2.25亿美元,拍摄地点比任何其他007电影都多,是詹姆斯·邦德系列有史以来制作最为昂贵的电影。
那废话不多说,我们再次开始吧~
2.《量子危机》
影片首先从意大利北部威尼斯与米兰连线中段的加尔达湖追车戏开始。
至于为什么选这个位置拍摄,是因为《皇家赌场》是在威尼斯落幕的,而我们邦德的阿斯顿·马丁DBS后备箱里正装着被射断膝盖骨的Mr. White
这段高速剪辑的追车戏有几个小tips很知名:
1. 这段戏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准备,在意大利进行了8周的外景拍摄。其中包括40个特技演员,6个丹尼尔·克雷格的替身,7辆价值16万欧元的阿斯顿·马丁DBS和8辆阿尔法·罗密欧159。而阿尔法·罗密欧正是源自意大利米兰的著名豪车,可以说双方的车辆映衬着对方的身份。
附一张这段追逐戏某部分车道的拉片分镜图,出自:西南交通大学硕士论文《007电影追逐场景的电影语言研究》
2. 由于前文提到的猪突猛进剪辑后果,再结合追车戏常用的视听表达需要,导致这段追逐序列的ASL(Average Short Length 平均镜头长度)达到了惊人的0.82秒,比任何一部好莱坞大片都要高得多。数据统计出自:Cutting J E, DeLong J E, Brunick K L. Visual activity in Hollywood film: 1935 to 2005 and beyond[J]. Psychology of Aesthetics, Creativity, and the Arts, 2011, 5(2): 115.
3. 由于高危拍摄,剧组事故频繁,希腊特技演员阿里斯·科姆尼诺斯也在一场车祸中受了重伤。演员丹尼尔·克雷格在这部电影的制作过程中也至少受了三次伤。最突出的伤包括脸部缝了八针,手臂被吊索缠住,导致肩膀插入六个手术螺钉,一部分手指肚被切掉……但他对此一笑置之,指出它们并没有耽误拍摄,并开玩笑地说他的手指受伤会让他像从事了犯罪事业那样显得更帅……
OK拉回影片。
在这场快的很有风格的追车序列落幕后,邦德将车缓缓驶入了锡耶纳大教堂地下。
阿斯顿·马丁DBS后备箱里则装着《皇家赌场》继承过来的Mr. White。
随后就是片头曲《Another Way to Die》,这是第一次由两位艺术家作为二重唱演唱的詹姆斯·邦德官方电影主打歌。不过它没有系列上一部主题曲出名,最好的时候位居美国唱片排行榜第177位。在英国情况好一点,能排到英国单曲40强排行榜上第26位。(而《皇家赌场》的《You Know My Name》于2006年12月9日在美国唱片排行榜上首次亮相,当即取得第79位,在英国单曲榜上则达到第7位,全球销量148,000份。)
紧接着正片开始。
邦德将Mr. White放到审讯椅上,随后来到M夫人身边。不过途中有位特工需要注意一下:
随后M夫人说:
因为《皇家赌场》里邦德与美国CIA达成了协议,CIA虽然得到了Le Chiffre,但已经是一具死尸了,并没有什么用。而英国MI6这边则得到了更高级干部Mr. White,所以M夫人会说这句话
Mitchell特工主动提出查看周围情况,此时就形成了邦德与M夫人的独处空间,开始谈论从上一部带来的旧伤:
关于其前男友身份我们可以再回顾一下:Vesper直到死时都不知道她被绑架的男友Yusef Kabira 尤素福·卡比拉(西蒙·卡西安尼德斯饰)从一开始就将她安排为量子特工,而他的绑架是Quantum 量子组织上演的,以迫使Vesper成为双重间谍。
Vesper出事后,这位男友的尸体被发现,随身还带着身份证,显然死的非常刻意
M夫人继续提供Yusef Kabira的遗留物品,一个皮夹和身份证,并说情报部根据Vesper家里她男友的一撮头发进行了DNA比对,证明尸体不是Yusef Kabira……
邦德显然心里很不是滋味:
随后邦德不知是醋意大发还是想念旧情顺走了Yusef与Vesper的物证合照(照片有好几张)
因为接下来M夫人说道:(显然想给邦德这个机会让他复仇,了却心事)
接下来就是喜闻乐见的地下审讯Mr. White环节,这个过程地上正在举办锡耶纳赛马节。(不过这段戏地上赛马部分的场景镜头拍摄于2007年8月,早在主要拍摄计划开始前。因为时间不等人。电影中的锡耶纳赛马节会在稍后形成一段开放的追逐序列,追逐会穿过中世纪城镇锡耶纳著名的波提尼地下渡槽)
这段审讯其实没什么卵用,因为MI6与CIA显然对Mr. White背后的组织一无所知。
本以为能好好施展一番大英帝国刑术,没想到Mitchell特工竟然是他们的人……
M夫人要没有身前的金属吊瓶架挡着,可能已经死了……
“激励事件”提出!
然后邦德与Mitchell开始缠斗,其中不幸的Mr. White膀子上又挨了一枪……
邦德见M夫人跑离了现场,Mr. White也好似中枪昏倒了过去,遂全力捉拿逃跑的Mitchell。
紧接着又是一段追逐戏。这段戏也挺绝,为了拍摄在锡耶纳的地上徒步追逐,官员们向电影制作人提供了100万欧元,让他们建造四台摄像机吊机,改造屋顶,并雇用现场所需的300名临时演员。几百年前的屋顶瓦片必须从老房子里拆除,屋顶加固,这样演员和特技演员就不会从瓦片中掉下来。
但这段戏其实怎么看怎么像在学《谍影重重3》
毕竟整个第六代007都受到了《谍影重重》系列的极大影响,效仿一下也是不奇怪了。
p.s. 这部电影是唯一一部有脚追逐、汽车追逐、飞机追逐和船追逐的邦德电影。
随后这段精彩的追逐以邦德的极限反杀结束:
第一幕完。
第二幕开始。
等邦德回到教堂地下,已是人去楼空。
回到伦敦。邦德去叛徒Mitchell的家见M夫人,M夫人抱怨道Mitchell替她做事八年,其中还有五年是贴身保镖,没想到竟然是量子组织的人。侧面体现出敌人之强大。
随后一行人回到总部听取量子组织的情报,其中一位分析师在追踪Mitchell的钞票时发现了线索:
《皇家赌场》里的大反派Le Chiffre再次出现~
这些分析师说他们当年在Le Chiffre流通的钞票上做了记号,结果部分做过记号的钞票在从搜查Mitchell家时发现,而且具有相同编号的钞票也在海地太子港(离巴哈马不远)被发现,持有这些钞票的人为:
那下一步的动机就有了,寻找Mr. Slate。
邦德到了现场之后就是一阵械斗,小针管对Mr. Slate的小匕首,最后以邦德胜出。
可以看到邦德在这部电影里见一个杀一个,可以说非常有报复倾向了。
随后在离开前,邦德披了一身Mr. Slate的外套,伪装成他的样子,从酒店前台拿走了今早寄给其的公文箱,然后退房。
结果刚出酒店就被人盯上了,一位美女驱车驶来,急忙让邦德上车。
还有这等好事。在车上寒暄一阵后,美女说他今天来是接身为地质学家的Mr. Slate的,而邦德公文箱里的东西显然不符合地质学家的身份……
公文箱里有一把枪还有一张该美女的照片,显然Mr. Slate的任务是要除掉美女
美女见状拔枪射邦,邦德急忙下车,夺了一辆摩托车紧紧追赶。
结果显示美女进入了当地一家海港,并引出了本作大反派:Dominic Greene 多明尼克·格林
由Mathieu Amalric 马修·阿马立克饰演
马修·阿马立克是法国著名男演员,获奖无数(多为艺术电影奖项),但在中国知名度不高。
他是这样评价自己饰演的反派角色的:他的角色没有任何显著特征使他更强大,并代表社会隐藏的恶棍。“他没有疤痕,没有流血的眼睛,没有金属下巴。我尝试了一切可以帮助我的。我对马克·福斯特说:‘没什么?留胡子?我可以剃掉头发吗?’他说:‘不,只是你的脸。’
阿马立克还形容Dominic Greene“不知道如何战斗,所以詹姆斯邦德会更惊讶。有时情况会很危险,但我会像小孩儿在学校里那样拙劣地战斗。”
大家可能会觉得,《量子危机》的反派可谓没什么存在感,尤其与上部的Le Chiffre一对比,简直相形见绌。但马修·阿马立克饰演的人物与Le Chiffre那样明显展露智商与阴险的反派有根本区别。
阿马立克主要根据两位政治人物来塑造Dominic Greene的性格:法国当时的总统尼古拉·萨科齐和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
而他参演的理由也非常简单: 根据他的说法,接受Dominic Greene这个角色很容易,因为“不可能告诉你的孩子我本可以出演邦德电影,但我拒绝了!” 尤其他还与饰演007的丹尼尔·克雷格之前有一同参演大导演斯皮尔伯格的《慕尼黑》(2005)之缘,更是觉得应该参与这个项目。
于是在美女与反派一阵寒暄后,我们了解到美女之前刻意接近了Dominic Greene,还说想为其找出一个地质学家内鬼。但Dominic Greene显然很不信任她,并派Mr. Slate去杀美女。
美女甚至还表示:
但Dominic Greene立刻点出了她的真实目的:
接近一名叫Medrano 马卓诺的被放逐的独裁将军
然后邦德开始出招,让反派的小弟拿了一张明信片,说请帮忙递给女主。
随后Medrano将军与Dominic Greene开怀畅聊。
原来这位被放逐的Medrano将军是南美洲玻利维亚政府原高官,他非常想回到祖国一统天下,而Dominic Greene与其背后的量子组织可以确保这一点,并在一周内实施。
相应的,量子组织代言人Dominic Greene说他们想换取玻利维亚境内某块儿沙漠,作为助Medrano将军上位的酬劳。
Medrano将军说那块儿沙漠一文不值,很多人去过根本采不出石油
至于量子组织为什么想要那块儿沙漠我们还无从而知,但显然有某种不良企图。
p.s. 智利的阿塔卡马沙漠(大结局拍摄地)是地球上最干燥的地区,那里没有任何可测量的降雨记录。而导演马克·福斯特主要希望本片动作序列以土、水、空气和火这四种经典元素为基础,因此选择在这里构建剧本和取景。(与空气斗智斗勇在接下来会提到)
随后Dominic Greene将美女引荐给了Medrano将军,并交代了美女身份:
美女名为Camille 卡蜜儿,也是原玻利维亚某政府高官的女儿
而Camille的父母显然因某件意外死了,而这事貌似与Medrano将军脱不了干系。
这应该就是Camille想通过Dominic Greene接近Medrano将军的原因,为其父母复仇!
不过在此之前Dominic Greene表示:
然后女主就被强硬地带走了,这一切邦德都看在了眼里,但邦德却不知道女主内心多么想赴这次险境,因为这可能是她报仇的唯一机会。
紧接着就是本作的船战追逐了,主要使用Sunseeker牌豪华动力艇,邦德在其中打断了Camille的复仇计划:
为救Camille心切,将其隐藏于腰中用来击杀Medrano将军的手枪打掉了……
结果自然不用多说:
但邦德并没管美女反而撂下她自己跑路了……
途中邦德再次求助总部,请求搜索Camille在游艇战中透露给他的Dominic Greene
不得不说这部电影经费起来了,各种视觉UI做的很棒,数据库都连到KGB 克洛勃里了……
然后查到Dominic Greene是一家名叫绿色星球公司的CEO,该公司负责水电能源,还做“慈善”,购买土地作为生态保护区。
显然Dominic Greene及其背后组织不是单纯在做慈善,他们已经买了大批像阿塔卡马沙漠那样的土地不知道意欲何为
随后M夫人意识到了什么,让手下转接美国方面的Gregory Beam 葛雷·毕恩特工。
然后就由此引出了我们的老朋友:Felix Leiter的次情节A。
Gregory Beam一接到M电话,就立马透露美国对Dominic Greene没兴趣,但敏锐的M夫人也立刻发现了他们反而很感兴趣,就因为这个电话直接转接到了CIA负责南美的主管那里(玻利维亚在南美)。
之后邦德通过之前的黑科技定位明信片跟踪了Dominic Greene到机场,通过总部对飞机航线的追踪,发现其要前往:
M夫人觉得事不宜迟,立刻也给邦德批准了包机追踪。
然后M夫人诺诺地表示:
可见M从《皇家赌场》结束后,想给邦德机会好好复仇,尽量不约束他……
然后令人吃惊的一幕发生了:
原来美国CIA的俩人正在Dominic Greene乘坐的飞机上!
这就有意思了……自由美利坚,霍霍南美每一天。
显然Dominic Greene要对玻利维亚发动的政变让美国很感兴趣
CIA调查到Dominic Greene的项目往沙漠运了好多输油管,认定他挖到了石油。美国的目的就是想让新政府……
Dominic Greene也说,随着南美政权纷纷易主,现在到了玻利维亚……
不过Dominic Greene表示接受美国的剥削,只要让计划顺利进行,然后还提出想让美方解决一个麻烦:
尽管黑人朋友Felix Leiter装作不认识邦德,但南美主管Gregory Beam还是很眼尖的看了出来。
于是Dominic Greene表示:
然后CIA南美主管Gregory Beam欣然应允
第二幕完。
第三幕开始。
飞机降落,来到奥地利:
Dominic Greene动身前往歌剧院,邦德紧随其后,不经意间瞥见进场前的异常:
邦德随即跟上去搞到了专属手提袋,发现一个Q标志和一副耳机。
这位幸运老哥自然也被弄昏了……
然后就是反派开大会时间,借着听歌剧的契机所有人佩戴蓝牙耳机近距离交谈,防止像平常打电话那样被窃听。但他们没想到邦德也搞到了一副耳机。
在听他们聊了一顿想在玻利维亚开展的Tierra 提亚计划后(只知道量子组织买一堆输油管在沙漠里运的肯定不是石油,而是某种“世界上最珍贵的资源”),邦德直接插话,令量子组织大惊失色。
于是一堆没有经验的人纷纷起身离席,给了邦德识别他们的好机会。
但我们精明的Mr. White则不一样,他没有选择慌忙离席,而是随手把耳机掏出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接着看歌剧。
这个操作也使Mr. White逃过了邦德的“魔爪”(正在上楼梯的人就是邦德)
邦德离开剧院,正巧碰上Dominic Greene一行人下楼,随后就是一段动作蒙太奇了。
邦德与Dominic Greene手下大战几个回合,最后将一名杀手间接推下了楼。
但没想到这个杀手不是Dominic Greene的人,可他最终被楼下的Dominic Greene方杀死
同时间M夫人的助手也将刚分析出的人脸情报汇报给M,他们分别是各国情报机构或政府的重要人物,其中有位叫Guy Haines 盖·海恩的需要特别注意。
而邦德最后从房顶上推下的人正是他的保镖:
这就导致一系列难以处理的问题,M夫人不得不停止邦德的复仇计划了。(因为邦德隶属于MI6,是受英国政府管辖的特工……)
在劝说邦德放弃任务回国无果后,M夫人限制了他的各种特工权限
此时Dominic Greene已经从机场坐飞机飞到了玻利维亚,而邦德却因行动被限制无法乘坐飞机(没组织真不好),于是他选择先去另一个地方,求助一位之前认识的朋友……
第三幕完。
第四幕开始。
而这位朋友正是在《皇家赌场》被敌人诬陷,导致被邦德误判为叛徒,遭受了无奈的被电击、调查,然后退休的Rene Mathis,开启了一段次情节B。
随后我们得知Mathis也算是因祸得福,后来被证明了清白还得到了一套意大利海景豪宅。
随后邦德说出了他的请求,需要Mathis的协助到达玻利维亚,然后Mathis对邦德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人年轻的时候总是很容易分辨是非对错,到老了反而很难,坏人和好人傻傻分不清楚。——Mathis
而这句台词……也被效仿用在了直到现在还没上映的《无暇赴死》预告片里(由光头版Felix Leiter说出):
I'm not gonna tell the good from bad, villains from heroes these days.
对比一下,简直就是致敬啊!
随后Mathis表达了对Vesper死亡的遗憾。
缅怀往昔峥嵘岁月后,开始谈正事。Mathis又着重强调了一下Guy Haines:
此人的保镖刚被邦德间接杀死,又算他的上级,会在未来带来不少麻烦
随后邦德问起玻利维亚,没想到Mathis曾在那里驻守七年,有许多线人,相当于是英国MI6这边的南美主管Gregory Beam了。
于是邦德邀请Mathis协助他一同去玻利维亚,Mathis可能抑制不住男人血管里那种渴望重出江湖的冲动,就搞了一辆游艇带邦德一同出发了……
在游艇上,邦德睡不着觉,开始默默想念Vesper……
之前从M夫人那顺走的Vesper与她男友照片,还有左边那条象征着爱情的阿尔及利亚爱情锁
而他不经意间喝的,也是当年在皇家赌场自创并命名为Vesper的酒。具体详见:《皇家赌场》篇
三份世界销量第一的哥顿金酒(Gordon 是邦德的选择)、一份伏特加 [邦德首选谷物伏特加 (Absolut)] 和一半的Kina Lillet开胃酒组成。将配料在冰上摇晃至冷,放入鸡尾酒杯中,配上一片柠檬皮作为装饰,极致高雅尊贵~
然后邦德就喝得有点醉了……
这是007系列的第一部电影,詹姆斯·邦德被看到醉酒
随后可能已经好几晚未睡的邦德和Mathis随船来到南美玻利维亚。
这里想再特意提一下:本作邦德的全套服装(西装、衬衫、领带墨镜等)是由007饰演者丹尼尔·克雷格亲自委托美国时尚巨头Tom Ford量身订做的。其在本片穿的十一套该品牌Regency model 摄政王系列套装需要大约四百二十件演出服。因为电影中每套西装都有九个版本。三个是正常的,三个粘了血和碎片,另外三个是水淹般的血和碎片装。
所以为什么007穿上西装能那么帅,而买大众码的消费者则没有量身订做那么挺拔(当然还有身材原因……)
刚出海关,就又有一位美女来接站,又引申出一个次情节B:
美女自称Fields 费姿,是英国领事馆的工作人员
而次情节B也就是Fields美女的任务:带邦德回国,而回伦敦最早的飞机要等到第二天早晨。
于是送着送着一行人就送到宾馆去了……而且在路上有两个地方需要注意:
Mathis一上车就给一名叫Calos的人打电话,应该是之前认识的线人,现在当上掌管全国警察的上校了
第二点是计程车司机提到当地的恶劣环境:
计程车大叔说当地很缺雨,近些年很缺水资源,而且政府一直在加税,导致人民苦不堪言
到了宾馆,邦德很不满意,于是拉着Fields女士就去了另一家高级的酒店式公寓。
进了房间,看到这大床房,显然Fields心情大悦,邦德见状发起攻势:
快乐的时光总是这么短暂。Mathis敲门,说他们收到了派对邀请,而邀请者正是:
随后邦德与Fields出席派对:
Mathis则和那名认识的掌管全国警察的上校Calos见面去了。
他们约定派对上再汇合。
到了派对,就发现Dominic Greene在展开话术,把量子组织的Tierra 提亚计划包装成一个拯救树木的环保计划。
在派对上Mathis显然与他的好友Calos上校搭上了线,并引荐了邦德。
但此时消失许久的邦女郎Camille突然出现,小小地破坏了Dominic Greene的集资活动。
显然Camille还在惦记着Medrano将军的人头
但Camille非常莽撞,差点被Dominic Greene从栏杆推了下去,幸好邦德出现使其行动未遂。
而邦德的出现被Felix Leiter看在眼里,不过他显然没有告诉旁边的南美主管Gregory Beam。
经过一番波折,男女主终于汇合。
但刚上车开了不久,就被交警给拦下了。
邦德为了不惹事,只得靠边,然后警察检查了邦德的身份证后叫他到车尾让打开后备箱。
而躺在后备箱里的正是似乎被人弄晕的:Mathis!
待邦德抬出Mathis后,警察二话不说就朝两人开枪,可怜的Mathis替邦德正好挡住了所有子弹。
临死前Mathis劝邦德放下复仇执念,放下对Vesper的心事:
随后这个角色就再也不会出现了,留下的只有组织给的Mathis这个假名。
其实从《皇家赌场》出场开始,Mathis就与邦德是亦父亦友的关系,借用某个豆友的话说:
Mathis看到了Vesper和Bond之间的情谊,不想让Bond误会了Vesper对他的一片真心,他担心Bond会看不清,一直记恨她,也无法走出自己内心的阴影。 所以他那句“人年轻的时候总是很容易分辨是非对错,到老了反而很难,好人坏人都傻傻分不清楚”是说给自己也是说给Bond听的,可惜最后他死也死在这上面,信错了人(Calos上校)。Mathis和M夫人一样,都是这代Bond的启蒙人,对他的成长和成熟至关重要。——豆瓣网友七星楼主
然后这就是Mathis的结局,死在了垃圾箱里。
Mathis的次情节B高潮结束。
第四幕完。
第五幕开始。
尽管Mathis劝邦德放下心事,但显然邦德是无法放下的。明明认识全国警察上校的Mathis为何会不省人事地出现在后备箱里?交警又为什么一开始就跟在屁股后面想搞事?至少不搞清楚Mathis是怎么死的,邦德是停不下来的。
而且Dominic Greene也不会让邦德停下,前脚Mathis刚死,Mathis的死就被安在邦德头上了,给M夫人也造成了麻烦。
可见这部戏反派的力量主要在权力,从形势层面牵制着你跟你对着干
随后男女主驱车驶进了沙漠,凭借女主对提亚计划的了解,两人一是逃离追捕,二是勘察Dominic Greene究竟想在沙漠里搞什么名堂。
于是他们搞了一架1939年老掉牙的道格拉斯DC-3-G102A(注册号N26MA,截至2020年2月,它仍被注册为适航)就上天了。
途中揭示了女主的另一层身份:
这就有理由解释女主之前为什么那么莽还枪法那么好了,毕竟特工那自傲的天性没几个不莽的……
飞了不远,邦德就发现一个奇怪的地质问题:
随后就到了经典的与空气斗智斗勇的环节:空中追逐战!这是一段大型运输机Douglas DC-3与小型战机Aermacchi SF-260的对决。
最终邦德凭借驾驶技术和螺旋桨冒烟的小技巧将SF-260死死逼在岩壁边缘,迫使其撞机。不过邦德也不好受,他的DC-3也因被扫射太多导致发电机故障,不得不弃机而逃。
而逃跑的目标正是落水洞。
这段自由落体序列是由进行室内跳伞的演员表演的。拍摄利用了一个垂直风洞,该风洞以每小时大约一百二十英里(一百九十三公里)的速度将空气向上移动通过一个垂直柱风洞。人们可以在空中飞行而无需跳伞或降落伞。当一个人漂浮在半空中时,他或她的行为被描述为“身体飞行”。这项活动是类似于跳伞的合法消遣,也用作跳伞的训练。
而邦德和Camille的自由落体场景是在英国贝德福德的身体飞行风洞中用十七个小型数码相机拍摄的。为了安全起见,丹尼尔·克雷格和奥尔加·柯瑞兰寇只定期拍摄30秒,并佩戴防风隐形眼镜,使他们在跌倒时可以睁开眼睛。整个风洞长二十六英尺(约八米),直径约十六英尺半(约五米),可以模拟每小时一百七十英里(约两百七十英里)的自由落体。
第五幕完。
第六幕开始。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但M夫人显然没看到什么福。
英国国防部长把M夫人叫去好好数落了一番,分析了一波世界石油形势后,希望M不要再管Dominic Greene(毕竟英美还算盟友,谁拿到石油都有好处),而且威胁M邦德已失控,如若不撤回邦德,就会放任美国人杀死他。
此时在落水洞的两人也因建立了共患难的友情开始闲聊。Camille说起她的身世,原来其父亲在Medrano将军麾下服役,但由于变动不安的国家形势,Medrano将军在她还是个孩子时就杀死了她父亲,并强暴了她的妈妈和姐姐,勒死了她们,烧了她全家。
Camille还小,逃过一劫,但其无时无刻不想复仇。这其实与邦德也与本片的主题不谋而合,他们拥有共同复仇的敌人,又都是特工,顺理成章就变成了志同道合的战友。而战友的关系,显然就不适合放到床上去培养了,因此《量子危机》是首部没有与邦女郎sex的007系列电影……
随后二人动身寻找出口,并在途中发现了新情况:
2 ) 7爷的“傻瓜回忆录”
《Quantum of Solace》的中文译名还真是雷————“量子危机”,怎么会叫这么个名儿呢?邪恶势力争夺的可是水源啊,叫“纯净水危机”都应该比这个更贴切些。况且,无论是直译还是意译,“量子危机”都是不合适的。单词“Quantum”的含义有三层:第一层是一定的量;第二层是这个“一定的量”微乎其微;第三层是这个“一定的微量”暗藏着“属于自己应得的那一份儿”之意。联系到007上一部《Casino Royale》里的情节,你就会发现,《Quantum of Solace》其实是在讲述007在完全沦为间谍机器之前,试图寻找最后一点温情慰藉的挣扎。
《Casino Royale》中,“M夫人”曾经告诉过刚刚荣升为“00级铁工”的邦德:“我不知道你是否能做到不动感情,虽然从你的外表上看似乎没问题。”
邦德犹豫了片刻之后回答她:“是的,我能。”但这句话明显底气不足。
“M夫人”的担心确实不是多余的,数日之后,这位看上去冷酷强悍的邦德就无法自制地迷上了美丽聪慧的财政部女探员韦斯帕·琳德,甚至还许诺愿意为其放弃特工身份。但是这个美丽的许诺最终没能实现,因为007的故事显然还得继续下去。韦斯帕·琳德的心中早已另有所属,并且在影片的结尾为了自己的情郎背叛了007,就如同所有那些背叛过007的邦女郎,她最终也逃脱不了因自己的罪行而惨死的命运。但不可否认,第一位邦女郎的死带给007的感触无疑比以后所有邦女郎的总和还要大,因为从此以后,就再也没有女人能够让007动过真情:性感非凡的乌苏拉•安德丝不行,美艳动人的苏菲·玛索也办不到。
但冷血007的诞生并不是一瞬间的事儿,即使在韦斯帕·琳德以一个美好的姿势死在怀中之后,007也没有完全沦为一个间谍机器,虽然他心中绝大部分情感已经被冻结了,但尚有一丝对往日温情的留恋残存在内心深处————他总是将韦斯帕·琳德的项链带在身边就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证明。
正因为如此,《Casino Royale》之后才有了《Quantum of Solace》,一个007和最后一丝温情告别的仪式。
007在这个仪式中背负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同新任邦女郎卡米拉一道与以Greene为首的邪恶势力从天空战斗到了地下,从海洋战斗到了沙漠,最终胜利完成了保卫世界和平的艰巨任务。在“总结大会”上,007出人意料地喊了一句耐人寻味的口号:
Greene 的大坝倒下了,人民的大坝将会建立起来!
在这句充满中国特色的口号之后(很多人都因为这一句怀疑邦德是GCD派出的卧底),一向为人民刬恶锄奸的邦德开始动身去为自己做最后一件事情:那就是找到韦斯帕·琳德为之背叛自己的男友。
007看到了他早已想到但不愿见到的事实:面前的家伙根本不是一个省油的灯,他在韦斯帕·琳德死后不久就勾搭上了另一位颇有姿色的女特工,并且那女孩的脖子上竟然还挂着和韦斯帕·琳德一模一样的铂金项链。007的心中淌着血,眼中充满怒火,但他却没有赐予这男人所恳求的死亡,就像“M夫人”说的一样:这太不像007的风格了。
但007就是007,他已经用自己的方式做出了宣判,不单是对那位心术不正的负心郎,还是对了无遗憾的自己。从此以后邦德尽可以无牵挂地同天下女人享尽鱼水之欢,甚至可以在必要时不动声色地索取她们的生命,却全然不必付出半点真心。
于是007丢弃了那个已经陪伴了他不知多少不眠之夜的铂金项链,风卷着尘土掩盖了它,那最后一丝辉光将永远沉寂在时间的荒漠中······
《Quantum of Solace》的蕴意原本可以如此丰厚而美妙,可惜牵强的译名和粗糙的配音毁坏了它的品质,令其只能沦为三流商业片。但不论如何,作为007的拥趸,它还是值得一看的,哪怕只是为了瞧瞧一身肌肉的丹尼尔·克雷格那无比挺翘的屁股以及异常厚实的胸部。
但不得不说:这位酷似普京的新晋007前景堪忧,他的外形和演技在各任007扮演者中并不算突出,而且最近好像也正在走下坡路。尤其是在《Quantum of Solace》中,他的表情比《Casino Royale》中更加稀少,装酷装的都已经有点令人腻烦了,他如果还是继续吃那性感身材的老本,估计被好莱坞帅哥们顶掉是指日可待了。
不过,历史上的007扮演者好像都有个逃不出的怪圈:自己获选扮演007之前基本上还算是个二线演员,可是一旦停演该角色就立即论落成了三流演员,甚至只能靠接广告和肥皂剧过活。比如乔治.拉赞贝、罗杰.摩尔、提摩西.达顿甚至大名鼎鼎的皮尔斯.布鲁斯南,他们在卸任之后混的都不怎么样,当然,第一任007扮演者肖恩·康纳利是个例外。
所以当我看完江湖义气的丹尼尔·克雷格自掏腰包当制片人,砸钱帮哥们过导演瘾的《Flashbacks of a Fool》(《傻瓜回忆录》)之后,我就不免有些担心,这位007可能会在未来遭遇到同片中主人公一样的命运,一个衣冠楚楚精明冷漠的经纪人指着他说:
瞧,你是烂演员,你完了!
不过好在这种事情暂时还只是我的臆想,他仍然还是生龙活虎的现任邦德。希望他不要在这段短暂的辉煌期里留下什么遗憾,或者,就算有什么遗憾也要坚决不承认,就如同“M夫人”在《Quantum of Solace》的结局中所说的:
我没有遗憾,当然没有,因为那样就不专业了。
——————
对,专业特工就得像这样子!
3 ) 懂男人才能懂新007
我的第一套007连环画似乎是4岁还是5岁生日的礼物之一。
我认为这些宝贝儿至今仍藏在什么地方,如果我爹没扔掉它们或者被我爷爷当作援建山区小学图书馆资源给捐出去的话……
我比较喜欢康纳利的形象,虽然他脑子不灵光。
布鲁斯南,很帅,可我不羡慕他,因为那个时代的邦女郎除了苏菲.玛索以外没一个有感觉——我是说真正的女人味。
纵然历代邦女郎都犹如雕塑般面容精致身材标准无可挑剔,然则,我感觉到她们只是一具又一具壳,简单的说,没有女人味,一定要比喻的话,仿佛充气娃娃。
坦率的说,即便在幼年时,我也不喜欢Daniel Craig之前任何一个银幕邦德,他们都不对味。
当然,偶看得最多的只是布鲁斯南版本的偶像剧邦德先生,这老男人,太优雅太精致太沉着太好运太有安全感太幼稚太没血性太不MAN,如同那些塑料邦女郎一般不真实。
或许吸引90年代家庭主妇足矣,但对于21世纪被美剧熏陶的越来越考究挑剔的新观众,不够班呀不够班,何况演技派在回归。
痛苦使我们智慧,失去令我们成熟,而死亡则丰满我们的灵魂。
——R.W
(臭屁...)
Daniel Craig
会杀人,会痛苦,会愚蠢,会犯错,会受伤。
噢,还会跳墙,会跑步,会遍体鳞伤,会出丑,会后悔。
超级英雄不是跳跳舞喝喝茶睡睡充气娃娃拯救世界——我10岁就抗议连环画不真实……
Daniel Craig终于补完了我从小心目中真正邦德的形象。
孔武有力,血性残暴,不拘小节。
一个杀人者,根本无所谓浪漫主义无趣虚伪的绅士风度。
一个痛苦的人,一个不令人羡慕的人,一个令人可怜的人。
一个被夺去的人,一个不得不选择的人。
嗨,我觉得这才是MAN,这才是我小时候崇拜的英雄。
好了,说说女人。
噢,黑发、可爱的翘翘的胸部、长腿、只适合用来亲吻的嘴唇、聪明又傻、执着...
我爱的女人特质她都有。
你敢相信么,邦德居然没睡她,我真为他遗憾...
皇家赌场、量子危机,这两位女主角都不是绝世美女,都不是完美俏佳人,可是第一眼我就喜欢她们,有一种“这才是女人”的感觉。
——这才是真的男人想睡的女人type~
她们都有缺点,都不精致,可是她们的眼睛都会说话,你知道的,你一眼就知道,那不是花瓶不是充气娃娃。
事实上我也喜欢这两部剧仅仅是龙套的女配角,即便根本不漂亮,可是很可爱——我的意思是,你能发现她们的好,纵然是平凡的,纵然是龙套,纵然都死了。
So,无论如何,我赞同马克·福斯特选女人的标准,我们爱好相同^_^
所以,我正式宣布成为fans,更多因为对邦女郎的品味一致。
——我期待第三个Daniel女郎。
虽然今年有传世经典暗夜骑士无可匹敌,007终归只是娱乐片,但这不妨碍截至圣诞档期前偶赋予它仅次于暗夜骑士的评价。(仅针对公映商业大片而言)
它值得我孤身一人看午夜场首映——你知道我身边都是一对又一对热恋中图谋不轨的情侣,阿拉真难堪@_@
它也值得偶从冰箱打开一瓶哈尔滨啤酒暂时抛弃生物钟写完日记。
严格来说,Daniel的邦德剧算邦德前传,诠释那个深入人心的邦德成熟之前的故事。
青出于蓝,任何一个真正懂女人懂男人懂故事的观众都会逐渐忘记旧的邦德——假设继续拍下去的话^_^
要多情,先绝情。
——R.W
4 ) 007的创新危机
《007之大破量子危机》已经在国内公映,目前看来口碑一般。对于一个产生于冷战背景下的动作英雄,如何在新时代继续自己的动作英雄传奇,从《量子危机》来看,已经是007的迫切危机。
这位酷似俄罗斯前总统普京的新任007,在《皇家赌场》和《量子危机》里只干了一件事,就是象个施虐狂一样地不停杀人,花样百出而且面带厌倦。传统的007叙事套路在新的007电影里已经被稀释到了最低限度,虽然因为这两部007电影是前传,很多007之前的习惯还没来得及形成传统,但米高梅的变革之心已经非常明显。只是对于这位诞生于冷战时期的动作英雄来说,变革的方向还没有明确,就早早扔掉了传统,现在只能用暴力和杀戮来继续维系自己的传奇了。
按照笑话里说的,007电影是不怕剧透的,因为人人都知道,007一向是在电影开头干一个女人,在电影结尾再干一个女人,在电影中间干很多的男人。不过在《皇家赌场》和《量子危机》里,007这个老恶棍摇身一变化身为青涩毛头小伙儿,虽然他仍然干了很多的男人,但对于女人却已经不能再用干来形容了。《量子危机》里007差不多每20分钟就要掏出《皇家赌场》女主角的照片缅怀一番,让人不得不开始担心丹尼尔·克雷格的前程——上一次对女人这么上心的007还是《女王任务》,他在那集结了婚。当然,那一任007也只干了一集就被赶走了。
对于一个一直喝烈酒抽雪茄的老花花公子来说,这样的前传虽然情理上可以接受,但它还是不是007就不好说了。从动作场面来看,现在的007很有点向《谍影重重》(《波恩的身份》)靠拢的趋势,帕金森式的动作场面摄影,简单直白的动作桥段,粗暴干脆的近身格斗,毫不留情的干掉每一个挡路的小喽罗,都不能不让人想起另一个冷战背景下诞生的动作英雄——《谍影重重》系列里的失忆特工杰森·波恩。不过对于杰森·波恩来说,因为他没有过去的历史负担,所以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大刀阔斧,没有一点羁绊。但对于已经有30多年历史的007来说,想改变就要谨慎——改变太多会失去007的魅力,而改变太少又难以维系007的魅力。
对于好莱坞来说,系列电影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延续前作的号召力,吸引观众继续关注主角的新冒险。但冷战结束后,在新的世界形式下,007已经失去了他传统的号召力,因为两大对立阵营的对抗不复存在,007这个马前卒就失去了他存在的最大意义。所以007虽然一直在努力适应新的形式,但他的传统魅力无疑已经大打折扣。在《皇家赌场》之前,007就已经开始被迫和恐怖份子作战,但毫无疑问这种动作背景要和以往的东西方对抗烈度低了很多。到了新任007上任后,原创故事的匮乏已经开始迫使编剧回顾007诞生之初的前传,但故事如果继续发展下去,这位肌肉猛男型的007又该如何变化呢?
当年的邪恶帝国已经不复存在,继续东西方对抗的模式明显不再能够讨好观众。而在世界各地征战,继续讨伐异教徒的恐怖份子又明显不符合当下的世界潮流,007这位英国特工如果不能赶快给自己找到新的职业方向,喜新厌旧的观众很快就会将注意力转向其他的银幕动作英雄——没有Q博士,没有那些希奇古怪的装备,不抽烟,刚学会喝马蒂尼,没有来自敌方的蛇蝎美女,更要命的是,M更象他妈妈而不是上司,观众会问,这样的一个家伙,还是007吗?
5 ) 这还是tmd邦德007么?
首先,同意标题的在下面签个到吧。
如果导演想另辟蹊径标新立异哗众取宠,建议干脆自拍一个002系列,何必在这里砸招牌呢?人家老字号品牌的建立容易么,您这么一革新那么一革新的,狼来了几次人家就不冲着名头去看了。。
林肯都说了,人欺我一次,他可耻;人欺我两次,我可耻。。此片看后,我深深感到可耻了。。
1。007不是电视连续剧。一般都是独立成片。一部没看不至于影响到下一部。
为何这次要和上一部纠结不清?即便看过的,也大多忘记了已经够费解的皇家赌场剧情,这次倒像是上一部没拍好而努力自圆其说结果适得其反的产物。难怪很多影院都退出了促销价,让大家重温一次上一部。。
2。007不是个情圣,他爱美女,但我们并不需要他的专一。这次倒好,依然旧情难了。
新的邦女郎一号,莫名其妙多次奋力相救,结果只是一吻了事。
邦女郎二号,照例是个要鱼水一番然后莫名惨死的命运,只是这鱼水来得太突然,惨死也太无厘头:007刚和2号玩了一番,带2号去晚宴,又碰到1号,为保护1号从坏人手里带她离开,居然就把2号撇在酒宴,那么多坏人呢,第2天就得到她的尸体。。
3。邦女郎的万种风情去哪里了?
导演是模特控吗?没研究的人都看得出来,两人都受过模特训练。
此番两个邦女郎都可谓是真的“邦女郎”了,邦是硬邦邦的邦。
所谓尤物者,不只限于容貌身材,更胜于神采。比如经典的苏菲玛索。
两个邦女郎,呆滞,直勾勾,走路如同走台,站立无比正直。“美则美矣,没有灵魂”不够摄人心魄,不够充满诱惑。
一个黑美人,倒是很符合时下的潮流,蜜色肌肤,窄肩,似东南亚人,眼神脸庞都有点模仿苏菲。她与往日不同,她的目标和邦德的目标几乎平行,没有交集。。。但是他们依然还是战斗在了一起~~
一个白美人,作为莫名其妙和邦德肌肤之亲者,实在和上一集(我只能用电视剧的集来描述)那个海滩美女相去甚远。
4。不是我方强大,是敌方太弱。。
007功力不见长,虽然不像上一集那么惨,loser alomost,这一次唯一让人记得的也不过是极好的弹跳功夫。
那么,怎么依然让邦德成功呢?自然是削弱邪恶方的力量咯。
——于是,这一次,邪恶的头子只是看起来邪恶,丝毫不如往日,自己都阴鸷得很,能打能拼。
黑老大保镖也都不咋样,没什么牛b功夫。。
这一次的黑老大,甚至不是邪恶的妄图摧毁世界甚至摧毁某个地区的极端分子,他甚至最后被证实连石油都莫有挖到,他想要的,不过是在干旱地区抬高水价来搞点钱,什么tmd量子危机呀,可是就这样,我们的邦德依然劳师动众大义凛然的阻止他!凡是有损人民利益的生意我们就要阻止他,啊,写到这里,我实在觉得该给我们的007评一个先进党员了。。。
5。还有一些遗失的符号
007已经没有了过去好玩的怪博士发明的希奇古怪的神秘武器,没有,什么都没有,唯一一个好心帮忙的朋友还莫名其妙死了被他扔到垃圾堆——可见上一集他的“挚爱”死后对他人性的扭曲造成多大的刺激呀。。
007通篇的沉重,宝石蓝的眼睛虽然动人,但是太过普京,尤其是加上死死抿着的嘴。以前那个有点playboy戏谑人间举重若轻潇洒无比的邦德荡然无存了。他还几乎都不碰女人了。。
007已经可以随便是汤姆-克鲁斯或者布拉特随便谁演的一个带特工色彩的小枪战英雄了。。
007不再骄傲的说“band,james bond”
是他不好意思说了,还是怕观众不好意思听到?
6 ) 《007大破量子危机》:“伯恩版”007平淡亮相
文/梦见乌鸦
首先囧一下这个不着边际的译名,听上去有点像一部日本动画片的名字,又似乎回归了早年《铁金刚勇破XXX》的粗旷时代。相比之下,台湾的译名《独步天下》很有感觉,很符合片子新邦德的个性。起码比这个山寨版的“大破量子危机”强上好多。
总的来说,这部007是一部很另类的007电影。首先,007自从1962年“开播”以来,前前后后换了6位主演。从风度翩翩的英伦绅士肖恩·康纳利到油头粉面的公子哥皮尔斯·布鲁斯南,最后007这个世界上最辛苦的特工头衔交给了以民工形象示人的丹尼·克雷格。如果说皮尔斯·布鲁斯南有点像罗杰·摩尔的话,丹尼·克雷格这个邦德形象个人认为与短命的提摩西·道尔顿类似。因为从打仗的形象来看,二者基本上是动不动就浑身见红,头上身上不贴几块膏药那不叫英雄。而且不管身上挂彩轻重,总是雷打不动,而且伸手依然敏捷,似乎更加符合“铁金刚”这个称号。以007这个经常衣衫褴褛的在大街上招摇过市的造型来看,丹尼·克雷格可能是目前最贴近生活的特工,也可以叫“平民版007”,毕竟这个初出茅庐的军情六处情报人员要比皮尔斯·布鲁斯南那个在水下还不忘整整领带的“出淤泥而不染”的007要实际许多,毕竟根据电影的设定人家还是新手,难免“初生牛犊不怕虎”,但以往007身上的神话色彩要褪去不少。影片结尾,邦德找到了“负心人”,从对白上来说是秉公办事,但谁都知道是私人目的,这个陷入感情危机的007实在是看的新鲜。
第二,007的行动和性格有所变化。也许受到了小马哥的影响,丹尼·克雷格在片中杀人从不废话。回想起历届007,好人坏人在其中一方处于困境时,另一方必然大论长篇的一串“嘟噜屁”,也不知道关键时刻为什么要那么多感情要抒发。这次007杀人不再啰嗦,统统不问缘由,先斩后奏,连碍事警察也不放过。而这些举动直接导致我们的大间谍被上司孤立,几乎除名。不过经过M的“谆谆诱导”,片中前后007在处理事件上还是有所变化,起码最后像《导火线》那样,对十恶不赦的BOSS“网开一面”,给了后者一罐机油在沙漠中任其觅生。还是那句话,对这个新手来说比较实际。
第三,007变身独行侠。以往007背后有着大量的技术和财政支持,身边也不乏n多美女陪伴。这集电影中,没有出现以往随身携带的各种小道具,就连武器精良的阿斯顿马丁也只是在片头秀了一下外形,还是残缺版。007周身上下的高档产品除了一部继承传统的索爱GPS手机,就是永不离身的PPK。另外,丹尼·克雷格号称有名的“摧花手”,一部一换的邦女郎在片中地位明显下降,凡是跟他亲迷接触的邦女郎最终下场只有去见上帝,连慷慨帮助他的老朋友也惨遭杀身之祸。种种情况也造就了新007孤胆英雄的形象。而且,片中007与新任邦女郎对手戏少得可怜,标志性谈情说爱基本免了,连以往的泡妞专用语“邦德,詹姆斯·邦德”也没有用上,实则是片中的一大败笔。这次邦女郎也几乎险遭不测,虽说结尾处得以逃出生天,但以后能不能保命还得两说。不再风光的007是片中的一次创新,究竟这次改进是好是坏,还要因观众的口味儿而定,个人认为这个007比较平常。
第四,动作场面凌厉不华丽。动作戏是007电影的卖点,本片的动作场面很多,达到了7、8场左右。不过,看完了这部电影,在联系起来以上第三条,感觉这个007一直再向“伯恩”靠拢。单说动作场面,本片用了大量的手提摄影机和快速剪辑来表现动作感,总有些似曾相识的感觉。开场就是一段火爆的追车,剪辑那叫一个抽筋,而且大多是表现局部场面,几分钟下来头晕眼花。随后的一场意大利屋顶追逐戏,有点像《谍影重重3》的摩纳哥巷战,但要比后者精彩许多。摄影和剪辑近完美结合,把这段动作场面拍的畅快淋漓,尤其是最后用滑轮和绳索干掉对手的一幕,很有创意,在此赞一个。随后的动作戏都没什么意思,基本小打小闹。比较亮点的是飞机大战,007驾驶着C47解决一加涡轮式飞机(型号米看清),场面上还是不错滴。结尾在爆炸中的大战,也继承了近几期007系列结尾战不强的传统(《择日而亡》的结尾还是不错的),以火光为背景的二人搏斗的场面可以看,但是局部感过重,气势不强。回想其以往007系列主人公用飞机大炮加原子弹以一敌百的场面,片中007大多对人报以老拳,肉搏战居多,动作戏的格局比较小,场面不够华丽,不得不再次想到伯恩。
第五,故事衔接严重,剧情平淡。本片发生在《皇家赌场》后1个小时,可以说是真正的续集电影。如果没有看过前集或者对前集剧情忘了大半,那么理解起本片一定一头雾水。另外,本片剧情相对平淡,按理说以现在电影的编剧水平“剧情老套”不算缺点,但片中形式化过为严重,以至于看电影时总有似曾相识的感觉。由于上一集中有大量的对邦德的心理描写,本片要省事不少。片中的两条主线交错,前后情节发展不合调,好多地方含糊不清。对于动作戏的重视使本片剧情严重缩水,更何况本片只有105分钟。
综上,这部007基本上延续了《皇家赌场》的另类风格,而且变本加厉,猛一看不像是007电影,完全可以是另一部动作片。本片的导演是马克·福斯特,虽说让文艺片导演拍007早在《黑日危机》里就有先河(事实证明《大地的女儿》导演Michael Apted不适合拍动作片),不过马克·福斯特在动作戏方面还是不含糊,倒是其擅长的讲故事能力没有发挥出来。这次邦女郎是来自乌克兰的欧嘉·柯瑞兰寇,在《杀手47》里这女的表现不错,片中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晒得这么黑,比起粗犷的丹尼·克雷格毫不逊色,这二位站到一块好似结伴偷地雷归来。不过女孩形貌还是可以的,最后一袭白衣的休闲装扮比较显眼。大反派马修·阿马立克长得不够凶恶,但贼眉鼠眼,表现中规中矩。
由于看的是配音版,多说两句,野芒配音的007声音还是不错滴,只是片子结尾一句台词“Greene 的大坝倒下了,人民的大坝就会建立起来”让台下哄笑一片,真搞不懂天下河蟹怎么连一句无关紧要的台词也要多一层含义?
邦德严然是进化成了死神.最会丢枪的邦德.现在的系列电影真的是越来越有拍电视剧的倾向,第一部基础,接着推出的就好发挥了.
皇家赌场里摸清楚的方向在这里完全被打乱,制作者们不惜成本让邦德从头打到尾(甚至不顾形象灰头土脸贴身肉搏),却忽略了007电影另一大最迷人的地方是在人物的塑造,只能说太可惜了。
大呼过瘾!!!紧凑!张力十足
满眼都是穿什么都好看的你,一手打翻别人骑着的摩托的你,调皮地问Camille"Is that a compliment?"的你,在床上轻吻Fields背肩的你,抱着Mathis让他在怀中死去时都帅得毫无人性的你……2019年11月26、28、12月4、10重刷,和Vesper这段爱真太伤了,所有最美的爱果然全是幻觉。Vesper这个角色的力度就体现在她在这部续集里无处不在的存在感。于是邦女郎Camille只能傻得虎逼做Bond的sidekick才能反衬007心中Vesper形状的大窟窿。Quantum of Solace好名字。四星半
曾经的观影,模糊的回忆。—— 2021.11.22/23:在「丹尼尔·克雷格」主演的《007》系列电影中,目前豆瓣评分最低的是《幽灵党》,而IMDb则是《大破量子危机》。与之前的「007」相比,《大战皇家赌场》和《大破量子危机》的他有好些转变,如从花花公子变得深情款款,也难怪《无暇赴死》会编写那个从未有过的结局。
克雷格神似普京。。。
导演是跑酷迷么
虽然非常新鲜的动作场面缺乏,但是这部电影比皇家赌场更出色的完成了让邦德形象更加圆满的任务。谁会想到,007系列电影也会具有人文关怀?节奏很不错,比皇家赌场掌握得好。不断地使用平行蒙太奇来渲染动作场面。有情感深度,甚至感人。。。总之,这是一个更加不一样的007,007的初期形象完全立体化了
呃,杀戮不少;脸上受伤的bond一点魅力也没,就是一个猥琐打手
邦德不要盲目崇拜伯恩!还是走风流路线好!伯恩才是那种拳拳到肉的风格!ps,但是果然缩短了时间就容易出气氛!而且007有面部疤痕快速自愈特异功能==
个人认为是007最好的电影,完美的继承了英国国宝希区柯克的衣钵,邦德被置身成为“错误的人”,而影片并未在“凶手是谁”上下工夫,反而在“邦德应该怎么办?”上做足了文章,悬念感十足,影片中断歌剧院那场戏,直接致敬了希区柯克《擒凶记》中结尾的刺杀大戏,非常精彩。
第一部和前作联系如此紧密的007,几乎可以叫做《皇家赌场·下》了,所以整个故事的目的还是在圆场与做局——当然《幽灵党》的破局被证明是一场大灾难——显得没有独立性;不过也有些有趣的点:《唐人街》的影响、《海底城》的沙漠行和对《金手指》的另类致敬。
007大破自来水公司!
Craig,集野性与优雅于一身,力量与智慧的完美化身!动作场面少用一点手提摄影,情节的交待再清楚一点就更完美了.Craig长得确实像普京,邦女郎像徐静蕾?
看后即忘
007:大破锤子危机?整个剧情跟量子有毛线关系哦,老三样了,开最帅的跑车泡最多的妞打最拉胯的反派。打斗和各种爆破大场面还是挺好看的,及格分吧!
007系列的第一次剧情衔接尝试,太……没劲了。
1.剧情承接《Casino Royale》,邦德的感情完整延续,这在系列里非常少见,此作里的邦德在进行的任务的时候,总让人感觉带着复仇、冷血的意味;2.欧嘉·柯瑞兰寇造型不好看,但更符合角色设置,没记错的话,可能是第一位没被邦德睡过的邦女郎;3.丹尼尔·克雷格的邦德系列,剧情更具可看性,其中最为精彩还是动作场面,延续前作的跑酷开头,以及结尾沙漠中央的旅馆爆炸中的打斗场面,肾上腺素飙升的激烈。
导演怎么能去掉爱情的篇幅了?上一部邦德多温柔、多有爱,这一部只剩打打杀杀了,没有亮点,没有爱。
本期邦女郎不错~同意的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