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惯了卖拷贝在《变形金刚》滥用TNT,突然看到艾森伯格励志,强森卖萌还真心有点不适应。《健男抢钱团》无字幕预告刚出之时,我都以为是卖拷贝突然转性,玩儿起了体育励志片,即便没有皮特的《点球成金》那般深刻,应该也不会差到哪里。结果坐在电脑前这130分钟,却实实在在给我上了一课,担心着卖拷贝随时会因为对美国梦的错误解读而被以造谣罪关进绿里,终成奇迹。和《中国合伙人》的故事一样,都有三个臭皮匠,但是儒家文化浸淫几千年的中国人更喜欢通过知识改变命运,毕竟不是人人都有个好爸爸!而新教伦理下成长起来的美国人,却喜欢通过更原始的手段来获取一切,健男如此、佩佩如此、色情小王子如此、映射亚裔的大忽悠肯·郑亦如此。当然,此片无论如何也法和《低俗小说》相提并论,但融合了恶趣味、暴力、血腥、性等等黑色幽默元素的美国梦,想想也不禁莞尔。
刚开始看了20分钟,尿点太多,后来剧情发展越来越紧凑,牵动人心。3个不同心理的人凑到一块,原打算只弄点钱,过上有钱人的生活,实现所谓的美国梦,没想到最后去弄巧成拙成杀人抢钱,被KO了。
准备电锯尸体的时候出现made in china的台词把我笑尿了,这尼玛老美不挖苦几句中国制造就蛋疼。
道恩·强森 这个硬汉出现在这个片子里,我认为亏才了,除了他的票房号召力和强筋的肌肉以为,把他放到片子里,真是大巫见小巫了。
应该还可以剪辑的更好,片子内容不错。。。
卖拷贝虽然狠狠地抽了自己一记耳光又跑回来执导《变形金刚4》,但是似乎他自己也觉得如此的没下限确实是件十分难堪的事,况且搞了三部大制作后疲惫和莫名的“文艺劲”又涌上心头,做一部让自己开心的玩票电影似乎成了爆炸狂当下的首选,于是,本着“整理心态,为开拍《变形金刚4》练练手做准备”的名号,《付出与收获》正式登场。如果把“变形金刚”系列乃至更早的“绝地战警”系列比作威力十足的雷管的话,那么这次的《付出与收获》就像是一串爆竹,当然了,格局虽小,性质还是一样的。
卖拷贝曾经对外宣称《付出与收获》将是自己的《低俗小说》,熟悉的影迷几乎不用怎么思考就可以断定这句话是胡扯,幼时的卖拷贝可没有痞子昆那么怪鸡文艺的整天闷在Grindhouse里埋头看电影,在自家后院把汽车模型和糖浆火山炸上天并把火警玩得团团转才是这家伙的最爱,除了沃尔伯格、麦凯和强森为了赶在威尔森从医院下班回家前让家里看起来一切正常而手忙脚乱的清理瑞斯玻利的尸体与地板上的大片血迹,以及沃尔伯格和麦凯在肢解尸体时依然不忘不合时宜的插科打诨这些桥段明显拷贝自《低俗小说》的“邦妮的处境”这一篇章以及文森特和朱尔斯这对悲催混混外,《付出与收获》的其余情节还是十分卖拷贝的,虽然故事格局较之前作品变的狭小和现实,但是爆炸狂还是轻松的将自己的各种电影癖好放到了本片中,大胸美女、豪宅豪车、挥洒的啤酒和以空气中弥漫的汗臭味为代表的各种雄性气息随处可见,而且小贼得势这样的故事似乎也可以让卖拷贝更接地气的鼓吹美帝价值观,就连自己最钟爱的爆炸在这样一部中小成本的黑色犯罪喜剧中也没落下的来了一场,可以说,《付出与收获》虽然是部小片,但是其装载的“火药”可不比卖拷贝之前的任何一部作品弱,从它那两个多小时的时长就可以看出,老贝还是希望把它做大的。
其实《付出与收获》的故事并不复杂,只是在呈现上有些花哨和拖拉,前半段处处可见卖拷贝标志性的帕金森式手提摄影与摇滚MV般激烈的剪辑节奏,这也让前半部分的观影略显疲惫,还好到了后半段收的还算干净利落,辅助字幕虽然凌乱倒也活跃了整部电影的气氛,有真实事件作为基础的故事也避免了老贝之前作品在剧情上的浮夸和简单,所以私下觉得,《付出与收获》是近年来仅次于《变形金刚》的最好的卖拷贝电影,将两部《变形金刚》续集和《逃出克隆岛》甩在了后面。
现如今《变形金刚4》已经正式开机了,沃尔伯格也因为本片幸运地被卖拷贝拉上了通往赛博坦的贼船,对于重新回归“雷管”大制作的老贝来说,一切进行起来倒简单了,没必要再像制作本片时那么努力的往所谓的“文艺剧情”上靠,汽车人和霸天虎的后备箱与弹药箱里已经又一次的装满了TNT,而老贝需要做的事只有一件,那就是重复自己幼时在自家后院最喜欢做的游戏——炸了它!
《鱿鱼游戏》-韩国电影的文化输出
洋洋洒洒的说了很多,而且看得出作者是有一定文化底蕴和观影量的,但是如果作者能回头不带任何情感的客观的去看自己这篇文章,把文章里中外电影国籍对调一下,还能得出同样的结论么?字里行间,有着对国内电影的各种批判,对国外电影各种善意的解读,一丝一毫不觉得国外电影所谓“文化输出”的作用,因为从一开始,这个概念在作者心里就是被否定的,然后找论据去支撑这个结论。这不正是一直以来“文化输出”的效果么?打个比方,过去10几20年,甚至就是过去3年前,好多人还是对西方抱有极美丽的幻想和滤镜的,滤镜,这个作者也用到的词。这个滤镜,正是“文化输出”带来的,我们的认知是被引导的。而现在,为什么大家开始谈论“文化输出”了,因为时过境迁,好多事情我们看清楚了,西方没有那么好,我们没有那么差,甚至,西方的双标让人感到虚伪和恶心,而之前我们为什么有那么根深蒂固的想法?正是“文化输出”。
这是对我的批评,就很奇特。
首先我对自己十分凶狠,压根不带感情。倒是他偏见十足啊。绝口不提我对中国电影《小城之春》、《喜剧之王》、《色戒》的分析。
第一点是文艺青年常用的先捧再踩,而这种行为并不是真心夸赞而是为了体现自己的博学,看看他的言论,不就为证明自己见解更深刻吗?当然这是个态度问题,不愿意学习中国电影史,话还挺多。
第二点还是文艺青年惯用的辩论手段,替换论点。我分析的是“文化输出”必定失败。他的论点就很怪,谈的是“文化输出”的后果,一个拥有理性的观众不难发现,他的论点恰好证明我是对的。不知他反复思考自己的言论是否会意识到。知乎有个问题是“为什么成龙与李小龙的成就要高于李连杰”,我也论述过,替换论点,明明问的是成就,答题者说的却是持久力,还赢得大量叫好,国内影评人就这水平。像政客不像学者。
他说我对西方国家的善意,这很奇怪,因为我在《鱿鱼游戏》的分析中对韩国电影的态度十分凶狠。大谈韩国电影“文化输出”的明明也是这拨人,而我用事实证明韩国电影非但没有输出韩国文化,而是在向全世界呐喊:韩国陷在“文化双语化”的献媚,而且是从上而下的,不单是政客更是人民对西方的崇拜,在韩国综艺能明显发现。那么,这位朋友是为什么如此脆弱感受到我对西方国家的善意?因为他既不理解韩国电影为什么会被西方接受也不了解中国电影史,他说我对中国电影不友好,呵呵,我分析了费穆大师《小城之春》为什么是现代电影,受到全世界电影史的尊重,我也分析李安导演连续巨额亏损下好莱坞依旧信任、容忍,更不用说我在《鱿鱼游戏》一文前几段就说明中国香港新电影运动与中国台湾新电影运动足以对抗好莱坞。。。明明前几天就说过好莱坞只能学习港片却不能复刻。。。文艺青年就这样,他说了这么多就是抒发自己的个人情感,可笑。
我的《鱿鱼游戏》一文实际上并不是论点而是事实,我证明的是“文化输出”注定失败,一直以来支撑好莱坞世界电影中心与本世纪韩国电影进步的是拥抱普世价值观。这位朋友认为中国看清了美国的虚伪,对不起,那是政客的期待,与电影有什么关系?而且美国电影那是引进而不是美国说了算?所谓的美国梦难道不是中国的期待吗?是你被洗脑没有理性思考看不清美国电影!意大利怎么就跟我们不一样?因为一众大师级没有陷在美国梦的矫饰下。
1949年出版的由美国剧作家阿瑟·米勒创作的两幕剧《推销员之死》就是在向全世界解释“什么是美国梦”,美国梦的本质根植于美国梦的虚假与遥不可及。我之前明确说过好莱坞电影有与官方密切合作的《珍珠港》、《变形金刚》,可这些电影毫无例外受到美国老牌影评人与报社的抨击,哪像我们中国的影评人啊,呵呵。而好笑的是什么?这两部电影的导演迈克尔·贝也拍过美国梦,那就是《健男抢钱团》,主题继承自《推销员之死》,也是讲美国梦的天真。
那么,我们中国人所谓的“美国梦”是怎么来的?完全是自我臆想下的美妙结果,美国人自己都无法准确定义自己的“时代精神”,输出个什么鬼?又或者说,美国在1917年之后成为世界电影中心,他们就经历了“文化输出”的失败,我们中国电影难道不该吸取经验?“文化输出”带有明显的民族区域特色,中国人不是美国人,中国人永远不会全盘接受美国的思考,这就是美国拒斥“文化输出”转向合家欢的原因!合家欢就是拥抱普世价值观,有时候更保守,像是二战时期的《相逢圣路易》。只有普世价值才能成为全人类沟通的桥梁!
费里尼大师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起步,并没有拒绝美国电影,但他明确指出美国并没有那么美好。
好吧,他又要说我从来不提中国电影。杨徳昌大导演明确说过美国流行歌曲对高压下台湾人民的鼓舞。
我们中国引进的第一部好莱坞商业大片《亡命天涯》在1994年11月12日上映,这位朋友显然是在这种观影文化下长大,他没有看到的是中国一直以来都可以看到大量艺术电影,而在这之后,商业大片取代艺术电影,所以我说,所谓中国视角下的“美国梦”是中国引进前提下产生的副作用,商业大片有时候会夹带私货,像是《壮志凌云2:独行侠》。细心的观众发现《壮志凌云2:独行侠》对中国有点小心思,是的,可我又指出了一个让“爱国斗士”无法忍受的事实,那就是中国观众膈应的地方美国老牌影评人与报社(我说的是老牌有影响力的!不要再跟我说资本注入下急速扩张到400多家媒体的烂番茄了!)也不喜欢,所以《壮志凌云2:独行侠》票房收益很棒,评价却被压低了。。。然后又有个人跟我说烂番茄96新鲜度还不够好?亲,那是新鲜度。。。这两人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不能说你不懂就来批评我跟你一样。
好了,我分析《鱿鱼游戏》到底想证明什么?我指明中国电影被全世界接受的可能,也是好莱坞电影、韩国电影一直以来的目标,恪守普世价值观。既然是目标,当然有失败的可能也有比较幼稚的尝试。
国内很少有人会像我这样指出《教父》为了维护家族团结保证对家族的绝对忠诚而抹杀美国一直标榜的个人人权。
我分析的所有韩国电影都明确反映韩国在被美国“文化侵略”,他们是怎么保护自己并飞速成长并超越中国电影?吸收好莱坞技术并本土化。说实话,我都好奇这人是否意识到韩国电影与中国内地电影差距有多大。
韩国电视剧与国内皇权下的霸道总裁玛丽苏就证明韩国拥抱普世价值观,国内是居高临下的男性视角。
中国内地电影可曾发展出自己的思考?没有啊,吴京说一个美国人可以干掉一个师,中国人为什么就是夸张?问题在哪?吴京说的并不是中国电影的进步,而是在中国经济崛起的背景下,他吴京可以比好莱坞更夸张,一个人干两个师!是模仿好莱坞而不是像韩国电影本土化之后对抗好莱坞!
中国电影史大规模学习好莱坞技法至少有两次,沿用至今的就是第二次学习成果,别再瞎扯皮了,连自己是谁都搞不清!
真是奇怪,我明明在《鱿鱼游戏》开篇就说印度电影与韩国电影都是在学习好莱坞之后加入本土化的思考以对抗好莱坞,什么时候对西方电影谄媚了?文艺青年就喜欢借题抒发自己的小情感,李安导演《色戒》批评爱国斗士,躲在荣耀国家的背后,既不了解中国电影也搞不清自己在世界电影的位置,靠幻想度日哦。
每日影评20221013
男人的奋斗史离不开同甘共苦的小伙伴们,而且小伙伴们的数量也很有讲究,不多不少,三个正好。俗话说,好事成双,三人成虎……好吧,我的语文课是体育老师教的,年轻的朋友请不要学我乱用成语。
光看本片的海报,好像还真有那么点励志的意思——三个美国合伙人站在星条旗下,一副为了实现自己的“美国梦”蓄势待发的样子。只不过,不同于《中国合伙人》通过对三个中国先生创业史的展现,猛戳我这种屌丝男观众G点,激发大家对实现中国梦的共鸣,迈克尔贝的这部新片却是借三个美国先生的故事几乎要把美国梦给玩儿坏了。
从合家欢的《变形金刚》系列中暂时抽身出来的迈克尔贝终于可以不顾底线肆无忌惮的在这部R级片中尽情玩耍了。变形金刚从一到三,给人感觉在女主角的特写镜头上,导演的拍摄手法日渐猥琐——瞧把孩子给憋成啥样了。这次咱们终于可以甩手大干一场了——想露点就露点,想来一发就来一发,想喷血就喷血,想骂脏话就骂脏话。迈克尔贝是个非常棒的商业片导演,他就是闭着眼也能拍出精彩的商业片——不过观众对他评价却始终不算高,因为大家都觉得他好像真的是一直在闭着眼拍电影,反正他大概只是竖起耳朵来听炸药放的够不够而已。这次的新片据他本人说是要拍出《低俗小说》的味道来,不过看完之后我觉得除了尺度方面,其他的给人感觉都与《低俗小说》相去甚远。不过这个“相去甚远”是没有方向性的,两部电影都很精彩。当然,也许这部新片在我记忆中变模糊的速度要快些,但并不影响我对它在娱乐性上的肯定。每个导演风格都不同,真要以之前别人的成功案例作为参考,拍出来的感觉也可能差很大。像我这种要求比较低的观众,只要导演用有趣的细节点缀好一个精彩的故事我就满足了——我觉得这方面本片导演超额完成任务了。如果硬要说本片像哪部旧电影的话,我倒觉得它跟《两杆大烟枪》更类似。当然,本片没有昆汀或者盖里奇那么张扬鲜明的风格,而是一部仿佛严格按照好莱坞电影制作工序来完成的标准化商业片——或者也可以这么说,把娱乐性商业片的制作技巧融会贯通并发挥到极致,本身就是迈克尔贝最强烈的个人风格。
说到本片当中有趣的细节,实在数不胜数,前二十分钟不算太精彩,但是从主角策划抢劫开始,就基本上是全程高能了。我个人最喜欢的是婚礼那一场戏,这里雷蓓尔的一番演说倒是有点昆汀那种絮絮叨叨的感觉。其中有这么一句,是她说安东尼麦凯“是我的贝莱尔的新鲜王子”。影片中的故事发生在1995年,那年正好是迈克尔贝在影坛崭露头角的时候,也是他和威尔史密斯初次合作《绝地战警》的时候。快二十年过去了,当年的新人电影导演早已凭借三部《变形金刚》成了任何爱看商业大片的观众都不能忽视的世界名导,而当年的新鲜王子也早就加冕为“皇”,近几年更是致力于培养自己家的太子爷。我猜本片拍摄过程中,导演应该也被勾起了不少青春回忆吧。安东尼麦凯恰好是好莱坞黑人男星当中除了威尔史密斯外,第二个让我觉得相貌英俊不凡的,而这里用威尔的昵称来对安东尼的剧中角色的外形进行肯定,通过这样的方式把我喜欢的两个黑人男星给联系起来,让我觉得巧妙中还有点小惊喜。不过这个小黑哥现在大多都是当绿叶,希望他加盟复仇者系列后星途能更明朗些。
在说回电影的主题“美国梦”以前,我想先说点题外话。电影中我看的最揪心的一个场景是三个人用尽各种方法杀佩佩的那一段。一开始还是各种搞笑,可是演到巨石强森开车从佩佩脸上碾过去那里我是真的笑不出来了。我特别能感受到这个角色当时心里那种矛盾与慌张。我虽然没有[哔]过人(真的[哔]过也不可能跑到这儿来承认……),但却做过很多类似的梦,比如我梦到过自己潜入一个朋友家去偷东西,然后被他爸爸撞见了,然后就失手闹出了人命,当时心里的感觉是既惶恐无助,还有种天旋地转空虚幻灭的感觉。梦醒之后,长舒一口气,好在只是虚惊一场。小时候看太多武侠故事,也常幻想那种“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的快意与潇洒,长大之后,却连做个这样的梦都后怕不已。由此可以看出,梦这个东西虽然神秘有趣,但也常常是很复杂甚至危险的。有的人在梦的指引下,创造了绳命的回晃;有的人却被荒诞的梦给带跑偏了,比如片中的三位。
其实片尾丹尼尔被判刑后身穿囚衣时配的那段旁白,让我听了还是有点失落的。我在想,如果就这么让他们侥幸逃过去,也许他们的美国梦真的就实现了,真能为把美国改造成更好的地方出一份力——丹尼尔接手了佩佩的资产之后,从邻居到店员都对他赞不绝口,应该是他比佩佩干得好多了。可惜的是,主角们在为自己的圆梦计划踌躇满志时,忽略了其中真正最大的阻力,那就是他们的愚蠢。上帝在要给予你的时候可能会以任何一种你想象不到的方式——比如当年乘五月花号到美洲大陆之后饥肠辘辘的移民,在受到印第安人的接济之后视之为上帝显灵,我年轻的时候也觉得这很荒谬,但现在站在他们的角度也能理解这种想法。同样的,上帝在要从你手中拿走某样东西时,也会用任何你想象得到或想象不到的方式——比如利用人的愚蠢,或者贪婪,或者其他。每个人都是一个容器,上帝会往里面注入运气,能力,财富等许多,而一旦祂觉得这个容器不合适了,只要轻轻一推,里面的东西就会全洒出来。特别说明一下,这里说的上帝,并非特指某一宗教的神明,具体含义因人而异。
我常常见到同龄人抱怨社会不公,自己的家庭背景不够好,让自己活得很吃力,极端一点的甚至会诅咒那些X二代。其实对于那些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人来说,如果他们的器量配不上他们手上拥有的,那他们早晚会输掉这些不该属于他们的东西;如果他们本身就配得上自己拥有的一切,那我们又有什么好嫉妒的呢?有许多仇富的人往往自己本身在该努力的时候欠了那么一把火候——比如像片中佩佩说的“因为你们他妈的没上过大学”,在天朝应该是我们他妈的没考上好大学——对于这些人就算真有人出来劫富济贫,平白无故分给他一大笔钱,以他们的水平,恐怕很快也要败光。
电影中出现了三个在财富方面代表成功的角色,第一个是遭遇抢劫的佩佩,这个形象有点特别,他是类似于威尼斯商人夏洛克或者欧也妮葛朗台那种角色,虽然很有钱,但却很难让人喜欢上,对我们这些平凡人起不到什么榜样作用。另一个是非常倒霉被弄死的那个色情小王子。他的性格虽然不像前一位那么奇葩,不过钱的来路也不怎么正。他要是个循规蹈矩的善类,又怎么会被傻大个巨石强森盯上。还有一个是卖大力丸的Johnny Wu,现在只要看到肯郑的那张脸就想笑,哪怕有的时候他演的并不搞笑。天朝拍的励志故事少不了要黑一黑美帝,反过来也是一样的。Johnny吴这个角色从名字上看应该是个华裔,这大概也反映了一部分美国本土居民,特别是白人,对于华裔移民的看法——那些成功的华人都是些大忽悠。另外片子后段分尸那块儿,还黑了一下我大天朝的产品质量。类似的桥段在当年诺兰的黑暗骑士里也有,当时还年轻气盛的我,还颇为此愤愤不平,现在再回头看就觉得完全无所谓了。其实美国人也不傻,只要我们的东西物美价廉,任这些好莱坞电影黑出翔来,人民大众也是会照买不误的。
其实关于美国梦的正面教材,片中还是有一个的,就是艾德哈里斯扮演的侦探。在还能跑能跳、耳聪目明的年纪就退休在家,有一栋海边的大房子,没事打打高尔夫球,在家种花种草,每天可以陪自己的老婆去超市买东西,一起在家吃饭。不是每个人都非要爬到顶点,去领略那种一将功成万骨枯的寂寞。对于普罗大众来说,无论来自哪个国家,做的最靠谱也最惬意的梦大概就是这样了吧。
给剧本点个赞。如果导演不是卖拷贝,是昆汀,啧啧。迈克尔•贝玩回《绝地战警》风,有人烦旁白,我倒觉得这片子最赞,就是旁白,像读一本精力过剩的低俗小说。
很棒啊这片,为毛评分这么低啊!极具讽刺意味的黑色幽默,很有深度的反暴力宣传片,反思令人疯狂的美国梦和已经开始扭曲变态的成功学。画面和配乐都很棒啊!杀佩佩和分尸那两段心理戏很到位!话说片尾黑哥原型好有loki的fu~
天朝被黑出翔
满足一种渴望多年的恶趣味
迈克尔贝怡情之作,也充分暴露了他的恶趣味,这让这个主旋律刀枪炮导演在我心中的形象鲜活可爱起来。没想到卖拷贝喜剧的感觉这么好,三个肌肉男中最让我惊喜的是巨石,卖萌装傻,喜感十足。豆瓣真是文青圣地,这么可爱的电影这么低的分。
1万个人里,只有100个敢想的;100个敢想的里,只有10个敢做的;这10个敢想敢做的人,最后只有1个会成功;但剩下的那9个一样是无悔此生。
R级好片!~
中国合伙人里面的中国梦就是管你是否抄袭人教学资料,是否犯法。只要你成功了就没人谴责你。这里面的美国梦就是管你是否所谓成功了,犯法就是犯法,那就谴责你。这就是价值观的区别。。
科恩兄弟式的故事,迈克尔贝的镜头语言,各种日式的内心OS以及美国梦,本片比起《变形金刚3》倒是好看了很多,笑点不少,而且人物蠢得相当讨喜,尤其是学会了卖萌的道恩强森。可惜的是节奏太烂,配乐不怎么带感。
两星半,该故事更适合科恩兄弟,卖拷贝运用了早期的广告片手法,过分浮华炫目;美式贱精喜剧的荷尔蒙和墨菲定律则有点儿用力过猛,甚至有些超现实;表现的美国梦和价值观很直白(这是卖拷贝主旋律的特色)。
此片唯一的笑点在于其基于真实故事。。。
还不错。。
难以相信这样黑色幽默的犯罪故事竟然会是改编自真实事件,因为它的黑色和笑点太癫狂太神经质了。也许是因为素材太精彩,或者想尽可能的遵循真相,编剧在素材的取舍上出了问题,让电影最终的节奏变得很乱。故事让人想起【冰血暴】,只可惜导演不是科恩兄弟,这简直太可惜了!★★☆
美国梦,有付出有收获
卖拷贝用绝地战警的手段拍了部冰血暴……
典型迈克尔贝出道时的风格,90年的时尚片,迈阿密风光、浓重的色彩,聒噪的人物,大量粗口黑色幽默,小成本投入却大手大脚的炫技:斯坦尼康、仰角慢镜,旋转镜头,MV式剪辑,这才是正常的迈克尔贝,别整天玩炸药了。
本来觉得是部超级大傻的2B犯贱片,后来才得知原来是根据1999年的真实事件改编的,那么说这故事题材还是有点价值的,但这三个2B被塑造的也太蠢了点吧,马克的角色渴望成功,凡事都要尽善尽美,而且有很多小聪明小细节玩得很妙,这种任务挺真实,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到处都能看到ED爷爷!
卖拷贝大师拍了太多的机器人色情片,以至于都不会拍一部正常的电影了。
其实还不错啊。
开始以为是一个搞笑片,看到最后,宗教血腥暴力色情美女肌肉男吸毒甚至分尸···如何实现美国梦,真实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