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图征服一切的霸天虎全员出击,塞伯坦即将陨落,B-127(迪伦·奥布莱恩 Dylan O'Brien 配音)临危受命前往地球。在1987年的加州,B-127不仅遭到特工伯恩斯(约翰·塞纳 John Cena 饰演)的追捕,更被闪电(大卫·索博洛夫 David Sobolov 配音)殴至重伤,语言模块和记忆模块严重受损。B-127变形为大众甲壳虫,被失去了父亲(蒂姆·马丁·格利森 Tim Martin Gleason 饰演)的查莉·沃森(海莉·斯坦菲尔德 Hailee Steinfeld 饰演)发现并开回家。查莉为B-127取名大黄蜂,双方成为亲密无间的好朋友。然而好景不长,反射弹(贾斯汀·塞洛克斯 Justin Theroux 配音)与粉碎(安吉拉·贝塞特 Angela Bassett 配音)追至地球,利用美国军方的卫星网络追踪到大黄蜂,并企图将霸天虎大部队召唤到这里。为了阻止反弹射和粉碎,大黄蜂和他的新朋友一起踏上了保卫这个蓝色星球的征途……
先给大家讲一个美国版田螺姑娘的故事。
话说Charlie小妹妹是一个瓷实的姑娘,体格倍儿棒,性格爽朗,从小跟着爸爸修车,跳水,也曾是个被宠爱的小公主。可爸爸心脏病突发去世,快乐的生活被打烂。妈妈另结新欢,还给她添了个小弟弟。
这天Charlie十八岁生日,在家里委屈地接受了一堆糟心礼物。有失必有得,车行老板给了她个意外之喜 —— 一台运行良好的黄色甲壳虫汽车。
Charlie开着甲壳虫回到家认真研究正美滋滋,哪知车底看到一张有模有样的机器人脸,机器人眼睛还会冒蓝光。确认过眼神,他们遇上对的人。鉴于这台甲壳虫机器人高高大大的黄黄的情绪波动时还会发出大黄蜂一样嗡嗡的声响,我们就叫他“小胖黄”吧。
接下来啊,就和所有你在路边捡到个失忆帅哥的故事那样,胖黄和Charlie的感情迅速升温,他们一起兜风,海边漫步,训练躲藏技能,看影碟,回忆爸爸,听唱片,结识新朋友,一起砸碧池家的车泄愤,躲警察。Charlie还随手治好胖黄的失声问题。从此小胖黄随身携带收音机,用歌和广播与人沟通,成为了一个自带bgm的男人。这里要着重提一下,胖黄的前世应该是头北极熊或者鸵鸟,隐蔽技能很清奇。
可惜好景不长,胖黄的身份还是被不速之客揭开了。原来他是邻星王国的大将军,国家内战,胖黄派的首领无力回天,就派胖黄来地球打头阵,组织准备在地球隐藏实力,等待东山再起。谁知胖黄刚到地球就被敌军大将一个锁喉杀毁了声道和记忆,凭着最后一丝意识,它变成了一台黄色甲壳虫汽车,来到了Charlie身边。
真相揭开。怀着对陌生物种的畏惧,全世界都劝她离开“坏朋友”,妈妈,继父,警察,军队长官。然而关键时刻,Charlie怎么可能留下还处于失忆状态无力自保的胖黄呢?Charlie赶到时胖黄已经被敌方两个霸天虎阵营机器人打到凉凉了。Charlie还不相信胖黄就这样死去了,一阵电击治疗居然还真的复活了他。胖黄恢复大将军记忆,看到有人欺负Charlie,直接红了眼变成一尊杀神。Charlie好不容易安抚走火入魔的胖黄使他恢复意识,胖黄却不愿再做Charlie懵懂的小可爱。他是大将军,他要保家卫国,阻止霸天虎阵营的人利用信号塔传递信息招来大军攻打地球。
最精彩的一幕到了!!!【好了大家自己去看】
尘埃落定,危机解除。从前萌萌哒的小狗狗胖黄要奔向更遥远的前途了,他从甲壳虫换了个新车型,变成酷酷的雪弗兰,在Charlie的注视下消失在车流里。
其实这是一个茫茫人海中相见相知又相别的故事。简化看来,故事情节和我国传统民间传说田螺姑娘也没差。意外捡回家一个小车,小车变成好友,一路相伴,互助相伴着长大,实现目标,各奔前程。他们的人生轨迹交错成一个大大的X。不过细想起来,我们的人生又何尝不是一个愈走愈近,轨迹相触后又渐行渐远的过程呢。
————————————————————
一. 关于人设
相对于2007年出的《变 1》,这一部可谓是前传。导演耐克少爷很机智,没有延续变形金刚系列3 4 5里越来越令人疲惫的无谓打斗,转而探究这一切开始前,第一个坠落地球的变形金刚——大黄蜂的觉醒和成长。大黄蜂作为变形金刚系列电影中第一个为我们所知的机器人,是最亲民也可爱的一个。动不动就被军方抓捕起来了,一阵严刑拷打后军方才发现抓错人,赶紧放了。也是很倒霉了。但是在清醒状态下的大黄蜂即使受到再大的威胁也从未伤害过人类,非常友好了,很吸粉。对比一下《变 1》开头那一阵惊天动地的人机激战,这一部开头大黄蜂的大黄蜂真是被打惨了,打不还手,就算退无可退了也不想着虐杀攻击他的军方,对比很强烈了。
这一部里的大黄蜂萌出天际,明目张胆要在女性观众中圈粉。电影里第一次亲密接触,一人一机都吓到炸毛。Charlie原以为机器人攻击性很强,结果失了忆的大黄蜂却更像是个受惊的小动物,主要防御技能是抱膝盖和缩墙角。动作连贯一气呵成,实力cos“暗中观察”表情包。Charlie保持距离地观察他,看到他开启小狗模式,蓝色的迷茫的大眼睛眨呀眨的,萨摩耶同款小内双加上微微下垂的眼尾更显得无辜。他蹲墙角,乖乖的,头上两根黄色小呆毛很是惹人怜爱。不过他也太大只了,这种反差萌简直要命。他不能说话,他也没有任何记忆,羞怯中带着一丝害怕。顶天立地的三十七尺男儿竟然还需要Charlie小妹妹的保护,真是唤醒了不知多少女观众心中澎湃的母爱。由于它没有记忆,Charlie给了他个新名字——大黄蜂。
二. 关于名字
Charlie叫出Bumblebee(大黄蜂)的时候真是太窝心了。在法语里,Charlie给大黄蜂命名的行为叫“Je te baptise”既是意指为他取名字,又是指宗教里给婴儿做洗礼,寓意新生。失去了记忆的机器人苏醒后宛如破壳小鸡,第一眼看到的Charlie自然就他的妈妈。在Charlie的关爱下,他从机器人B-127变成了一个有血有肉的生命——大黄蜂,Bumblebee,一个独一无二的存在。想到《变 1》中一出场就hold住全场的黄色雪弗兰·大黄蜂·真大哥,这部中的甲壳虫大黄蜂更像是个孩子。从懵懂无知任人宰割,到化身铁血战士,是Charlie一路陪着他长大。而大黄蜂的存在也让女主Charlie成为了一个更好的人。
三. 女主感情线
这部戏里的打斗戏尽管炸裂,但更打动人的还是温情。温情线分两条,一条是主线,针对大黄蜂和Charlie的感情培养和对父亲的追忆,讲的是现在和过去。另一条是附线,针对妈妈重组的新家庭和Charlie关系渐渐解冻,讲的是现在和将来。
爸爸的去世不仅给Charlie心中留下了永久的伤,还留下了一台修不好的车和对跳水的抗拒。妈妈的新家一家三口其乐融融,Charlie看在眼里心中难过,只觉得自己已被生活排除在外了。甚至自己十八岁生日,妈妈和继父送的礼物都极不走心。妈妈送了小花花装饰芭比娃娃同款粉红头盔,继父干脆送了本鸡汤,并忽悠她微笑改变人生。Charlie和新家人保持着表面上的和谐,避而不谈父亲,心里有过不去的坎。她不愿回顾父亲录的光盘,不愿跳水,在修父亲的车时无助地哭,孤零零地想念爸爸。
大黄蜂是朋友也是知己,和大黄蜂在一起她可以聊爸爸,这小小的车库成了Charlie的避风港。当大黄蜂不小心毁了家后,妈妈暴走质问Charlie为什么不能像大家一样努力保持快乐,Charlie强硬地回应道是你们的快乐,你能忘记爸爸朝前走,我不能,我不会忘记爸爸。
站在主角视角的我们自然是跟着女主一起气不过的。故事的最后却让我们有了大改观,并且观点的转变很自然,源于一场家庭大作战。军方警方全力出动围剿大黄蜂,Charlie开着大黄蜂孤军奋战夺路狂奔。继父载着妈妈和弟弟前来,来不及及交流几句,继父就毅然站队,冒着生命危险带着一家老小挡军方的路。妈妈责备继父不该拿着儿子的命冒险,继父很认真的说,但是我是为了救女儿的命啊!自此我们同Charlie一起解开了心结。细想起来,也许只是缺少沟通的原因,所以家人才不理解她。可即使选错礼物,他们也是爱她的,而且在关键时刻能选择无条件相信她的永远是家人。
四. 女主形象转变
说到女主的成长,不得不表扬一下小姑娘做得好。还记得《变1》中大黄蜂一队得道多助,明显是有军方和政府支持的正义阵营。而男主主要技能是嘴炮和抱着能量石跑,最后功绩也不过是把能量石插进了威震天的胸膛(还没插死)。事后想想那么多变形金刚那么多军人都在场,似乎谁都可以做这件事,这个男主是有点酱油的了。而今年的大黄蜂里,女主唤醒了大黄蜂,训练了他,关键时刻抛弃整个世界陪在他身边。大黄蜂孤立无援,除了女主没人相信也没人支援大黄蜂。看到大黄蜂凉凉了,女主硬是逆天而行靠着一己之力拿高压电枪救了他的命。最后关头,一边信号即将被发射,一边大黄蜂和霸天虎成员对打得捉襟见肘,十八岁的Charlie冒着生命危险爬铁塔,强行拔电池中断传送,手法干净利落。整个过程Charlie堪称女中豪杰,这才是一个真·女主角 应该有的担当。
近年来的欧美电影中有一个明显的转变,像是这一部,像是《头号玩家》,片中的女主都从性感辣妹朝着少年气质发展。相对于《变1 2》部里的Warrior déesse, 这一部中的Charlie简直像个糙糙的小男孩,长得不惊艳,甚至可以说是普通,身材也一马平川。看到她击鼓,不修边幅,闻腋下,两个陪我看电影的男生朋友隔着我相视一笑,估计这场景对于男孩来说是真的似曾相识吧。相对于等待别人保护,这些少年感女主角们勇于并主动承担更多责任,也更勇敢自信。我也希望这样的女主角也可以引领新一代的审美风向吧。
五. 关于正义与邪恶
这一部中其实有一个深层次的讨论。就是关于正义和邪恶阵营的讨论。我们来捋一下机器人是怎么来到地球的。开始大家都站在大黄蜂视角,先入为主地认定霸天虎成员是坏的,而擎天柱留在地球就是为了保卫人类。
在这一部《大黄蜂》里一开头就明确指出一切源于一场机器人内战,擎天柱一方败走麦城,最开始大黄蜂来到地球只是养精蓄锐等待反击。擎天柱和威震天的关系就像两个意见不合的政党,用法国的党派来看的话,擎天柱就是梅郎雄的左翼,力争全宇宙的大和谐,而威震天就像是勒庞夫人的极右翼,有着强烈的民族意识,为了本族发展不惜伤害其他种族。难说谁好谁坏,毕竟正义和邪恶只是立场区别。站在机器人的民族主义角度看来,也许擎天柱才是叛国者。我们对擎天柱有好感,只是因为我们站在地球人的立场上看问题,加之擎天柱组织比较自律,不会乱杀无辜。
追踪溯源,霸天虎阵营赢得了内战胜利,两只霸天虎成员是为了剿灭¨穷寇¨才追到地球的。他们来到地球后发现星球不错,进而产生了取人类而代之的念头。细想起来他们也是为了本民族的发展,无可厚非。而还有一幕,大黄蜂受到军方攻击到暴走时直接杀红了眼,暴虐面被彻底释放,虽说是走火入魔,也体现了坠入邪道只是一念之差,连大黄蜂都不可幸免。所以聪明的,你告诉我,到底有没有永远的好人呢?
结合故事发生在1987年的冷战背景,联想当年美国和苏联两大意识形态对立,难说这只是一部简单的机器人激战片。
六. 电影中值得关注的细节
还有一个电影中的细节值得瞩目,霸天虎成员用伪善的面孔获取了军方的支持,可以获取全部信息。两个军方领导从上方作战指挥室的玻璃窗后用不信任的目光阴森地打量两个机器人,机器人的身影和军方领导看似重叠,反而是分离的,暗示了他们相互利用相互提防的关系。而同一时期,大黄蜂和Charlie正在悬崖边,面朝着蔚蓝的大海。Charlie犹豫不决不愿在父亲去世后再跳水,Memo站在她身边陪伴她。僵持中,大黄蜂这个自带bgm的小黄车忽然放了一曲Stan Bush的《The Touch》¨You got the touch, you got the power.¨给她鼓劲。Charlie和Memo循声望向大黄蜂,从正面车窗视角看正好与军方和霸天虎机器人身影重叠那一幕是同样的构图。这一幕很有心了,同样的一幕,大黄蜂与Charlie却是无言的鼓励和不需要话语的心意相通。同样的构图却展现的是不同的关系,单纯的友谊反讽了虚伪的盟友,同一时间的两对人物关系在这里形成了赤裸裸的对比。
在观影过程中,很多场景似曾相识。例如第一次走出车库的大黄蜂把屋子弄得一团糟,最后沮丧之下车门在身后飘呀飘,像是哈尔的移动城堡;例如被军方电击,两两相望却连指尖都不能相触,恍惚让人想起《金刚》;例如Charlie最后为了唤醒大黄蜂,一跃而下跳下深水,一路下潜的过程仿佛《小美人鱼》中的小美人鱼。也许幸福总是相似的吧,但就是这样一个一个小细节渐渐充实了人物性格,连冷冰冰的机器都仿佛有了感情。
通过这部电影,我们终于知道了大黄蜂为什么失去声音,又是如何找到电台沟通的方法。我们也理清了很多小细节。例如为什么大黄蜂能轻易接受《变1》中那会修车的女战神,却厌恶至极《变 2 》中那个碧池辣妹,甚至直接往她身上喷油。除了因为她是个机器人,毕竟她也和当年悬崖上欺负Charlie的碧池三人组一副德行。
七. 关于结局
看完后我最大的疑惑是为什么大黄蜂留在了07年上映的《变形金刚1》男主身边,却没有留在1987年的Charlie身边。分明他们之间的感情更深厚。回想大黄蜂小鸡破壳时水汪汪的大眼睛,我忽然理解了,对于大黄蜂,Charlie是像妈妈一样的存在,陪他从幼稚到成熟,鸟儿终有一天要离巢。而《变1》中的男主则像是队友,他们一起激战,面对的是更广阔的天地。最后一幕Charlie看着大黄蜂升级成功,渐渐消失在车流远方,仿佛妈妈看着雏儿长大,振翅高飞。
不过说他们的关系是母子也不合适。毕竟告别的时候,大黄蜂说,谢谢你帮我找回了声音。Charlie说,谢谢你帮我找回了我。Thanks for making me feel me. 多么美的告别啊。最后Charlie终于修好了爸爸留下的车,车子奔驰向远方,也终于放下了心结,走向了更好的未来。
只能说有生之年狭路相逢,能相伴成长已经是一桩幸事了。
PS:我有个奇怪的脑洞,如果说大黄蜂变身后,头都是藏在车底面向地面的,那行驶过程中的视角是怎样的呢…
1. 把一部电影的精华全放在预告片里是一种什么感受? DC同学你坐下,这次说的不是你。 2. 不知道有多少人是被预告片忽悠进电影院的——比如我。 刚看预告的时候可把我激动坏了,看见了两片玻璃的大胸柱子哥,看见了声波放狗,一切都和小30年前一模一样。当时给自己加了很多内心戏:和这个造型一比,爆炸贝你那个满地掉螺丝的是个神马玩意啊…… 但当时我忽略了一点,神还原G1造型的这些戏,好像都发生在塞伯坦星球上。 而这次电影的主场,是地球。 3. 但我更是想都没想到,这塞伯坦星球的戏份,一共加起来就2分钟……两分钟,你好了吗? 4. 然后就没然后了。这种第三类接触的电影,有ET珠玉在前,其实拍不出太多新鲜的套路。基本上看到上段就能想到下段。这东西和变形金钢第一部初逢大黄蜂并没什么本质区别,插科卖萌而已。不同的是,变一后面还能燃一下,这个连燃都燃不起来。拢共包圆就3个机器人,这寒酸的阵容让我想起了死侍1. 要不就出新别玩套路。要不就玩套路但给点别的。又玩套路又不给猛料,这是要疯吗? 5. 有人会说这片里有情怀。这个我承认。好多7、80年代的歌曲穿插其中。只是那个是美帝人民的情怀,我一根红苗正的中国人民感受不到啊。我能感受到情怀的就是开场那两分钟,和最末大黄蜂与柱子哥并排跑路那一幕。但我还真没感性到为了这两分钟的情怀就甘愿在电影院去熬上一个半小时。 6. 就没点庆幸的事吗?其实是有的。 唯一庆幸的事,是电影票用优惠券买的……
萌宠吸粉的《大黄蜂》,在北美上映时,曾经拿到烂番茄100%新鲜度,现在有所退烧,但依然保持在了93%。
然而细心的看官一定会发现,烂番茄新鲜度只允许专业影评人打分,烂番茄还有一个大众爆米花指数,《大黄蜂》的爆米花指数是79%,不算优秀。
而且《大黄蜂》除开国内票房,在西方主要几个国家的票房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爆棚,叫好不叫座,反而《海王》票房一路高歌。
我能理解北美这么高的分数,其中一个原因,估计是被爆炸贝给气的,爆炸贝到最后连圆桌骑士都搞出来,用国内的视角说,就相当把黑猫警长放进西游记里。
而这次的《大黄蜂》,官宣的话来说就是软性重启,并不属于《变形金刚》系列的外传,而是通过《大黄蜂》这部独立电影,再次建立起新系列的《变形金刚》。
如果这一次《大黄蜂》和里面变形金刚造型能成功,那么将会继续沿用到下一部的《变形金刚》电影里(心疼爆炸贝1秒钟)。
这一次《大黄蜂》对变形金刚G1的还原,可以说非常用心了,光开头赛博坦大战,相信就会让不少原著党激动泪目。
此次导演特拉维斯.奈特,小时候就是变形金刚的忠实粉丝,他此前耗资耗财制作了定格动画《魔弦传说》,就提名了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值得一提的是,特拉维斯.奈特还是标准的富二代,他老爸是耐克的联合创始人,所以有网友戏称,《大黄蜂》如果不成功,特拉维斯.奈特就要去继承亿万家产了好惨。
导演既然是变形金刚忠实粉,所以在他的电影里,不管是博派还是狂派的变形金刚角色形象,都做到了和原著G1造型如出一辙。
而且在赛博坦战争中,很多曾经儿时的博狂两派的角色,都悉数登场惊鸿一瞥。
擎天柱就不用说了,造型相对于爆炸贝的机械复杂性,化繁为简,头部形状更圆,表情也更慈祥,带着淡淡的忧桑。
主角大黄蜂在赛博坦只是一个代称叫B-127,但开头的B字母,和之后的大黄蜂Bumblebee有着巧合的联系。
在博派中,还包括女汽车人艾尔西。
博派科学家千斤顶。
博派突击队员大汉。
和蔼可亲的白色天使救护车。
在狂派方面,也看到了很多熟悉的造型,变成了真人版以后,也毫无违和,甚至找回了当年看变形金刚时想象真人版的样子。
比如说狂派的赛博坦驻军指挥官震荡波,大块的铁皮感,让人重温80年代神剧动画《变形金刚》。
其中最神还原的,真的就算是狂派的声波了,在G1动画中,声波可以变形成索尼walkman的录音机,声波胸前的卡带,则可以变成机器狗。在《大黄蜂》的赛博坦大战中,得到了重现。
大聪在北美第一时间看了这部《大黄蜂》,总结下来像是看了一本完整的青少年读物,甚至于说,影片童趣十足,里面很多构图和段落,都有导演之前拍的定格动画的气氛。
故事剧情方面,影片为大黄蜂定制了在地球的成长史,背景时间放在了1987年,影片把时间设定在这个年代,打情怀牌的目的已经很明显了,当年G1从1984年开播,一共98集,最终集是在1987年结束。
所以《大黄蜂》背景时间放在1987年,颇有G1卡通连续剧结束,时隔32年后直接转成真人版的错觉。
并且在1987年里,导演还附带了很多关于美国1987年的符号,比如那个时期的流行乐队,在影片中就得到很好的结合,其中《take on me》想必大家都听过。
影片这种年代和音乐的结合,《银河护卫队》也这么干过,甚至于说或许《大黄蜂》就是从《银河护卫队》中得到的启发,也打出这样一张复古流行音乐情怀牌,如此一来又赚取了一批美国中层年龄观众的心。
女主海莉.斯坦菲尔德曾经以14岁的年龄,参与了科恩兄弟的《大地惊雷》,造就了她在各电影节拿到多项提名和获奖,之后还出演了我们非常熟悉的《再次出发之纽约遇见你》。
——剧透来了,跑鸭!——
这一次海莉饰演一位同龄高中生,邂逅了失忆的大黄蜂,人与机器我觉得十分契合的地方,同时也是让人触动的地方就在于两者的兮兮相惜。
影片里海莉因为失去父亲锁上自己的内心,拒绝和世界和解,甚至连自己最喜欢的跳水也再也没有信心拾起。
影片中父亲留给她的一辆欠修的红色敞篷车,海莉尝试修好但却一直没能成功,这样的设定,其实暗示了海莉一直走不出丧父之痛。
而大黄蜂,初来地球,就遭受地球人不友好的攻击,之后还被狂派追杀,导致没了声线,记忆芯片受损失忆。
大黄蜂在海莉家车库被唤醒那晚,就像异星人错落在他乡,孤独而无助,大黄蜂当时的心情和当时海莉的心情正好吻合,这样的设定让人想起了当年的经典《ET》,新瓶装陈酿也算用得不错。
如果大家还记得《变形1》的剧情,其实《变1》中的男主,和《大黄蜂》女主设定年龄一样是高中生,一样需要一部车完成自己的成人礼,一样和大黄蜂有了产生了深厚情谊。
不过当然大黄蜂女主的设定更丰富立体,海莉带着失去父亲的心理阴影找寻精神慰藉,而《变1》的sam只是一名普通高中生。
但是,嗯我要说但是了。
影片叙事虽然很完整也很清晰,演员在表演上也少了爆炸贝的咆哮符号,不过影片口碑叫好不叫座,其中的一些不是问题的问题,确实有存在值得讨论和改进的地方。
1,我们应该中肯的评价爆炸贝,讲真在《变形金刚》刚开始时,影片呈现出来的惊喜和质量是必须得到肯定的,虽然烂番茄对《变形金刚1》的新鲜指数是57%,但大家可以看到爆米花指数是85%,比《大黄蜂》还能得到大众的认可。
在豆瓣上,《变形金刚1》甚至拿到了8.2的高分,算是经典了。
不得不说,爆炸贝在当时,开启了自己独创的高速旋转打斗场面,在《变形金刚1》中,有好几个动作场景被人们津津乐道,就算在今天看《变形金刚1》,有很多动作戏都能让人看得热血沸腾。
相比较于《大黄蜂》的动作戏,除了开头的赛博坦让人为之一震,最后就再也难找到这样的决战时刻的感觉,而是进入了细水长流的人设建立感情的累积时间。
说直接点,想要看到大场面动作戏的观众,有一种开头裤子都脱了你却让我看这个的感觉。
2,虽然在变形金刚3之后的电影,爆炸贝完全抛弃了故事,直接把《变形金刚》系列变成他爆炸的试验田,才引起观众的视觉疲劳,而且变形金刚的造型,简直可以用一堆破铜烂铁来形容,爆炸贝完全失去了控制。
但我还是不得不肯定爆炸贝在《变1-2》时的动作场面,可以用接二连三来形容,五分钟一小打,十分钟一绝杀,最后城市决战也非常热血。
而《大黄蜂》的动作场面就显得中规中矩,这应该也和制作成本预算有关系,《大黄蜂》是变形系列预算最少的电影,所以造成大黄蜂只面对两个主要狂派敌人,赛博坦战争也只是惊鸿一现,最后决战时刻也打得有些仓促和中规中矩。
最关键的是,会有不少观众可能还不习惯这部如此安静和简洁的《大黄蜂》,影片中间部分,整整有半个多小时没有打斗,其中的扔鸡蛋戏份,还有跳水戏份,确实有些冗长,拖慢了影片的节奏。
3,我知道,很多人会喜欢萌宠的大黄蜂设定,但还是觉得这样的萌宠有点过了,有大黄蜂失忆后秒表大黄狗的错觉,尤其是把家里掀个底朝天那段,确实让人觉得和剧情的关系有些太脱离了。
其实扔鸡蛋和在家里捣乱那段,还有在海滩培训大黄蜂伪装,这三段的功能性都是表达大黄蜂的萌萌哒的一面,会显得有些重复和啰嗦,对紧张的主线剧情其实是减分的。
4,塔!塔!塔!最后决战的关键性元素,还是需要塔!好莱坞动作片真的对塔热衷到不行。
拒不完全统计,《复联1》就是用某个建筑的信号塔来做传送门。
《变形金刚3》中,也是用建筑高度搞了一个信号塔。
还有《侠盗一号》决战,那必须是塔。
总之,谁能拿到塔的控制权,谁就能获胜。塔的套路,已经是好莱坞商业动作片要用烂的元素了。
那退一步讲,《大黄蜂》如果真的要用塔的成败来定胜负,也不要随便选一个港口小小信号塔来决斗吧,这样显得未免也太小气了。既然地点在旧金山,那不去金门大桥顶端发射信号真是太可惜了(好吧预算有限)
总而言之,这次我站在大众评分这一边,大黄蜂7分不能再多了,希望下次能看在《大黄蜂》成功的基础上,追加《变形金刚》的预算,拍出更扎实,更经典的变形金刚系列来。
据说下一部可能是《擎天柱》的独立电影,啊不能期待更多了!!!
两年前《变形金刚5》扑街的时候,巴塞君默默许下一个愿望:
别再拍了!!!再拍挠你!!!啊!!!!!
从第一部的8.2分跌到第五部的4.9分,下一部想叫《变形金刚之逐梦演艺圈》是吧?
导演迈克尔·贝以其惊人的毁片功力,现已加入金酸梅豪华午餐,被中国网友热情的称为「卖拷贝」。
口碑烂成这样,可是要向全国人民谢罪的。
然而卖拷贝的脸皮厚度你永远不懂,新一部《变形金刚》竟然张口就来。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卖拷贝不当厨师,改防忽悠热线了……
不明真相的网友激动万分,到处呼喊:
卖拷贝不当导演啦!斯皮尔大胳膊来当制片啦!
然而美国人的电影制度你永远不懂……
「卖拷贝+大胳膊」的制片阵容,从第一部开始就没变过。
真正决定影片命运的,是导演本人。
而新一部《变形金刚》的导演塔拉维斯·奈特,却是一个从没拍过真人电影的富二代。
导演的爹菲尔·奈特,是耐克公司创始人兼总裁,身家328亿美元。(约等于2000亿人民币)
作为「最古怪的500强领导人」,老奈特自己神秘酷炫,还支持儿子野蛮生长。
小奈特20岁的时候喜欢玩说唱,老奈特就一掷千金,帮儿子做专辑。
专辑卖不出去,老奈特就雇人偷偷买……
后来小奈特迷上黏土动画,老爹又给他大把烧钱。
这一次,直接点燃了莱卡工作室的熊熊烈火。
时至今日,世界顶级的黏土动画公司只剩下两家,一个是拍《小羊肖恩》的英国公司阿德曼,另一个就是小奈特的莱卡工作室。
2015年,小奈特制片的《盒子怪》提名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
2017年,小奈特导演的《魔弦传说》提名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
如此成绩,能说他只是个玩票的公子哥吗?
由于奈特父子和王健林父子有诸多相似之处,网友们亲切的称小奈特为「美国王思聪」。
在了解到《变形金刚》新导演如此靠谱之后,全球影迷都开始热切期待。
更好的消息是,这部新片的名字不叫《变形金刚6》,而是叫《大黄蜂》。
也就是说,「卖拷贝」的扑街系列已经翻片儿,派拉蒙将用新的故事重启整个IP。
大黄蜂
Bumblebee
导演: 特拉维斯·奈特
主演: 海莉·斯坦菲尔德 / 小豪尔赫·兰登伯格 / 约翰·塞纳 / 杰森·德鲁克
这部以大黄蜂和人类女孩为主角的电影,的确跟原系列大有不同。
随着卖拷贝隐退、小奈特上位,整个项目都花样翻新了。
大黄蜂一改「雪佛兰科迈罗」的奢华造型,重归老动画里「黄色甲壳虫」的形态,让全球G1迷们疯狂打call。
其他出场的汽车人,也都回归了动画造型,浸泡在原汁原味的情怀里。
「飞机-汽车-汽车人」的经典三形态,也被小奈特拍进电影里。
《大黄蜂》一改狂轰滥炸的无脑风格,着墨于角色的情感和成长,颇有点《变形金刚1》的老味道。
因此,不少影迷都认为《大黄蜂》可以拯救变形金刚。
可这都2019年了,就算重归1984年的造型、拍出2007年的味道,今天的观众真的买账吗?
《大黄蜂》讲述了人类女孩夏琳和汽车人B127的故事。
(没错,B127才是大黄蜂的本名)
大黄蜂来到地球之前,发生了两件大事:
1、赛博坦星球爆发战争;
2、夏琳父亲去世。
这两件大事导致了两个结果:
1、大黄蜂逃往地球,刚落地就被打成脑残;
2、夏琳沉浸悲伤,对一辆报废车情有独钟。
修好这辆甲壳虫,成为夏琳重拾自我的开始。
你当18岁女孩根本不懂汽车?
在美国,汽修从来不属于蓝翔。
凭借父亲教给她的本领,夏琳在自家车库修好了甲壳虫。
然后汽车人就变身了……
此时的B127已经沦为脑残,记忆组件严重损毁,智商接近3岁小孩儿。
因为声带被毁,他连说都不会话。
夏琳惊闻甲壳虫变成汽车人,深感有趣,一激动就起了「大黄蜂」的名字,希望他文体两开花。
而大黄蜂就像个宠物一样,跟着夏琳小主人,过上了没心没肺的萌宠生活。
卡住了
在巴塞君看来,这版大黄蜂简直是小黄人、大白和ET的结合体。
闯祸卖萌胆子小,外星物种性格好。
一向主攻男性观众的变形金刚,这次竟然强推女性观影群体。
动画出身的奈特导演,童心还真是不浅。
夏琳和大黄蜂,一个沉浸悲伤,一个记忆受损,都是缺爱的苦命人儿。
于是他俩互相安慰,结下了深刻的情感羁绊。
夏琳安慰大黄蜂时,画面温馨感人——
大黄蜂安慰夏琳时,画面你自己看……
笑点接踵而来,麻烦也接踵而至。
两只「霸天虎」降临地球,利用人类的缺心眼属性,成功找到大黄蜂的坐标。
然后就是叮呤咣啷嘣!乒呤乓啷DUN!
大黄蜂被打成半死,夏琳也身陷险境。
主人有难,萌宠出头。
为了保护夏琳,B127突然觉醒,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
终极决战时,大黄蜂视死如归,夏琳也偏向虎山行。
最后正义战胜邪恶,大黄蜂恢复记忆,夏琳完成自我救赎。
单说剧情,你可能会觉得很狗血。
其实整部《大黄蜂》……额,真的就这么狗血。
导演为博情怀,致敬了许多经典电影。
除了《ET》、《超能陆战队》,你还能看到《机器人瓦力》、《水形物语》、《铁甲钢拳》,甚至小奈特旧作《魔弦传说》的影子。
上:《大黄蜂》,下:《魔弦传说》
然而在情怀之外,故事全是套路。
除了搞笑和煽情,基本没挖掘出什么东西。
「夏琳与小男友」、「夏琳与家人」这两条线,都有些含混不清,在终极决战里很是尴尬。
尽管烂番茄一度开出100%的新鲜度,但《大黄蜂》绝没有达到那种高度。
相对真实的IMDB和豆瓣评分,更容易说明问题。
《大黄蜂》上映以来,欧美票房一路被《海王》吊打。
欧美媒体、影评人虽然吹爆这部片子,但观众普遍不怎么买账。
巴塞君掐指一算,派拉蒙想要收回成本,只能靠我们这些中国观众。
准确的说,是至少10亿人民币的中国票房。
国内上映3天,已经突破3亿票房,排片率高达49.5%。
眼看《海王》就要下映,此后的一个月时间里,基本没有可与《大黄蜂》竞争的大片。
10亿中国票房这个「小目标」,看起来不难实现。
被网友调侃「拍不好电影就要回去继承家产」的小奈特导演,未来执导《大黄蜂2》和《擎天柱》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
把这些信息串联起来,巴塞君忽然感觉很不真实。
2007年《变形金刚1》上映时,中国市场的票房占比,不过在5%左右。
2019年《大黄蜂》上映,这一比例达到惊人的40%,直接决定整个项目是否赔钱、能否盈利。
在欧美票房疲软的大背景下,好莱坞、宝莱坞片商讨好中国观众,似乎已成常态。
在2019年第一个工作周看到这样的「奇观」,可以说是很扬眉吐气了。
看来,今年上半年,中美合作的电影市场开业,我们将继续扮演“爸爸”了。
由于《大黄蜂》的故事背景,设定在上世纪80年代,所以有一股浓浓的复古风。和《银河护卫队》一样,电影里面出现了很多经典歌曲,忍不住也想让人做个mix。
“Bigmouth Strikes Again” by TheSmiths
Charlie刷牙时候听的歌
“Back to Life” by HaileeSteinfeld
电影一开始,Charlie修自己老爸的车时候的背景乐,片尾曲也是这个。
“Runaway” by Bon Jovi
Charlie下班后,骑车回家时听的歌曲。
“Save a Prayer” by Duran Duran
Charlie第一次遇见大黄蜂时候的背景乐
“Higher Love” by Steve Winwood
Charlie从Hanks那里,把大黄蜂开回了家。
“Never Gonna Give You Up” by Rick Astley
Charlie在修理大黄蜂的时候,放进的一盒磁带。
“Girlfriend In a Coma” by The Smiths
Charlie放进了这盒磁带,然后被大黄蜂吐了出来。
“Take On Me” By A-HA
Charlie帮大黄蜂换了一个收音机,随机调到一个电台,放的一首歌。
“Unchained Melody” by Sam Cooke
大黄蜂乱翻唱片的时候,发现了Charlie父亲喜欢的一张。
“Everybody Wants to Rule the World” by Tears for Fears
Charlie和Memo一起开着大黄蜂去兜风,然后Charlie弄丢了Memo的衬衫这段。
“It Takes Two” by Rob Base & DJ EZ Rock
Charlie发现大黄蜂在利用收音机跟自己说话。
“The Touch” by StanBush
大黄蜂鼓励Charlie不要害怕,从悬崖上跳下去。
“I Can't Drive 55” by Sammy Hagar
Charlie、Memo和大黄蜂被一辆警车追赶。
“Don't You (Forget About Me)” by Simple Minds
大黄蜂和Charlie说再见。
“Let's go” by The Cars
“Dance Hall Days” by WangChung
“Things Can Only Get Better” by Howrad Jones
“I Can't Wait” by NuShooz
“The Payback” by James Brown
“Think(About It)” by Lyn Collins
“Walk Like a Man” by Frankie Valli & The Four Seasons
“I Can’t Live Without My Radio” by LL Cool J
“Weird Science” by Oingo Boingo
“All My Ex’s Live In Texas” by George Strait
“U Got It” by Gilby Clarke
“Where Everybody Knows Your Name (Cheers Theme)” by Gary Portnoy
“Cool Kids” by Greg Pajer
“Better Believe” by Stephen Emil Dudas and Mark G. Hart
一篇出自20变迷之手的文章
情怀不能当饭吃。但没有情怀,有时候也会味同嚼蜡。
从2007年“爆炸贝”的《变形金刚》,到2019年的《大黄蜂》(虽然人家在美国是2018年上映,但我们大多数还是在2019年看的),12年,真人版《变形金刚》走过了“一个生肖轮回”。
我还记得07年在大银幕上看到《变形金刚》电影的那种兴奋感,作为从儿童时代就狂迷变形金刚的粉丝,那种心情个中体会。然后到了第二集单纯的爽快,第三集的惯性观看,第四集的画蛇添足,第五集的单纯骂街。用两首歌来形容,《变形金刚》真人电影曾经让无数粉丝“梦想照进现实”,但最终的结局落得个“想说爱你不容易”
《变形金刚5》的影评→
不破不立,这部电影《大黄蜂》肩负着真人电影“软重启”的重担上马,无论是电影最终的质量,还是在商业上的一些说辞,这里不吐不快。
从观众的角度,《大黄蜂》是一部不错的电影,得益于导演不俗的水准,把这个俗套的故事拍得非常可爱,很有趣味,只是换了导演之后,风格大变,跟之前爆炸贝的片子没法比、说白了,不猛,但有趣。
从变迷的角度,并不认为这是一部合格的“变形金刚”电影,因为从角色设定到风格跟大家印象中的变形金刚有一定距离。但是不要忘了本片的导演特拉维斯·奈特(如下简称“耐克哥”)也是一位变迷,他把这个“不像变形金刚”的故事,插入了大量G1动画片、漫画和游戏的各种致敬梗,这是最让粉丝兴奋之处。
毫不夸张的,这是一部彩蛋大于电影本身的作品,也只有变迷能够切身体会。
所以,这是一部可以让观众买账,同时能够打动粉丝的电影,这样的“双开花”,使得《大黄蜂》获得了系列最高口碑。
下面咱们就针对这些边聊边跑题,这是一位来自20多年变形金刚粉丝,对电影的所有角色、设定梗、彩蛋的终极解读和梳理,章口就莱!
G1,指的是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间出品的动画+玩具,但界定并不明显。比如从玩具的角度,囊括了美版和日版的头领战士、隐者战士、胜利斗争、地带Z等,角色造型和变形设计上相近,我们称之为G1玩具。但从动画的角度,很多朋友只认美版98集动画+大电影。这里咱也不跟着裹乱了,由于涉及不到日版头领,干脆以美版动画为主。 IDW漫画,IDW漫画公司出品的变形金刚漫画。 86大电影,1986年《变形金刚》动画的电影版,更新换代之作,擎天柱死亡、补天士上位,可惜当年票房惨败。
真人世:真人电影宇宙,以爆炸贝的电影版和相关周边漫画为基础的世界观。
赵喜娜:约翰·塞纳,电影里军官的扮演者 孩之宝,变形金刚的玩具版权和制造商,因多样化的重涂技巧和工艺革新的偷胶本领,以及物美价廉的越南代工厂壁上村被玩家亲切的称为“孩之婊”。其中电影玩具线MPM04擎天柱、MPM06铁皮、MPM07电影大黄蜂为不可多得的“精品“! TT社,Takaratomy,最早孩之婊就是从他们搞下戴亚克隆版权变成变形金刚的(其实只是Takara,还没跟Tomy合并),如今算是变形金刚的代理商,生产日版玩具为主,部分涂装略强于孩之婊的美版,其中以还原动画为主MP玩具线为不可多得的精品!
换了导演,就得接受电影从风格到故事的全方位变化。
《大黄蜂》不像“变形金刚”,更像《铁巨人》。失忆的战士、与人类少年的纯真友情、反衬成年世界的虚伪,电影的故事模式,角色设定,基本上对标这部电影来的。
斯皮尔伯格的《ET》外星人大概是标杆(斯大爷也是《大黄蜂》的执行监制),讲的都是友情和纯真。
咱随便举例,往远了说《巨猩乔扬》《威鲸闯天关》《尼斯湖怪》,近处有《驯龙高手》《狼伴归途》多了去了。《大黄蜂》也是如此,之所以类型《铁巨人》主要还是在角色设定上,原本是战争机器,但钢铁外表之中隐藏的心灵清澈无比,这样的反差是同类作品的核心,大黄蜂瞪大眼睛的镜头,不仅仅是卖萌,眼神清澈透亮,象征纯洁的心灵。
您说这样的故事像变形金刚吗?
但这并不是喷,耐克哥前作《魔弦传说》那细腻的风格和对情感刻画,观众早已领教。并不是说这导演有多么牛逼,而是很适合这个故事,通外星机器与地球少女之间的关系,突出纯真世界、对友情的美好诉求的主题,期间点缀着幽默轻盈的笑料,还有首尾的CG大战,虽然老套但不低级,反而有趣。但该片与狂轰滥炸的前几部风格相距甚远,充其量只能是个“小品剧”,要是爆炸贝拍这个故事那就完犊子了。
所以我认为《大黄蜂》是一部观感不错的电影,就算我这个变迷都能可以接受。
电影的风格并不是导演决定的。
不是因为是导演的属性导致电影一改往日狂轰滥炸的风格,而是电影打算改变风格,才会选择这样一位导演。
首先孩之宝,作为玩具制造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偷胶重涂大公司在电影走势方面有着相当的话语权。电影有个重要的设定,人类主角是个女孩。
您之前见过玩机器人玩具的小女孩嘛?变形金刚玩具,这不是男孩子的专利吗?
这就是孩之宝的策略哦!以前真人电影,那样打打杀杀的风格,不适合女观众,玩具更无从谈起。但孩之宝打算拓展市场,可惜市场受众经过这么多年的洗礼已经趋于饱和。所以他们首要做的,就是改变风格定位,甚至改变人设,把电影变得温馨有趣,这样一来,有望撬动那些原本对机器人玩具不感兴趣的女观众,让小公举们了解到,原来机器人也这么卡哇伊,买买买!
这才是他们变风格,找了个拍动画片的导演的初衷,主角是女孩,也是有意为之!
但有人也说了,电影与变形金刚差距这么大,你是铁粉为什么还能接受?
其一,电影拍得不错,这个不能黑,就像当年徐克拍《笑傲江湖》电影,也把原著改的面目全非,但照样成了经典。电影拍得比较有趣,咱们实事求是。
其二,在于大黄蜂的特殊人设,虽然故事不像变形金刚,这样的风格放在大黄蜂身上,其实是可以成立的。
PS,插一句题外话,《大黄蜂》在北美首周票房一般,有人蹦出来说电影票房失败,前途堪忧什么的。这里要说一下,电影的成功与否,不单单反映在票房成绩上,电影口碑已经很好了,而且作为卖玩具为主的电影,周边利润率极大,我不信这样的电影会亏本。
退一步讲,作为出品方,前几部真人电影都是动辄耗资2亿左右的大片,不但耗时耗力,而且风险率极高。《大黄蜂》作为首部单人传记电影,片方肯定不会如此冒险,风格改变的同时,也带来了成本的降低。该片在boxoffice上的成本数据为1.35亿美元,这个数据水分很大。您要看过电影就知道了,《海王》炫成那样成本才1.6亿,本片就这小品式的萌宠电影,首尾两场打斗,其余时间都在“训蜂”,花1.35亿人民币还差不多。可见这个数字就是宣传手段而已,包装成亿元大片。据小道消息,本片的真实成本为6000万,我就这么一说,您就这么一听。 值得注意的是,片中角色造型更加G1化,是的身上的细节零件远不如真人电影的造型,而且变形方式也从之前的碎片炸裂式,变成了“块状移动”,CG成本也大大降低。但作为老G1粉丝,这样的变化,我很欣慰哦!
要说《变形金刚》真人电影系列最大的赢家,除了玩具制造商孩之宝之外,大概就属于大黄蜂了。
《变形金刚》的改编属性其实有些复杂,因为其中的角色形象来自于玩具,但却有着漫画和动作作为故事基础,但无论是来源于哪一套作品,在07年第一部真人电影之前,大黄蜂都是小case。
大黄蜂在G1动画中算是一个比较纠结的存在,我相信这么多老动画粉丝,粉大黄蜂的真没几位。但真人电影中这位却异军突起,圈粉无数,因为二者几乎是同名的不同角色。
G1动画第一季前几集中,大黄蜂的戏份其实非常多,可以理解孩之宝为什么这样设定:
孩之宝买下了日本Takara公司的玩具版权之后,早期G1动画前几集就是为了卖玩具,尤其是前三集,直接就是广告片,后来人气高涨之后才正式决定开发动画的。 首先,既然还是广告,就必须多让玩具角色多多与人类互动,这样才显得“接地气”。其次,作为一套描述“机器人”的动画片,孩之宝起初心里也没底,因为西方世界不像日本这样有着浓浓的机甲和机器人情结,西方动画还是“以人为本”,您这一套体型硕大的机器人练摔跤,美帝孩子们未必喜欢。 所以为了在动画片中突出以机器人和人类的互动,出现了大黄蜂这个角色。
★这位身材不高,跟人类差不多,比起动辄需要让人类仰视的大块头,大黄蜂更合适跟人类互动。
★大黄蜂造型是矮胖身材,很憨厚的外表,看上去有点“萌”。
★武力值不高,动画里大到红蜘蛛小到机器狗(威震天都不拿正眼看他),都能欺负他。但即便如此,大黄蜂还是以保护人类作为第一要务,每次伤痕累累却轻伤不下火线,他的勇敢和坚韧,让变形金刚变得格外亲民,从而非常人性化。
可见,观众接受变形金刚,勇敢而憨厚的大黄蜂功不可没。
PS,无论是动画还是游戏,G1造型的大黄蜂,是受伤次数最多的,但也是汽车人中最顽强的一个,游戏《赛博坦堕落》(FOC)中,大黄蜂还替擎天柱挡了一枪几乎丧命。这正是个头不大的大黄蜂的勇敢精神的体现。
可见,电影《大黄蜂》这位造型和人设,都是基于G1动画的。故事不一样,但人设像啊。
但后来大黄蜂为什么在G1动画中人气也没涨,戏份越来越少呢?因为后来动画火爆,角色百花齐放。
G1动画终究是战斗为主题,后来涌出了大量优秀的战士,谁打的猛谁就更受孩子们欢迎。而且大量角色个性十足,大家更喜欢帅气的飞毛腿、乐天派的爵士,热血男儿消防车,呆萌的钢锁,狡猾的红蜘蛛,甚至孔武有力的大力神。
在这样的条件下,武力值不高、外形呆萌却不够帅气的大黄蜂,慢慢也就退居二线了,所以当年大黄蜂并不是人气不高,而是处境尴尬,我记得小时候跟小伙伴玩“角色扮演”,谁都不愿意当大黄蜂,而且当年G1玩具中,最火的擎天柱、大力神这些,大黄蜂的G1玩具倒是有,但不多。(所以后来日版动画接受了这个教训,把与人类互动的角色变成外表帅气、武艺高强的六面兽,顿时使之人气飙升,而且玩具销量火爆)
但大黄蜂作为初代元老,后来动画中大黄蜂的群戏戏份还是有的,并一直活跃到了大电影后期。而且为了延续其人气,美版动画最后两集,大黄蜂重伤,被五面怪升级成了“金飞虫”。还是变形甲壳虫,但身材更加潇洒,武力大增,而且头雕改成了擎天柱式的口罩脸。
没错,真人版《大黄蜂》的战斗状态的口罩脸,追溯到之前真人版的设定,根源在“金飞虫”这里。而本片中大黄蜂可萌可猛的设定,正是G1动画中大黄蜂与金飞虫的融合体。
PS.在这样的情况下,大黄蜂/金飞虫的玩具还是比较热销的。在1984年出现的那批汽车人里,他是唯一一名直到1986年仍然有出货的角色,用我们小伙伴的一句话,小时候买不起擎天柱还买不起大黄蜂吗?
电影这个故事下的人设,还是有所考据的。换句话说,这是为大黄蜂量身定做的作品,换任何一个角色都不行,您想想如此人设假如换成擎天柱会是怎样的效果??雷死人喽。
PS,前几部真人电影,大黄蜂跟G1动画对比,除了是黄的之外,没有任何搭调之处,实际上该角色之所以在电影中人气高涨,因为这是一个集大成的形象,其包括G1动画大黄蜂的勇敢和亲民、警车的火力、飞毛腿的帅气、爵士的乐天性格,可见电影中大黄蜂将几位人气角色的特点融合到自己身上,也搭上其他角色实在不给力,不火才怪。
我认为这是一部“软重启”的电影。
07年爆炸贝的真人电影让粉丝“梦想照进现实”,虽然我们也发现这个梦想跟想象的不一样,因为角色造型和人设实在不像,但有总比没有好。也就那个时候,随着真人电影培养了大量新粉丝,他们与老粉丝之间也有了兴趣上的隔阂。这不是冲突(虽然有的时候真的能撕起来),主要是喜欢的东西不一样。两种风格单从外观上就差太远,更不要说,G1、真人世、IDW乃至08动画、C版、领袖之证这些各有一套世界观,互相不挨着。
G1动画固然久远,却流传最广影响最深,但如今IDW漫画中角色人设也是以G1为基础的,况且IDW里变形金刚早就跟旗下另一大品牌特种部队在一起玩了,但电影中始终未能成行。如今《大黄蜂》风格焕然一新,趁着这个机会:
★IDW漫画重启,并放出重启后的预览图,描述的是G1动画赛博坦内战时的场面。
★电影版中角色此时造型全部换成了G1+IDW风格的形象,开场也出现了赛博坦内战。
★孩之宝新玩具线系列“围城”和SS后续系列,造型风格与重启版IDW漫画甚至电影造型类似。下图为官方SS电影擎天柱造型,仅做参考。
玩具版权方孩之宝,漫画出品方IDW,电影制作方派拉蒙,打算一起开发联动宇宙,最起码先把风格统一了再说。
就是这样简单,双方各自重启,影漫联动,未来也有机会跟孩之宝另一款《特种部队》联动,打造IDW和电影联动宇宙,孩之宝再重涂一波玩具,何乐而不为?
但本片也没有否定真人世的故事,所之所以是软重启,就意味着《大黄蜂》可以作为电影版重启的新作,也与之前“真人世”作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能让该片如此“灵活机动”,在于本片与真人世之间的留白。
电影开场,从赛博坦逃离的大黄蜂坠落到地球,遭遇赵喜娜他们,你以为是这样的吗?并不是。
大黄蜂遭遇赵喜娜之前,是在逃避闪电追杀而已,人家早就来地球了,可参考前传漫画。
在漫画中,二者是有着不共戴天之仇,因为蜂蜂认为闪电要对自己女朋友“魔妖”(Diabla)的死负责。后者是霸天虎女间谍,与大黄蜂相处日久生情,不料她却在战斗中死亡,导致大黄蜂迁怒于闪电。
值得一提的是,前传漫画描述的是大黄蜂与英国军情六处合作的故事,他变形为阿斯顿马丁,007的座驾,没错,漫画的内容是致敬了007谍战,第一集叫《金枪车》。《大黄蜂》正片的故事是发生在前传漫画23年之后,大黄蜂至少在1964年之前就已经在地球了。
所以电影开场赛博坦情节与地球之间是有着时间差的,那么大黄蜂到底什么时候来的地球?暂时没有官方解释,为的就是不与前几部电影在时间上冲突,因为《变5》表示大黄蜂还参加过二战,目前来看,电影的留白让这一点还说得通。
电影中,大黄蜂身材虽然G1,但头雕却跟以往一模一样,还继承了不会说话的梗。片中也有第七区部门, 有给赵喜娜报告发现霸天虎的那个拉丁裔小哥,老赵回了一句“谢谢,西蒙斯”,这个梗暗示了变1里的西蒙斯特工。结尾大黄扫描了一辆科迈罗,变成07年《变形金刚》里的老款车型了,都与真人电影有联系。
但本片彩蛋也表示,G1风格的擎天柱也现身地球了哦,天上还有七位正在赶来地球的路上。而07年《变形金刚》真人版电影,擎天柱和小伙伴们才刚刚到。
但这也是留白,本片与真人电影之间差了30年,期间编剧有充分的时间“圆回来”。可见,电影片方是很鸡贼的,本意上是要重启,但也没把“本片是前传”这条路堵死。万一重启失败,这一部也不会如《终结者5》那样显得尴尬。
联想到出品方派拉蒙,也就不难理解了。他们非常擅长这么玩,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新版《星际迷航》,本意上是重启,但片中还有老版电影的史巴克,最后用了平行宇宙的梗,好把新老两套《星际迷航》联系起来。我觉得《大黄蜂》也是大致如此,平行宇宙屡试不爽。
所以真人世的粉丝们不要灰心,出品方是不会放弃之前的电影系列的,只要玩具有市场,一切都好说。
PS,《大黄蜂》里,角色除了外形像G1之外,身高也变了,更加符合动画,下面的图一目了然。
当然,本片里有让我们粉丝兴奋的东西,就是致敬的彩蛋。
资深变迷耐克哥,他是本片的导演,却不是编剧。
《大黄蜂》编剧栏里,找不到他的名字。所以你大致可以明白电影的故事为啥不像变形金刚了吧。其实这也未必是坏事,要知道,让粉丝当编剧的话,往往不会专注电影语言的表达反而会强化粉丝观点,很容易天马行空,导致顾此失彼,比如《魔兽》和《忍者神龟2》,普通观众看这两部电影的态度是一般的,因为很多人并不知道其中某角色或者桥段的意义和出处。
所以,耐克哥在本片中的任务,除了以导演的身份把这个故事讲好之外,还要以粉丝的身份圆梦。派拉蒙的观点也一样:“你小子老老实实把电影拍好,余下你往里塞什么情怀我们不管”。
所以就有了让粉丝激动不已的“赛博坦之战”。看电影不要迟到,否则你就错过了全片最为精华的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这段场面是后来补拍时候才有的,最初试映的时候是没有的。看来该片最初就萌宠片,但可能考虑到试映口碑,或者耐克哥的坚持,才加上这段,
G1风格的角色,大量致敬梗,这段纯CG动画,以火爆的场面且情怀满满的代入感,为《大黄蜂》的风格和人设定下基调。这段场面,能找到的出处设定至少有三处:G1动画第一集《第一天》、动作游戏《变形金刚:赛博坦之战》(如下简称WFC)、以及86大电影。下面就解锁这部分彩蛋。
这段内容风格模式与WFC的开场CG非常相似,可以看做是升级版的游戏CG。而且其中的角色造型,与其说是G1,倒不如说是G1为基础,更偏向于WFC、FOC(续作,《赛博坦陨落》)或者IDW漫画风格。
PS,强烈推荐各位玩一下这两套游戏,尤其是FOC,是我玩过爽的动作游戏之一
第一位出场的是救护车,“白衣天使”的熟悉造型,这也是一处致敬IDW漫画的梗。
2005年《行动三部曲》第一部《隐秘行动》,第一个出场的汽车人,就是救护车。跟游民、浪客俩霸天虎打的不亦乐乎。
他身后的是铁皮,动画中红色老兵,与电影中黑色涂装武器专家的造型完全不同。
经典G1造型的千斤顶,并不是第一次在真人电影中出现。
千斤顶第一次出现是在《变形金刚3》的前传漫画中,他作为御天敌的御用科学家登场,其中造型就是类似G1的形象。但被震荡波给打爆了,后来救护车修复之后,变成了《变3》中的爱因斯坦Q,可惜也没落下好,被路障以行刑的方式给处决了。这就是为不喜欢真人世的原因,千斤顶人气这么高的角色,让你们搞成这样。
PS,MP20千斤顶,个人认为是MP线莲井章悟时代最经典的小车。(MP39飞毛腿个人最爱)
粉色的女汽车人阿尔茜,不必多言,且这个角色与09年《变2》里摩托车阿尔茜是同一个配音演员,伊莎贝尔·卢卡斯(Isabel Lucas)
PS,阿尔茜作为人气最高的女汽车人,形象比较多样,动画中是丹尼尔善解人意的大姐姐,跟补天士和弹簧俩人关系不清不白(弹簧的配色自带绿帽子),IDW漫画里这位是变性人,是震荡波的试验品,结果变成了冷血暴戾的女杀手,后期跟横炮是CP。
玩具方面,官方IDW阿尔茜是经典,第三方FT“阿尔茜”变形操蛋,但造型非常不错。
片中那位矮胖,顶着绿头盔造型跟红坦克差不多的那位就是大汉,镜头里还肩膀还中了一枪。
这个场面致敬了86大电影中大汉中枪的场面,后者这个镜头是大汉在动画里最后一次出场,因为这一枪把他打死了。
大黄蜂初次亮相
大黄蜂第一次出场,是以载具形态撞开了两名霸天虎(惊天雷和硫酸雨),这处场面是致敬G1动画《第一天》的一个镜头。
只不过动画里撞开霸天虎的是千斤顶,大黄蜂在他后面跟着,他们是一起偷方舟的能量棒。
二位不必多言,经典的G1风造型,但更像FOC游戏形象,尤其是声波用标准的唱腔放出了机器狗,情怀浓浓。
红蜘蛛领导游击队,通常称他们为seeker小队,一堆量产飞机,用玩具的术语叫做“同模”。电影中他们也是以G1动画《第一集》里塞星形态的三角翼飞机造型亮相。
出场的几位包括:惊天雷、硫酸雨,还有酷似红蜘蛛的闪电(这个梗下面再说。有人说这个角色就是红蜘蛛,跟地球上不是一个人,其实是想多了,而且我不认为震荡波能够指挥动红蜘蛛)
擎天柱“信仰之跃”
86大电影中,汽车人基地遭遇霸天虎主力的围殴,在弹尽粮绝之际,擎天柱天神下凡,变形后纵身一跃,单刀杀入战场力挽狂澜,拯救了汽车人,却壮烈牺牲,这场战斗也成绝响。那经典的“信仰之跃”,更成为柱子哥的标签之一。
《大黄蜂》这段场面致敬了86大电影,擎天柱掩护众人撤退,单刀赴会,那纵身一跃与昔日经典达成了“神同步”,有图有真相。
其实不单单是该片致敬,很多地方都涉及到,几乎成了大哥的招牌动作。比如动画片《天元之力》三部曲中,具体哪一集忘了。
还有50000日元的玩具MP44,擎天柱3.0的官图
上述彩蛋能看出导演耐克哥作为正宗变迷,大量复古和致敬梗对动漫和游戏的还原,当然很多小细节也显示了该片与“真人世宇宙”的关联。除此之外,还有几处不得不说的地方
红蜘蛛造型的“闪电”,自打公布以来,就收获了大量“吐槽”,原因很简单,这明明就是红蜘蛛嘛,这么还原的造型,怎么就成了动画中的三变战士闪电??
原因很简单,这片剧本不是导演写的,出场的龙套角色就是闪电。但导演恰恰是变迷,所以想方设法要把这个情怀加入其中,但都知道红蜘蛛在真人世中是那个螃蟹一样的造型。
所以,我觉得这处设定是导演有意为之,肯定对真人电影中红蜘蛛形象非常不满,故意把电影中闪电这个龙套角色做成红蜘蛛样子,这才叫帅啊,看见没有!
虽然角色变了,但该致敬的地方还是有,片中在悬崖边闪电抓着大黄蜂的场面,致敬了08动画《变形金刚之机甲英雄》里同样的场面,不过后者可是货真价实的红蜘蛛。
飞过山可怜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他“死亡”,而是在电影宇宙里这位“死”了两次。
因为在07电影《变形金刚》后传漫画里,这又出场哦。漫画内容是红蜘蛛逃离地球后自立为王的故事,飞过山和阿尔茜等人追捕红蜘蛛,结果被打爆了,编剧注释了这位就是飞过山,但并不希望该角色死去,还预留了他出场的机会,可惜在电影宇宙里再也没有机会出现了,直到如今,依然扑街。
飞过山在变形金刚其他世界里出镜率很高的,G1动画里在大电影里存活(但第三季里好像没有出场),镜像世界里这位也是穿越者,《领袖之证》里是第一个和霸天虎交战的汽车人,最终壮烈牺牲,《大黄蜂》应该致敬了这个梗(动画里还变成了丧尸飞过山)。FOC游戏里也是有着独立的关卡,隐身潜伏很带劲。
PS,飞过山和大黄蜂尽管长得很像,但并不是同模,动画里变形为保时捷porsche924跑车,跟甲壳虫造型差得很远,但在动画里样子很像,也不知何故。 另外,无论是动画还是游戏,飞过山和爵士是一对好基友,二位都变成保时捷跑车(车版权没在TT社,就是死活不出MP,爵士可以用MT顶一阵,飞过山的X社和OX那俩都一般)。电影中飞过山一直嘟哝的那个职位(什么上尉?忘了),其实是爵士的官职。
大黄蜂在片中一共出现了四种载具形态,分别是塞星飞车形态、经典甲壳虫形态、复古科迈罗形态,还有一种比较特殊,是军用四驱吉普形态,是大黄蜂遭遇赵喜娜他们之后,扫描吉普车的伪装形态。
这个形象很有意思,是著名霸天虎诈骗的伪装形态。诈骗,战车队成员,是组合金刚混天豹的左腿,比起其他成员这位无论在动画还是漫画里出镜率都很高,因为人设有趣。
他是军火商,人称移动的黑市,至理名言“做生意,而不是作战”,为人奸诈,一切皆可交易。我印象最深的一集在G1动画片《胖娃》那集里,混天豹被守护神打散了,其他成员都受伤了,诈骗非但没救同伴,反而把几位兄弟拆了运到俄罗斯当废铁给卖了,没把威震天气死。
漫画里,这位还操控了飞天虎,后期合体战争中也起到了不少作用,几乎都快变成正面角色了
《大黄蜂》里这个设定,也是在致敬这个有点可爱又气人的角色,而且这么算起的话,真人电影里,袭击、眩晕(旋风)、吵闹,诈骗,再算上原型是爆炸的氮气宙斯,战车队“人员齐整”啊。
PS,关于诈骗的玩具。推荐一下第三方UT的那款,虽然他家混天豹虎头蛇尾,但这款诈骗绝对是精品。
电影中两位三变战士,粉碎和反弹球,应该是原创角色,但也参考了相关角色,个人感觉,应该参考二重金刚圈套和飞轮的形象。
所谓“二重金刚”,不仅仅如霸王这样的“二合一战士”,一个角色变俩,可以同时在天空和陆地行动。 真正的二重金刚,是震荡波的试验产物,两个分体共享一个火种具有不同的人格。圈套和飞轮就是二重金刚,圈套还好,飞轮的两个分体都互相憎恶到几乎不想合体的地步了,也因为试验体精神的不稳定,震荡波做了两个就没再做了。
但电影中粉碎和反弹球并不是“二重”,而是三变战士,只是形象上有点类似。
电影中,大黄蜂怂恿查莉跳水,放了一堆歌,其中有一首,《The touch》,来自Stan Bush演唱,1986年首次出现在86大电影。
这首歌,是变形金刚世界的名曲。86大电影擎天柱“信仰之跃”的背景音乐,补天士打开领导模块的配歌,FOC游戏的片尾曲等等,象征着“万众一心”。在电影中听到这首歌,怎能不让人泪流满面。
公号:电影文酷
dreamcrowflim
微博:乌鸦火堂
超出预期的好看,相比一出来就开干的机器人大战,还是喜欢这种充满温情的故事,有点《外星人ET》的意思了,配乐也很好听,准备IMAX再刷一遍。
首映,4星,变形金刚的壳,铁巨人的核,新导演风格大变,几乎成为萌宠电影,温情和诙谐为主,大黄蜂卖萌+功夫高手,打斗不多算养眼,远谈不上狂轰滥炸,就一个小品剧。但拍得还不错,耐克哥是真爱粉,就为了赛博坦之战的CG,就为擎天柱和多位汽车人霸天虎的G1造型,还有那首《the touch》,情怀燃爆,比卖拷贝那堆破铜烂铁强太多!加分!
变1>2>大黄蜂>=3>4>5,变形金刚版的水形物语和我的机器人男友,信我,女主爱的是大黄蜂,男二打酱油的备胎电影结局还被踹了。大黄蜂本电影角色扮演大白和无辜傻白甜。前传的故事设定继续推翻前作变1,我记得很清楚山姆的曾祖父发现了威震天然后美帝研究了100多年逆向工程发明了各种火箭技术和高科技。BB电影冷战人类又不认识霸天虎了不知道怎么回事,把这个设定完全推翻不断自我打脸了。前一秒BB还被人类的武器打得毫无还手之力然后看到女主小宇宙爆发开启黑化模式?一个高科技机器人居然需要人类发明的电击枪才能复活?EXM?人家是火种源生命体好不好!中规中矩的前传系列。说实话,Transformers系列讲笑话越来越不行了,BB仍然抄袭的1和4里面卖拷贝用烂的笑点,反正我是全程黑线。
可能大家对这个系列的预期真的是已经到了只要能看就立刻满分鼓励的地步
比变4也就好看出一百个变5。//大黄蜂,原来你是这样的小可爱,开心的时候还会晃脚丫。// 做为表情最丰富的汽车人,又是fast car,本片过后大黄蜂玩具估计会人气爆棚;因为男孩女孩都和大黄蜂很搭,这样家长就有借口给他们自己买玩具了。
没有了卖拷贝的狂轰乱炸后,特效和剧情都节制了许多。能把变形金刚电影拍成少女成长日记,派拉蒙和腾讯影业是卯足了劲想收割女性观众群啊。Bumblebee真的是太萌了太萌了太萌了,到最后已经分不清是大黄蜂还是小黄人了,试问哪个妹子不想拥有这样一只乖巧的赛博宠物呢~~~
大黄蜂饲育指南:平时假装乖巧,性格比较火爆,不喜卫生纸,偏爱臭鸡蛋。吃住不挑,乐品不好,时而调皮,有仇必报。听歌口味刁钻,没事喜欢乱跑。头脑简单,四肢发达,不易进水,无需保养。严禁与宠物留在家中,远离沙发电视,穿鞋尺码较大,烤漆成本较高。爱说话爱卖萌,斗得过霸天虎,装得了小绵羊。
【C+】新版竭尽全力与卖拷贝版划清界限,整体风格更偏向怀旧向的动画片,耐克公子对内容全局的取舍与把握到位,但整体差好几口气,这当中有剧本也有导演的问题,女主的成长,恋情,与大黄蜂的友情,和家庭的关系,都只有变化过程却缺失根据,跳水的戏处理更差到让其几乎变得多余,导致情节永远比情绪先到,无法水到渠成的调动观众入戏,只好反复用配乐硬带。最后电影也不可避免的成为了另一种干巴巴的套路。
不知道怎么吹《大黄蜂》太一般的吹法都会显得矫情,这样吧:如果《大黄蜂》在2018年上映,那这就是我的2018年院线最佳!!!没有之一!变形金刚系列首部独立影片,本以为是“卖拷贝”把这个蹂躏成渣的大IP榨取最后一滴价值,实际上完完全全彻彻底底地远超想象,于我是超越《头号玩家》的致敬神作!80s脑残粉光听歌都频频泪奔,我想拿着放大镜一个像素一个像素地找他们房间的细节彩蛋,还致敬了一众老电影和世界名画…吹不完,无数次鼓掌流泪,只想对导演和编剧表白!GENIUS!!!BRAVO!!!
7分。耐克公子看样没法回去继承家产了。更像系列重启的一部,尤其是从形象上,更贴近回忆的样子,而不再是卖拷贝那种完全分不清谁是谁的一堆扭打在一起的铁。。。这一部娱乐性很强,有很多轻松搞笑的部分,大黄蜂主打萌宠狗狗设定,跟女主的互动总是萌和暖,整个一陪伴型机器人。另外,结合导演上一部动画片,缺失的父亲以及父亲的替补形象也算是作者标记了。以及,80年代的复古风和怀旧音乐真是这几年大片的主流啊!
撸猫撸狗都弱爆了,撸铁的妹子才是人生赢家。
这是宠物电影啊,我的妈,我拒绝看宠物片还是没躲过大黄蜂,回家抱着狗哭泣,妈妈爱你(?)
忠犬大黄蜂和男友力max大黄蜂随意切换还是挺萌的,满满少女心的一部变形金刚。小支线不够到位,但是已经比爆炸贝的后几部好太多了。失声→收音机的设定很巧妙,亮点之一。
如果想在电影中看到慢动作漂亮的回旋踢(动作戏),你们会想念卖拷贝的。文戏虽好但有点贪杯,大黄蜂卖萌专题片,我决定入一只大黄蜂手办。
前半段大篇幅的EDU(养成系),中段杂糅RAC(赛车类)和FPS(射击类),结尾5分钟FTG(格斗系),为了照顾所有受众(大人、小孩、男人、女人、系列粉、路人粉...),也算是煞费苦心。连小姑娘都能跳塔了,你让巨石强森们和阿汤哥们怎么活。
请不要再出这种电影了。
我算看出来了,如今的好莱坞大片,但凡把80年代流行文化拉出来溜上一圈,就能大获好评。影片的成长内核,在40年间已被作品讲烂,这个时候再拍一部没有哪怕丁点新鲜表达的大黄蜂版【ET】,真的有任何意义吗?影片文本尤其糟糕,角色的关键行为大多只是为了剧情需要,丝毫不顾逻辑合理性,每个角色都仅仅是编剧的提线木偶。为了让大黄蜂失语,强行让闪电搞坏了他的语音系统,你们见过审犯人对方还没开口就把犯人舌头割掉的吗?为了让女主突破心理障碍,强行让她跳水救大黄蜂,然而这一动作除了完成人物弧光几乎没有实质性效果,两人对视一眼就从水底游上来了。片中还有大量像这样动机不充分or无效果的角色行为,它们的存在都只是“剧情需要”。这样一部亮点乏善可陈的电影,就要因为角色造型还原了动画,便让一群人捧上天?简直可笑,实在悲哀。
导演要拍续集了,请问耐克还缺继承人吗?
能把钢铁的机器人做的蠢萌蠢萌的,可见导演对动画塑形的功力很深。剧情很还原动画,但是,我觉得也略软,少了激烈,适合全家来看吧。
Nah, the first Transformers is still the best. And whatever happened to the Cybertron langu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