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京生(黄秋生 饰)的母亲死后,父亲再娶了林莲好(吕有慧 饰)为妻,林莲好生下了华京生同父异母的弟弟华港生(吴岱融 饰)。华京生和家人的关系一直不好,在设计逼走林莲好之后,个性叛逆而又倔强的他和好友李劲泉(郑浩男 饰)一起前往台湾,加入了当地的黑帮。哪知道此时黑帮老大的情妇,正是他曾经的后母林莲好,而她的儿子鲁德培(郑伊健 饰)也在帮派之中。
那边厢,个性懦弱而又胆小的华港生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成为了一名警察,进入了鲁德培领导的黑帮做卧底,而不知华港生真实身份的鲁德培,竟然爱上了自己同母异父的兄弟。
九十年代的香港电影,粗制滥造才是主流,但这部《天若有情》却堪称经典。
首先是主题很经典:美丽的富家女爱上街头小混混,跨越阶层,又笨拙又真挚,生离死别的爱情,让观众非常动容。
其次是故事结构很经典:开场——发展——高潮——结尾节奏准确,让观众的情绪得到恰到好处的抒发,有很好的观影体验。
最后是场面和音乐很经典:对于1990年来说,那么大的飙车和爆破场面,男女主人公驾驶滑翔飞机在高空飞行,应该算是大制作了,给观众新奇、震撼和浪漫的视觉体验。1990年,黄家驹还在世,电影非常恰当地使用了他的音乐,很好地营造了氛围,烘托了情感。
在电影里,主人公通常都是第一个出场的。
所以这部电影的第一个镜头,就是华弟(刘德华)开着摩托车风驰电掣,非常潇洒地躲过警察的查车。
在第一场戏里,电影交代了他的职业和性格,一句“我不做很多年了”和“大哥叫到,我一定做”,就点明了他本性不坏和义气当前的性格(早期的香港电影,资金来源多是黑钱,这符合投资人的价值观),同时也埋下一条非常关键的剧情主线,为后续的故事发展做铺垫。
在第二场戏里,电影创作者带领观众来到华弟的生活,用一种非常隐晦的方式告诉观众,他被一群底层妓女养大,孤独,贫穷,无所依靠,缺乏男性的模板——在电影的第三部分,导演借其中一个养母之口告诉女主角:连那个抛下年幼的他,跳楼自杀的母亲,也不知道他父亲到底是谁。
这就很好地解释了,他走上歧路的原因:他要跟随一个年龄大到足以做他父亲的大哥,那个大哥为了罩他,肯为他挨刀子。最后,他也是为了给大哥复仇,才拖着身受重伤的身体,抛下心爱的女孩,“英勇”(但毫无意义地)赴死。
表面看来,华弟的选择比较符合黑帮的价值观(为老大拼命),但内在里,也在说着:人们对爱的追寻,对依恋关系的渴求,是永远都不会停歇的。
这就是好电影的意义。只要创作者是在依据创作规律认真讲故事,就总能进入观众的内心和情感,给观众启迪,让观众思考,进行一场无意识的内心旅行,乃至是精神的洗礼。
这部电影,试图回答这样的一个问题:
什么样的女孩会爱上坏男人。
女主角jojo,大波浪,大红唇,白衬衫,她美丽得超凡脱俗,天真可爱,又礼貌温柔,受过很好的教育,家里超级有钱,却爱上一个街头混混,没有读过书、没有前途、性格粗鲁的华弟。
在第一场戏的第二小节,华弟来到一个车场。
在一片乌烟瘴气之中,几辆改装过的货车正在飙车。每辆货车的顶上,都站着一个年轻的女孩,她们没有任何安全防护,只徒手抓住栏杆,随着货车的疾驰,疯狂地扭动身体,兴奋地喊叫着,像是在享受这场狂欢。
然而很不幸,在这个小节的结尾处,其中一个女孩因为货车刹车过猛,从顶上摔下来,身体砸破一辆小汽车的挡风玻璃,卡到了驾驶座里。镜头给了她一个特写:她满头满脸都是血,痛苦地呼号着,希望得到围观人员的施救。
在电影的发展阶段,华弟也让吴倩莲扮演的jojo站到货车顶上,跟他一起去飙车。似乎,这就是他示爱的方式了——一个从未被爱过的人,真的不懂如何去爱别人啊。
在电影里,jojo其实是爱上了一个劫持她,让她置身危险之中的坏人。然而就是这个坏人,却给她带来了温暖,带来了爱,让她感到活着的意义。而她之所以爱上这个不懂怎么爱她的坏人,最最根本的原因:
一是她的母亲就不懂怎么爱她。
她的母亲不但对她缺乏情感反应,还非常冷漠,甚至是冷酷,只关心她做得好不好,是否优秀,是否听话,至于她开不开心,有什么需求,一个人住超大的房子害不害怕,全不在母亲的思考范围之内。
二是她的父亲在家里全无发言权,更像是母亲的附庸,跟班,忠犬,全无做父亲的威严和责任感。这样的父亲,不可能让孩子有安全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不会产生“有人保护我”的感觉,因而容易在人际关系中退缩,遇到冲突情境时选择压抑自己,顺应他人。
从这个角度来说,华弟和jojo虽然在社会阶层上差距非常远,但他们却一样的孤独,一样的荒凉,一样的无助。也就是说,他们的心理世界是有相似性的。如果来到现实生活中,有可能华弟都不用说什么,jojo就能通过直觉感受到:这个人跟我很像,我们可以聊聊。
那么我们就知道了“什么样的女孩会爱上坏男人”的答案:
在原生家庭种被忽视、被虐待的女孩,爱上坏男人的概率会高很多。因为她们会循着味道,找到跟父母相似的男人,进入一段有着熟悉感的亲密关系,营造童年时期的仿真版生活,强迫性地重复5岁之前的生活和内心体验(2021年4月即将出版的新书,花了不少篇幅来谈强迫性重复的心理现象)。
有人写文章说,现在搞创作越来越难了。因为动不动就会被人骂“三观不正”,还举例说琼瑶《情深深雨蒙蒙》里的何书桓,如何被年轻观众骂做“渣男”。言下之意是,观众不该用道德去评价艺术作品里的人物形象。
但在我看来,这样的现象,并非观众不宽容,更不是观众不成熟。事情恰恰相反,是因为如今的观众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对艺术作品的要求更高了,不会轻易被创作者的逻辑带走。
这意味着创作者应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创作形象饱满的人物,以及符合人物心理逻辑的情节,而不是瞎编乱造。只有当观众被故事打动,深深地沉浸在创作营造的艺术氛围之中,喜爱艺术人物,共情艺术人物的内心活动,对艺术人物产生心理上的认同,才能忘了道德,忘了是非评价,只是投入到艺术作品之中。
此外,创作者在创作艺术人物时,不能因为喜欢自己的人物,而强行给他安排挑战基本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情节。
比如在这部《天若有情》里,刘德华饰演的华弟,在电影一开场就因为哥们儿义气(或者也是向老大报恩),参与了一场抢劫珠宝的罪案,为了脱身,他还偷袭了警察,劫持了无辜路人(女主jojo)。虽然观众很喜欢这个至情至性的人物,尤其是刘德华那么帅,演技那么好,足以让观众忘记华弟其实是个罪犯的事实。
但是,虽然观众会因为喜欢这个艺术人物,而忽略他的罪犯身份,创作者却不可以忘。所以这个人物,哪怕再潇洒,再帅气,再有情有义,观众再不舍得,他最终也必须得死,要么是被法律制裁,要么是其他方式的死亡。否则就是挑战了最基本的社会道德。
最后说一点吴孟达的角色。
缅怀达叔,感谢他为观众塑造的那一系列生动的角色。
这部电影为吴孟达赢得最佳男配的奖项,是实至名归的。因为角色的性格非常鲜明,而吴孟达的演绎堪称经典,无论是语气、表情还是身体语言,还是走姿,都有着内在的一致性,让我有一种“他的每一根头发都是戏”的感觉。
这个心酸的小人物,正面对着欺负他的混混,就沉默,或者满脸堆笑,可一旦人家走远,他就立刻跳起来骂人,吹嘘自己的能力。他的存在,主要是用来衬托华弟生活环境的残酷,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实在是“揾食艰难”,就业岗位只有那么多。这也从一个侧面告诉观众:华弟并非不想好好找一份工作去生活,他一无学历,二无技术,三是社会环境实在太差,就业机会非常少。
电影的最后,导演给了吴孟达的角色最华彩的蜕变:一直胆小如鼠,唯唯诺诺的他,竟为了兄弟义气,勇敢地拿着刀去手刃仇人,却被仇人反杀。他为了保命,为了活下去,一辈子装怂,却在关键时刻,豪情万丈,侠肝义胆。
试问他不得奖谁得奖呢?
提起青春时代的爱情,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或许都是校园恋。因为在校园里,一切都是那么懵懂,青涩,也很美好。不过我能想到的则是像电影《天若有情》那样的不顾一切,爱情至上的感动以及排他性。此部电影是一部刘德华耍过大牌,却依旧成为经典的电影。
拍《天若有情》的时候刘德华每次摘下头盔以后,都会下意识弄弄被压扁的头发。杜琪峰在片场看到刘德华总是这么在意头发,就指责刘德华。刘德华强忍一两次之后,又顺了一次头发。暴怒的杜琪峰宣布停工,刘德华也来了脾气,重新开工之后,每换一个机位,刘德华就要让造型师帮他重新吹一次头发。
因为拍摄《天若有情》刘德华与杜琪峰反目。电影拍摄结束后,两人再也没有往来,直到《天若有情》第三部开拍。
欣赏该片中爱情感天动地和动作场面惊险刺激的同时,伴着幕后的这点小八卦。见证了刘德华的年轻气盛,也看到了吴倩莲第一次踏入时的青涩。这也是上个月去世的导演陈木胜导演的一部片子。影片中的经典场景也一次次的重新换装被搬上大银幕,集这么多元素于一身的电影,我愿意一遍又一遍的去观看。
华弟(刘德华)是舞女的私生子,母亲为情跳楼自杀,把他扔给一班舞女抚养,于是华仔自幼便与黑社会混在一起,但他对大哥和朋友都有情有义。一日,华弟受大哥所托去替另一伙黑社会头目喇叭(黄光亮饰)的抢劫行动做接应,在混乱中劫持了无辜的Jojo(吴倩莲饰)做人质。成功脱逃后,喇叭等人意图杀Jojo灭口,华弟以性命保证Jojo不会出卖他们。后来他用摩托带Jojo离开,并把逃跑用的车焚毁。警察根据Jojo在现场留下的手袋找到她,要求她认人,Jojo没有供出他们。但警方已有线报,知道是华弟参与,苦无证据。而喇叭一伙也疑心Jojo会报警,由此,华弟得罪了黑白两道。在一次又一次的接触中,华弟与Jojo渐生情愫,相处甚欢。奈何Jojo的父母由国外返港,知道后百般阻挠,并要送Jojo出国读书。华弟为避Jojo,到澳门外公处,Jojo亦追到澳门,在这里他们度过了生命中最快乐无忧的日子。
然而好景不长,Jojo的母亲告华弟拐带少女,华弟不得已和Jojo返港。此时,喇叭一伙与华弟的大哥七哥的斗争也日益激烈,喇叭意图除去他们,于是设下鸿门宴,约华弟和他大哥等人在上海饭店吃饭。喇叭在饭店埋伏很多手下并暗算七哥等人。华弟的大哥舍命保护华弟,自己却惨死。华弟决心为大哥报仇,临行前去找Jojo。当晚Jojo正被母亲押去机场,在保姆的掩护下,Jojo和华弟一起跑了。他们砸了一家婚纱店的橱窗,换上了婚纱和礼服,并到教堂。就在Jojo跪地祈祷时,华弟飞车去找喇叭复仇。Jojo听到了马达声,提起婚纱一路追去。而华弟则与喇叭同归于尽。
这部香港影片之所以经典在于它的很多元素开创了观众对于爱情的认知。华弟穿着白色西服,鼻血不断的往下滴,用摩托车载着身着婚纱的Jojo的那一片段,一直也是很多粉丝的感动点。在此刻,一切仿佛都变得那么不重要,钱财,未来,地位都已经抛到九霄云外,重要的是此刻你在心爱的他身边。
华弟把婚纱店砸开,抢走婚纱和西装这一片段,或许大家觉得有点似曾相识。没错,这个片段也被曾经的飞儿乐队所创作的《我们的爱》的MV里变相上演过。在MV中,桂纶镁的混混男友拿东西砸向婚纱店,抢走婚纱,丢给桂纶镁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而飞儿乐队却再也不是那个陪伴很多人整个青春的飞儿乐队了。不免有种物是人非的伤感。不管怎样,只能说《天若有情》实在是太过经典。有多少青春期的小伙子曾暗戳戳的幻想过,穿着牛仔外套,带上自己心爱的女孩,来一场像华弟与Jojo般的恋爱,惊心动魄,却又浪漫无比。是啊,电影《天若有情》的英文名就叫“A Moment Of Romance”。在我看来,这部电影比《泰坦尼克号》的爱情接地气。虽然两部电影的情节都离我们普通人比较远,但是在《天若有情》中的恋爱细节确实是很多处于恋爱中的人都会为对方做的。你为我庆祝生日,我为你煲汤;你送我回家,我不顾一切的去陌生的城市找你;你带我回家见家长,我在父母面前维护你。这一切的一切是不是都那么似曾相识?
在生活中,常常有句话形容恋爱中的人:有情饮水饱。恋爱就是互相依赖着对方。恋爱了就该好好的把握彼此。要信任、理解、支持、宽容、爱惜对方。恋爱中的人们很疯狂、但也很懦弱,因为害怕这份来之不易的爱情悄悄地离开了。
影片中的动作场面非常血腥,也秉承了杜琪峰作为制片人的习性,他被称为港片暴力美学的鼻祖。虽然这部电影他并不是导演,但是作为制片人的他,也是有很多话语权的,这也保证了此部影片的基调。
作为混混的华弟,长相帅气,车技一流,义字当先,虽然混迹江湖,但是他内心的善良并没有消耗殆尽。这一切的特质,让出生富贵之家,从小温顺不说谎的乖乖女义无反顾的爱上了他。恋爱中的女人总是会问:“你是什么时候喜欢上我的?”好像这个问题的答案能当饭吃,回答得好了,能让女生高兴好多天。而观众也在想,他们究竟是什么时候相爱的呢?Jojo是在什么时候爱上华弟的呢?或许是在华弟看到Jojo的衣衫不整,把自己的牛仔外套丢给她时;或许是华弟为了Jojo而被砍一刀时;或许是在赛完车后那个不管不顾的拥抱。华弟是在什么时候爱上Jojo的呢?或许是Jojo在警局为自己说谎时;或许是Jojo在宾馆第二次为华弟说谎时;或许是Jojo的那句:“今天是我生日啊。”就这样,他们不管不顾的相爱了。
《天若有情》是吴倩莲的处女作,22岁的她,首次接触电影就担当女一号,饰演一个温顺却不懦弱的富家女Jojo,让我看到了她的演技,宛如这个为爱不管不顾的富家少女就是她本人。《天若有情》的成功,以及她的演技炸裂,直接让她坐稳了《天若有情》三部曲的宝座,虽然男主角可能会有变动,但是她永远是《天若有情》系列的女主角。
《天若有情》是一部让人感动的电影,感动就来自于电影所讲述的一个简单的故事,通常一个人都会得到一份爱情,如果珍惜了还没有得到,那么就是《天若有情》,正因为如此才会感动。爱情的意义就在于没有迟疑,就在于拥有时的一点精细,《天若有情》的爱情就是这样开始,就这样结束,与厮杀无关,与命运纠缠。片中的音乐。无论是《天若有情》,还是Beyond的《是错也不再分》都只是一种旋律,为电影里的那段感情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导演陈木胜在上个月永远离开了我们,或许很多人对他不是很了解,直到他去世之后,才发现他竟然拍了那么多香港电影。他远远没有王晶,周星驰,杜琪峰那么出名,但是他的作品确实也代表了香港文化的一部分,有多少人是看着他导演的《天若有情》系列、《精武门》、《特警新人类》长大的呢?可惜的是导演出这么多好作品的他,总是能够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提名,却总是无缘这个奖。等到他离开之后,才发现电影界欠他一个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或者最佳影片奖。想必他是遗憾的吧!但是在粉丝心中,他早已获得了很多奖项,是他给了我们一个新视角看香港,看爱情,看警匪。陈导,一路走好!
天若有情,一个简单的爱情故事。一个蛊惑仔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爱情故事的凄美,在于男女主角到最后没办法在一起。所谓有情人应该终成眷属,这是一般观众所希望看到的完美。但是,因为不完美,所以才能更深刻地打动观众,提醒观众,去学会珍惜身旁的人。众所周知的《铁塔尼号》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结局,男女主角爱得轰轰烈烈,换来的却是天各一方,生离死别,无疑就是他们能成为经典的其中一个理由。在中文电影里面,《梁祝》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天若有真情,浪漫何须长。华仔早期的代表作,当年风靡韩国的电影。华弟(这个港片中常见的人设)很适合刘德华的气质,被刘德华很好的演绎出来,是个有情有义却回不了头的浪子。剧情烂俗是硬伤。片尾刘德华临死的眼神与抖动的四肢传递出对尘世的不舍,本片的结局是悲剧的、注定的、完美的。不得不说,本片的音乐(罗大佑、Beyond)与电影剧情搭配的完美无缺。
年轻时候的华仔真的帅啊啊,吴倩莲的气质万中无一,这么惨烈的爱还是第一次看到,哭了好几回,唯一不满意的就是这心碎的故事情节,怎么直接就奔着死去了,虽然早已过了情窦初开的年龄,但是不是真爱一眼望去便知,奋不顾身飞蛾扑火爱你不悔!
尽管依然有很多打打杀杀的场面,但这是香港少有的以爱情和情义为核心来推进故事的“黑帮电影”。刘德华的角色还蛮讨好的,特别是悲剧性的结局。吴倩莲就稍显花瓶,这种爱上黑帮帅哥的女孩大多都是有点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幼稚少女。
#大荧幕#整部电影台词都不多,一个很普通的故事,硬是让人心跳。吴倩莲和刘德华在旅馆里坐着,听到楼上的叫床声,外面的霓虹灯光打进来吴倩莲躲进卫生间,刘德华喝着Carlsberg啤酒,笑,把啤酒贴着脸,笑。/ 比完那场很危险的比赛,吴倩莲哭着跑出去,卡车在后面炸成一团火焰,抱着。
青春无悔不死,永远的爱人啊
刘德华演的黑帮片总能令人感到阵阵绝望,如《旺角卡门》《龙在江湖》,为了兄弟情义、个人的尊严、自己的爱人情愿慷慨赴死,每每都有傻傻的爱人痴痴的等待着。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想退出江湖的话也许只有死!而在这种死的睡眠里将会做什么样的梦,那不能不使我们踌躇顾虑。
刘德华是真的帅 喷鼻血都那么帅 最喜欢吴倩莲去澳门阿公家找华仔那场戏 擦掉他嘴角的饭粒 然后哭着喂他饭——谁不爱浪子呢 可浪子不该有爱情的。。。。。看完几天脑子里都还是这个片子!
我清楚的记得你敲碎橱窗玻璃,剥下婚纱,穿在她身上
一部在今天上映会被女权骂出家的爱情电影
配乐很棒,比昂的几首MV配合的也很棒,吴孟达也很棒,吴倩莲也很棒,完。
当抢劫犯真好,随便抓个白富美做人质就可以成为自己女朋友。当然,最重要的前提是你要长得和刘德华一样帅。
中国最有性魅力的影史形象,在东南亚掀起了牛仔和摩托风潮,当年满大街的海报。此片一出,人人想嫁刘德华,私奔也行。刘德华留着鼻血骑着摩托载着穿婚纱的吴倩莲,伴着追梦人无奈奔向人生与爱的尽头,可谓华语爱情片最浪漫的镜头。罗大佑的歌也让人难忘: 让青春吹动了你的长发让它牵引你的梦,不知不觉这红尘的历史已记取了你的笑容。当时片场有段趣事。杜琪峰头发稀少不骑摩托,不懂刘德华为啥拿下头盔要捋头发,以为故意耍帅。刘想:嘿,不懂生活啊。就顶着杜的口水真去耍帅了,还上吹风吹头发。结果拿出了生涯最杀的一面,英气和酷劲蓬勃而出,一切都彻底燃烧起来,造就了世界级的荷尔蒙神片,没有平白浪费自己的天才。之后再合作,杜在片场就主动让刘保持发型了。到耍帅和演技都收放自如的暗战,甚至说:有些人就是他妈的帅。
浪子还是不要回头了,往前走,前路黄泉。少女的伤会结痂,婚纱会重新随风飘扬,她会成长,明白爱上你只是十七岁那年的一场梦。遗憾才是这场爱情的圆满。
哪有那么负责任的男人,明知道是末日,还跟你携手去闯?
后来那个骑摩托,后座坐了一个穿婚纱的女子的桥段,被很多电影一再沿用。
后来那场隔窗取纱戏被人致敬。
2009-10-4 23:31:06 8/7.3(252) 刘华难得鼻血都流得那么有型
香港回归以后,从此再也没有所谓的“港片”!它已经失去原有的味道了!!所以我对港片的记忆只停留在80、90年代~
天若有情~~天早塌下来了
即便我的身上总是伤痕累累,见到你时却总是英姿飒飒。纵使你的眼中总是泪光闪闪,抱着我时却总是笑意盈盈。如果没有结果,就请把身后的爆炸当做无言的承诺。如果没有未来,就请把带血的婚纱看成最后的告白。无论前路重重艰险多少恩与仇,曾经与你深深爱过便已经足够。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多少追梦人。在香港电影的传统故事架构中,浪子是无法回头的,或死于仇杀,或受尽屈辱。正因如此,浪子的爱情都非常凄美动人,如烟花般灿烂而短暂。陈木胜用两场爆炸戏来衬托男女之间的感情迸发,直接而有效。这对苦命鸳鸯之所以能走到一起,皆因他们是同类,在面对出国和赴死的选择时,他们都选择为最亲的人打点好一切,两个责任感极重的人相爱,才会如此决绝,如此义无反顾。华弟载着Jojo飞驰而过,点点鲜血染红洁白的婚纱,轰鸣的引擎声就是这世间最深情的情书。
香港爱情电影永恒的经典!华仔的狂飙鼻血,不知俘获了多少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