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围绕贸易战主题而对第6集的总结及梳理,且省略了关于索罗斯的部分,完整内容还请自行寻找资源。
金融全球化——极易受到金融震荡的影响
在国际投资中,海外投资者难以预料当地政府的政策,如果当地政府要拖延借款,投资者该怎么办,1914年以前这通过战争来保证(鸦片战争)。
以大英帝国为主导,在枪炮声中实现了第一次金融全球化。
随着斐迪南大公遇刺,各国纷纷禁止出口,人们预料到欧洲全面战争的风险,流通性(即借款或资产变现能力)紧缩,伦敦金融交易市场关闭,一战为第一次金融全球化画上了句号,此后直到20世纪60年代,世界贸易都停滞不前。
1945年,为保证战后贸易秩序、制定新的金融框架,两个组织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IBRD)即后来的世界银行,当时允许自由贸易,但依然限制资本流动(即不允许国际间投资),货币跨界交易时只能从政府到政府。
20世纪70年代,中东的石油出口国因存在大量顺差积累了许多财富,且大多存入发达国家银行(我国现在是否也是这种情形?),西方银行家希望以贷款形式将这笔财富进行再投资,两个监管组织放松了限制(可见屁股确实是歪的),于是金融全球化再生。
七年内,拉丁美洲从国外获取的贷款翻了四倍,1982年,墨西哥宣布无力偿还外债,整个南美大陆濒临破产。
但此时已不是通过战争来索要借款的时代了,而是要通过两个组织。
两个组织要求拉丁美洲政府如果想继续借款就要进行“结构调整计划”——财政紧缩,间接导致拉丁美洲政治动荡。
国际金融批评者认为,两个战后监管组织是经济杀手,手握金融武器谋杀第三世界,为独裁者和美帝国主义撑腰。
中美共生体——美国的贷款者要依靠中国储户
中国经济不受周期性膨胀影响的原因是中国的投资绝大部分并非来自国外,而是来自国内储蓄。
中国居民储蓄占收入比重异常高,最终使得资金不是从西方流入东方(就像拉丁美洲那样),而是从东方流入西方,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的绝大部分被借给美国,即对美国来说中国变成了银行。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中国为了就业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出口廉价产品给美国消费者,而为了保持低价优势,中国央行就用人民币购买美国债券增加外汇储备保持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优势。而对于美国而言,从中国市场采购廉价产品能够维持经济繁荣运转,同时向中国央行销售债券也能享受比其它方式更低的利率。由此形成了美好的“中美经济共生体”,产生了超过一半的全球经济增长。
中美利益冲突——全球化崩溃导火索
“中美经济共生体”看似美好,但问题在于,中国人越是乐意借钱给美国,越多美国人就愿意借,导致2008年美国抵押贷款市场现金过于充沛,最终爆发全球金融危机。而中国尽管股价暴跌、出口受损,而由于内需产生了一定的对冲作用,使得中国经济增长依然还很强劲。
以下这些因素都使美国感受到威胁:
1. 中国经济发展迅猛,最早在十年内国民生产总值就会超过美国(不知道由于疫情是否会更快);
2. 自由贸易反对者认为届时美国制造业将荡然无存,而美国经济越低迷就越有更多人持有这种看法;
3. 中国近年努力推进产业升级,可能与美国形成直接的形成战略竞争。
第一次全球化时,当时的金融中心英国和欧洲最有活力的产业经济体德国之间也存在类似的共生关系,而这段关系以1914年的战乱中止。中美间的利益冲突与贸易战甚至可能会成为产生全球化崩溃的导火索。
用4小时刷一遍世界金融简史,还不赖。
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没有什么金融手段能让自己在经济上立于不败之地,昨天挣得的,今天可能会失去;今天挣得的,鬼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
如何应对黑天鹅?
及时行乐,
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
保持冗余,
锻炼竞争力和韧性,
这是我能想到的应对危机的办法。
视频主要脉络:
信用与债务→证券市场→保险事业→股票市场→房贷市场→中美共生
几个case:
美国1929经济危机
美国卡特琳娜飓风灾难(保险业的不靠谱)
美国安然案与格林斯潘
美国次贷危机
日本高福利制度的成功失败
智利养老金制度的成功
中美共生关系(预言了贸易之争)
两个金句:
Money is only worth what other people will give in exchange for it.
Money is about trust, even faith.
个人观点:2020新冠疫情引发的全球股市崩盘也将载入史册,附一个网上流行的小段子——
“3月8日,巴菲特:我活了89岁,只见过一次美股熔断。
3月9日,巴菲特:我活了89岁,只见过两次美股熔断。
3月12日,巴菲特:我活了89岁,只见过三次美股熔断。
3月16日,巴菲特:我还是太年轻了……”
3月19日,美股本月第四次熔断,巴菲特该无语了。
人类从来就不是什么理性的动物,“历史给人的唯一教训,就是人们从未在历史中吸取过任何教训。”
通俗的金融入门节目,信用债券、保险、股票、股市泡沫、楼市、次贷危机、金融衍生工具及全球金融都有涉及,从它们的起源发展现状,以国际化视野和故事叙述挺有意思。有点厉害地揭示了中美关系,从贸易上的依存入手到债务、外汇方面对两国的影响,美国次贷危机一个重要的原因解释说是由于中国的债务输入,为美国提供了过高的流动性,金融机构通过大量的结构性贷款放贷给三无人员(收入、工作、资产),导致信用违约引发金融机构崩溃。
这种密友关系(chimerica)也不会持久,争端可能存在的几个方面贸易不平衡、政治、货币等,现在应验了,川普掀起的贸易战让我方觉得美方很难受,而我们很芯酸。作为类比的上世纪初英德关系,最终是以一次世界大战为结局收场,希望现今的政治家们能有智慧解决好这种不平衡。
从威尼斯到佛罗伦萨,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很大一部分是政教商合一。美第奇家族作为统治阶级,又掌握着货币发行又有教皇的加持,从而催生了大批艺术家和科学家。东征的十字军虽然一直没有夺回失去的土地但一路上搜罗来大量的财富和技术让欧洲的天文,数学,艺术,绘画有了质的飞跃。曾经用来画教堂穹顶的“靛蓝”是一种高贵的颜料,这种颜料产自印度。除了颜料还有香料和丝绸,阿拉伯中间商们牢牢控制着这条贸易命脉,在东西方两边倒腾挣得盆满钵满。人类的几场战争归根到底都是因为钱。我们把财比喻成水,但财也不是越多越好,滥发会带来货币贬值,以及通货膨胀。佛罗伦萨的长老发明出了国债,为的就是希望人们长期持有国家的法定货币。但人性总是贪婪钱总是没够,最后的结果就是连年不断的战乱和越打越分散的欧洲。英伦三岛的圈地运动就是将一切资本化,导致饥荒的爱尔兰人只能乘着五月花逃到美丽国。
这部纪录片讲得还比较浅,但一些历史大事件都有讲到,如果结合温铁军和卢麒元的理论,就更能理解当下的状况。美联储一直放水,但放出来的水并没有让更多的穷人受益,而是被富人拿去推高股票,房地产等资产价格,结果就是挤死工业,逼死农业。每次大放水之后的大收割好像已经成为了资本挣钱的套路,如今这个玩法还持续得下去吗?我们拭目以待。
提到罗斯柴尔德,怎么能不提和珅呢?他才是18世纪的世界首富啊
还不错的关于金融历史的综述,讲了银行、债券、股票、保险、房地产的起源。当世界历史完全从金融角度来看的时候真是十分有趣。边看边想他的制作过程,好歹我也是看过纪录片炮制过程的呀。外景地竟然有到过重庆,当时我就震惊了!hedge fund, derivatives是我知识的盲点。
It could be made into money, a store of value, a unit of account, portable power.
wonderful~
不能因为只见过白天鹅,就否定黑天鹅的存在。
金钱永不眠。美第奇家族在文艺复兴时代就开始设法绕开金融管制了,哈哈~
看完生出好多疑问,让我这金融小白终于对钱产生兴趣。它关乎生存,和人、社会有关的大部分问题都能追溯到钱和资源本身。钱本质是个符号,它背后指向是社会资源的产生、消耗和运转。活着需要钱一点没错,但一旦忘记它本质是个手段,而将它当作目的,反将本该是目的的自己当作逐钱工具,才是人世最大荒谬。而将所有人裹挟其中的资本,恰是人心欲望聚合成的巨大怪兽。唯物主义最大谬误,是将意识视作低于物质的被动存在,不考虑意识与环境互动的巨大可能。如果人心也是社会的环境,观念、审美影响人们行为和选择,便不能只把物质生产当作唯一目的,要同时关注生产、消费方式本身对意识的巨大影响,以及伴随而来的感受、审美和行为——它会极大反向作用于物质生产的结果。基于这点,认知科学潜力极大,目前只算刚刚起步,有太多大有可为之处。:)
太基础了,不过拍得还行。
金融入门
金钱的故事
梳理清晰,解说词写得也很好,极佳入门片
The Ascent of Money 货币的崛起。下了一个版本。。。有3个版本。其中一个是CCTV高清中文配音版。
講的全是皮毛....太基礎了...
我是先看的书后看的这个英国纪录片,书写的深入浅出非常适合入门者。纪录片也非常有意思,看到了很多书里出现过的人物和地点,配合书本食用效果绝佳。
怎么搞的跟央视一样,拉起大架势,却又浅尝辄止,拍的挺枯燥的
‘我在看这部电视剧 2013-03-07’, 看了2年多才看完。。。//掃盲。。//Niall Ferguson乍看上去像Morrissey....
1. 主持人、制片人是教授,这就能够保证这片子会有点深刻,还好也不枯燥。2. 可以重复观看的。希望下次观看的时候,这个片子就对我来说,非常浅显了,我能够在这段时间段落里,有所成长。
收获:金融历史很重要。金融和爱情一样,以人为主体,自然不能完全用数学解释。
THE MAIN THEME IS how the greeds of a few people ruined all our lives!!! V. intersting to see how mistakes can be made over and over again.
分了三天看完,中途睡着4次。世界上有些知识就是这么有用但枯燥,点亮技能树真是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