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我和我的家乡》定档2020年国庆,延续《我和我的祖国》集体创作的方式,由张艺谋担当总监制,宁浩担任总导演,张一白担任总策划,宁浩、徐峥、陈思诚、闫非&彭大魔、邓超&俞白眉分别执导五个故事。
主旋律电影始终跳不出洗脑的套路 浪费了两个多小时 所谓的笑点和泪点 都是牵强硬造 事实上一旦命题作文交给你 答案也告诉你 你还能写什么 编导演 也是目前的顶级流量了 或者可以称这是一部风光片 但真实的乡村你们看到吗? 你们去过吗? 为了艺术加工改造是正常的 但过头了就是假大空
真不如祖国,大银幕更尬版春晚,歌舞小品应有尽有,张艺谋的监制全在风景摄影了吧......
①北京好人:一星,宁浩水平退步太大了,像是糊弄交作业的。
②天下掉下个UFO:负分,白糟蹋了一众国内顶尖喜剧卡司,也像是故意拍烂的。
③最后一课:二星,看前期待挺高,想法挺好,但这故事真没啥说服力,执行的还不错,徐峥的小故事还是挺有才的,但依然不如祖国里的徐峥。
④回乡之路:二星,好歹能看,无聊的春晚小品。
⑤神笔马亮:三星,全片的笑点全在开心麻花这儿了,故事还算好玩儿,胜在亲民,表演具有信服力,片尾马莉的突然演讲我甚至怀疑是故意的。
总体而言,真白瞎了这大陆全明星阵容,以五位导演的才华来看,邓超+俞白眉还算是超常发挥,但其他真就感觉应付了事,且将自身导演水平的短板暴露的一览无遗。五个故事还互有重合想法,我和我的家乡不应只是祖国大好风光宣传片。
这几个短片我的喜爱程度:《回乡之路》>《北京好人》>《神笔马亮》>《最后一课》>《UFO》。 邓超那里本来是搞笑的画风,但是他把为了自己的家乡那种倾尽一切付出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动容,心酸中又有感动。 葛大爷那一段其实是笑点最多的一段,特别是两人去抽血那,真的是太逗了。 期待最大的沈腾也并没有让我失望,自带笑点的他总是那么有感染力。 最后一课那里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范伟的表演,他把一个失智老人的形象塑造的很深刻,就算忘记所有别忘本。 确实相比起来UFO那里虽然画面场景热闹一些丰富一些但是能打动人的地方并没有那么深刻
放假第一天就去看了《我和我的家乡》,泪点好多,电影结束后感觉脸上都是泪痕。去年也是看了《我和我的祖国》电影和剧本,哭了两次。今年这部姊妹篇看的时候就在想“不是喜剧片吗,怎么这么好哭?”。很好看,之前在抖音上看了首映相关的采访视频,确实如王源在采访时说的那样“这部电影在欢笑中让你想起你的家乡,在感动中也让你破涕为笑”。
第一个故事是《北京好人》,底层小人物的故事。葛大爷擅长的领域,游刃有余恰到好处。
第二个故事《天上掉下个UFO》,贵州的故事。老实说我不太清楚手工耿是谁,之前唐探系列也没有看过…后来看评价这部分貌似都觉得拉胯,我觉得还是有笑点有批判,主要是黄渤拯救了。虽然最后强行感情戏+客串有点突兀…
第三个故事是《最后一课》,农村支教老师的故事。这个部分之前在b站看过幕后纪录片,知道有长镜头、群戏,有现在和过去的对比,也知道很好哭。有了预期以为自己会很高冷,结果从范伟的角色醒来就开始不由自主流眼泪…太好哭了,范伟真是神演员。韩昊霖也超级不错,这个小孩前途无量啊。长镜头展现各式人物也是厉害。故事情绪层层递进铺垫到位最后升华,这一部分仿佛整个满场的电影院都在小声抽泣。还有,千岛湖好漂亮。
第四个故事是《回乡之路》,大西北的故事。之前在论坛看到可能对这部分导演关注度比较低,但很意外,这部分我简直泪流满面…不好意思的用余光看看周围发现旁边姑娘也在流眼泪。我在西安上过很多年学,多多少少听说过那些故事,听到那熟悉的方言更是分外亲切。想提一下王源,他的陕北话说的蛮地道,能听出来不是后期配音。这几天看微博上王源工作室发了几张花絮图,经历过暴晒、妆发加持后,换上那身旧衬衫,戴上黑框眼镜,他已经和角色融为一体了,他就是小韩老师。看电影的时候也令人信服,会让人觉得他就是沙里沟中心小学老师,是个导游,是个敬仰师兄师姐的后辈学弟。可能有天赋就是这样吧,当然也看到他有努力体验贴近角色,嫌弃自己太白跑去黄河边“修身养性”晒黑钓鱼,黝黑的皮肤让电影院其他人发出了惊叹,为王源的敬业点赞。
之前看首映典礼,说吴京本来一天的戏份结果呆了四五天,因为疫情缘故很多演员上半年并没有开工,有点唏嘘。这个故事也有原型,电影里还有向原型致敬的部分。
最后一个故事是《神笔马亮》,开心麻花的。可能是电影时长有点长,前面情绪投入太多了,这部分我已经有点焕散了…这部分更像一个小品,笑点铺陈密集,结尾升华,有点刻意但是喜剧可能都是这样吧。东北场景挺美。
虽然奔着喜剧去看,但是哭了半场。这可能就是电影的魅力吧,虽然都知道是主旋律、命题作文,可是都贡献出来好的故事、好的表演。假期看《我和我的家乡》哭了半场,看《夺冠》又哭了半场,电影院可真是催人泪下的地方…可能对于我这样的社畜,电影院就是一处仙境,那两个小时沉浸在别人的故事中,体验不一样的光影人生。今年对电影行业是很难的一年,大概有八个月电影院不能正常营业。阴霾终会散去,希望有更多更好的电影作品出现,会有新的相逢将温暖延续。
优点我先说了:双轨制医保、山区交通、农村教育、西北农业,都是在戳当今社会的痛点。《北京好人》里送外卖的表舅那句“马上就到别打差评”也是。 整体不满意的点我也先说了:笑点都是老掉牙的段子,音效无节制到头疼,色彩审美低级,浮夸。还有过度依赖一些现代产品,比如抖音,《天上掉下个UFO》已经使用过滥,《回乡之路》把直播带货、发财致富、强人精英三者之间彻底画上了等号。
以下分叙。
《北京好人》。事实是我们抛开城镇职工医保和农民医保的报销比例是否一样这个问题不谈,尽管我能理解这是一出喜剧,一出虚化了真实背景的小品,我还是无法接受北京的医院那样宽敞、患者那样少;大夫有空跟你聊天认老乡;护士请你吃泡面;抽血化验不用排队取号叫号跟着熟人走就行。这个喜剧背后我所心碎的是,轻飘飘一句报销比例一样,牺牲的是葛优那个角色,作为一个北京底层,辛辛苦苦多年攒钱买车的梦想。它只要有宣传教育的意义就够了,至于多年没联系见面都认不出的远房亲戚直接上门管你借钱这事儿是不是合情,谁管。
《天上掉下个UFO》。《疯狂动物城》里Judy说,兔子可以说兔子可爱,别的动物这样说就不太合适了。这个单元是五段里把刻板印象抒写到极致的,但是导演自己的定位是什么呢?一方面是山区民科成功制造飞行器,一方面是“理论上有这种可能性,但几乎为零”只要前一半不要后一半。在南仁东穷尽半生的中国天眼旁边吹小镇发明家,导演的良心真的不会痛吗?
《最后一课》。几乎是最鸡贼的一段,老年痴呆患者在看到自己魂牵梦萦多年的小破村子如今富裕现代化,病情得到了好转。这故事当然只能放在杭州拍,因为贵州陕西的村子三十年前需要支教,三十年以后也教育资源根本贫困,十年就一个老师的故事仍然在不断上演。我最难以容忍的倒不是浪费巨量水来伪装下雨始终对着一个小男孩淋,而是众人第一次开会的时候,原本大家都说“这是不可能的呀”,然而一旦有人提出“位置正好是你们家要扩建的蚕房,那就牺牲你们家吧”,立刻得到了所有人鼓掌通过。多么可怕的民粹。
《回乡之路》。贫困地区的羊杂汤卖二百八一碗,因为里面加了虫草海参。不知道这是在讽刺物价,还是在展现贫困地区的物质文明。全片的题眼其实贾玲已经点尽了,带货能力也就那样,胜在长得美。当然闫妮是真美,秒杀浓妆艳抹的王子文。
《神笔马亮》。故事的流畅度是最好的,也是最使我如坐针毡的。一开始问“你们家到底谁做主”就奠定了某种男性视角的话语基调。如果说其他片子还在试图用外卖、中国天眼、杨紫版李子柒、带货女王来竭尽全力包装成一个2020年的故事,《神笔马亮》放弃了所有的尝试,拍成了一部彻头彻尾的十七年电影。故事本质其实也是最接近《我和我的祖国》的:个人和集体会有冲突,你是选择列宾美术学院的学业还是选择为基层贡献;个人和家庭会有冲突,你是选择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的小日子还是舍弃小家成全大家?在这样的故事里,永远没有从列宾学成归来再为祖国艺术事业添砖加瓦的第三条路,你的妻子你的家人一定是反对你的不理解你的不支持你的是你成神路上的绊脚石。结尾当然是妻子被感化,流着眼泪说“我老公考上列宾了,他不稀罕去,因为他有了更伟大的事业,为了人民”。但是片子里又看不到焦裕禄,看不到基层村官累得只剩半口气,它直接呈现出来的就是一个物质文明相对发达、人民已经在追求精神文明的村落。如此逻辑,宋徽宗治理下的大宋才是超一流的国度。
全场声音震的脑瓜子疼,
回来看影评才知道不是我一个人。
看到最后一个,前面竟然都不记得讲了几个故事?实在笑过哭过就忘了,不接地气。
最后一个神笔马亮看的很生气,感受受到了侮辱。女性角色就是如此无理取闹,男性就是要舍小家为大家……人考上好学校去念完了回来再安排扶贫不行吗?非要断人前程,做的是非他不可的工作了?
这工作派遣不知道的以为国家没什么人呢?非要盯着一个老婆怀孕的,考上难得学校的人去扶贫。眼光不能长远一点吗?
反正沈腾确实好笑,但是编剧看的太无语了,让人不适。
《北京好人》讲借医保给表舅治病的故事,不管是反转还是节奏都很招人喜欢,葛大爷和表舅的表演都增色不少。《回家之路》把视角放在西北地区,不管是造型还是口音还原度都不错,还有王源之前为了晒出西北黝黑的肤色,还把自己晒伤了。《最后一课》、《神笔马亮》融合了很多元素,支教、扶贫、带货,故事涵盖的范围很广,也让家乡这个议题更深刻了,不再是单纯的思念家乡,也算是突破了这层命题的限制。
吹爆《北京好人》,观影感觉就是上一秒还让你笑得前仰后合,后一秒就让你哭出来,农村医保问题太扎心了。《天上掉下个UFO》看起来很荒诞,但是背后的农村交通问题又让人没法不深思,拍的还挺巧妙的,挺有陈思诚的个人风格。邓超的《回乡之路》太有陕北的味道了,从演员的方言口音到服装搭配,尤其是王源的黑框眼镜+黝黑晒伤妆,看起来太接地气了。最好哭的还得说是《最后一课》,看完了久久不能忘怀,最后一幕老范和学生说了简单的几句话,却让我哭疯了
最后一课>神笔马亮>北京好人>回乡之路=UFO,表演方面能看看范伟老师和韩昊霖,求求别折腾葛优老师了,心疼。PS,陈思诚、徐峥、邓超都拍了老婆,真的就…各有各的境界吧。
徐峥的才华确实被低估了。“乡村教师”这个题材的电影展现出他某个程度的细腻——他很擅长从一个小的切角去展开一个宏大叙题,这样的融合不会过于煽情,却分外让人感动。
像片头那个稻草人一样,又假又空,自我感动,开心麻花意外的还行
沈腾马丽>邓超闫妮>宁浩葛优>陈思诚黄渤>徐峥
前三个故事不错,邓超+俞白眉真的是不出意外的垮+尬。
如果说去年的我与国还有那么一点用心,今年的我与乡真的尬死我了,真的求求现在的导演不要一拍电影就拍喜剧,那些烂梗真的不好笑,让人尴尬起反作用。徐峥部分还不错,邓超那部分其实也挺好,开心麻花有点小浪漫,宁浩和陈思诚,真的尬,还放在第一第二部分,差点就想离场。
最后一课赚我眼泪
作为一名曾经遇到过好老师的人,最后一课哭到不行。脑海里都是那个曾经在我最迷茫的时候点醒我的老师的身影。想说老师的一个小小的鼓励,能够成为学生心里的种子,而这粒种子终将长成大树,影响人一生。
沈腾马丽的《神笔马亮》牛逼,单凭一己之力让我把片子给多一星。其他单元真的十分so so。
为什么这些导演觉得旅游村、度假村可以代表中国农村呢?
全都是小品的模式,前半部分是喜剧,后半部分升华一下,很生硬,甚至很尬。只有《最后一课》像一部电影,《北京好人》和《神秘马亮》一般,《天上掉下个UFO》和《回乡之路》垫底。《最后一课》用老范生病为引子巧妙连接一座城市的过去和现在,1992年和2020年。老范得了阿兹海默症,什么都不记得了,连儿子都认不出来了,但还记得28年前学生的鞋子破了、不会算算术、没有颜料。《北京好人》太短了,拍得不够透彻,不如前作《北京你好》。《神笔马亮》无功无过。《天上掉下个UFO》故弄玄虚,虎头蛇尾。最后应该再加一段,揭晓UFO是假的之后,结果真的UFO来了,但大家都不相信了。外星人入侵地球,冷锋出现了,说道:犯我地球者,虽远必诛!《回乡之路》题材很好,但导演水平太差。邓超是个好演员,但的确不适合当导演。
邓超墨镜一戴,手包一挎,张口就来两千万的生意,“土”和“豪”那种冲突感拿捏得绝了!而且真的是喜剧效果满满,土味欢乐回乡之路,浓浓的陕北乡情呼之欲出!
包装春晚,开箱村晚;除压轴的开心麻花单元外几乎都趋于尬笑还非要硬拔高的小品范儿。国庆档真正的新片即便都由聪明人操刀,可外表再精致都没能藏住玩命赶工的窘态,这样的复工速度绝非良性电影市场该追求的样态。
当陈思诚和徐峥的长镜头放在一起,高下立见。最喜欢《最后一课》!有人说回不去的是家乡,但是家的意义你看见了吗?
“最后一课”节奏很棒,范伟演技惊人,把我的泪点掐住了。“神笔马亮”最惊艳,笑点很高级,从笑到泪的情绪转换自然恰当,看得很舒服,麻花做喜剧还是厉害,超越了以前的自己。
也就徐峥的《最后一课》能看吧
真的一点都不好看。。。。。。。。。。
神笔马亮最佳!!没话说!!我的沈马组合,圆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