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O也宣布续订了刚结束第二季播出的《守望尘世》,并宣布第三季将会是剧终季。
《守望尘世》的开场不逊色于任何一部经典悬疑电影:年轻母亲一边在洗衣房抱怨着洗衣流程的繁琐,一边在电话里讲着生活琐事,全程伴随婴儿震耳欲聋的哭泣声。仍然在打电话的母亲打开车门,将婴儿的安全座椅放置在后座,自己坐到驾驶座,后座传来又一声撕心裂肺的哭叫,这将是她在世间最后一次听到自己孩子的声音。十秒钟后,意识到后座寂静得过分的母亲转过头来,安全座椅上已经空无一物。她呼唤着婴儿的名字环顾四周,周围是同样在呼喊父亲的孩童,一架装满物品的购物车从路边缓缓滑行过去,撞上车尾,她的身后,两辆轿车碰撞在一起。母亲的呼唤逐渐变成惨叫,画面转黑,背景响起无数人拨打911电话报知有家人失踪的消息。绝佳的音画配合在三分钟之内即勾勒出一副不见硝烟的末世图景,也警示观众下面将看到的绝不是公共台那种能絮叨十几季家长里短的肥皂剧。
实际上,《守望尘世》的故事格局很“小”,前两季分别以两个小镇为背景,主要围绕两个家庭展开,人物关系也遵循了美剧“贵圈真乱”的定律,你的前妻可能在下一季就变成你朋友的伴侣。中途时有角色掉线,也有死人复活之类的灵异事件发生,但在《守望尘世》的世界观下,这些情节也是合理的,因为这不是现实,甚至不能算作科幻。
在这个世界的某个10月14日的午后,地球上有2%的人从此消失了,总计一亿四千万人,这批人的命运就被定义为“突然离开”(Sudden Depature)。一亿四千万的数字不能算少,如果少到只有几千人,那就是美剧《4400》描述的故事:被外星人劫持的人类回到地球,突然展现出超越人类的能力。如果消失的人太多,像诺拉在剧末叙说的另一个蒸发了98%人口的地球,世界又会天翻地覆。2%,对地球总人口而言毫无影响,但对信仰,对个人生活,同样具备致命性的打击。
《迷失》的“烂尾”让J·J·艾布拉姆斯背上“挖坑不填”的恶名,但请记住这个名字——达蒙·林德洛夫,艾布拉姆斯只负责《迷失》的大体框架,执导了其中两集,就去张罗其他项目。林德洛夫才是该剧的真正主创和首席编剧,正是他在第六季一手打造了让诸多《迷失》粉愤恨不已的结局。当一个美剧粉看到《守望尘世》的制作人名单中出现他的名字,就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这里不会有“走近科学”式的揭秘。也只有HBO的平台能纵容这样的剧集存在,流媒体需要噱头更大每集一高潮的故事,没有耐心去探讨存在与虚无、可知与不可知之类的哲学命题,拍摄一部现代《启示录》或者一部非纪录片形式的《失衡生活》。
《守望尘世》的第一季有汤姆·佩罗塔的原作打底,故事始于“突然离开”事件后第三周年,有些幸运儿家人齐全,也有些倒霉蛋只剩自己一人,后者自然还沉溺于过去无法自拔,前者也并非表现出来的那样无动于衷。沉默赎罪会的存在更加剧了梅普尔顿镇民的不安,这个组织的人员群居在一座住宅内,身着白衣,绝不张口说话,在公共场合拉着奇特的横幅或只是静静伫立瞪视着你。宗教的引入、大量《圣经》语句的摘抄和一个虔诚基督徒的主要角色,可能会让观众以为这部剧在讲述宗教救赎的问题。而在第一季的第九集中,达蒙·林德洛夫用倒叙的手法带我们重温了令人心碎的瞬间,慢镜头制造出一种时空即将凝滞不动的假象,定格在劳里不敢置信的神情上。然而,下一秒,时间还将继续流淌。可以说,第一季的这十集全用来铺陈世界观和基本人物性格,与原作无关的后十八集,才是林德洛夫引以为傲的创作,唯恐观众不能明白他的意图一般,第二季的主题曲选用了艾丽斯·德门特的《Let the Mystery Be》。
凯文·加维也许是HBO史上最衰的伪基督(Messiah),比《嘉年华》中的本·霍金斯尤甚。他被妻子抛弃,莫名其妙卷入与沉默赎罪会的争斗中,在赎罪会本地领袖帕蒂自杀后,一直被帕蒂的鬼魂纠缠,最后被前妻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凯文唯一的特异功能是死而复生,每次无限痛苦地死去,可能在任何形式的水中赤身醒来,进入一个常理无法揣测的世界,被安排杀死一个人甚至毁灭这个世界本身。马特相信凯文就是救世主,为他撰写属于他的“圣经”,所有人都认为他死后到达的就是“突然离开”者所在的世界。
尽管在最终季中,凯文老爹寻索终极之歌的灵魂之旅感人肺腑,单拎出来足以与《史崔特先生的故事》媲美。但是,被淹死后又一次穿越了的凯文选择了用核弹炸毁了那个世界,连这点能力都失去的他也就成为了普通人。在《守望尘世》的剧情中,不要指望无缘无故发生的奇迹,第二季的小镇特意被命名为“miracle”,因为这个镇子没有人无故消失,无数人想来此定居,躲避不知何时降临的下一次“突然离开”。到第二季结尾,我们知道,这个所谓的奇迹也不复存在。
与收视人数逐渐下降相映成趣的是,《守望尘世》是难得一见在评论界低开高走的剧集,剧评人纷纷给第三季打出高分,称结局是近年难得一见的完美之作。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林德洛夫的收场:在凯文和诺拉分别十余年后,诺拉独自住在澳洲,凯文默默出现,两人终于坐在一起谈起往事,凯文告知其他人的结局,诺拉也谈起自己用机器穿越到另一个世界的所见所闻,因为那个世界的家人生活幸福,丈夫有了新的妻子,孩子也有了新的母亲,自己只能穿越回来独自过日,这当然是一个匪夷所思的故事,末了,连诺拉都要表示:你不会相信我的。这时,凯文流着眼泪,说出了全剧最重要的台词:“我为什么不相信你,你就在这里”。
最终集的标题是《诺拉之书》,如果全剧真的有一个救世主存在,那也是诺拉而不是凯文,她的感知影响到《守望尘世》的世界观是否合理存在,诺拉给出了解释,而凯文选择了相信。于是,观众见证的不仅是一个爱情故事的圆满结局,同时还有一个神话的诞生。
Heard it from weibo that this is the single best tv series from the 2010s, so I watched, it took me a couple of days but I finished. It’s not like any other shows I’ve ever seen, maybe I’m not religious so I don’t really understand all the euphemism or symbolism to certain subject matters, but I know the topic it discusses is heavy, it weighs on my heart for so long that I suddenly feel sorry for those who joined the guilty remnant. I really like Kevin, the man who wear powerful suit to protect the vulnerable person that he really is. I may never truly understand this show, but I’m sure that at some point of my life, when I rewatch it, I will.
我们或许曾被问到一个问题 如果明天就是世界末日 你现在会做什么? A:和自己家人一起吃最后一席晚餐 B:找个爱人,至少狂烈的爱一天 C:做一件一辈子都没有勇气做的事 D:和平常一样把每一天当成最后一天来过 经过两季寻找失踪的亲人和朋友以及如何重拾信仰,重新生活下去之后。第三季设置在升天事件七周年纪念日前的一段时间。尘世的人都在准备着,迎接神的再次降临,这是他们生活下去的唯一稻草。而此刻男主角的女朋友(Nora)依然无法承受在升天事件中失去的两个孩子,一通来自原本应该失踪的人的电话打断了她短暂的生活正轨。她被告知一个科学机构能帮助她去到她想去到的地方,和自己的孩子团聚。受着内心的不甘和失去孩子的痛苦,她伙同自己的男友选择去了澳大利亚,踏上了寻找新的信仰之路。故事从这里进入了正题,而同时,男主的精神病父亲也在澳大利亚寻求解救之路,受双方的牵动,更多的角色也跟随而来,希望在末日来临前能够做些什么。 那Nora有见到自己的孩子吗?男主的父亲有寻找到救赎之路吗?七周年来临时,是否世界就毁灭了,留在尘世的人该如何继续生活下去? 我如此喜欢这季剧的原因是他接触到了人最深层的情感、信仰和原罪。解构了一个失去信仰的末日世界下人们如何去生活的话题。不出所料,人们首先是迷失,悲痛。怀有愤恨的一方选择了沉默,他们成立了一个沉默会的组织,他们身着白装,手携香烟,以沉默来对抗这无知的世界,用无声来洗掉这一身的罪恶。投机的一些人选择建立新的信仰,他们把自己营造成新的神。他们用拥抱、用语言、用不为人知的手段来安抚手足无措的人,甚至在某一刻,我也相信他的一个拥抱能带走我所有的痛苦。坚信科学的无神论者企图用知识去破解这超自然的现象,他们建造出各种充满玄妙的机器,宣称能带你实现穿越。而同样,仍然相信上帝的人(如男主的父亲)在澳洲寻找土著的灵歌之路(在梦幻时代中一条由造物主标记横贯大陆有时延伸至天空的路径。),希望能够拯救这世界。 所以在这末日情节的世界里,它所接触到的精神内核是我在其他剧集里都不曾接触的。上帝存在吗?上帝为什么如此残酷?上帝能拯救我们吗?信仰又是什么?一个人的拥抱可以成为信仰吗?人们生存下去的根基又是什么?是家庭的纽带?是两人的相爱?为什么人们愿意相信任何未知的奇迹,而不相信这切实存在于脚下的生活?这一切我可能一辈子也答不上来的问题就在故事的推进中反复被提起,反复被解答。唯一欣慰的是,创作者在要击碎打我世界认知架构之时,在结尾还是给予了我太多的希望。在经历了诸多绝望之后,男主在一起朋友的婚礼上,找到了生存下去的理由,它像是回到我们人类诞生之初,彼此学习观察,该如何生活下去。 它如此残酷,又如此让人精神振奋。白鸽携带着守在尘世人的一张张写满爱与希望的纸条,飞向世界的各个角落。最终它还是落在了那份无以言状的情感上,或许生活在这土地上的人都一样,只是渴望简单的爱与被爱罢了。 另一个我爱它的地方便是它的演绎方式,它的视听语言,360°闪耀着逼格的光芒。 各种充满上帝视角的镜头... 各种富含寓意的宗教引申... 各种狂傲不羁的致敬... 沉浸感的配乐...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值得探索的地方,场景的布局,颜色的运用,细节的呈现,情感的营造...像是一部教科书般的诠释。还有一点我特别想提及的就是片中“异世界”的营造,异世界之死代表现实世界之生,像潜意识的梦境,尤为精彩。 最后,我想表达的是《守望尘世》第三季是一部伟大的作品,足以比肩《火线》《迷失》等历史最佳剧集。它的伟大并不适合每个人,但却适合那些迷失信仰、仍渴望救赎,热爱生活的人。 或许能不能去到另外一个世界找寻到失去的亲人并不重要,或许他们也都有了新的生活。重要的是,在经历了这一切真假、迷失之后,我们能鼓起勇气,找回真爱的人,一起勇敢的从头再来,这就足够了。【年度最佳】
(文/杨时旸)
哲学、宗教、科幻、前世、未来、新生、无神、渎神、敬神、现实主义、不可知论……这一切看起来相互悖反又紧密相关的东西,几乎都被呈现在这部《守望尘世》之中,但这些仍然不足以概括这个故事。这部来自HBO的美剧里有你想要的一切,但当你自以为洞悉了所有,一切却又在瞬间溃散如烟。有时,这个故事令人恍惚,它违背了几乎所有主流剧集的规则,不依赖情节和戏剧冲突、不太想塑造人物——它的主角你很难定义是一个拯救者还是个失败者,它只负责提供一种氛围和意境,任由人们沉浸,随后抽离,它像一场幻梦。
《守望尘世》有着标准的“后灾难”叙事模式,简单粗暴地归纳,它讲述了一场宏大的、不可言说的天降惩罚之后,人们如何重新寻找精神归宿的过程。根据基督教的千年教义,当基督再临人间时,最忠实的信徒将被“升天”。一切都根据这个传说展开。某一天,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全世界有2%的人口凭空消失了。没有人能解释原由。到底是怎样的人被遴选,人们并不知情。宗教、科学,似乎一切经验和阐释模式在这样的灾祸之下都显得苍白无力。所有人甚至都不知道该用怎样的词语去定义那些消失的亲友。死亡、失踪或者其他什么。最后,人们只能用“突离”这个生造的词汇进行指代。这个词汇小心翼翼地避开了宗教和科学的争议,散发着一种虚假的中立感。故事从这场灾祸的几年之后开始讲述。有人试图忘记或者搁置那件事,即便有家人离去,但生活还要继续。是的,那些人“突离”之后,这个世界的一切都没有改变,人们必须重新进入生活,就像什么都未曾发生。但有些人无法做到这一点,他们遁入了虚空,或者在他们自己看来,他们看透了真相。这群人彻底抛弃了“正常”的世俗生活,每天穿着白袍,不停地抽烟,不再说话,所有交流依靠手写,他们觉得,这样的天灾或者神启之后,仍然沉溺于以往的生活是不可饶恕的。这群人的存在,像是疮疤又像是提醒,像是放逐自我又似乎在拯救众生。一切故事就由此展开。
《守望尘世》有着浓重的《迷失》味道,不只是因为它们同样拥有一个神秘的、可以进行多重阐释的故事,更是因为《守望尘世》的监制是《迷失》的核心制片人。所以,它承载了《迷失》之中拥有的一切元素,但又被向更广阔的方向延展,甚至把《迷失》中的某些浅尝辄止的东西推向了极致。
迄今为止,《守望尘世》播出了三季,正在播放的第三季将是这部剧集的最终季。如果说第一季的故事有着对人类文明的悲叹,那么终结季则在探讨人们在重新向信仰发出祈求时到底会选择怎样的道路或者进入怎样的歧途。
最初,这个故事写尽了人类在目睹超越自身经验的神秘事件之后,精神世界的崩塌,而之后,则开始写出了一群人的自我麻痹和自我放逐——而有些人却认定自己接通了神明。后来出现的那个小镇,被一些人认定是被“赦免”的圣地,那里成为了无数人朝圣的终点,也成为了一些人逃逸的居所。在那里发生了一些怪事,也容纳了很多怪人,那里有无法解释的神迹,也充斥着骗人钱财的把戏。那像是个后灾难时代嬉皮士的乐土,也像是《迷失》中的那片密林,正如同《迷失》中那个终究无法逃离的小岛让瘫痪的男人重新可以站立,《守望尘世》中的那个小镇也让昏迷多年的女人突然醒来。这其中的互文关系像一种美妙的渗透。这个故事的魅力不在于答案和确定性,而在于可能性。你觉得一切都是神力那就是神力,你觉得一切都是幻象,那就是幻象。
《守望尘世》的编剧胆大妄为到了一种肆无忌惮的地步。绝少有一部剧集敢于在每个新季的开头都背叛前一季,插入一段与剧情毫无关系的桥段,而实际上,那旁逸斜出的片段又肯定与最核心的神秘事件有着某种内在联系。这像一个献给同道中人的谜语,猜对的人可以入局,猜错的人注定要被屏蔽。
迷人。除了这个词语,还能如何评价这部剧呢?它像一个来自外星的气泡,一个从数百年后穿越而来的幻象,临幸了这个世俗主义的时代,有幸被少数人触摸。
(本文首发《北京青年报》)
【终于写到这儿了】现在,我想我要解释一下自己为什么会下“Clear”这样一个定义了,因为我觉得“科幻/玄幻/宗教”等等都不足以表述这部剧所想阐述的一切(当然,我并不是在说自己下的定义可以解释一切,不过,从一开始的茫然不解以及看着看着打瞌睡,然后又由于自己不能随意弃剧,入了就得一条道走到黑不是吗?这就是Clear啊,比较级啊,越来越清晰,直到最后的豁然开朗。)。这诚然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剧,不愧“剧情”这一分类。不能做剧透党,不过我一定得说:在看到最后20分钟时,还一直讲着一件跨越年代的事,且仅仅是在本季第一集片尾出现过一点提示。自己真的觉得它要烂尾了,还一直在劝自己——一定是跨越的时间,那些Departure事件中消失的人只是到了未来某个时间点,地球还是一个地球…没想到啊,最后真的是以“小人物讲明白大道理”,不拖拉,最后的爆炸性信息量——We just lost some of them,But they lost all of us.
也许吧,也许,这就是上帝的旨意,好比诺亚方舟,按下重启键,只是这里的人们不必体会悲伤前的恐怖与混乱。
“我们一直在彼此身边,只是,你看不见我了,我也无法望向你。所以,生活就这样继续,我觉得这实在太不公平,自己失去了一切珍贵的东西,可是啊,你又何尝不是呢,或许,你比我更惨,独自一人在一个连陌生人都少的可怜的地方”
真的是没法喜爱这套剧,从第一季到第三季观感是厌烦式下滑,彻底烦炸了这种没头脑的神棍,以我个人的看剧看电影习惯我不能接受这种没缘由甚至毫无道理可言的放飞剧情,关键这样放飞的剧情嵌套的内核情感真的很普见。我和这剧算是没缘分的,完全get不到点,无论是愉悦性还是回味性我都希望赶紧忘了好
守望尘世以一种【没有死角】的方式向我们生动地展示了一部【完美】的电视剧该怎么写,怎么拍,以及它的【艺术性】不可复制的一百个原因。
"You're here." "I'm here." // 4 Years, 3 Seasons, 28 Episodes////2010s 最佳美剧
白鸽归家,泪眼相望,令所有观众信以为真的面对,爱情是最后的宗教。剧本最具灵性的在于情节的混沌和神性之外,创作了一种文明。Carrie Coon献上了给予人启迪的表演,仿若接受了圣人拥抱,而与她对戏的Justin Theroux亦厉害。大浪滔天,世界覆灭,死而复生,狂欢或平寂,叙述再花俏,我相信的从来是人
兜兜转转这些年,我们寻求的无非是 I believe U ,可惜太难了……
身在98%的世界以为末日降临,原来那2%可以放下,可以过得幸福。 “Nothing is answered. Everything is answered. And then it ends.”最后要他们彻彻底底活过彼此痛彻心扉的经历才终于能换来一个“信”字。真是场绝望绝美的爱的故事。
直接进入我最爱美剧行列。如果第一季四颗星,第二季五颗星,这最终季只能十颗星,太完美了!完全是电影级别的制作水准,剧本满是惊人的大胆创造力,无论是怪鸡荒诞还是黑色幽默,最终总能找到那股震撼的情感力量,每一集都在超越和颠覆,林德洛夫终于攀上了他没能通过《迷失》攀上的剧作高峰。
第一集看完妈蛋我真的看过前面几季吗
Carrie Coon is fucking good!
Cried like a little fucking bitch for the entire last 20-min of the finale.
没有答案的答案,没有结尾的结尾,第一季是找到自己,第二季是找到彼此,第三季是找到自己和世界的联系,Kevin摧毁了虚假的世界,Matt获得了真正可以依赖的信仰,Nora在那个她不想存在的世界找到了归属,他们既是留下的人,也是消失的人,经历着一场苦旅到达了心之所向的彼岸,上帝已死,弥赛亚并不存在,我们终将在寻找答案的路途中死去。
哲学、宗教、科幻、不可知论、前世、未来、现实主义……这部剧里有你想要的一切,但你觉得看到了一切的时刻,一切又都溃散。如果说第一季有着对人类文明的悲叹,那么最终季不知道能否找到新的信仰。这样的剧集的结尾可能注定两极分化,或许会像《迷失》的结尾一样,爱的爱死,恨得恨死。
爱情万岁!
也就三集的内容量活生生扯到了8集
没有经历对lost的挚爱和遗憾的人,也不会明白这部剧带来的完美观感。这是一部在我语言评述范围能力之外的作品,没有任何缺点。这就是电视艺术在我的判断标准里已经远远超越电影的最佳例证。只能说说我的两个小观感,1: 在地球上存在的任何时间,中国也拍不出这样的神作;2:安妮斯顿好会找老公
长评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8600659/
1/5/6/7 Jovan Adepo打卡。
爱或宗教都不是这部前无古人的真正后结构主义电视巨作的核心,其真正的主旨是人们如何通过"叙述"来为自己找到解释并从而建立身份。所以本剧才要从个人的单一角度叙述。最终,你活在了我的福音里,我活在了你的神话中。这样的并存正是生活的本样。本剧因此跟神没有任何关系,它是在说如何活着的问题。
季终,圆满。二十年来最爱的一部美剧(之一)诞生了,用鲜明的支线衬托着主线,神学或可知不可知论的探讨逐渐升华为贯穿全剧的“爱”的核心。Nora几乎承包了泪点。季终集可以是我近几年见过的非常优秀的第三幕了。In the end, 五星。满分。
最后结尾的独白应该能载入史册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