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损友永远在一起
暗金色头发,憨憨的样子,一对宅男朋友,毕业,充满喜悦和分离的忧伤,但是都要往前看。其实是发生在一天的故事,真折腾啊,像是过了几个月那么长,发生那么多事,多年以后也肯定会记忆犹新。其实挺羡慕那种,在大闹一场以后,隔天还能在大街上不经意相见的状态。起码感觉彼此是在彼此的生活中的。比千里迢迢赶去一个地方相聚,那种快乐像烟花一样,是一种预知要分离所以极致,的快乐
顺便提一句,迈克尔.塞拉,实在是适合演文艺小青年。
2 ) 生活就是为了体验
Superbad,一部类似American Pie的性轻喜剧,创造了进入IMDB TOP250的奇迹。很多人都看过这个电影中一个主角的涂鸦,一个藐视坦克的penis。生活有各种各样的方式,有的人守身如玉,有的人水性杨花,有的人挥金如土,有的人吝啬小气,有的人大胆不羁,有的人唯唯诺诺。但每个人事实上只能体验一种生活,在无数个双项乃至多项选择中做出唯一的选择,没有后悔的药可以吃,多么令人遗憾啊。在Apter于1989年提出的逆转理论中,人是没有终极目标的,只是追求一个状态的转换。我们有的时候循规蹈矩追求目标,有的时候胆大妄为超越目标,有的时候顺冲,有的时候逆反,有的时候意志坚强欲求控制,有的时候感情脆弱渴求同情,有的时候自我,有的时候他人。
我想这也就是我们的一种补偿,补偿不可能多体会一种生活的困境。这样一想,我以前跟很多人讲的,设定一个目标,为之努力奋斗似乎又是错的。其实不然,设定目标并不意味着不能改变,在体会人生的每一步中,我们修正着前进的轨迹。
说了那么多跑题的话,其实就想说我之所以喜欢看电影,就是因为让我在短短几个小时内,可以体会一个虚构人物或者真实人物一个短暂且灿烂的人生片段,仿佛自己亲生经历过一般,所谓的“感同身受”吧。也许将来的电影,带上Virtual Reality的眼睛,我们便亲临电影现场,以主角的视角体会它,impossible is nothing, right? 当初看美国派的时候,就问过peter,有没有参加过如此“淫乱”的party,对于美式生活,扪心自问,我其实还是叶公好龙的,这也就是大多数第一代移民很难真正融入另一个国家的原因。你的价值取向,你的思维模式,甚至你的生活习惯,都深深被儿时成长的地方烙下了痕迹,没有让人脱胎换骨的洗脑术,我们将背着这个传统文化的壳生活一生,无论你是否愿意。从这个角度,我一直很羡慕那些multicutural环境下成长的小孩,可以体验更多。
有关性的电影,尤其是这种轻喜剧在年轻人心目中总是大受欢迎的,其实这都是幻想所建构的,庞兄曾尊尊教导“就是那么回事”,可广大的青少年听众们可是幻想多多,将其喻之谓琼浆玉液,我想肯定是过了。但是正如以前李笑来老师讲过他之所以喜欢吸烟,是因为家长营造了一个对吸烟禁忌的环境,总所周知,挑战禁忌是可以获得快感的,所以李老师现在觉得烟抽起来真不舒服但当时却甘之如怡。
若是问我的态度?我只想扯另外一个话题:“意识究竟是什么?很多的哲学家包括现在的很多心理学家都相信意识或许只是一种epiphenomena, 伴随现象,伴随现象指的是什么?伴随现象意味着它并不是任何东西的原因。就象这幅图里面,我们的意识就象火车加速时的鸣笛,火车的加速是因为煤在发动机里燃烧,而燃烧产生的蒸气加速了火车同时又会使火车鸣笛,鸣笛并不是导致火车加速的原因,而是加速的一个伴随现象。”
哲学家Owen这样评价里根,他说里根只是权力集团中的一个非常风趣并且富有口才的一个演讲者,他只是一个伟大的沟通者,但是人们仍然觉得他是总统,都觉得是他在控制与决定着一切,而事实上他仅仅是将一个权力集团的决定传达出来而已。 这也正是很多科学家所认为的意识的位置,意识就象是里根,我们觉得看起来他象是控制着一切,事实上并不是,他的工作仅仅是作为一个伟大的沟通者,仅仅是说出来会发生什么,而不是去决定会发生什么。我们不会认为里根没有控制力,正象我们认为我们的意识一样,尽管它事实上也许无法真正控制任何事情,但是我们总是执著地认为是它在控制着发生于我们身上的所有的事情。
不愿意做Gene的奴隶,这就是我的态度。当然充血的时候也许不这么想罢了。昨天买了《我爱问连岳二》,先翻了一下,爱情和婚姻中的问题总还是那样:经济,感情,性,生育。千百年不变,林俊杰唱着《一千年以后》“解开缠绵千年的寂寞”,事实上这一千年来人们烦恼的问题几乎没有变化,风花雪月只是小资阶级的无病呻吟。真正的生活还是柴米油盐。在自己的头脑里建构一个无比美好的模型,然后再让无情的事实来否定,这才是一千年来的主旋律。
希望在哪,救赎在哪?我觉得还是连岳说的好“人其实是离不开爱的。爱一个人像是自己柔软的命门,可偏偏是它,让我们不怕这个有杀伤力的世界。”让我们歌唱这个时代还剩给我们爱。
3 ) 公子,你坏
来,今次我们来聊一聊三个男孩,说说他们的故事。
上岛,星巴克还是太平洋?亦或是南锣鼓巷钱粮胡同?你说还是太平洋吧,那里环境更舒适点。我笑。在太平洋,无论如何也不好把靴子脱掉,抱脚而坐的。若是南锣鼓巷,便可捡僻静地,把自己丢在某处角落,盘腿扯淡了。靴子?靴子自然不在脚上。
太平洋咖啡馆内,沙发一如继往的红,咖啡一如继往的香,人一如继往的少。噫,这跟三个男孩的故事有关系吗?别急,先喝一口爱尔兰拿铁。窗外,阳光真好,洁净的午后,松软的沙发,我们开始讲故事。
这样的三个男孩,你一定是见过的。
模样普通,不合群,怯懦却又喜欢爆口的粗话,幻想来一场恋爱,当然还有性。呵,脑中是不是立马浮现出高中时代的同学甲乙丙?
Seth、Evan还有Forgell是即将毕业的三个高中男生。要毕业了,每人心里都有大把的遗憾,最大的遗憾便是还没来得及谈场恋爱以及把自己喜爱的女生弄上床,完成自己从男孩到男人的转变。咳,别说这是操蛋的想法,若真这样想,那只能说你假正经。
一场party,一个机会,毕业两周前的最后机会。
在美国,21岁以下是不能买酒的。为在心怡的女生面前扮酷,显示自己有多能,他们决意去为party买酒,还装作自信满满的样子。那夜买酒的经历及其后的派对真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清的,与好莱坞其它喜剧并无太多不同。真真是想翘起兰花指,弹在那三只宝贝的额上,嗔声道:公子,你坏。
啧啧啧,自然是想想,哪里来的这个勇气,这分明就只有青春时才能干出的事。
人说‘青春是一件你做之前计划了八百种方案,却以第八百零一种完成的事情’。于是有人会花整晚的时间去想象见面时的场景,想象那要做的事和要说的话。甚至还会如歌中所唱:为了这次相聚,连见面时的呼吸都曾反复练习。哪晓得临上头,事前所想的种种全部成空。这三个男孩便是如此。
片中的许多桥段轻松搞笑,却也极为的诚恳与真实。Seth和Evan这双8岁便在一起的好朋友间的相惜与懂得,使得这部好莱坞性喜剧的调调一下变得温情阳光,有了几份欧洲文艺片的味道,尤其是收梢处。
商场里,Seth和Evan遇上了各自喜爱的女孩,一个要陪女孩买床单,另一则要陪女孩买化妆品。两个形影不离的好朋友终于要面临着人生的第一次分离。伸出手来,成人般地握了握,转身离开,双双回头,凝眸,以往的留恋与不舍,未来的期待与惊慌,都在那一隔空交汇的眼神中……
再来说说Forgell,这个戴眼镜的尖脸男孩,干瘦胆小,说话一紧张便结巴,拿着一张名为麦克拉温(谐make love)相片似孩童,年为25岁,制作拙劣的夏威夷假身份证去买酒,阴差阳错与两位警察成为朋友,又在聚会上追得口水已久的身材最性感的女生,差点就做成假名那样的好事。
同样出彩的还有那一对中年警察,离经判道的执法与出勤,不难看出青春时的他们,该也是同样的荒诞不经、无常散乱的。
……
白日耀青春,年少净飞扬。挣扎也好,不情愿也罢,时间从来都不会管我们愿意与否,它总用它霸道的手将我们从一个阶段拎往另一个阶段。敌不过,无可抑制地长大了。庸常的中年,平淡的晚年,即将到来的规行矩步的日子,似乎都已在目及之内。瞧,不是已安静地坐在太平洋咖啡馆里,温文地喝起了拿铁。
还好,尚有青春可忆,哪怕它是一段仓促苍白又苍凉的过往。
有何干系呢,谁人的青春,没有伤痕?
“公子,你坏。”倘若还能脆生生毫无矫情地说出这话来,那你一定是正当青春时。
4 ) 色情的羊头,友情的狗肉
在满嘴脏话满心幻想的青葱岁月,你一定有这样的哥们:你们一起上学翘课、放学骑车回家,一起打台球看录像,一起谈论前天的英超,一起暗恋邻班的MM。你们天天形影不离,整日聊天打屁。突然有一天,你的哥们恋爱了,他属于另一个女人了。他不再和你大口喝酒大谈理想了,不再和你去烈日下的操场打球了,不再和你一起熬夜上网了。你望着他挽着女友离去的背影,是否有种失落从心底弥漫开来?
其实《superbad》从另一个层面表达的正是这种成长的烦恼。青春性喜剧只是一个噱头,你只要看上10分钟,就会发现这不是《美国派》系列的复印件。虽然小胖子赛思满口的“nipple、vagina、dick”,但是指望看限制级镜头的朋友要失望了,唯一所谓的ml居然是傻小子佛罗格的别致称号。如同阿伯图所有参与的影片,《superbad》只是用最通俗的故事讲述每个人生活的那点事。妙语连珠的赛思和老实内向的埃文的组合就像是中国传统的相声,一胖一瘦,一个捧哏,一个逗哏。编剧显然对于这类影片角色的设置驾轻就熟,而且非常大度的把自己的名字送给了两位主人公(是个出名的好机会)。于是,这对像guy一样紧密的好友,开始了自己高中最后的日子。片子一开始就反复强调两位好友夏天即将分离,埃文母亲以及朱尔斯都像香港狗仔队一样采访他们分开的感受,两位小伙都表现的毫不在乎。直到后来两人去party时的争吵,party后的互道“i love u”以及最后在电梯上茫然失措恋恋不舍的眼神,我才恍然大悟:MD,原来是部友情片。
编剧/制片的细腻也正在这里,他抓住了青春期那种玩伴间微妙的感情,然后贴上了“性”的商标,设计了爆笑的台词,灌装了让人忍俊不禁的剧情,最后把这罐多方位立体化的可乐摆到了货架上,居然卖脱销了。看来大家都是营销界的佼佼者,但是不同的是,这罐superbad的可乐,喝完却是余味在心。而这余味正是友情,不加修饰没有煽情的友情。正是挂着“性”的羊头卖友情片的狗肉。
对于片尾,许多朋友都是毁誉参半。有人说是虎头蛇尾,认为编剧在后半部分受了倪萍阿姨的影响,煽情大于搞笑,情节上过于老套,没有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而有人说是结尾寓意深刻,通过两人离别时对视的眼神,表达了人间真挚的感情,留给大家美好的回忆和浪漫的憧憬,有利于我们现在构建和谐社会。其实都没这么极端,好友的离合,友情爱情的交织,就如同米酒的后劲,成为多年以后的回忆。要不,在赛思和埃文极力想进入成人世界的时候,两位猥琐放荡加可爱的cops,为什么又要通过Mclovin来追忆他们当年的青春?
虽说不是supergood,但至少对得起我以20k的蜗牛速度下完本片花费的宝贵时间。值了!
5 ) 工整的叙事结构
什么是青春:
是喝不到酒又想喝酒的矛盾,喝到酒后发现它难喝,喝到酒之后发现它其实也挺好喝;
是每天和哥们儿探讨哪个妹子漂亮,哪个妹子能够弄到手最好;
是一堆女生在一起讨论愚蠢的男生或者真正的高帅富;
是装成大人,说一些假装有意境的话,说一些大人用的词语;
是哥们儿之间打架斗殴,回头又经历最难过的事情瞬间复合;
是和喜欢的人在一起有属于自己的甜蜜和尴尬;
是骂脏话;
是惯常的怂,和偶尔的酷;
是荷尔蒙爆发。
什么是兄弟情:
兄弟情是每天在做一起做最垃圾无聊的事情;是在一起骂街打架;是在一起喝酒抽烟;是互相的陪伴,互相的你我推耸。兄弟间没有语言上的温馨,有的是行动上的关怀。
整个片子的结构很整齐,以马上就要毕业的Seth和Evan开头,他们商量着怎样才能够搞定妹子。结尾仍然以Seth和Evan结尾,他们终于拥有了妹子。中间出现了他们的好基友Foggal,于是电影就延展出来两条线索,Foggal和警察们的一条线,Seth和Evan的一条线,但Foggal的故事在片尾恰到好处的结束了。
纵观全片,友情的斗争和升华是主线,而性只是外表。Seth和Evan代表的便是友情线,而Foggal代表的是性的幻想。这也是为什么Foggal没有从始至终存在的原因。他所代表的功能一旦完成就应该撤退了。
中间的故事发展也很简单,围绕三个男生为心爱的妹子去买酒而遭遇的一系列冒险。在这里面,酒成了成人世界的象征。他们进入了成人世界,兜兜转转一圈回到了孩童世界,他们成为了英雄,获得了妹子的爱,他们自身也得到了成长。
胖子Seth是喜剧电影当中较为经典的一类角色,肥胖、满嘴脏话大大咧咧,内心却有非常柔软的一块地方;Evan是个闷骚的角色,瘦长、寡言配合Seth的口无遮拦,但他并不是一个外表上看起来那样绝对的软柿子。至于Foggal,他整体就是一个更没种的家伙。从这三个人物的安排可以看出编剧对于“朋友”一词的理解,虽然人物性格迥异,但他们三个有极为明显的共同点:他们好色,对成人世界的渴望,都是怂包,但一些时候也有自己的勇气。正是这些元素让他们成为了朋友。
另外片子让人觉得较为巧妙的安排是对于两个警察和三个男生各自的女友的设定。这三个人物的设置也是很工整的。Seth和Evan各自的女神都有较为详细的描述,这主要是为他们的成长和性的变化而铺垫;Foggal的女神没有太多的描述,性格也更为平面,但他的经历依靠警察来讲述,警察身份一是和众多年轻人形成了区分,代表了真正的成年人的心态和想法,他们对于青春的看法和追忆;二是他们帮助foggal这一条线索区分了千篇一律的男追女的人物设定,故事显得更生动。
6 ) 以sex的名义
这是一部伟大的电影,不说我说的,是各大媒体评出来的,《帝国》的评论最彪悍,“这是《美国派》以来最好的青少年喜剧”。本片之所以这么受欢迎原因很简单的,猫狗还有二八月了,何况人呢,电影真实的再现了这一切。影片中的主人公“塞斯”“埃文”其实是编剧塞斯·罗根和埃文·戈登伯格的名字,这两人字12岁认识就每天“鬼混”在一起,常常被人认为是gay,片中的许多情节就是两人生活的再现(突然觉得自己的青春真的就是白开水)。本片的剧本是在塞斯14岁,埃文13岁的时候写的。让我们惊呼吧(oh my fucking god)!本片的制片是贾德·阿帕图,此君出的《意外之孕》,大家对他肯定熟悉了。片中除了f***,s***,b***s***,印象最深的就是小塞斯的那一张张杰作了,其实这些画是编剧埃文的哥哥好长时间画的,这次被埃文拿出来好好的取笑了一番。
其实我有个习惯不太好,就是在看完一部好电影以后,老是懒得去写评论,总是在激情退去以后才写,而这时那日的许多想法都不知道跑到那儿了,于是就拿许多的幕后故事来填补这个空缺。好了写评论吧,剧中的塞斯是个满嘴喷大粪的家伙,什么都说得那么轻松自然,却在现实当中是个十足的小角色,在被邀请参加party以后马上不知所措起来,莫名的兴奋。埃文在片中是个沉默寡言,感觉很腼腆的角色。(说句题外话埃文的扮演者迈克尔·切克其实是个十足的坏家伙,整个剧组的人都恨他恨到骨子里,以至于贾德·阿帕德事后几乎,我被骗了,这个家伙在试镜的时候是那么的腼腆,一副乖乖样。呵,这似乎更说明了迈克尔·切的演技高超了。)这两人每日在一起,受尽凌辱,可以说是一起看妞,一起幻想,一起被拒绝参加party,但埃文又比塞斯有点头脑,考上了好的大学,跟mclovin申请到了一个宿舍,他在做这些的时候都是背着塞斯得,这似乎表现了埃文对友情的一种背叛,但他在party上又救了塞斯,这种矛盾的表现正好说明了埃文内心对这份友谊的重视。而塞斯其实在埃文说以前就知道了埃文的所做所为,但他却什么都没有表现出来,没有疏远没有摈弃,或许这就是哥们的真谛,也是编剧哥俩想要表现的东西吧。看到影片的最后那部分,我一直以为,两人会心心相惜,然后情不自禁,但那晚只是有点小火花,然后就灭了。影片的结尾两个人带着各自的“女友”分开结束,这似乎预示着他们的友谊就此结束了,但这段友谊他们却永远不会忘记。
2位警察很有人情味. 可以说该片是 年少轻狂的teenage remix!~
Oh,Mclovin~~~~~~~~~
在作业本上画堆大鸡巴就为了发泄!
有赛思罗根的性喜剧就是好看~这个大活宝
仿美国派 但是做的不是很好。
青春啊青春,他们向往古惑却不敢穿梭在成年人的派对,去喜欢真正的酒,性,与毒品。他们要的好少,多了也不想要,但这已经是让他们欢喜的全部。想起自己的青春不正也如此,当我做到了少年眼中的badass的时候,自己却根本不知不觉了。
是要有多基情?213警察搭档和男3太抢戏了哈哈~片尾的各种屌画很牛X!
哈,愚蠢的青春
《一夜大肚》姊妹篇……西边的月亮西边圆~
phuck
7.2;when the party is over, I miss my dear pornstar
那些画太吊了!!!
性喜剧与恶搞,影片结于人生岔路,然后各走各路
我确实喜欢这个调调:清新流氓风,但终究还是缺乏点狠劲,迈克尔·塞拉和乔纳·希尔这配合也算得上出彩了;当然,最后那些鸡巴画得还真鸡巴牛逼。
屎尿屁喜剧终于找到了情感内核
傻B才看的電影, 但我在中途也忍不住笑了出來。這部電影在IMDB有很高的7.8分, 在DOUBAN暫時只有6.8, 也算是文化差異吧?
未签到青春纪念册
那个producer最差的作品
【B-】并没有很好笑,不过对现实的引入探讨让电影增添了些回味,可惜艾玛斯通现在已经不会再演这种R级性喜剧了
super bad super f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