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是一名警察的汉斯(汉斯·希尔斯缪勒 Hans Hirschmüller 饰)因为被妓女诬陷而丢掉了工作,为了糊口,心怀大志的他不得不成为了一名水果小贩。汉斯无法取得心爱姑娘的父母的信任和赏识,已经到了成家年龄的他最终娶了名叫伊尔姆加特(伊尔姆·海尔曼 Irm Her mann 饰)的女人。
自打结婚后,汉斯的人生正式走上的下坡路,伊尔姆加特的粗暴和无礼为汉斯的不如意雪上加霜。汉斯得了心脏病,在住院期间,独守空房的伊尔姆加特耐不住寂寞,和邻居安策尔(Karl Scheydt 饰)之间发生了不道德的关系。出院后的汉斯已经无力再沿街叫卖水果了,改为摆水果摊。一次偶然中,他与战友哈里(Klaus Löwitsch 饰)重逢了,尽管哈里给汉斯一家带来了不少的快乐,但他依旧无法阻止汉斯走向绝望。
生活中郁郁寡欢 ,被妻子唠叨嫌弃,被母亲,兄弟轻视瞧不起的底层男人逐步走向终结的过程在电影中被冰冷的呈现 。男主汉斯曾经是一个警察,一次汉斯在警局办公室与妓女厮混被同事发现进而被开除。迫于生计他成为了地位低下的水果摊贩。他的尊严在家人的嫌弃和轻视下越发低下。他与朋友们借酒浇愁并对妻子家暴,妻子愤怒的带着女儿离开了他并提出离婚,汉斯听后心梗发作昏倒在地。就在汉斯被送往医院时,老婆与男邻居发生了关系,这是一种报复也是发泄。影片前半段将汉斯的工作和家庭混乱的生活冰冷呈现,这一过程让汉斯的内心逐步走向绝望。他本就被家人瞧不起,母亲和弟弟对他的摊贩身份很是轻蔑,他一直生活在自卑的情绪中。逃过死神的汉斯被告知不能干重活,不能喝酒。就这样,他的精神开始崩溃。妻子的情人主动应邀成为汉斯水果摊的员工,妻子不择手段加害情人导致情人被开除,而汉斯似乎也发现了妻子的奸情。汉斯向情人求婚却被拒绝,他收留曾今的战友为自己工作,却发现战友逐渐取代了自己作为丈夫和父亲的位置。汉斯越发的抑郁阴沉,他发现自己已变得可有可无。在家庭饭桌上他再一次感受到了家人对他的轻蔑。他最终选择在朋友和妻子面前喝下数杯酒的方式了结了卑微的生命。葬礼结束后妻子平静的表示愿意与汉斯的战友重新组建家庭。至始至终所有角色都异常的缺失人情,冰冷,自私,傲慢。所有的关系都不正常,一切都源于地位和尊严。这是专属于法斯宾德的电影,将现实中人性的阴暗面摊在明面儿上给你看。这种怪异,冰冷的绝望感贯彻始终 。法斯宾德这个冷酷的家伙永远不会给人希望。
在汉斯的一生中,有三个女人对他影响重大,共同组成了他的人生轨迹:
1.母亲:严肃冷酷,大家长做派,高高在上的老佛爷。汉斯当兵回来时指责他让自己蒙羞;拒绝他学技工的想法,称其必须还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汉斯当小贩后又当众说起他的职业低下肮脏。一瞬间让我想起了《家》中的高老太爷,自家的子弟必须要体面,只有体面才配活下去。显然,对于体面的大女儿和女婿,她的话语又不知道亲切了多少倍。对于儿子从来都是冷淡厌恶的,她掐灭了汉斯对亲情的希望(剧中一幕汉斯趴在桌上大喊:妈妈我讨厌你)。
2.妻子:庸俗自私,忧郁阴鸷。下垂眼,细眉毛,薄嘴唇,时刻泛着愁苦。但她也尽了妻子的一些义务,也有辛酸,劝酗酒的丈夫回家被扔椅子;当着女儿的面被他痛打;替丈夫出主意,给他安慰;在偷情被女儿发现时崩溃大哭;汉斯自杀时默默流泪。汉斯给她不幸,她也给汉斯不幸,通过结局的对话得知,她是一个十分利己的人,与汉斯的结合可能也是出于某种目的。最终出轨的事还是被汉斯察觉,使他像死鱼一样彻底沉沦,掐灭了对家庭的希望。
3.初恋女友:朦胧又疏离,她是汉斯胸口的红玫瑰,窗前的白月光,此生唯一的挚爱,真正的梦中情人。出场不算多,永远都是那么安静深情,端庄又温柔,但二人还是没能抵住世俗的偏见,最终成为了陌路人,她掐灭了汉斯对爱情的希望。
除了三个女人之外,还有两个男人,他们也促成了汉斯的自我毁灭。
1.邻居:和汉斯妻子偷情,为了再次接近她而成为汉斯的雇佣,销售能力还不错,给一家人赚了不少钱,但妻子害怕东窗事发用计赶走了他,最终还是暴露了,汉斯本想寄托于事业上的一点希望又被掐灭(这次打击应该是转折点,使他彻底不想活了)。
2.战友:汉斯唯一的朋友,两人在酒吧里重逢笑得和傻子一样,从没见他那么开心过。但这笑声背后也另有隐情,汉斯当年被敌人抓住遭受酷刑,还差点被杀死,战友只是远远观望看热闹,直到最后一刻才出手相救。最后战友成为了他的雇员,并逐渐取代了他身为丈夫和父亲的位置。汉斯对友情的希望,当年在战场上就已经被掐灭。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一些人物。
1.姐夫:雷区舞王,一开口就知道是老阴阳人了,有事没事都对汉斯批判一番,明褒暗贬,反话正说,事业有成姿态高,鼻孔看人。最后虚伪嘴脸被汉斯的妹妹无情戳破,这才低下高昂的头颅,化身哑巴,不再发声。(顺便表白演员Kurt Laab,我很喜欢他)
2.妹妹:一个真正看透全局的人,她看出了汉斯所遭受的痛苦,也预言了他最终的毁灭(家庭聚餐时她坐在正位,说明是家中有分量的人)但她始终置身事外,以冷静的上帝视角看待周遭一切,并未给汉斯任何帮助,任其毁灭。
3.妓女:汉斯人生下坡路的开始。
4.女儿:始终是站在自己母亲这一阵营的,可看做另一视角。
全片的几个线索及隐喻:
1.十字架:片中数次出现有十字架的镜头,可能寓意并不成功的救赎。
2.妹妹的话:妹妹对汉斯的女儿说,你爸爸想活就能活,预示了他的毁灭。
3.唱片:汉斯出院后晚上躺在床上放了唱片,此时他对生活还有些许新期待;最后又掰碎了它,新生活新期待已经破灭,人间不值得。
4.女儿问算术题:第一次女儿问题时汉斯很爽快地让她念(家里赚了钱,生活有了起色);第二次他毫不理会地走了出去(战友取代了自己的位置,自己成了家里多余的人)。
5.战友坐在主位:一家之主地位的转变。
还有两个冷漠的场景:
1.母亲家:家人排斥,提防,打击。
2.酒馆自杀:众人围观,不发声不阻止。
还有一些温情的场景:
1.妻子的泪:汉斯喝酒自杀时,妻子泪流满面,仿若教堂壁画中的圣母,她知道这个世界留不住汉斯了。
2.树林散步:汉斯走出家门,穿越树林,此时悠然的背景音乐响起,他终于获得了片刻的舒适和自由,也终于要告别人世,奔向解脱了。
3.两次告别:在妹妹家和初恋家(这两个女人懂他的痛苦),汉斯没有呆很久,只是深深地看了她们一会,就离开了。
4.情人献花:漆黑一片的送葬队伍走远后,初恋情人为汉斯的坟墓献上一束鲜红的玫瑰,是他此生最后的一抹亮色。
汉斯做过错事,玩忽职守和使用暴力,但发自内心地说,这部电影深深地刺痛了我,我很同情他,因为我在他身上看到了自己的一些影子。一个被嫌弃的、苦苦挣扎的孤独的灵魂,如同被微风一点一点吹熄的蜡烛,或许我们每个人都能从他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哀莫大于心死。 故事简单,但注定人物设定已经不会让你内心平静。 汉斯的下坡路,与弃人生活,都是真实到刻画深层的悲催。法斯宾德作品都是悲催。 整个欢迎过程你可以耐下心,但是这种自我的对抗,单纯是从电影之外的主观抗争,情不自禁,在汉斯为中心的剧情推演下,诚意与深度就显得自然而然,商人身份之中,如果父辈观影者看到,显然涟漪泛开必定会多一些。 明天我们一起推着车去卖水果吧,那样,叔本华的话可能就懂一点,而不只是这个全才导演的艺术语言。 “没有人生活在过去,也没有人生活在未来,现在是生命确实占有的唯一形态。” via叔本华
第四部法斯宾德,也是截止目前观感最好的一部,不时穿插的回忆丰富了故事和人物,汉斯如同法斯宾德之前所有电影的男主角,被冷漠社会和阴暗人性无辜的推向命运深渊,女人仍是空虚和背叛的符号。最早那几部主要是客观视角来讲述一个故事,这部更像是波兰斯基式的主观刻画。
好色又不负责任的男人,负能量,酗酒成性,不在乎家人的感受。汉斯是个极度自私的男人。他的老婆,女儿真可怜,长期忍受他的家暴。虽然他的家人对他有偏见,但也是他不努力造成的,是他老婆撑起这个家,他还总嫌弃老婆丑,而闷闷不乐抑郁症。他的婚姻生活简直是慢性自杀,最后他死于熏酒,慢性自杀
Malaise d’existentiel d’une bête blessée coincée entre un quotidien mortifère (famille méprisante)et des souvenirs des regrets contés en FB
还真是一刀一刀捅向自己心脏啊。
虽然战争从未出场,却是片中的重要角色,法斯宾德关于战争对人心的践踏这一延续至后期的主题在这部片子里已经出现。场景布置和演员的肢体动作都非常舞台化,画面简单、浓重,引人思考。镜头语言也是稳定且传统,带来一种内敛、深思的力量。
生活经常会不经意地变得沉重~
跟之前的法斯宾德作品差别还是蛮大的,叙事风格和表演方法等,不过这部片还是比较对我胃口。片中的商人充满着忧郁和愤懑,面对生活种种不公待遇,人到中年仍旧浑浑噩噩,然而碍于现状又只得独自承受。对于法斯宾德和新德国电影来讲,这部片无疑都是一次极大的转变,对社会现实和个体精神状态的关照。
悲催...实际上看过的法斯宾德作品都是悲催。这部电影里呈现的细到指甲缝里的真实能像蚂蚁咬噬一样悲催了观者的心。实际上论诚意和深度可以分更高,但是年纪越大越欣赏最终能带给人裨益的电影。法斯宾德你这个太折磨观众的导演,姐看完一部你的片(加上模糊的画质和翻译又错又延迟,还漏)身心俱疲。
正所谓“哀莫大于心死”,其实汉斯在影片一开始就被刻画成了一个被全世界遗弃的人,整个电影就像在验尸一样,是很痛苦的观影过程。美国人不知道笑点在哪里,笑什么笑。。。修复版画质很好,就是配音难受程度简直超越意大利电影!跪了!和哈利在馆子店相遇两个人就像笑了一个世纪。。。
#重看#如此美丽的画面和光线,绝望却像细雨慢慢兜住了全身,直至无法呼救的沉溺,倘若说之前他也曾痛苦挣扎过,那么从麻木到死心,是通过饭桌上一组平移镜头完成的,这幕结束后直接进入死亡场景,全片基本都这么简洁的拍法;不仅法斯宾德本人照例出现,不同性别的情人们也同时出镜。
非常简单,却也非常非常耐看。有机会要把法斯宾德的电影都过一遍。看完一部好片子后的欣喜回味,该如何描述呢?
男主角見到他的好友~請他作客,但他一聲不響的又離開了,他走過樹林,配樂響起來,那一刻感覺到導演的溫柔,為這個人物,為他的生命而響起的,但這種溫柔不知是受過多少痛苦而得來,過後,他在他的好友,女友和老婆面前自殺.....
The Merchant of Four Seasons (1972) 05/18/2014 The Film Society of Lincoln Center! 艾玛!New restoration!!!
第30部法斯宾德,亲身经历改编,为其创作生涯的重要转折点。1.游遍楼宇的叫卖声和欲爱丛生的情节构思颇有《柏林亚历山大》预演之意。导演通过五段闪回揭示了汉斯缘何走向消亡的根本原因,即家庭、事业、梦想、爱情的不断疏离和幻灭,兼与战争时期惨遭施虐的多重炼狱。现实磨难交织回忆之痛,在永远无力释解的绝望深渊中俞渐沉沦,酒精便充当了悲观情绪的显化剂。2.没有救赎的宗教信仰,去色情化的性爱描写;卖水果时的仰拍对应顾客主观视点的俯拍(阶级差异),人物之于画框禁锢的心理暗示;平移带过聚餐群像;夸张表演营造间离效果。3.四季更迭,我心却死在过去。(8.3/10)
看法斯宾德作品,总觉得好像在读村上所谓的哈特费尔德的书:“影像诘齿聱牙,情节颠三倒四,立意浮浅稚拙”,看了两部片子都是这种感觉。也许,他能成为大师,是因为“他却是少数几个能以电影为武器进行战斗的非凡导演之一”。但这种斗争我可尊重,却无意欣赏,所以到此为止吧。
为了那个穿着红色衬衣背对镜头吃饭的你
我覺得還是有一些早期黑白片的簡約風格,當然這次的彩色拷貝畫質不錯,鏡頭和情節的設計更精緻和通順。講一個平凡男人的故事,從他的生活之中電影逐漸挖出種種隱約的人性陰暗之處,最後讓他在看似幸福的日子中喪失了活下去的慾望。
简介是在逗我?法胖怎么会拍一个单纯的受害者,把小人物的所有苦难加诸其上,让观众大肆发散自己的怜悯心?当警察时用职权之便玩女人,对买水果的白日美人起色心,醉酒之后当着女儿打老婆,哪一件都罪不致死,但也都不值一哂。要拍就拍渣滓嘛,但渣滓的痛苦也是真实的痛苦。
8/10。水果摊是男性地位和正常爱欲的象征,叫卖水果的声音是与情妇的约会暗号,亲戚像顾客一样拿其所需却不顾主角内心需求,生意好转依赖于体格强壮的邻居、战友共同侵占了主角的家庭地位,帮他说话的姐姐和补充他尊严的妓女无法弥补母爱空缺,战场受鞭刑的闪回后连饮烈酒来告别人生具有深刻悲剧意味。
4.5 或许会是我最喜欢的一部法斯宾德,男主角各方面都很像R先生,沉默寡言,被众人鄙夷,被忽视,两种不同走向的自毁结局我都很喜欢。这部的绝望和苦涩被处理得非常平静,甚至透露出一丝柔情,超级喜欢汉斯去妹妹家和坐在窗边那一段。他不是什么完美受害者,自发的悲剧宿命要比外力的碾压有力得多,总之法斯宾德的人物全是这个样。这部蓝光画质超好,差点就看了高糊DVD亏大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