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看车人的七月
范老师的电影一部赛一部的精彩。金鸡百花把奖给了扮演流氓刘三的赵君,范老师直接到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拿了最佳男演员回来。相比较4年后的耳朵大有福,我更喜欢这个看车人老杜。他让我看到了一个老实人真正做人的底气和尊严。
特喜欢老杜在号子里和女人的那段对话,“其实我也不是完全冲动,这事儿我还是有点计划的。这王八蛋出来之后,抢家具,剁我手,打你打小宇,砸汽车,前前后后欺负了我5回,我就想我拍他5板砖。没想到这王八蛋三砖下去就那孙子样儿了。我不想把自己弄一死罪,我要想有朝一日出来,看我儿子长大成人什么样呢。有时候,我也挺机灵的。”
如果被欺负急了的老杜下狠手把流氓混子给弄死了,这就单纯是一法治进行时的恶性案件重演。解气就解气在唯唯诺诺知法懂法不惹事的老实人老杜用自己的方式,教训了恶人,还自己和亲人一个平安和消停并且不后悔,这是一个高大闪光的好父亲能给儿子做出的最好的榜样——不惹事,但出了事也不怕事。多欣慰看到儿子最后终于懂了,并且那么爱爸爸。
范伟的表演已经独树一帜地镌刻着范式的印记,但每一个角色,都能更深地挖掘内心深处的善意和潜能而呈现不同的光辉,是的,是最好最强的人性光辉,照耀我们贫穷自卑的黑暗人生,激励我们要活得更好。
无论生活多操蛋,也要好好的做碗面条,拍盘黄瓜。
http://t.cn/R0tTogL[/cp]
2 ) 从《看车人的七月》到《毛选》
1 我的童年也是90年代。
上下学的自行车,打卤面,大杂院,炎热的夏天,午后的阳光透过梧桐树的枝叶洒下来,满头大汗得生活着。
看着这个年代印记的电影,勾起回忆,亲情也是温暖的,大家都热热闹闹的过着朴素的日子。
没有宝马奔驰,没有多大的贫富差距,没有抑郁症,也不会堵车。
2 老杜是个老实人,给流氓刘三欺负了五回,抢家居,打老婆,打儿子,剁手,砸车。老杜寻思报仇,拍他五搬砖,还提前打了120。三搬砖就躺下不动弹了。老杜说自己不想把命搭进去,还想看着儿子长大成人,剩下两搬砖就算了。
老杜受人欺负的时候是烂泥扶不上墙,最后报仇算是兔子急了还咬人呢。
树活一张皮,人争一口气。
3 要我说,这个阿姨还果断点离婚。老杜早点把狠劲儿拿出来。对付屡教不改的流氓,流氓是什么,就是反革命,无所不用其极。这事儿也能用毛泽东思想,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同时还要有自己的武装,这是必须的。也就是自己的团队。
砸车的棍子不是留下了,报警啊,指纹没有吗?
许多事情可以有更高明的处理方式,你期望老杜一个看车人能有什么高水平?
归根结底,一个人一定要提升自己的境界,面对敌人的压迫,歼灭敌人的同时保存好自己,这才叫做本事。
因为他凶,就怕了就忍了,只能去一而再,再而三的被压迫。面对阶级敌人,必须毫不妥协的斗争。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必须勇敢面对挑战。
方法总比困难多,斗争的态度一定要坚决。
毛泽东指导八路军,面对来势汹汹的强敌,避其锋芒,诱敌深入抗日根据地,依靠群众,找准围剿部队中最弱的一股力量,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
人少枪少打不过没关系,奇袭战术打伏击行不行,打几枪就跑。敌人被骚扰的疲劳,躲进附近的县城据点,围点打援,切断武器弹药和粮食输送,逼敌人出来,再歼灭他。
看完毛选的八路军指导战略以后,再次用新的眼光看待平型关大捷。明摆着中国大而弱,日本小而强,正面战场就是打不过人家日本人。那就游击战运动战,还打不过,打你的运输部队行不行?平型关就是打的运输部队。日本短期灭亡不了中国,早晚就被中国拖死。
别说日本还侵略东南亚,跟美国开战,就是日本举国之力单打中国,他还是要输。东部平原地带是可以被飞机坦克大炮征服的,但是中西部的山区,这些军事力量就没作用了。山区打不下来,就会配合平原地区的敌占区游击队不断骚扰蚕食。
美国越战搞失败,也是这个原因。美军战斗力比日军更强,还是搞不定越南共产党。战争除了军事科技之外,民众的支持也很重要,当然啦,还有正确的指挥。
3 ) 别把老实人逼急了。
一个儿子十六岁的生日蛋糕,摔碎了老杜的懦弱,也摔醒了老杜沉积已久的悲愤。
小人物有小人物的好,小人物容易满足,
小人物需要的只是简单,温馨的生活。
虽然不富裕,虽然有时候会显得很懦弱,
但是,小人物能让人感觉到生活。
我们都不愿意去做小人物,可是,如果没有了小人物,
哪里还能有生活的感动呢?
小人物的勇敢,是无穷的。他们的爆发,是堪比他们的懦弱的,
小人物有良心,没有哪个人会在袭击敌人之前提前拨打急救电话,
也没有哪个人会因为发泄之后的快感而淡定,继而自首。
小人物的生活有苦,也更加的拥有幸福。
因为他们善良,因为他们有良心,也因为他们重感情,
所以,这些品质注定他们是小人物。
正是如此,才映射出了他们辛酸的伟大。
小人物想要的从来都不多,他们没有野心,可是,生活却连这一丁点的奢望都不能赐予他们。
老杜是伟大的。
一个光辉的小人物,一个善良、重感情的男人,一个好父亲。
我挺恨这导演的,当所有苦难在一个人身上集中体现时,这种悲惨便被无限的放大了。然而生活,不就是把这些苦难零星的展现在每一个人身上么?
范伟不愧是内地影帝,每一次的小人物,都让人记忆深刻,感慨良多。
4 ) 《小人物的爆发》
范伟真是一个好演员。他质朴的大脸上除了质朴还是质朴。那不断穿上脱去的棕色袜子,代表了一个中年男人疲惫而忧愁的生活。既离不开,也卸不下。和一个女人在一起,马上要结婚了却来了一档子乱事,自己的儿子在青春期上做了青春期能做的所有事,先是把妹,然后是打架,最后差点就出事。当然最后这个事不是他搞出来的。看电影的时候就很替这个小男孩担心,他一直在风驰电掣的在机动车道上骑车,一点都不给汽车面子。真是危险。陈小艺虽然一副大妈脸,但是你别说有时还真能容我遐想一下。范伟和儿子一起在夜市的摊子上吃卤煮火烧的画面真好,那个演坏人的演员也演得好。
end
5 ) 处处都是杜红军
戏里杜红军朝刘三脑袋上拍砖的时候,真替他痛快,可算出了这口恶气。
可一个善人做恶事,招来的也只能是恶报。
这一下冲动的爆发很像是长久以来懦弱和卑微的报应。
杜红军好像在所有人面前都矮人一头,作为看车人时得装孙子,偏偏儿子就在身边直愣愣地看着;儿子面前也毫无做父亲的威严,即使威严起来也持续不了太久;刘三面前更不用提了,像个被人揉来揉去的面团。
好几次看起来要爆发,硬生生又用窝囊的理性给代替了。
可杜红军又能怎么办?
他有的只是一个再平凡不过的身份,一份看车人的工作,和一颗老实过日子的心。
那些破事远远超出他处理问题的范围和能力了。
小宇找刘三复仇未果后哭着跟小宋阿姨说:
我爸都这样了还跟着您折腾,我家请不起您,我求求您,以后别来我们家成么?
儿子替老子跟老子的意中人求情,实在没辙了。
杜红军眼见这一切,心里头的无力感又重重的增加了一笔。
最终所有的情绪被儿子的生日蛋糕所引爆。
但就算愤怒到了顶点,他仍旧保留着身为老实人的克制,提前叫了救护车,他怕刘三死。
更怕自己死。
往好一点想,父亲难得的一次果敢彻底唤醒了儿子,在儿子心中,父亲的形象总算硬朗起来。
但杜红军很可能还会继续卑微地活下去,就像现实中,卑微的人无法反抗生活的权威一样。
6 ) 沉重,但却很真实
这部影片我在当初他们拍摄的时候就有所耳闻,但是并没有很大的热情去欣赏,因为我觉得范伟饰演的都是喜剧角色,并没有多少吸引力。
今天看过之后,发现该片并不是“水货”,应该被评为佳作之列。
第一,影片比较真实的描写了大城市中边缘人的境遇。范伟饰演的是一个从东北到北京的下岗工人形象。他爱上了美丽温柔的花店店主陈小艺,并和她幸福的筹划和憧憬着幸福的生活。但是她的丈夫刘三的出狱使一切美梦化为泡影:不但陈小艺重新回到了刘三的身边,就连范伟的生活也受到了影响。刘三不但把家具给搬走了,还打伤了他的儿子,最后迫使范伟丢了工作。
第二,影片对亲情、对爱情也刻画的比较深入。当父亲在停车场低三下四求人让路的时候,当父亲在流氓的欺负下无力反抗的时候,作为儿子的晓伟为父亲感到难过,以至于后来拿了一块儿板砖去替父亲出头;当儿子被人欺负的时候,父亲去赔罪,去道歉,当儿子被打之后,父亲的眼中充满了关切之情。在爱情方面,影片突出了表现了范伟和陈小艺这对中年恋人的款款深情,也描写了他们在恶人威胁下的无奈和苦闷。
第三,我认为最主要的是,影片可以使我们反思我们社会中广泛存在的暴力文化。刘三这种流氓恶棍出狱之后仍然可以行凶闹事,他拒绝和陈小艺离婚,并使陈小艺和范伟处于他的淫威的控制之中。当他暴打妻子的时候,碰巧到场的警察也不过说了一些无关痛痒的话;当他去砸了汽车之后,并没有受到应当的惩罚。范伟的儿子晓伟很显然深受这种暴力文化的影响,当他被人抢劫之后,他首先想到的确实“以暴还暴”,而没有诉诸法律手段。在这种暴力文化下,法律似乎显得苍白无力,最后的结果也说明了这一点:恶人并没有受到惩戒,而好人却进了监狱。
但我在想,这样拍摄不是在教唆那些恶人们继续行凶作恶吗?难道恶人就没有恶报了吗?我总是感觉范伟在片中饰演的其实就是典型的中国人的缩影: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生活是平凡的,有时也是艰难的,躲不开各种各样的事情,写不完许许多多的悲欢。生活总有遗憾,即使很不完美,也要求良心的安宁。
胡同、小院儿、自行车、中学生、流氓、板儿砖、打群架……这个片子看了之后虽然感到很沉重,但却很真实!
感谢香港航空深夜提供这部让我充血整夜的片 父亲让我揪心又窝火我想跟他吼为儿子也跟丫玩儿命啊 儿子让我想冲上去跟做他兄弟为咱爸咱姑娘爱谁谁 混子刘三儿让我怒火万丈砍不死丫这傻逼 每个细胞的情感被每祯镜头抽取出来 我想跳进这戏里面
很生活吧,这样就会觉得,离现实很近的东西会打动人,或许是看完《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的缘故吧,它毕竟离我所处的时代太久远了。。
片中的几个人物塑造的都特别成功,很贴近百姓生活的故事,看到几处鼻子都酸酸的。
十六岁的单车,耳朵大也没福,上天只保佑吃饱了饭的流氓。
看完有三个感想:最后一个镜头很好,有意思;中国的法律就是扯淡;从电影里看起来,陈小艺还真是个好老婆。
拍的不错,演的很棒,不过剧情比较简单,让人看着有点憋屈。
演员都很好 葛优是中国人的一面 范伟就是中国人的另外一面 那种要面儿又窝囊的角色在他这里已登峰造极 在这里尤其还要夸一下编剧和导演 最终坏人落得个坏下场 好人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我们习惯看到大团圆结局 哪怕范伟这个角色进了监狱 也希望他早日放出来 娶了心仪的女人 看到儿子考上大学 可我看到的生活往往都是无奈的 难以下咽却还要硬着头皮咽下去的 就像这部片子里的每一个人 都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
结尾不行啊,本应是,爸爸出狱,儿子出息,流氓植物人,后妈扶正的喜大普奔大团圆,却整成了快递小哥送花童子,显然不符合我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本应是满分作文,这个结尾扣40分勉强及格~
范伟的苦逼蚁民生活,希望被一步步地摧毁,花店的撞击声都格外刺耳惊心。无论是血性而又天真的儿子,还是温顺且深信法制的父亲,面对生活的波涛最后还能归于让人眼潮的平静祥和。我相信,无能的公安与冷血的监狱是这些苦逼故事的起源。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作者:花开有声(来自豆瓣)来源: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8284695/由脑袋大脖子粗自带喜感的范伟饰演的《看车人的七月》终于看完了,影片结束后想必观众和我一样有点缓不过神来,喜剧人范伟饰演的电影这次真的有些让人感伤。
<看车人的七月>剧情片因为刚开始看见是范伟演的就以为是喜剧片,结果是部贴近生活的温情片从电影让我们看到小人物的悲哀、懦弱女人的悲哀、更是对流氓无赖的愤恨!
生活就是这样,一个悲剧接着另一个悲剧,所以不再沉默中爆发,就要在沉默中灭亡,怕的是有时候爆发了同样也会灭亡
被生活强奸的老实人.法律所能给予人们保护的范畴越来越小,人们所需要的保护不仅是在身体上的,更要从心灵上受到保护的。
压抑隐忍,表现的似乎是一个群体而非个人。现实的种种无奈,看似与社会的大环境无关,但人物的性格上有时代的深刻烙印。如果这样的片子能出现在当下的电影院线里,国产电影还有希望。只是人们,尤其是城市里的人们不愿意看到这些。他们本来就处在生活的重压之下,更不愿看到比他们生活更为真实的残酷。
想过个安分守己的平凡生活也不容易。一个本来准备重组的家庭却因“妻子”原来那个刚出狱的暴力男丈夫反悔协议离婚而逐渐破碎,而后接四连五的冲突事故,最终还是引发了“狗急跳墙、兔急咬人”的“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犯罪”的反击,……。这样的故事不禁联想起曾经姐姐和我聊天时提到的真人真事,从结婚到离婚然后开始新生活有时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11777
最近看的现实题材电影最喜欢的一部,
结尾不太好,故事也一般,但范伟演得太好了
想平凡无奇地生活着 但生活就是七月 热得四脖子汗流让你躁动不安
中国人最适合拍这种温情的生活片,范伟洗脸的那一幕让人心痛,一个老实巴交的小人物生活在城市的底层,那种与命运的抗争值得每一个人尊敬!
看车人的七月,看车人的八月,看车人的九月,看车人的十月,看车人的十一月,看车人的十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