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记忆的证明:矛盾间的解和化
一段刻骨铭心的痛。
最大的看点就是国民党,共产党,工民军,日本军各类矛盾间的解和化。阶级矛盾转为民族矛盾,内部矛盾转为外部矛盾,个人矛盾转为人性矛盾,战争带来了瓦解固有矛盾的新矛盾。个人的选择方显价值和魅力。
片中的对戏十分精彩。叙事结构庞大,鲜明的人物性格,无法抽身的悲剧命运,剧本和导演都很出色。看后,正气凛然,荡气回肠。
2 ) 很有代入感,可惜有些缺憾
谈一下缺憾的部分:
1.裴秀彬,也就是年轻的萧汉生,配音很突兀,且这个人演技不咋地,很出戏,全程一个表情,在演技过硬的段奕宏衬托下,更明显。
2.阿部力,也就是萧忆,是个帅哥,演技可惜感觉差点火候,不过比裴秀彬好很多;反正给人一种奇怪的感觉。
讲日本话的部分是用日语来呈现,编剧很优秀,剧情很吸引人,演员演技大部分都在线。
这部剧第一集就让我感同身受,那段历史总是那么令人心痛。
李光洁饰演的夏明远人设挺带感,挺帅。阿部力的眼睛真好看,人也帅。
段奕宏演技真好,虽说是配角,但是我认为,很多人都这么认为,他演出了主角的味道。很优秀的演员啊!段奕宏的部分,印象最深刻;那个韩国人演的萧汉生,好像是有偶像包袱吧,真的是个木头,全程面瘫,对比太明显了,可惜了,这么伟光正的角色给这样的人演,是最大的遗憾。
总体上是很优秀的一部抗日剧。
3 ) 非攻尚文——评《记忆的证明》
1.周尚文与冈田
周尚文和冈田本剧前半部分的对峙绝对是本剧最精彩的部分之一!两人对峙,虽无声无息波澜不惊却震撼人心,丝毫不逊于刀兵相见决战沙场。周尚文和他的劳工们手无寸铁又身在他国,可以说,在较量中可以说是毫无可博弈的砝码、毫无胜算的。再加上周尚文在最开始所使用的手段都看起来极其温和,更使我产生了一种忧虑,他,会不会在招架不住的时候功亏一溃?他,以这样温和的方式到底能不能带他的部下带回家?而冈田,有武器,有智谋,占尽地利。看来是必胜之局了。而事实上,在与周尚文的对峙中,冈田每次都是退败,究其原因,大约可以归咎为三点,一来,劳工的反抗和工期对于冈田的压迫,其中,中国劳工即使在冈田的分离下仍然体现出的团结不得不让人佩服,感叹和欣慰。二来,正义的力量。也许后一个理由听起来有点俗套,但是从周尚文提到日内瓦公约时冈田表情的瞬间不自然可以看出来冈田还是心虚的,在对峙中也就显得有些不自信和急躁了。三来,周尚文个人的勇气。他早就做好了舍出自己的一切去保证他的同胞顺利回家的准备了。正如古语所说,无欲则刚。还有那句,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这种勇,是计较得失的冈田永远也无法拥有的!在较量中,周尚文,可谓是占了天时和人和。而这几个优势,不知不觉中在周尚文与冈田的对峙中给他赢得了胜算。
而到了影片的现今部分,周尚文更多的变成了一种道德标准,不论是宫崎美惠子、观众还是冈田自己都时时将冈田和周尚文进行对比。在这样的对比下,所有人都不难看出两者的距离,孰高孰下。其实,冈田在潜意识中也知道,自己不如周尚文,他只是不肯承认,他想做最后的挣扎。因为,他不愿承认自己的一贯的行事方式是失败的,不愿承认包含着自己理想、雄心、奋斗的过去都是失败的。直到影片的最后,他和周尚文的最后一盘棋,他看清了自己的颓势,最终明白了无论他多努力,和周尚文比也只能差半目了,而这半目就是人力而不可为的了,是所站立场的问题,也是最根本的问题了。
2.周尚文与萧汉生
看电视剧的过程中,我总是在想,周尚文的方法与萧汉生的方法孰优孰劣,如果没有萧汉生的暴动,周尚文以一人之力真的可以带领大家回到祖国么?说实话,我真的敢不肯定,不过看到最后,周尚文以棋救人,我也不得不惊讶于柔软、非攻的潜力了。也许,还是有希望的吧!
从周尚文和萧汉生的对比中,我觉得,周尚文比萧汉生更懂得军人的职责,军人的职责是保护百姓将百姓带离战争,而不是带领人民搞战争!人民只能是后备军,是不到最后关头都不能动用的力量。就像那段给我极深印象的两人对话中所说:
——“你根本不懂人民战争!”
——“因为战争根本不属于人民!”
和平、使人民远离战争,才是最符合人民利益、社会利益的选择,才是一个民族理性发展道路!妄想通过战争迅速崛起的日本,最终还是不能成功,而战争过程给人民带来的创伤,却是很久都难以平复的。而从以往的经验来看,战争一直没有远离,这也不得不使我们看到了,人的感性、非理性的力量。
3.关于电视剧
总体感觉,这部片子是一部制作很精良的电视剧,不论是从演员的表演,故事选材的深度、还是还原真实度来看,都是不可多得的精品,让我不得不为这部片子没红感到惋惜!我个人认为,唯一的缺点就是,节奏慢,过多人物表情的特写,过多不是很重要的过场戏,大多都在现今部分,都让这部戏的紧张度大大降低。这也算是有些令人遗憾的美中不足吧!
4 ) 虽未大火,值得看到
历史的车轮无声碾过,
记忆的绳索仍是一片鲜红,
黑夜降临,
众生皆在,
你眼中的白月光,
映照着别处某人。
眸子里的星辰,
早已被眼泪冲刷成痕。
难寐啊,
既非故土之奴隶,
又穷极耻辱。
恍惚之间,
家乡就在眼前,
妈妈端着香喷喷的饭菜,
梦中慈祥注视。
美好这个东西真的存在吗?
还是只有永恒炼狱。
且看人性这个东西,
到底是散发光辉,
还是在揭示丑陋。
也许,
信任可以打破,
诡计也能拆穿。
但人心,
比鬼更甚。
那段沉重,
不许忘,
也不能原谅,
更不可成为那样。
因为吾辈子孙,
来自千年华夏,
习诗词歌赋之美作,
享琴棋书画之风韵,
御笔墨纸砚之精粹,
结天地人和之善缘。
这样的民族,
孕育的精神,
休想用简单的伎俩来妄图征服。
感谢古之先烈,
今之美好,
我们永远记得以和为贵,
也将誓死不忘犯我必诛。
5 ) 题材很好,但不如意的地方很多
1.日本人和中国人之间的交流通过翻译,翻译的语音语调很不舒服,有时候剧中部分又会没有翻译;2.推理上肖忆是会日语的,类似于日本人之间对话的处理,此部分直接用中文取代,但说话的声调,尤其是小百合和肖忆之间的对话,让人感觉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引进的台湾片;3.诸多剧情的不合理,如闪红石作为劳工营中一名女性,可能出于创作艺术的考虑,但那么长时间不被发现,甚至于被日本人保护,到被发现时也没有另作处分实在不合理;爷爷快要不行了,肖忆还在慢悠悠的调查取证,尽管过程中和爷爷电话交流了几次,但临了也没赶上送走爷爷也没给到爷爷想要知道的消息;劳工营里刚开始对劳工紧张和残酷的手段,在后面的剧情中明显缓和减弱;明明知道肖汉生几个人在图谋暴动,却只为了找到主使而迟迟不采取行动;肖汉生和闪红石在地震中明明有机会干掉日本兵包括山花隆美,甚至直接趁此机会直接暴动,却反过来还救了他们……4.结尾部分的处理太过草率简单,爷爷突然转性让之前对外孙的帮助前功尽弃,而没有一点过渡处理;两个年轻人在一起不是完全不合理,,到处理的手法太过简单,使得感觉犹如狗尾续貂。最后感觉豆瓣得分那么高,主要是基于抗日题材没有被拍成抗日神剧的原因吧……
6 ) 经典就是百看不厌
再次看《记忆的证明》,还是觉得是难得的经典。细节方面:1、首先非常喜欢该片以日语为主,并配备翻译。毕竟故事发生在日本,以及反映战后日本人对战争的态度。2、叙事及线索,古今结合,融会贯通,避免了平铺直叙手法的一些弊端。内容方面:1、看到的是一个在斗争中形成的统一战线在对日本进行抗争:包含国民党、共产党、间谍、乡绅土匪类等。2、看到了中国人国民性的特征:当有外患时,团结得拧成一根绳,外患消除时喜欢窝里斗,正是这些特性被日本人抓住利用。3、日本人对战争的态度:有虔诚认错赎罪的,如池田、宫崎美惠子;有顽固否认的,如冈田、山花隆美等;有推卸责任的,理由是他们是帝国的军人,身不由己;4、觉得冈田最后讲的话比较真实,要让日本社会完全接受他们的上一代犯下的错误比较难,不现实。从仓津岛的荒凉及杂草丛生的中国墓碑就可以反映出。而更具讽刺的一幕是:一条狗的墓碑和一千多中国劳工墓碑都差不多。5、尊严的争夺战。既有中日军人,也有中国内部之间的。身为战俘,他们其实真正争取的是最起码的尊重。最有感触的是剧中周尚文的一句话:希望,我的希望是有尊严地死去。演技方面:段奕宏饰演周尚文表现实在是出彩,反映的是一个不卑不亢的硬汉军人形象,可以给十分。从开始对日第一句话:请宣读日内瓦公约,就展现出其高傲平和的领袖气质。团座威武!文武全才!
zzh事件发生后想到了小时候看的这部剧,在我看来这部是央视当年抗日题材的一个特例,他太真实,太压抑,选题又太少人了解,是多数人不知道的抗日战争。 db很多人都大赞那句,“你根本不懂什么叫人民战争”“因为战争本就不属于人民”,充分表现了当年(或者现在依旧是)的豆瓣是多么的小布尔乔亚的无病呻吟,我看来这句话正是说明果党失败的原因,虽然我很喜欢老周,但这句话他不该跟老萧说,他该去问问那些俘虏他的日本兵,为什么把中国普通人民拖入一场战争…该去问问后面他饰演的团长,为什么上峰要抓壮丁把人民拖入战争,该去问问他淞沪会战的好同僚飞将军孙元良,为什么强抢女学生,把人民拖入战争…然而最终老周也逐渐认同的老萧的主张,并且认同战俘团结起来组织暴动,我想那些推崇这段对话的人,大约是不愿意谈论后面这些情节的
这么冷清,看来央视的人气不行啊。不过段奕宏演的军官是超帅啊!
杨阳拍摄的比老陆川靠谱多了
小时候看过感觉挺震撼的,现在才发现韩国演员裴秀彬居然是主演之一
2014-11-22 其实应该好好看看的……结局是毛?毛?
2011-8-30,三星改四星~至今没看到结局
创作前后历时近5年,当然留给观众的印象和影响更会远远超过这个数字。 PS: 矢野浩二帮了中国影视业不少忙。
气氛压抑,对待中日之争,既有情怀也有胸怀,故事和立意都是稀缺类型,但我对剧情走向提不起兴趣,4集弃
其实现代部分的戏更有意思一些,除了两个小年轻,其他日本人的演技都不错,还算合格地表现日本这方老兵的众生百态,而过去这部分的演员演技太良莠不齐了,老段话剧腔太严重。另外那个韩国人演的角色的智商太令人着急了。
当年看时候,还觉得挺好的,立意挺新颖的,后来看了五十年代的《桂河大桥》,突然好想问编剧,你是不是借鉴的有点过了!段奕宏的儒雅还是很让人难忘的。
说它是一部抗战片,不如说是一部反战片。一直觉得在中国,真正宣扬反战思想的片子,其实不多。当然它的精彩之处不仅在于反战的主题,更在于塑造了一个个典型又生动的人物形象,各色各样有着不同背景和经历的人,在面对或者回顾同一个事件的时候他们的一言一行,展现众生百态。
很小时候看过的,我印象里最好的日本相关历史电视剧前三名,不管是剧情还是演员。记得有一个矢野浩二在房间里,听一个姑娘唱樱花的镜头,感觉我这辈子都忘不了。
看完之后,我决定再也不买日货了。
不记得剧情了……只记得小时候暑假在电视中看到,被惊着了……阴郁的氛围……又害怕,又想知道这些人的结局
没有脸谱化的角色,故事太惨烈。老段真绝色!李光洁在里面真好嫩…裴秀彬居然会中文(配音大概是赵岭老师)。减一颗星是因为时空穿插这个点没有把控好,两边的交叉过于频繁,导致剧情严重割裂,情绪刚培养好呢,就又转场了…实在是出戏。
我们记住那段历史是为了避免历史的悲剧再次发生让人民远离战争 就像周尚文所说的那样“战争根本就不属于人民”,但绝对不是为了把老一辈的那段仇恨延续下去!个人评价:8.7分
在我还电视的时候觉得最好的有关抗日战争的电视剧没有之一。撇开"政治正确"这一点不谈, 光有 "你永远都不懂得人民战争。" "因为战争根本不属于人民。" 这两句对峙就够出彩了。
高中时代教育频道播放,当时还不认识什么明星,具体细节也想不起来,唯一留下的印象就是:好看,扣人心弦!还记得当时的《上海电视》和《新民晚报》都有评论为神马中国人设要用个韩国人来演,也是一时热点了。
萧汉生(共产党):你根本就不懂什么叫人民战争! 周尚文(国民党):因为战争根本就不属于人民!
生灵涂炭的民族耻辱史,活灵活现地展现在面前,重温民族的痛史,警醒和鞭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