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父亲的往事
85年的时候,我父亲还保持勇敢,坚强等良好品质,并且戴着一副斯文的眼镜,其实没有度数,只是显得有文化一点,那时候他陪单位的领导到海南出差,自己歪打正着去了海南台和某个部门的领导碰了面,并且给自己联系了工作,回到东北后他趾高气扬,四处显摆,并且还主动追求了一个地地道道的美女,就是我母亲,但当时如果按门当户对的情况,他俩基本是走不到一起,不同民族,不同的家庭背景,但就是因为海南一行,让父亲的地位显著提高,我姥爷也就同意他们俩交往,毕竟那是海南,允许先富起来的人都在那边。
然后我父亲又陪着领导去北京出差,那个时候父亲还算文学青年,那边的朋友有天对他说,有个叫刘震云的介绍给你认识认识,我父亲说,认识他干吗。他当时大抵的想法就是广大北方连同北京都是土的掉渣的地方,土得掉渣的地方写文学的人有什么可见的,真正时髦的地方是广东那一大片。
从北京出差回到东北后,海南发来电报,说海南电视台名额满了,去不了了。
但我父亲还是毅然决然的离开了东北,先是去了天津,在去的火车上,父亲一直望着窗外,满脑子都是临别时父老乡亲送别他的场景,他想这辈子都不愿意再见到他们了,太难堪了。父亲到了天津后,先是在天津某报社外的台阶睡了一夜,而后去了北京,在朋友家里帮人做饭打扫院子,将自己的简历和自己写的小说一家报社投,当然都是没有答复,那个年月没有复印机打字机之类的高科技产品,写东西全靠手,所以父亲练了一手好字。
那个时候父亲完全可以继续留在电影院里当放映员,当然,他是没脸继续留在东北,他必须要出去,他成长的环境正是迈着开朗的步子前进的岁月,每天都是日出东方,普照大地的好时光,但往前走了几步,就腿脚迟缓,看起来欢快,其实沉重万分。
然后父亲开始学摄影,自己在小照相馆里打工,再后来回到东北和母亲结婚。
前些日子,父亲的朋友过生日49岁,父亲已经忘了自己哪一年过完了50岁生日,有天我看到他坐在椅子上,他对我讲起北京的岁月:“有一天,我在一家商店门前看见一包散落的花生。塑料包装袋里剩着些,大部分散在地上。我想把它们捡拾起来。我太想吃它们啦。但是我不好意思弯腰。我大约忍耐了两分钟——那简直就跟两个钟头那么长——终于还是弯下了腰,迅速把它们划拉到一起,捧着,跑开。我踅进商店里,绕了几个弯,就像特务摆脱跟梢,确信没人注意我,才挺直身子回了招待所。”
诸如我自己在北京独自开始为了所谓理想独立生活一样,其实我现在看自己的现在和父亲的过去都存在一种结症,就是缺乏生活的勇气,父亲需要在体制内找到一个好位置为前提才敢去闯荡,而我必须用理想二字来镀上一层金让自己有勇气,但说到底这些都是虚假的,在时间的洗涤中已经开始露出斑驳的痕迹。
我和父亲都一样,在年轻的时候渴望找到某种组织认同,容纳自己,但基本上我们这类人只能靠自己来活着,笼络同样的人,我们连犯罪组织都找不到,我曾经这样想过,但我品性不行,他们不接纳我。
人之像他的时代,甚于像他的父亲。
我在北京初去一个剧组的时候,端茶倒水给副导演,然后站在一旁,太阳刺痛我的眼睛,那个时候我已经连续工作了8个小时,没有吃饭,我用袖子挡住眼睛,好像我父亲那年听到“海南名额已满”之后,他也用袖子挡住眼睛,那年他24岁,正是年轻的脸,然后泪水慢慢流下来,然后他迎来他这一生漫长的思想黑夜。
2 ) 重回十七岁:逆光中熟悉的轮廓
文 / 苏乏
【旧事】
发生在学生Mike身上的事或许并不陌生,曾经在校园中名噪一时,但在人生的重要节点所做出的选择令生活陷入窘境,不再有闻名遐迩的学校,也不再有令人羡慕的工作,25年后,Mike面对着所有和中年男子一样的危机,回想当初所做的选择,更多是失去光环后的懊恼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没人知道未来是怎样,所以当赤裸裸的现实将人逼疯,便产生回到过去的狂想,《重回十七岁》并没有陷入改变过去重写未来的俗套,仅通过奇遇令主角回到自己17岁时,但仍旧活在当下,尽管半路杀出保洁员这种浑水摸鱼的方式看起来有些蛮不讲理,但的确使很多捏造的奇遇勉强成章。
事实上Mike并没有如大家期待的那样,用今天的认知重新规划少年时的人生。重回17岁,只是让他确认了当时的选择并非贸然,而是深沉而富有理智的,奇遇让他重新认识了自己,学会珍惜,改变了家庭成员的生活,并赢得了他们的信任。不同于Mike的执着,更多想当初是因为现实生活令人沮丧,那些荡气回肠更显英雄气短,遥望青春与才华如印象派的画卷,回想起来令人心潮澎湃。
如同类题材的影片一样,本片的悬念在于往事重演,在决定Mike命运的篮球场上他会如何选择,是继续比赛赢取光明,还是追出球场谨表衷情。其实仔细分析,这两个选项并不矛盾,甚至有些因小失大的嫌疑,一方不分轻重缓急,而另一方心事过重,导致事情无法收拾。荒唐归荒唐,生活之所以荒唐便是因为感性不假思索,还没做好准备,便走到了时间的档口,不同的世界挂起帷幔,看起来如此相似。
【交集】
影片感受最深的一幕是在法庭上,匆忙赶到的Mike声称自己有一封来自Scarlet丈夫Michael O'Donnell的信笺,在因捣乱之嫌即将被撵出法庭之际,他恳请能够宣读这封信。他红着眼圈将初识Scarlet时的点滴细节娓娓道来,她的母校,她的衣着,他意识到如果容忍自己就这么和她成为路人,那滋味便如同宣判死刑,直到听见她轻声传达爱意,直到那次舞会,他的内心方才感受到无与伦比的宁静与释然,才拥有对抗世间严酷无常的信心与勇气,因为他确定他们相爱,彼此拥有。很遗憾,他终于在繁冗的生活中迷失了方向,成为一名失败者,这些落魄的洋相令他颜面扫地,脾气暴躁,他为那些无端的迁怒与责备而忏悔,也知道这一切无可挽回,即便他对她已经做出的选择万般不愿,但或许放她自由才是最公平的结局。Mike的眼睛离开信纸,深情地望向Scarlet——他即将失去法律名义的妻子,即便她无法从自己这副年轻的皮囊中觉察出真相。
Scarlet一直怔怔凝望这他,那眼神充满了诧异,触动,遥想。这一刹她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校园中,回到昔日美好的时光,回到那份全情投入的浪漫,她再次审视着眼前这熟悉的面孔,也审视着自己在那些逝去的光阴中所做出的忘情选择。他是谁?她忘了自己身在法庭,完全代入了Mike所描述的那些场景,她在遐想,在回味。她觉得不可思议,好像在听曾经那个自己痴迷的少年尽数遥不可及的未来所发生的悲剧,她的思绪在不同的时空切换,已被自己的情感俘获,无法再去判断谁是谁非,只愿沉浸其中去感受,当下已是空白。所以当法官打断这动人的沉默,Scarlet不禁有些茫然失措。
她怅然若失地目送Mike离开,心中充满疑问,她请求法官延期,并意外发现那张所谓的信纸上面只是罗列了一些毫不相关的地址,方才意识到那些甜蜜的私人记忆并非记录在纸上,而是来自于这个年轻人的心里,来自于他最真实的情感世界。她找到了昔日的相册,找到了被修好的吊床,坐到了情景再现的球场中间,并再次难以负荷情感的井喷,慌张离席。
《重回十七岁》的精彩在于Mike并没有自我否定,而是通过回到17岁经历不同时代的校园生活,进而确认自己的选择,重申了信念的力量与价值。本片摒弃了所谓自我救赎、拯救危机的套路,而是在同一判断上不断叠加、强化,这种执着爆发出惊人的情感力量,也更显真实,赢得观众的认可。确然,很多事情再来一遍仍旧如此,否定自己并非单纯意指幡悟、悔改,也印证了人性的虚伪与善变。反观现实,易逝的时光最值得回味,也因其荒谬和缺陷而愈加美好,弥足珍贵。往事是庸碌时忽而闪现的画面,是无常里忽闻熟悉的旋律,往事是一种情怀,而非与自己争辩、诋毁。
想至此,竟有些感慨。
工作这一年,却有与某些身份作别已久之感,不觉间亦有了另一种茫然与惊惶。后来便很少有留下的物品,越是近距离逝去的东西越感印象模糊,是近乎盲点的原因吧。久远到越过少年时期的景象,反倒历历在目。影片结尾展示了一些主要演职人员少年时的照片,颇有映衬影片的意味。生活中的我们翻开那时的相册,留言本,或者任何有迹可循的物品,总会有一种熟悉的味道,像街道,树叶,纸张。一首年少轻狂的歌,一件似曾相识的衣服,一本故作深沉的书,几行潦草或隽秀的字迹,哪篇煞有介事的文章,一个擦肩而过的身影,一段走过千百回的老巷,那个年代留有印象的种种场景都有着奇特味道,杂糅在一起,变成一种冲动。
就这样走在路上,时常浮想,城市的噪音竟然也成为一种寂静。
想至此,竟有些感慨。
2009.07.11 苏乏,北京
3 ) 有一天,这些都会过去的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在这部轻喜剧里找到的一丝感动是源于操场上17岁的爸爸对女儿说:
在你年轻的时候,任何伤心事都感觉像是世界末日。其实不是末日,一切才刚刚开始。。。我的意思是,你可能会再遇到几个这样的混蛋。但是,总有一天,你会遇到一个男孩,一个认真对待你的男孩,就像日出日落陪伴着你一样。
When you're young, everything feels like the end of the world.
Its not, its just the beginning.
I mean you might have to meet a few more jerks.
One day, you're gonna meet a boy who treats you the way you deserve to be treated.
Like the sun rises and sets with you.
想到蔡康永的一篇博(目前已经发现身边就有两位好友转载过),的确:
有一天
這些都會過去的
想到這結果
我就欣慰
再怎麼累死人的愛
再怎麼累死人的恨
都會過去
失眠
被冤枉
塞車
太窮了
都會過去
被輕蔑
被迫說謊
被迫承認自己改變不了什麼
或者
長得不好看
都會過去
说得真好,有一天,这些都会过去的。
4 ) 爸爸妈妈和小孔孔们以及我
昨晚看过一个帖子,一群人帮一个刚生女儿的妈妈出主意,关于怎么纠正女儿的小瑕疵:
比如小时候给她剪睫毛让睫毛长长啦。
睡觉的时候让她的头轮流侧边睡,好让头型饱满以后披长发好看啦。
停止长个子之前不给她穿牛仔裤妨碍她长高啦。
给她捏鼻子好让鼻子长的挺拔一些啦。
给她吃芝麻粉让头发光泽啦。
给她及时配合适的文胸,告诉她不要驼背啦。
芭蕾舞不要跳太多以免小腿肌肉发达,游泳可以多游身材可以更挺拔……
就在大家七嘴八舌的时候,
突然一个男的跳出来意味深长的说“最重要的还是教她怎么处事,否则你们精心培养的再完美的孩子,一个男人就可以把她毁了。”
好像是我们身上有很多大小不一的疏松小孔,它们代表我们的大小瑕疵,爸爸妈妈就想用很多办法引导我们把它们填满,让它们光洁平滑,一如他们希望的我们的未来人生状态。我们不断出现的疏松小孔,一个还未填满又有了另一个。由此可以理解爸爸妈妈为什么从我们一出生起就有操不完的心,操碎了的心。
但是呢,我们兀自在自己的路上自在的安然的走,有时候就是对那些小孔们满不在乎,以为就这么理所当然。跟电影里的女儿maggi神似啦。
有时侯没有父母更真正在乎自己的存在价值。就那么晃晃悠悠的。错过了些本该珍惜自己的机会。
一直以来就处于中间状态,在用心把他们教给我的话“听进去”的同时,没有叛逆期也没有绝对服从。但是越长大反而越珍惜别人给我敲警钟泼冷水的时刻。提醒我本该属于我的责任。父母不可能跟电影一样换个青春的肉身跟我一起上学伴我左右,而且有一天他们会连本来的肉身都从我身边消失。谁来指给我看那些孔孔给我看?谁引导我填满它们?
5 ) 用自己的心情去渲染电影
虽然距离自己喜欢一个人看文艺片默默流泪的日子已经很远了,但是比起几个泛泛之交一起看商业片看得差点睡着,还是有了点改善。到了一个时期,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是简单地做事情,总要和自己的情绪混搭在一起,凑出个什么感受来。
这部片子情节中中,演员中上,节奏中上,总体颇佳。
时间晃一晃,自己工作也有两年。正处于刚从带着天真的埋头苦干中醒悟,还没有突破周围那一层蒙昧,找不清楚该往什么方向走,该不该走下去的阶段。看这样的电影,多的不是去看人家如何面临少年光环淡去后的平庸失意生活,而是想自己以后会怎样,会不会也就着不可或缺却也食之无味的日子无比眷怀自己的青葱岁月。
人家说现在不必过分担心未来,事情总是在不经意间一点点便水到渠成。可是想mike这样无限风光的人物,悄悄黯淡之后也是没有一点痕迹,何况我这种本就不很闪烁的小星星。如何在自己的生活里多年之后仍然处之泰然。我想mike就是缺乏这样的思考,在取舍之后就认定是一种放弃状态,所有的失败都有了借口,生活过得不好也有情可原。可是生活才不管你为什么会这样,也不会说你之前做了那样的选择就会多多青睐加以补偿,什么事情也都是你自己的。
让我想起了三年前改变我人生观的一件事。因为种种,我有了“不管你是否努力,事情都不一定如你所愿,那么索性不去努力”的想法。一直知道这是愚蠢的,但是却习惯了不去在任何事情上全力投入。现在要走出这样的状态了。
mike重新经历了一切之后仍然做出了相同的选择,因为对他来说之前放弃了的那个机会已然不重要了,可是生活该怎样,他会怎样,还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了。生活不像电视剧,让它大团圆就大团圆,你得考虑大团圆之后的琐碎能不能一直美好下去。
这是一个艰深的议题,值得每个人去努力,也不是你想不努力便可以避开的问题。
不过“again”这件事不是任何人都有机会的,也相信很多人会希望改变一下自己的选择看看。毕竟生活中的情感没有电影中那么理想化的坚韧,不可控因素也多得多。
6 ) 想回到过去
故事虽然不算很出众,但已经可以写很多很多的笑料在里面了,搞笑的功夫简直一等一。也许是我夹在在社会与高中之间,看着这部电影,可以读懂里面很多的介于爸爸与高中生之间的“难堪”。包括帮助自己的儿子追女孩,为防止自己女儿受伤而千方百计阻止女儿拍拖,却差点导致女儿爱上自己,同时还吸引到一大堆同校美女,不可否认,男主角的确很帅气(不是37岁那个,他们两个一点都不像)。同时进行的还有他的挚友追校长,笑料百出。这部电影虽然不是什么大制作,不足以在其他国家的票房上有什么出众,但是却不影响它的出众,直接或者间接让我想起《美国派》和《神奇遥控器》。可以说是《神奇遥控器》的神奇加上《美国派》的学生生活。让人在炎炎夏日笑破肚皮感受一丝清凉。再说一句,里面的配乐很不错,主题曲也切合主题~~
严重建议直接从30分钟开始。
比我想象的好看多了
曾经看过一句话 老爹老娘以前绝不像现在这么无趣 他们的激情是在为你存学费 操心这个操心那个中 消磨掉的~即使过了七年之痒 也会存在中年危机~或许让思绪回到过去 才会发现 当年的选择依然是最正确的选择~
好看
Zac最嫩最帅最青春无敌的时候
我真的欣赏不来zac efron
重返十七岁,他还是做了同样的选择。早已注定的人生,又何惧何悔。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珍惜眼前人吧,人们。
又见Georgina,M太像Nate
钱德勒!你还是那张衰脸啊哈哈!
边看边想做过的蠢事,最后就把自己蠢哭了。。。
我可能就是土狗,这种题材的电影看多少部还是觉得超好看,我好土呜呜呜
为啥我觉得片尾字幕比全片都好看
如果重返17岁,许多人都会干啥🤔🤔
“若我真的爱你,我就该放手让你走.If I love you, I should let you move on.”当你还年轻时,觉得每件事都像世界末日。根本不是,一切才刚刚开始。也许还会再碰上几个混球,但终有一天,你会遇上自己的真命天子,他会好好爱护你呵护你,整个世界都围着你。
不是不好看,但漏洞太多
没想到不是烂片。。男主角很帅
原来二十岁的身体和四十岁的心灵才是极品男人。
所以这电影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一个受欢迎的男人,得有40岁的智商和情商+17岁的身体,这太难了...
轻松温馨的美式喜剧,回到高中,还是选择家人。重返20岁,夏洛特都有借鉴此的元素。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