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计划》由姜思达发起,以周为更新频率,只持一台DV为摄录设备。我们寻找这个时代里的关键人物与关键现象,尽可能展开更具深度的对话,追求事件的另一种面相,抵达真实的生活。
今天运动的时候又放了一遍姜思达和金靖对话的DV计划,很想整理一点什么,却好像说不出什么来。只是有零零散散的一点感受,在他们对话的过程中,我心底也发出“对对对,我也是这样,我也这样认为”的呐喊。这些呐喊我总结为:别扭、拧巴、虚伪和傲慢。别扭和拧巴是我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的状态概括,虚伪和傲慢是在这个对话发生的时候我才反应过来,原来我隐藏如此深入的虚伪连我自己都骗过了,我都忘了。直到看这个视频的这一天,我才恍然大悟我的拧巴和别扭源自于我的傲慢,正是因为我的傲慢,我对自己专业不满意却又瞻前顾后畏畏缩缩原地踏步,努力说服自己所做的事情的意义又没办法从内心接受,想要恢复信任打破前的亲密关系却又无法原谅打破信任的人和事,在这样的拧巴中,我越来越不像自己。所以看到这个视频,好像点了我一下,我需要一点点走进自己虚伪和傲慢的壳子里,去消解无意义的想法,做一些实际的行动,才能打破桎梏,卸掉包袱,走出困境。
其实1小时多的访谈的前50多分钟,晚晚都处于那种她习惯的面对刁难的防备状态,话题始终集中在各种奋力解释黑点(找借口)和尬推自己一些自以为的优点(连小虫子都不杀是什么鬼)。令我没想到的是话题的真正深入发生在50多分钟的时候的室内的对话。晚晚说,小的时候当别的女生嫉妒我,我听了会特别高兴,我会进一步给别人施加压力,别人越因为我优秀/过得好而讨厌我/憎恨我,我越高兴。后来,别人都开始讨厌我了,我发现我以为那是我想要的,但其实那不是我想要的。我发现我不是个擅长在互联网上与人沟通的人,所以我也在学习,学习如何在网上与人沟通。在这里,我听到了她的反思、她的自我审视,而且自我审视的很准确。这其实很可贵。narcissists 所做不到的事情就是自我审视,他们永远都认为自己无懈可击。准确的自我审视可以带来变化与成长。这段话让我看到一个不是narcissist 的晚晚,如果她能够准确的自我审视,那么她是可沟通的,她可能和我们每个人一样,拥有自己的成长过程,虽然可能曾经有各种问题,但是可能改变并越来越好。这段话打开了这些可能。
我觉得姜思达能采访到这一点还蛮厉害,之前晚晚还参加过很多主持人的采访(鲁豫,王屹芝之类的),但晚晚说出口的话基本停留在非常肤浅的series of very bad PR moves(这次访谈的大部分内容同样也是)。而只有姜思达可以让晚晚在聊快1小时后终于放开自己,说出这样的自我审视,在可能被拿来攻击的处境下真情实感地谈自己vulnerable 的一面,那尽管她可能在前段说了很多公关不利的话,我还是觉得这段采访挺成功的吧。
有思考 有趣 舒服 感动 美好 热爱 真实存在 我的精神支柱 百看不厌 能够反复去观看 适合夜晚观看 属于一个人的仪式感 点个香薰蜡烛 一杯酒 或是在上班/下班路上听思达的博客 能让整个世界安静下来 听他所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能够进行自我思考和对自我认知 对世界的看法 正能量满满
真的,截图截到手软。 看到喜欢的,就想留着,这种缺点,得改啊!!!
我对她实在是不甚了解。 就看到的弹幕来说,外界对她的评价比我印象中还要差很多。 固定的镜头,不带个人情绪去拍摄,短短一小时两人面对面去对话,字里行间了解到她这些年做了很多有争议性的事,炒热度黑红了十年。期间,思达抛出的某些问题,晚晚要么顾左右而言它,要么干脆跑题跑到大西洋去。 当然,我相信要是真的肚子里没点东西的人,也不会持续红这么些年(我的定义里,黑红也是红),但她没能很好地去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想法。 在思达说出某些想法,对她的观点时,便会插话,打断对方。这种交流方式不好,不太礼貌。 她真,又不怎么真,就一拧巴的人。 想要展示给众人,自己有能力的一面,渴望得到他人的夸奖、羡慕和追捧,却又不承认这点,摆出高傲的姿态,就老娘不屑于你的认可。本质和想象中的自己,无法自洽地出现在大众面前,就会给人一种别扭感,这是她目前最大的问题,也是被大家吐槽得最为厉害的点。 之前在b站看过他们夫妻俩在拍卖行的视频,短短几分钟,就很刻意生硬。 在这些表面功夫上,极尽张扬之能事,自以为是镶了金的凤凰,奈何实质里是落了地的两脚生物。其实这条路,她要是想走得长远和稳妥,可以有更好的方式,多少黑红的明星洗白后又得到大家的喜爱,这一点她可以想想。 当然,前提得是她想。
这哥们忒有趣了。 不知道是故意的还是怎么的,把他搁在晚晚后边播出,变相凌迟呐。 不瞒你说,我看第一期的时候,到后面有点看迷糊了。 是的,打瞌睡了。 有趣的人总能碰撞出火花。 今天这期,随着他们聊天深入,某些对话我居然还得往回拉,再看一次,琢磨琢磨刚刚没能理解的地方。王大卫年轻时当rapper,后来沉浸在书海里,他用了“蜕变”二字来形容这些心理历程。 一个人,知道自己要什么,并为之努力认真地去寻找,且能够从容地去面对周遭人对待自己的落差感,这是需要很强大的内心。 在灯红酒绿的大染缸里,保持清醒也自如的态度去面对,直言对名利、商业与主流等物事的认可和追求。 讲真,这些本身是中性的,是人戴着有色眼镜去评判。 要我说,那些个自诩清高站在道德制高点去指责他人的做法,更让人嫌弃。 跟思达的对话,能看得出聊得痛快,毕竟老哥那抠脚的手总是出卖他的心情。俩人的对话内容是没有范围,侃侃而谈的同时,彼此输出观点。 在高速发展的当下,年轻一代追求意义的焦虑、对读书/读诗的过度神化(某种层面是贬化)、对严肃文学的刻板印象,以及创作的来源和基础究竟是什么等问题,进行了或深或浅的探讨。 尤其是感受力缺失那段,爆炸式消息分分钟塞满你的视线,他人总结快捷提取重点。 |渐渐地,不仅“懒”得辨别真伪,还丢失了语言组织能力。越跟人交流越发现,用文字顺畅、简洁地表达出来,让对方清晰了解你要表达的意思,这事真不容易。 思达也挺沉浸在其中,好几次从采访者变成被访者,也没有“察觉”出来,依旧继续表达。 果然,在熟人面前,更容易卸下心防,敞开心扉去聊。 到后面郭敬明“无辜”出现的那刻,实在憋不住,笑出来了。
凡尔赛之母。 讲真,要不是思达,我都不知道她是“凡学”的来源。 我几乎没怎么看过土味视频,大多时候是看到他人转发才会瞟几眼,倒不是自诩高贵,只是那种会主动替人尴尬的毛病。在看这种类型的时候,尤为强势,压都压不住,看得我浑身难受。 而且,短视频风靡时,我刻意不去看,因为知晓会让人上瘾,更知晓自己自控力差。因此,我对聊天中提及到的人和作品皆是一头雾水,感谢思达放的短视频,挺有趣的。 拥有互联网,于现在的我们而言,是好还是坏? 倘若让你选择要不要有互联网这东西,你的选择又该是如何呢? 互联网本身是中性的,有问题的是某些使用它的人,利用本身的特性,或牟利或索取或窥探,把网民“剥”个干净,套上无形、定制的“锁链”渗透到衣食住行的日常里,掌控着一切。习惯于凌驾其他生物之上,做地球主宰的人类,怎么能容忍自己沦落为一个个具体的数据,被分析、推流和推荐。 这是不是某种意义上的反噬呢?
如果说大卫是无话不谈的好友,那王梓便是他心中某种向往吧。 短短一小时里,不说思达敞开心扉,但能看到他动情的一面,也是极难得的。 思达说没法靠内在产生能量,只能借助外边高挂着的太阳,或者他人的光来折射到自个身上,好让自己不阴郁低沉。因着王梓也是真诚的人,敏感细腻的人是能接收到对方投递过来的信号,是友好接纳,还是排斥防御的。 思达的反应也是很有趣的,他会追随王梓的举止。 对方拨弄头发,他就摸; 对方把手搁在下巴附近,他就摸嘴唇; 此类,不知道是不是意识到了,他两手架在胸前,一些下意识警惕。 到后来,干脆就直言当下的苦闷,用“脏东西”来形容自己,言过其实了。 他活得清醒,却不愿沾染某些东西,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在。但,想想背后的团队,养着的一大班人都在等着他放粮,一些身不由己背负着的时候,也就没法“任性”做自己。 这时看到轻松上阵的王梓,在角落里用自己的力量发光发热,他羡慕了。
坚强与脆弱,敏感与迟钝, 是可以同时存在于躯壳内的。 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平衡,我相信思达也能掌握好的。 DV计划,不就是在流量和内容两者妥协后做出名头来,既有观点表达和输出,又有点击量和关注度。
怎么说呢,这几天她才因为“助理做错一件事,罚款1000元”这事上热搜后道歉,聊天内容偏偏涉及到俩人关于“傲慢”的理解。(当然,此“傲慢”跟彼“傲慢”还是不一样的。) 我们对他人的认知与评价,其实很受外界的风向而有所改变。在这事曝光前后,从弹幕内容很是生动地看到观者表达出对她截然不同的看法。 就有点,五味杂陈吧。 思达面对金婧又不一样,那种大家身处泥沼中“同病相怜”的惺惺相惜感,让他们在对话的过程中,彼此很能共鸣到某些点,是只有一起经历过的人才懂得的。 在娱乐圈,他们对某些存在许久现象有自个的理解,关于“清高”“梦想”“傲慢”等,还有在与人相处上,就“伤害”与“爱人”能力这些方面,皆有不同程度的认同。还用了“学姐”前辈做比喻去讲述现实里会发生的某些事,有种站在中心的边缘感,看着旁人混得风生水起的同时,还在坚持心里的那线。 就剖白程度来说,金靖也没藏着掖着,她把“阴暗面”都拿出来。 本可以说些场面话来搪塞思达,但没有,她把做一件会产生的心态的各个角度直白地说出来。 有时候,“我”扮演人设久了,是会分不清此刻的举止究竟是发自内心,还是为了演戏而演戏。 这点,真的没在掩饰的。 其实,不止明星,我们在面对不同对象时,也戴着不同面具去与人交流。 明星也是人,不过是比普通人付出多些努力,多了点幸运,也紧抓住机遇,得有强壮的心脏,面对恶言的淡然等。这样说来,能走到屏幕前,能被人看到,留下印象的他们,其实都是大浪淘沙,淘下的。
看到弹幕说陶冶装,个人感觉吧,他不是装,是本身便如此,他的生活被现代舞包围,而自己也献身于艺术里。知道欣赏现代舞中这种相对别致的演绎,是需要静下心来的。 它少有情绪起伏,以这个人为工具向外界传递出自己的态度,或许压根就没有意义,只是展示人体的力与美。 就,真的有门槛。我对此的领悟力,还是不足的。 讲真,看到插入的舞蹈内容,我第一反应是--行为艺术?怎么跟日本奥运会开幕式有点相似? (我真的毫无艺术细胞,我承认!!!) 怎么说呢,中国也是近几十年才飞速发展起来,在国际上有一定的影响。 物质方面有飞跃式的跨步,但人文和精神方面,现阶段各种绑手绑脚的桎梏下,人文的发展,说成“戴着脚镣跳舞”已经算是美化了。 至于内涵呢,大多数年轻人还在为生计烦恼,为了那个不知道会不会到来的明天愁苦,真的少有闲情和精力去欣赏这一艺术类的舞蹈表达。 再之,它没有足够的爆点,或吸引力把人们的关注点招引去,说到底还是缺乏耐心。 没疫情时,人们对生死、自由和未来的感悟还没那么深刻,然而在经历了这么些起伏后,大家更多的想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谁都不知道明天事,在有限的时间里,能多取悦自己也是好的。 但,疫情又束缚住大家的脚步,很多东西停滞不前,“中道崩殂”的事情还少吗... 当我看到这期的时候,陶身体剧场已经在计划解散了,挺唏嘘的。 艺术家谈钱这事,放在这里居然不觉得突兀。 在俩人的对话中,流量或坚守,舒适圈或创新,理解或裹挟,抽象或具体,有很多事情都挺矛盾的。 都知道,鱼与熊掌不能兼得。 想要走向某个方向,便意味着需要放弃些什么才行,但有自己坚守底线的他们,却不想。 采访者和被采访者都有自己的妥协,也许在他人看来这没有什么,毕竟你钱已经赚得够多了。 倘若思达不说,我是真没意识到原来这节目没有赞助。 穷,是真的穷。 一台好几年的dv,走天下。 就让我做下阅读理--那忽明忽暗的灯光,就如同两人此刻的心理起伏,对外界的浮夸,对自身的抉择,该何去何从.......(doge) 选择“中庸”之道,完全贴服自身发展是不存在的。 我就一俗人,有时候想想,某些坚持是必须的吗? 退让也不一定就是堕落啊...
我对他的印象来源于《万万没想到》里面父王这一角色,就最深刻的。 他跟思达的对话,感觉是偏向于哲学方面,或者说是彼此在做一次心理咨询的会面。 毕竟他们不怎么熟悉,等到放松了些,有感觉后,短暂的一小时已经过去了,给我留下了意犹未尽的余韵呐。这也说明了,整个谈话的过程是轻松且有趣,有内容输出的同时不会让人觉得被教育,就是很普通的对话,又能从其中,说是学到些什么吧,也不至于,领悟或共鸣到还是有的。
在简陋的dv面前,没有任何美颜与特效,大家看到的就是最真实的采访者。 倘若你在其中有什么逃避或防御的姿态,就会直白得呈现在镜头和内容里,给到屏幕前的观众。
这期双方用的词汇都很有意思。 “本能地活着”、“思维僵化”、“自我修正”等出自于张本煜。 “同温层”、“犬儒”等则出自思达,没说他们在卖弄文采的意思。 一个人的底蕴与知识面,会在接人待物上反映出来,就所听所见到的,两人平时涉猎的范围还是挺广的。 张本煜提到的那剧本,是罗马的一位疯子皇帝卡里古拉。(我这还是被弹幕科普后才知道) 他很会在思达发出某些抽象的言论时,举例子去具象化概念,让观者--起码是我在理解的时候,更清晰些。 很喜欢这种“体贴”的做法,他照顾到我了。 在谈论到“战争”和“摔跤”这段的时候,就当下脑海的第一反应是,人也是需要生活--可做名词,也做动词。 人,大多时候是渺小和自顾的。 战乱的前提下,能过好日子,获取某些“娱乐”的事物来让自己稍微麻痹一下,这真的不用上升到某种高度去指责他人的“糜烂”。 谁比谁,没高贵多少。
《白大山》被张本煜本人定义为“拙劣的模仿”且因技术不到位,导致只模仿到了表面。 在他说出的那刻,我真的有种“被劈中”的失措感。 随着看的东西多了起来,但并不总是理解透彻,会盗窃他人的想法,换汤不换用套在自己的解读,无疑也是拙劣的模仿。 有时是自知,有时则是潜意识,倘若有人这样子面对面问我:“这都是你的自己想法吗?” 我是真的做不到,理直气壮给对方肯定回复。
第一次采访镜头里,没有出现思达的身影,有的是王贺勇的各个角度,某些视角还挺有意思的。且,在思达的镜头里,第一次发觉他是好看的,以前看《乐队的夏天》更多感觉是骚里骚气的。(褒义的!) 不知道为啥,这次的对话, 调戏的意味会时不时出现,随着镜头呈现出阿勇的各个耐人寻味的身体部位,再搭配上思达肆意的笑声,很难不让我想歪。 毕竟,宇宙万物,皆能嗑。 嗑到山无陵,天地合,都想嗑。 本以为这集就在这种氛围里度过,没想到对面这精神小伙给了我不同于《乐队的夏天》的印象,对很多事情的看法,他都是尽可能真诚地去回答,而无法在镜头前明言的,则一律按“转移话题”的方法去处理,不可谓不生硬呐。 阿勇说自己是半只脚“踩”近娱乐圈的存在,可只要他想的话,整个人在里边也不是难事。 他对名利、欲望和物质需求,都保持在一种刚刚好的平衡状态,尽管日常焦虑少不了,但能躺着还是躺着。 从寂寂无名到红再到现在的平稳,听阿勇在说自己这些年的经历,他不会拿腔作调,反而给人感觉就像朋友在回忆过往。 对很多事,都是看破不说破。 当然,你要是问了,也没必要藏着掖着,大家都是需要生活的。 谈到的“真实”与“演”这事吧,不是说辩论圈或者乐队就都真,娱乐圈都假,其实相对而言的。 至于“感动”一说,只能是每个人的经历与共情点不一样,无疑有些人是在演,演着演着就把自己演进去了; 可也不乏有真情实感的人,是真的被触动到,个人觉得不要简单去一概而论比较好。 最后那个“ending”阿勇说要个小孩,还不如不说,把这美好的过程打了个不是很好看的蝴蝶结。。。
即便有一定知名度和粉丝基础的人,还是会焦虑,就如他所说的,自卑和自负同时存在这躯壳上的矛盾体。 刘旸在对话的过程中,不知道应该用什么词汇去形容,是别扭还是纠结,或搞不清自己要的是什么?! 好比渴望出名,自己得趁着35岁关口来临前,赶紧红一把,感受一下。 另一方面却对暴露在聚光灯下的负面影响,没能很好去应对,即得失心太重,过度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而忽略了自己。 原生家庭给一个人的影响是一生的,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的。 当他们聊到有机会想要回去跟当年那个稚嫩的自己说,或许多年后,此刻的自己就不会既坚强又脆弱了。但,我很坚决地不想要回到过去。 过往的那些不美好,真的不想再经历一遍,即便是现在的自己也没能有信心扭转过去的某个瞬间,就怕过得比现在还要糟糕。 就表面看起来是乐观豁达的我,骨子里还是悲观的,对不确定的事物,我向来是不敢冒险去尝试的。对他们聊天的内容的那种患得患失,其实挺能理解的。 还有,关于校园暴力的,跟刘旸的经历简直一样的我,曾经的受害者到旁观者--也就是加害者,自己都觉得很可笑。
就发觉啊,思达聊天的主题都是围绕被采访者的渴望,或者说,应该是最放不下的东西。 有的人是名利,有的人是爱情,有的人是讨好,郭采洁则是亲情。 她母亲的过早“缺席”导致在其成长路上走得磕磕绊绊,直言自己在那天过后被迫成熟长大。 以至于说,如果可以的话,她想回到过去,再次拥有一双带有童真的双眼和心灵去重新看这个世界。 看郭采洁问思达关于母亲的一切话题,她聆听得很认真,是真的很想知道有妈妈陪着自己一路长大的感觉是怎么样的。 爱、梦想和自我,哪个才是虚,哪个才是实的? 我的答案跟郭采洁一样。 自我,倘若它是虚的,或者说不够强大到足以支撑我在漫漫人生走下去的话,这个时候再谈论爱与梦想,就像漂浮在空中的泡泡,梦幻美好却是易碎,转瞬即逝的。 我喜欢郭采洁说的,自我某种意义上是等于自爱。 只有爱自己了,内心才充足,才有能量去爱,去传递爱。 思达的答案,爱才是最实在的。 就如同他展示的那般,这是个沉浸在爱里长大的孩子,姥爷姥姥还有妈妈的爱,让他有坚强的后盾。这种既是铠甲又是软肋的存在,是很多人都渴望的,甜蜜的负担啊~~~ 爱,是无形的,更是有形的,它体现在日常的点滴里,可以是妈妈给切好的水果,也可以是睡在满是阳光味道的被窝里,更可以是妈妈烹调出的每一道菜。
对他最深的印象就是“插刀教”的成员,本想着看这期对话后,能有些许改观。 很可惜的是,不能,且让我加深了对他的“刻板印象”。 光从吃食上,就感觉这人吧,喜欢自欺欺人。 自己搞了些很柴的鸡胸肉,却重油重口味; 具体对话多长不清楚,但吃的就没停过,他反驳道,那是因为一整天没吃饭。 还不如真就听池子说的,好好吃饭,也不至于这样子。 池子举的躺在病床上的人这例子,就很生动--好好的人怎么就这样子了。 对于他的直男言论,我实在是不敢苟同啊。 男性吃了多少红利,也不看看女性被噤声多年,到如今才有些平台发言,也就“普通却自信”短短这几字就坐不住了。 要真的把他们搁在女性的处境,不知道得哭天抢地到个啥德行啊。 说到底,不过就是既得利益者的利益被部分摊开来讲,还没触及到根本的甜头,加之女性意识的渐渐觉醒,不像过往那般称心如意。 于是危机感一起,便群起而攻之。 不管对面是男是女,说的是什么,统统套上“女权”的烙印,搭配阴阳怪气的话,就能把对方定性成不利于和谐相处的一份子,站在所谓的道德制高点上,去谴责和唾弃。 这套路,老熟了。
思达是不能没有梦的,尽管他说喜欢金靖现在的心态。他并非拉不下脸面承认自己对于普通人生的短浅目标,而是他的确不想过这样的人生,思达想要的人生一定是有梦的。改变世界听起来很扯淡,但希望自己的人生给世界带来好的改变是必然。他提到许多次怀疑这个梦的载体是否是电影,我觉得可以是,但也许只是电影被赋予了更高尚更艺术的意义,天然地令人憧憬。而虽然我也不知道思达做采访的初衷和他赋予采访的意义,至少在DV计划里,在那一个钟头慢慢走向人性深处的过程里,的确留下过许多珍贵并属于人的 对世界是好的东西。它也许不像电影充满确切的表述,许多问题也抛向空中成为单向未解的谜题。但也许人生不是答案而是疑问,每个弹幕里感叹世另我的人,每个说着我不能更懂的人,也的的确确在这些并不相似的人生问答里,被宽慰被开解,没有电影那么酷,但也算一个梦吧。
关于成为傲慢的偶像。洒脱自信的人类是迷人的,更不用说那些尖锐嚣张的天才,他们那么轻盈又有力。作为反复自我怀疑,时常迁就牺牲的人类,不免想到像自己这样虚弱的灵魂,大概永远也没办法产生迷人的光辉。那些帅气的 脖子高昂的大人,让我羡慕再自我鄙夷。但思达的存在让我觉得,OK,世界上也还有人在这样犹豫不决地活着,也使用那些圆润中庸的品格,让这个标新立异的世界,多了一点朴素的诚恳。那他也许就是我们这样的人类,为自己的存在性错误,找到的借口和榜样。
某种程度上她仍然是对待自己诚恳的人,在她的虚浮世界里,受伤 不解 愤怒 强装无恙的情绪,都是以傲慢却真切的状态展露的。即使在这种距离和程度的交谈里仍然存在不可消弥的巴别塔,语言与沟通的能量尚不足以支持我们去戳破一种渴望真诚语境下的虚假,也不足以让我们被一份虚伪的绝对真实所说服。
我们唯独劝勉自己,即使是面对滑稽不自知的虚伪,仍然不至用尖酸与嘲讽置人于死地,对虚伪的辛辣调侃无法反证我们的真,事实是它暗含悲剧,跨过只会造成伤痛 没有狂欢,并将残忍揭露我们并非对立于虚荣的真善与美。
我也最终不无讥诮地承认,这类人的存在仍旧是这个真实世界的荒谬真相,他们仍然带着袒露的逻辑,不以为意的虚荣,绝对坦诚地在这个世界良好生存着,“世界不是绝对诚恳才能成立”这一法则,屡屡自我举证。尽管我坚持用自我捍卫,诚恳的世界会更美更好更善良。
短视频当道多年,思达却做越来越长的视频了,采访的嘉宾都是有“争议”的,但同时也是真实的,还是那句,要学会沉下心思考再发言
姜思达是天才//补完《仅三天可见》后来补一句 姜思达的采访能力在这一两年里简直是质的飞跃 虽然在三天可见里已经够直击和深远 但不论是受制作方局限还是自己的局限 发问总还是像打直球 把“真实的对方”当成利益在挖掘 但在《DV计划》里 访谈不再是访谈 而是一个看似平常的谈天对话 看似毫无压力 却让一个人放下所有戒备并且把所有的自己掏出来放在姜思达手上 好像是真诚 我在姜思达身上看到的真诚总比别的媒体人多些 才会如此吧
晚晚这一集想不笑都很难
思达在播客里也表达过,要发声,如果你明知自己的话是对的、是进步的,那就应该发声。如果我们把公共话语的平台让渡给那些人和那些声音,那我们就永远无法听到正常人和同路人在哪里。那么,《DV计划》就在做这件事。
难得的真诚一面
难得能看见活人做节目。真的,活人。不是机器,不是宣传委员,不是疯子。
姜思达这采访水平又升级了。Ricky太敢说了哈哈哈哈笑死,很真诚很透明
DV计划:https://www.bilibili.com/bangumi/play/ss41551 —— 1.黄觉说他年轻时“哈英”喜欢Radiohead、Oasis、Blur… 2.郭采洁:……为什么你们都不会自己去找东西吃?为什么你要吃的东西都是别人给你端上来的或者是二手的?就比如说像一部电影的快剪,那叫什么(一分钟看完)对,一分钟看完,一分钟看完有意思吗?…… 3.挺久没听 Click#15 的歌了,看了姜思达与Ricky的访谈才知道杨策已退出 Click#15 了;……
我太喜欢Ricky这期了
“只要你在做,你就在抵抗消失”。谢谢你,姜思达。
王大卫
是我喜欢的 “松弛的氛围 偶尔的嬉笑 在交流中某些思维的碰撞 ” 两个亲近的人都不能全部了解对方,更别谈大千世界网络众生如何通过只言片语解析别人的生活。我们需要慢下来,各种意义的慢下来。
真诚交流,温柔叩问
我真的很喜欢姜思达 晚学诚不欺我 我得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不要脑袋空空还爱硬装哈哈哈哈哈
好好。记得以前那种棚内录的访谈节目,尤其嘉宾是发生了一个大新闻事件以后接受采访的明星。带着期待去看了以后,根本就在问一些不痛不痒的、泛泛的问题,对于大家好奇的问题避而不谈,真的很无趣。我觉得这是传统媒体衰落而自媒体崛起的一个原因,大家希望真诚期待真诚,更希望公众人物直面自我,采访者去挖掘一些更深层次的东西。大家都变得真实且追求一些什么了。
思考很累,直击心灵很累,对对此还有好奇心的人瑞思拜(中性)。人性不值得端详,所以不想再深入了解任何一个人,也不再想被任何人深入了解。
也许在日益繁杂的节目限制下,独立制作是另一种出路。我们得以平静的思考,得以喘息。但观看每一集里的人,我都提醒自己不能仅用对话来构建这个未曾接触过的个体。人是百态的,这是我从这个节目里所看到的。
他太幸运了,有足够商业的人顶着商业的部分,给他设法保全自己核心的机会,当然他也不让人失望。就是,就是太幸运了。再来就是勇敢,如何能啥都说但又不羞耻不悔恨,被大家柔软地接受,近乎宠的爱着。做不剪辑的东西如果没有对暴露有偏爱,那就是太自信了。确实很厉害,天赋。
美神出品必属精品。
为数不多一个多小时没有花里胡哨的剪辑,纯粹随意聊天也看得津津有味的视频。特别喜欢媚男指控那一期,和男朋友一起看,时不时就暂停然后激烈讨论,就像我们也参与进了视频一样,变成了四个人的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