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1999年,一顆不明的巨大「流星」墜落在地球上。之後調查證實這其實是一艘外星人的宇宙船,之後世界的某些強國為了將其修復並彌補墜落時對地球環境所造成的破壞(還得掩蓋掉這個外星船墜落的事實),而組成了統合政府。並由地球統合軍將其改造成為全長1200公尺的超大型主力戰艦,命名為「馬克羅斯」(MACROSS,德文「大宇宙」之意)。其間人類卻也歷經統合派與反統合派國家陣營的分裂,在綿延的爭戰中馬克羅斯的改修則仍然持續著。直到10年後,在馬克羅斯舉行正式起用下水典禮的當天,在月球軌道附近突然發現有大規模的時空跳躍反應。而此時馬客羅斯艦上的主炮竟自動發射,並擊中在月球出現的外星艦隊觀測艦!事已至如此頓時成了趕鴨子上架,不把對方惹毛才是怪事……於是統合軍只好展開接戰,並讓馬克羅斯升空啟航,以轉移敵方注意。青年一條輝陰錯陽差的坐上了統合軍的戰機捲入戰鬥,並救起了一位名叫林明美的少女,且與艦上女軍官早賴未沙的不吵不相識……被稱為「第一次宇宙大戰」的這場人類對異星人的戰爭就此揭開了序幕。而圍繞在輝、明美與未沙之間的感情糾葛,卻也開始介入了戰事的發展之中,甚而成為主導後來歷史走向的契機……
反战要反彻底,或者彻底投降带路,或者倒挡踩死油门,不然你对敌人的宣传犹豫不决时,敌人笑里藏刀发动突然袭击。人类和被人类污染的杰特拉蒂将领一再使用这样的招数,与其说是感化敌人,不如直接承认就是使坏。
我印象里有两次,要求地球人接吻给外星人看,作为打击武器。是的,直接就是当武器用,用武器的最终结果是害命杀人。其中一条辉直说这么做很野蛮,而明美与海皇表演时很意外地没有抗拒。海皇本来应该激烈反对的,因为这是军方赤裸裸将明美作为工具。
海皇这样一根筋的反战者应该不在少数。因为地球环境就是如此之恶。在见识过监察舰之后,仅仅为了分赃和统一思想就打了八年的世界大战,其必然恶果就是诞生了一个威权军政府,干出为封锁消息就将五万平民硬生生赶上火线的恶行,其恶劣程度超过给一亿居民赋红码。
即使Macross舰上这些直接保护平民的军人也是在一个惹祸精的带领下。Global舰长强行启动Fold于前,突然变形机体于后,再后来胡乱指挥把安大略省炸得一片荒芜。如果不是因地球毁灭让舰上五万平民成为重建的火种,他前面的行径几乎就是剧中最大的杀人犯。
我可以认为这种混乱设定都来自剧情设计的粗糙。剧情无处不粗糙。不然阿拉斯加基地怎么就刚好只有早濑一人幸存?人类到底保留了什么科技让生产资料全毁的幸存者居然没饿死?当你了从杰特拉蒂的战史中解了地外远远不止一伙两伙三伙四伙外星生命时你觉得重建Macross有救吗?为什么人类都能大规模基建火星了却对监察舰的动力技术都玩不明白?以及区区一千二百米长的舰体内怎么就能容纳一座拥有高架公路的城市?那些躲在地下掩体里的平民怎么穿过真空环境把拍电影搞直播的专业器材都搬进飞船的?
如果你把你的怀疑从可笑的Macross城市和日漫小圈子里也属于史无前例简化的Macross舰桥这些集火槽点中移开,单想想人类历史上是经常出现封闭环境下同性相吸的,那么你就会知道编剧对人文历史多么无知。 杰特拉蒂人怎么就不能搞基搞姬摩擦出自己的违禁文化?你不能浅显地用亚述、朝鲜或者红色高棉这些简单例子去设计或解读一个有情绪无情感的外星社会。剧本对杰特拉蒂的粗糙设定就如他们飘渺的地球语言理解力,他们明显有情绪,有惩罚机制,有面对和消灭文明的经历,却看不出从中诞生了原始文明的影子。
还是《Equilibrium》逻辑更自洽,要避免文化就得首先封杀情绪。
而人类在这些情绪中是反面。一条这个主角从充分展示了孤男寡女只要有机会共处一室就总想着那个。面对杰特拉蒂的方面典型,人类想那个简直就太正面太高尚了。所以为啥不在杰特拉蒂残党面眼皮底下脱衣服演A片呢,那样敌人别说战斗力下降,简直能原地自爆了。
总想着那个,肯定是胸无大志的。一条没打算当将军,早濑也没想开大舰。没办法,地球从一开始就糟蹋成那样,如果军人有大志,那么肯定加速得更快了。幸亏他们没大志。
《超时空要塞macross》38年之后看还是神作,尤其前30集体现的世界观和格局,和星球大战也有点类似,配乐牛逼。
初中的时候在电视上看见过介绍,对林明美忧伤失落的神情印象很深刻。重温无意中看到了评论,原来这么多人都不喜欢她吗?刚开始的林明美给我印象真的非常好呀,是个热情元气、经常给辉鼓励加油的美少女,换我也一见钟情了。后来的任性,是不谙世事加上成名之后的飘飘然吧,不知道战场的残酷,以为辉还是那个自己偶尔想起,随叫随到的人。人物设定是少女不知愁滋味,我在这个年纪,比她还要作。表哥我倒是觉得,只是喜欢光鲜亮丽的明美了,他的价值观我不认同,后来明美认清现实,也和他掰了。当明美唱着《我的男友是机师》我真以为2个人都默认了关系,结果她还是多次伤害一条辉于无形之中。后来因为成长速度不同和战争的干扰,她和一条辉一直都没有当面好好沟通过,在不同的方向上渐行渐远,最后的告白也为时已晚,可以说编剧有意通过这段无果的恋情,让主角升华成长。像一条辉最后所说,我是挽留不住她的,她代表着男性最初的女神形象和苦涩的初恋。的确,明美给人的感觉看似柔弱,又像飘忽不定、温暖的的风,我想她最后放下了这段情感,继续着梦想和事业,用一段爱情是否圆满去衡量一个角色,也有失偏颇。
未沙不同于明美,她是个外表冷静,实则温柔重感情的女性,有很强的决断力,和一条辉志同道合,属于成年人之间的日久生情。TV版一条辉几乎是在最后才确定自己的心意,我不是特别喜欢这种模式。其实未沙和辉,不写成男女之情,而是异性之间的欣赏和共鸣,也挺好的,战争题材主角没有cp我觉得也蛮正常。
一开始我以为要讲一条辉屌丝成长史,后来发现并不是,他本身就是一位性格温和、有责任心、技术了得、吃苦耐劳的好青年,最初只是为了明美参军,心心念念只为明美,过程中逐渐找到了自己的理想和使命,最后成长为一位优秀的军人,在那个特殊环境下是自然的,几年后放下和明美的小情小爱也是必然。
麦克斯和米娜这对的he反衬出福卡上校和克劳迪娅的be,虽然我有预感上校会盒饭,但还是很伤感,战争就是残酷的。
很多女孩都会从天真任性、以为自我为中心的林明美,成长为成熟冷静隐忍的早濑未沙。
宇宙有希望,是因为有爱吧。
《超时空要塞》,一部完美融合了战争、种族、爱情的动画,TV版粗糙的画面相较于其剧情可以说瑕不掩瑜,对战争的反思,对人性的思考,对社会的观察,皆是其探讨的对象。
你很难想象一部40年前的动画拥有如此深刻的精神内涵。剧场版在TV版的基础上完善了三位主角性格的设定,TV版的剧情加上剧场版的人设可以说是近乎完美的存在,这也是为何两部作品世界观不同却要合起来看的原因,少了任何一部都会让人觉得遗憾。剧场版受限于篇幅,剧情方面实为遗憾,但其画面堪称日本手绘动画时代的巅峰代表作,让如今那些只会恰烂钱的牛马们情何以堪。
日本投降已经过去76年了,然而这个国家的内在精神却还是一副战败国的样子。在工匠到躬匠的路上越走越远。80年代为日本泡沫经济的巅峰时刻,《超时空要塞》便是这时的作品。日本空前的经济实力极大的刺激了日本人的民族自信心。但今日再看日本,实在是让人唏嘘不已。所有这些皆为教训,日本的反面教材经历对于我国也有着一定的现实教育意义。
这篇是专门按时间顺序吐槽剧情漏洞的,只给一星。
1-Macross残骸还剩下什么
从剧情中看Macross至少剩下了舰体主要结构框架以及不少外星科技。也因此片头还在用RPG互射的地球人忽然就掌握了傲游太阳系的能力,不仅造出无限动力的变形战斗机,还能把舰队派驻到近地轨道甚至其它行星上去。
然而学到了如此多的科技之后,人类居然搞不定Macross的反重力引擎?
再参照下美航77号撞击五角大楼的结果,Macross能引起巨大的海啸,它就不应该留下可以重建的残骸。
2-Macross成员分布
日本科幻动漫经常把战舰的驾驶室跟作战指挥中心混在一起而且极端简化。本片的舰桥设计就是极端中的最极端,一共只有六个人,其中早濑是典型的士官,根本就不可能升职成OVA里的舰长,克劳迪亚到底是在开船还是在控制武器也说不清。
其实简化舰桥设计还不是大问题。动画开篇根本没介绍其它重要成员,仿佛早濑就是二号人物。结果后来开各种会议时高官冒出来一大堆明显他们才是舰长之下万人之上的角色,但他们被设定得仿佛纸片,任何作战任务中都没他们事。
Macross的航空作战人员描写得也是一坨乱麻。初期作为自卫的中坚力量,剧中动不动就报告几个中队被全灭,那么舰上到底养活了多少飞行员让他们不停消耗的?
3-平民怎么过活的?
这恐怕是全剧最经典的槽点。我就先抛一个问题——如果没有这帮平民登船,Macross的军人是否有自持力生存下去?我猜编剧就没想过。
本剧一开始岛上被空袭,其剧情描绘就如Macross的微缩舰桥一样儿戏。岛上平民东躲西藏和展开救援的内容被一笔带过。之后这些人迷迷糊糊从地下掩体进入了宇宙飞船。
注意Macross盲目进行超空间飞行时是把原岛屿地上部分给切掉才一起转移到冥王星轨道的,这里稍有差池直接就把岛上的防空掩体给劈成两半了,正在避难的居民可能直接就失去氧气和温度原地暴毙。即使跳过这一问题,显然Macross并没把地球上的空气也带到冥王星,所以当时一条的民用飞机飞出去就失压了。那么岛民们就需要从地下掩体穿越真空地表再到达砸向地面的Macross,他们怎么做到的穿越呢。
不仅是穿越,从来后面铃明美的演艺发展来看,这些岛民居然排除万难把电影及摄像机等等专业民用设备都搬进了飞船,这些玩意是先前他们带进防空洞的吗?
至于那个城市就更可笑了,各种槽点。现在手机GPS如此普及,即使对长度单位无感的观众也可以去丈量下自己家到最近的公园有多远。而Macross这个总长度不过四分之三英里的“小”船,居然容纳了一个拥有十层建筑和高架公路桥的城镇?除开这些夸张表现,单就是明美家那个餐馆的建筑就继承了原先岛上建筑的所有破坏痕迹。那么居民是在冥王星附近的真空环境下徒手把地表的楼房也搬进飞船的吗?
至于后来剧中还能看到这座飞行城市里有钱人依然是有钱人,就仿佛银行结算系统依然完整一样,那恐怕是编剧不了解人类社会如何运作的一个典型写照吧。这五六万人是如何把基本的食物带上飞船的,难道他们吃的其实是一开始给军人准备的配给?恐怕更合理的情况是在这座钢板做地面的空中城市里,他们连排放下水都无法解决。
还好只是编剧不懂社会,现实中不懂社会的结果就如现在的中国,只要一封城就肯定出现食物危机。
4-人类是怎样重建的?
不管地球人的先进程度如何,那场毁灭地表一切的战斗很显然夺走了人类几乎全部的生产资料,这比毁掉成品更严重。所以地球幸存者首先面对的是严重饥荒,在被烧红的空气中毒死或者饿死将不可避免。在毁坏度更小的游戏《辐射》中人类靠着保存完好的一些神器才能恢复极少的文明样貌,而绝大多数地区在几百年后依然连公路网络都不能修复,但在本剧中战后两年居然到处都有私家车穿行,真不知zentran是怎么给地球人做苦力的。
这是一个时代的经典啊
这在当年,不,在现在来看都是神作!当然,我说的是OVA...
三刷,最喜欢的一幕是辉护送未莎去地球两人分别时,为她闪烁的红色信号灯,希望她能成功归来。这些小小的灯光,多打动人心啊,对地球之行忐忑不安的未莎来说,从这一刻开始,她终于找到了除了军队生活之外,自己生存的意义,这浩瀚未知充满敌意的宇宙之中,终于也有了想要回去的身边。
在一起的人未必是最相爱的人,严重证明这一点
比《可曾记得爱》经典无数倍,当一条辉对着林介生和林明美敬礼的时候他已完全从一个任性的男孩成长为像福卡一样能独当一面的男人了,还有马克思和米丽娅的爱情、卡姆金悲壮赴死、福卡的临终等等经典桥段…Macross所表达的不仅是歌和三角恋,空战、宇宙、文明,这些更是对“文化”本身的虔诚和瞻仰…
初代macross从形式到主题都为后来人奠定了太多太多,但再也没有一部能在文化×战争×爱情三大要素上达到如此高明的平衡、有趣而兼有深度。一群年轻人创造的属于他们的经典与传奇,一个时代和一个宇宙的期望和缩影。我永远能感受到其中直达心灵的冲击、感动和爱,个人最爱的动画TOP1。
童年啊.
沿以太空歌剧类的公路形式,剑走偏锋用通俗情感与流行文化作为软实力战略手段,看杰特拉帝人感受熏陶的反应非常有趣。而后半熬过危机百废待兴则一改前段的风格,专心处理遗留的儿女情长,基调伤郁衬托主角们的心境变化,结局亦是唏嘘感怀。同时还不忘引出了宇宙拓荒这一系列核心目标,为续篇打下基石。
MACROSS的初代的经典之处其实就是在真实系机甲类动画的范畴内创造出了一条新的道路。全系列最大的特征是“歌”与“三角”,初代的出现也使得当年只有18岁的河森一举成名。对于初代,其实我觉得经常会忽视的是监督石黑老爷子和未纱的声优土井,这两位都是不俗的人。
关于记忆
该死的三角恋。去死去死。
缺11 14字幕
经典
这个系列我的印象依然是女主角唱歌男主角打飞机。
还是小学看的,清楚的记得,6年级的时候,大家还会讨论昨晚播放的剧情,漫长的三部曲,对于小学生来说似乎显得冗长了点,但是,把感情把爱融入宇宙、太空和科幻的氛围,我看懂了。很有爱的一部鸿篇巨制。 H2 2011.1.15 23.15
太好看了。
82年的画面真心蛋疼,可谁叫我没童年只好现在来补;林中二烦死了
超级经典的动画!超级经典的三角恋爱!史诗级别的太空之旅!
太Tm经典了
终于看完了30周年QTS蓝光修复版,画面比以前精致多了(不过那些BUG画面剧组坚持不修正……),即将上传至迅雷方舟。音乐方面,美日两版不相上下,但美版配乐技巧更胜一筹。歌曲日版胜出(美版只有一首歌觉得好听)。世界观和文化思考方面,日版胜出。台词设计方面,美日各有优点,但美版更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