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父母爱情与金婚风雨情 对比
父母爱情拍的比 金婚风雨情 差远了 1 父母爱情太理想化了 安杰和江德福的婚姻中几乎没有任何家庭常见矛盾 而 金婚风雨情在这方面展示的就比较全面 2 江德福娶安杰几乎没有付出任何代价只是后来在提干晋升方面受到了一点儿影响 但即使如此 江德福还是做到了守备区司令的高官 而 耿直为了娶舒曼 不得不脱下军装 放弃成为将军的机会 离开自己钟爱的部队 转业到地方 虽然耿直这种情况和做法在任何时代都属于极少数 但耿直的做法似乎更符合内个时代的人 也更符合艺术创作 同时也更感人 3 父母爱情所展现的生活 似乎更符合高官家庭的生活 比如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家里依然有充足的主副食品和茅台酒家里甚至富裕到拿新鲜的生肉去喂狗 这似乎已经完全脱离了老百姓的生活 还有父母爱情里面几乎干什么事都有专车接送 再譬如 一年的工资将近 9万 这些似乎都是普通百姓 望尘莫及的 而 金婚风雨情里算展现的家庭似乎更贴近普通百姓的家庭 在物质困乏的年代里 耿直和舒曼也会挨饿 到了晚年 舒曼也会想赚钱但是却因为投资而赔光了几乎所有的积蓄 但是比起 安杰的 赔了将近 9万之后的 气定神闲 神态自若和轻描淡写 舒曼的反应似乎更接近一位普通的家庭妇女 4 父母爱情借助海岛的封闭环境完全淡化了历史 把人们在那段岁月中的压抑和精神的崩溃完全回避了同时也大大削弱了年代感 当然之所以这样做 自有它的原因 可以理解 而金婚风雨情对那段历史的展现和对那一时期人性的挖掘比父母爱情要深刻和好的多 5 相比于江德福的以权力保护老婆 耿直似乎更有担当 更有责任心 也更爱自己的老婆 相比于安杰 甩手掌柜的形象 舒曼则更贴近一个 贤妻良母好儿媳的形象 如果说 江德福和安杰的爱情更多的是靠权利来维持的话 那耿直和舒曼的爱情和婚姻则更多的是靠真情来维持 在我看来 在婚姻生活中情比权要可靠得多 6 父母爱情这部剧似乎处处体现着 以权谋私走后门和腐败的正当性 江家和安家的所有子女几乎都成为了军队高官 而金婚风雨情所展现的貌似完全没有 以权谋私 走后门的腐败 有的只是一对恋人从相互通信时的仰慕 思念 和 神交已久 到见面陷入热恋时的甜蜜 到结婚前的动摇 复杂心情 到 新婚燕尔的 如胶似漆 相互放弃 到 短暂的 七年之痒 再到婚姻中期的 风雨同舟 不离不弃 到中年疲惫 濒临离婚 到 倾城之恋后二人重归于好 相敬如宾 到步入中年为儿女的各种操劳再到进入老年后 走向 金婚时的 相濡以沫 共渡难关的全过程 这种写法似乎比 父母爱情更感动 7 和金婚风雨情相比 父母爱情的老年妆和老年戏实在是 差了一些 8 我觉得耿直和舒曼比江德福和安杰要幸福得多。综上所述 我觉得 金婚风雨情 比 父母爱情拍的要好得多。 顺便说一句 我完全不在乎 电视剧 植入广告 因为这个剧本写的太好了 这部剧的所有演员 也演得非常好
2 ) 金婚还是二婚?
《金婚风雨情》原名叫《金婚2》,这个原名的确有些不太合适,既然描写的是原配夫妻的金婚岁月,怎么又加了个“2”,这岂不是成了“二婚”?意识到这一点之后,制片方赶紧把名字改了过来,可这名字虽然改了,通篇却还是给人以“二婚”的感觉。
其实也难怪,这原本就是在前作的剧情架构基础上进行的“二度创作”,前作《金婚》的矛盾冲突由几种显著差别的要素构成,而这些要素全部延续到了《金婚风雨情》当中。其一是地域的差别。《金婚》里面的蒋雯丽是北方人,张国立是四川人,到了《金婚风雨情》,这个“南北差异”的婚姻关系掉了个,周韵成了杭州人,胡军成了唐山人。其二是“城乡差别”。《金婚》里面,张国立出身农民,胡军也是农民出身,蒋雯丽家里是城市小知识分子,周韵则是资本家的女儿。其三同时也是最关键的差别,是男性女性身份地位学历背景的差别,分别是小学教师VS车间主任、军人大老粗VS医院儿科大夫。很显然,制片方试图延续一种成功的模式,可这也正是问题所在。因为影视作品不是千篇一律的工业产品。对于创作者而言,简单地、机械的重复还会有多少激情可言呢?没了激情就如同是“二婚”中的男女,如果双方都拼命在对方身上去找自己前妻或者前夫的影子,这日子想过好恐怕也太难了。
具体到《金婚风雨情》还存在一个更为致命的问题,就是这部剧的结构方式。《金婚》当中是以一对夫妇的金婚岁月去映照共和国从建立到成长的整个成程,每一年既是一集。这是一个很巧妙的结构,人们看得不仅仅只是一对夫妇的风雨人生,更重要的还是能够从这一对夫妇身上体味这个国家的风雨历程,如果说个人的生活就如同树叶一般“每一片叶子都是不同的”,那么作为一个更大的集体——一个国家却不存在类似的状况,历史是已经写就的历史,黑纸白字摆在那里,第一次读跟第二次读,如果不懂得转换角度,也没有更进一步的体会和理解,是没有任何区别的并且也是很无聊的。而我们这个国家六十多年的历史,能够放在台面上的那一部分原本就是极少可以用来转换角度和重新审视的可能性,那么把说过的话重说一遍又有多少价值可言呢?
约稿勿转
有句俗话说的好,“冷饭难温,温热烫心”,说的是冷透的稀饭很难再加热,因为稀饭做熟之后会成为粘稠的胶状物,一旦冷却再加热的时候就会受热不均产生“糊锅底”的现象。婚姻也是如此,第一次婚姻无论幸福与否,都会相伴以灼热的激情,可随着年龄增长,第一次婚姻结束之后若想再度加热就必须慎重小心,必须要时刻注意,分为小心才不至于糊掉锅底。可这样的热法,一旦成功就是“温热烫心”,有可能比新饭还要好吃。创作也是如此,续集之作貌似有成功经验和前车之鉴,但如果仅仅如此就以为可以坐收渔利,简单复制,而不像“热冷饭”应该做的那样“倍加小心,努力经营”,就一定不会收到更好的效果,搞不好还会把锅底搞糊。
3 ) 人生好时光
五一之后,天气转得像秋天了,然后看了《金婚风雨情》,或许是因为这名字才对得起这飘摇的季节。不知怎的,时光一去五十年,英姿飒爽的耿直同志就忽然老成这个样子了,我想这老的也未免太快了些罢。说实话,对于编辑塑造的这个高大全的人物形象,我打心底里是接收不了他就这么“忽而老去”的。人都害怕看到别人老,因为这也就在见证着自己慢慢老去。这当间儿,突然想起刘心武写的一篇短文《人生好时光》,其中有这么一句:他一生当中的好时光,也就是写作爱好与才能得以施展喷溢并占据中心位置放射光芒的时间段,加起来不到十年而已。我又不自觉地想到今天和66岁的朱老师谈天,回头想想他们那一代人,又有些潸然了。他们这一代人的人生好时光,多半是从78年之后开始的,粉碎四人帮,迎来了“科学的春天”,算算年纪,朱老师那时候也都是31岁的人了。人说“三十而立”,指的就是这从“而立”到“不惑”的人生中最宝贵的十年吧。
再来说说这耿直的“人生好时光”。若从他17岁入伍到28岁结婚算起,他这十年是在部队里过来的。从列兵到营长,经历了淮海战役与抗美援朝,从一个没啥文化的大老粗摇身一变成为了知识女性眼中“最可爱的人”,无论如何,这在那个时代的人眼里这些年是可以算作“好时光”了。也是,没有这些历练的经历,就没有后来的耿局长,甚至他包容、豁达、忍耐的性格也应该是那个非常时期所形成的。28岁回到北京的耿直,因为这种性格被老军长亲自拔擢,也是因为这种气质让舒曼一见倾心,他的这“人生好时光”倒成了后半生的基石,可又是“不足为外人道也”的。电视剧里呈现出来的,已经是是耿直28岁之后的故事了。从28岁到40左右,这又是一段“人生好时光”,恐怕也是“人生最后的好时光”了。对于经历过整个六十年代的的人来说,可能早就懂得什么叫做牺牲、奉献和死亡了吧,而与这些相比,那些貌似严重的“肉体出轨”或者“精神出轨”反倒像是调剂苦涩的作料了。我总想,若是没有些强大的精神意志与顽强品质,很多人是走不出那个年代的。同时,这也是舒曼的“人生好时光”,这十年,让她用后半生验证着这一辈子她只爱过这样一个人,一个这样“完全”的人。那么对耿直来说,是不是有些不公平呢?很对人会忿忿他连佟志那样的“精神出轨”都没有过,真是枉活了这一辈子了。这个问题也困惑了我一段时间,直到看了胡军一家在鲁豫有约的访谈后才算解开了一些。
胡军的父母也走过了“金婚”,奇葩之处在于这一对老人一辈子从没有红过脸、没有吵过架,比耿直与舒曼的爱情看起来还要不可思议。老胡同志说他在单位都没有和同事们吵过嘴,为什么到了家里还要和最爱的人生气呢,这是没有道理的事情。听他们讲了很多的细节,直到我觉得这种“天上的爱情”是可信的,只是很难复制罢了。其实“金婚”五十年,爱情若要能够发酵并且保鲜,终究是少不了一生当中十年左右的一段好时光。这十年里,能让该发生的的都发生了,若不经历误解、彷徨、绝望和悲伤,我们的人生往下走去,反而会是无比崎岖的。这就像是从一扇窄门误入,却往往赏鉴到了大风光。而且,这十年的光景,也必定由各种如期而至的偶然所构成的,若是没有唐山地震,没有未启程的留苏、留美,没有资本家二小姐的标签,耿直与舒曼的爱情会更美好么?恐怕答案也一定是否定的。
掐指一算,我周围的男女女,几乎都在这个“人生好时光”的时光闸道里,后面有人等着鱼贯而入,其中的人多半却是苦涩的,只想着逃离。21世纪的80后,显然不比文革时候的年轻人轻松,也肯定不如那时候的人辛苦恣睢。要说是什么让我们在这“好时光”里仍不觉幸福,我现在想到的就是“爱情”了。我相信一见钟情的爱情,我也相信没有爱情的长久婚姻,我同意没有婚姻的爱情并不是耍流氓,我也同意婚姻同样可以葬送爱情。可是看了《金婚风雨情》,我忍不住地去想:耿直把一生中最好的时光,甚至于一生,都付给了爱情,这究竟是时势造就,还是命运使然呢?想了很久,我终于觉得,若是我换成了耿直,大抵也能做出这样的事来,这既是时势造就,又是命运使然吧。
4 ) 一部被广告毁掉的剧集
前20集看着还算是不错的连续剧。可是随着年代越来越接近当下,广告也就一点点开始渗透进来。到后来这广告多得都起了反作用了,金龙鱼广告一集就要出十几次!我发誓看完这部连续剧我打死都不会再买金龙鱼的食用油了,因为被它的广告恶心到了。还什么新飞电器、湾仔码头、天士利、平安保险,连蒙牛的亲子下令营的广告都做。到最后这广告简直是铺天盖地,从剧作到台词再到场景没有一个地方不是为广告服务的,什么萃华金店、立白洗洁精、牵手果汁……整个一广告时段插播连续剧!!! 对于一些喜欢恶搞的观众或者网友倒是完全可以把这部剧的后十几集给改变成猜猜猜之类的娱乐节目,那就是说出每一集都出现了多少个广告,分别是哪些品牌的广告。带着这个问题观看电视剧也许会开发出一个连续剧的全新功能。要说金婚2的一大贡献那就是创造出一个全新的电视剧新类型——广告植入式连续剧。它的剧作中心不再是故事,而是广告、产品、销售。
等到最后一集这广告已经完全做到走火入魔的地步了。要说那些植入广告是为了经济利益还能勉强说是碍于市场生存法则的压力迫于无奈。可是这最后一集就是一次编剧、导演加制片人的集体自恋行为,金婚的姊妹篇为金婚1做广告。真是王婆卖瓜啊!好歹都是文艺工作者,不说按着艺术家的高标准要求自己,多少也得把自己当成个知识分子来要求吧。结果个比个把自己往王婆的层次上捣饬。金婚1都播出那么久了,现在还做广告经济意义是不可能有了,明摆着就在这集体自恋呢。在金婚2里面大说、特说金婚1好。本来,这金婚1、2都挺好,可是被这么一搞,到最后就全变味了,那就只能有一种生理反应,反胃。
好好的一部剧集就这样被毁得一塌糊涂,这种露骨和直白的广告植入,这力度,这广度,这深度,简直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令人发指。做为一名普通的电视剧观众我表示强烈的抗议!我们这些电视观众为了看一集连续剧已经不可避免地看了剧前、剧中、剧尾的那么多广告了,到了正剧当中还得时时刻刻地接受广告的植入和轰炸,真真是没有一刻被放过的啊!好好一个本子,好好的一批演员,好好的一个故事,就这样被毁到到最后一点观看的情趣都没有啦!电视剧要是都这么做下去,那中国观众就没活路了,最后只能导致中国电视也就没活路了!!
5 ) 是一部非常好看的剧,故事很感人,请不要盲目评价为烂片
原本以为金婚风雨情是金婚的续集,看了之后才知道根本不是,完全是两个不一样的故事。唯一相同之处就是两对夫妻一起共度50年风雨。仔细看了这部金婚,发觉这根本不是烂片,有些无知人士却一个劲盲目评价这是一部烂片,也会因为其中广告植入过多而容易疲倦。但喜欢这种温情故事的人根本不妨碍细细观赏和感动,金婚2的内容其实比金婚1写的更好。
金婚风雨情里经历最动荡的时局,尤其是文革那几集真的特别好看。风风雨雨,一世相伴,然后渐渐老去,这都是最贴近生活的胡故事。我觉得几个主要演员都演得很好,超级好。当然金婚1里张国立和蒋雯丽也演得超级好,知名度相对也要更高一点。之前因为金婚1太受欢迎了,金婚2注定要被压光彩。
细细地看过之后,真是被金婚风雨情里面很多平凡的生活细节感动得一塌糊涂。胡军演的耿直的人设很高,志愿军英雄形象确实很光辉添彩,周韵演的舒曼美丽善良,也为爱情牺牲很多。特别是老年时候两人相濡以沫共度各种难关,实在感人肺腑。
太羡慕金婚这样的爱情,亲情了,一生一世一双人,白首到老不分离!现在年轻人对婚姻的态度都浮躁了很多,真正找到一生一世牵手相伴到老的人结合,我认为是天大的福气。其实这部金婚2主要不足就是植入广告太多,显得稍微生硬了点。
6 ) 总算演完了!
电视剧金婚风雨情在济南新闻台热播,有幸我参与到了。不过可以这么说,剧情,中规中矩很不中国人,浪漫有余,煽情多余,也许有些人的人生就是如此。两个人很恩爱,耿直也确实耿直的吓人,但是却很浪漫,准确的说有些不像军人,也不像一个人民英雄。倒是像个毛头小伙子,一个半吊子大学生,刚刚出场就放弃了继续从军升迁的机会,而选择与舒曼结婚并且转业到地方,某种程度确实很爷们,但也确实很小男人,像足了南方的小男人,目光短浅的看上去就是那种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爷们儿,一点都不像一个出身北方的大男人。但是懂得取舍也确实做得很好。不过在那个时代,这是致命的弱点,大多数因为选择了女人,而且是那个时代出身很不好的女人,而可以幸福一辈子的应该不多见。80年后谈恋爱才会如此决绝的,居然会在我们的祖父母辈那个年代所表达出来,我想这在当年一定很稀奇,为了爱放弃一切,这不是查泰来夫人,也不是浪漫的英国贵族。一个出身草莽的大字没有一箩筐的志愿军战士,可以放弃戎装,但是为了女人而放弃“革命前途”有些让电视剧过度穿越时代与国境,有些不可理喻。季诚可以是如此浪漫的,因为只有受教育的才知道如何表达浪漫,也才懂得这就是小资情调。
导演或是编剧几乎是把浪漫这样的气质强加给了耿直。一个当年的革命战士到不至于像画册中渲染的铁骨铮铮和舍生忘死,但至少应该是刚强的有骨气的,是很硬的很倔强的,同时也是很不好说话,很不通融的,这几乎是那个时代的特色产物,例如离休所里面的老人,就是如此不具备柔软性。而胡军演绎的那种男人,似乎没有经历生死,因为死过一次的人会很在乎一些自己珍惜的,例如军衔和记忆,石光荣有这样的激情,所以常常“自焚”但是胡军饰演的耿直没有,倒像是从英国或是那个欧洲贵族学校归国的绅士,例如英国病人当中的那个,或是走出非洲的那个丹尼斯。定位不准确是硬伤!过度美化当年的革命军人也是不准确的。不懂芭蕾舞是对的,因为那就不是中国的,不懂留学受高等教育也是对的,因为这些在那个时代看来是离经叛道更是通敌卖国的。
很喜欢耿直与老战友之间的那种感情,没有过度渲染,有的是生死的交情。老战友的楚建一口山西话很有喜剧效果,很幽默很给力!胡军饰演的耿直,前半段很不错,后来逐渐老年,胡军似乎把喜剧给彻底颠覆了,不断的惊声尖叫,不断地怪笑。我认为老年男子一般很沉稳,作为局长更加应该是一种官僚的嘴脸。当然不排除我的先入为主,但是当年张国立的佟志就好很多,晚年那种脆弱,那种需要人常在身边的样子,的确看出来张国立做了功课,有生活,而胡军除了同性恋以外,再也没有获得突出的演技肯定。需要补做功课。
祖峰很不错,演绎的一个神经质的医生,很脆弱,很小男人也很斤斤计较,计较为什么自己就和舒曼不能走到一起,悔恨终身的感觉。不过个人认为,资本家大小姐出身的舒曼确实应该和季诚走到一起,因为同为南方人除了口味一样,更多的就是可以做到彼此协调,没有南北差异。也就是说要不是那个时代,也许一个大小姐的确适合医生结婚的。这也说得上来是一种门第的观念。因为舒曼本身和身为军人出身的耿直无论各种地方都没有相同点。有些人会说正因为没有相同点,两个人才会走到一起的。可是事实中的婚姻很现实也很残酷,没有共同语言的男女怎么会走到一起呢?也怎么会走的长远呢,祖峰的角色很不讨好,但是祖峰却演很出色的完成了,并且很生动的让人物丰满起来。
舒曼的饰演是姜文的妻子,说实话演技一般。非常一般,更多的我认为如果可以的话,为什么不让秦海璐出演呢?或者李冰冰,至少要一个会演戏的啊!前面的金婚一当中,蒋文丽的文丽很出彩,本来到了第二部也认为会很生动的去注视另外一对夫妇的金婚生活,结果只听到了相当做作的南方普通话在无力的全是主人公。我认为除了选美和结婚让周韵很吃香,我想更多的也就是在这个圈子当中有了姜文这样一颗老树做大雨伞,在姜文的圈子当中也许会很吃香,例如姜文会会找到郑晓龙,然后力荐自己的妻子。因为找工作没有关系没有熟人确实不行,尤其是演艺圈,不然嫁给你图的神马?周韵的演技怎么说呢,不是完全不获得肯定,而是从年轻到年老,从医学院的大学生到医院儿科主任都没有一个起承转合。或者说完全都是一个样子,表情也还,有时候还走神,生气的样子和高兴地样子似乎都很木讷,或者这么说吧,演员或者是好的演员需要的是灵气,就是很有天赋,这是上天给的再加上后天锻造。可是周韵真的没有,不大气不说,作为一个医生的哪种职业上的敏感也不专业。儿科大夫的特有气质不足,虽说一种米养百样人,但是周韵的最大特色就是没特色。
相比较,秦海璐的护士和护士长之间的过渡,文革前和文革以及文革后到改革开放以后的变化很巨大,演绎的相当成功,感觉人就是这么老去了,这么功利了,出卖丈夫获得文革期间的一切成功,牺牲别人保全自己的那种自私自利,以及到后来买基金牵连别人被骗时候的那副嘴脸再到做了外婆的苦口婆心,我想这真是影后啊!至少会演戏,秦海璐饰演的角色很出彩,很要强,很功利也很婆妈,倒是这条副线不断的打断我欣赏舒曼耿直的婚姻,也不断的抢戏。
这会不会演戏不需要特别表现,一看胡军就需要再回炉,而周韵需要从中戏开始,也需要更好的导演调教。显然,姜文面对心爱的妻子做到的只有护犊子,我看前半段的时候第一集出现姜文,我很欣慰的想起才看完的{春桃},那种赋予我的感动,然后看到他一出场,尽管明显老了,我都奔三了,何况他呢?显然还是很会演戏,很引人入戏,结果不久就现实了,这个军长不再有了,这部电视剧就开始在平庸中走下坡路,尤其是后半段就开始荒腔走板了。除了广告词比较多,就是为了广告而做出的一些刻意桥段。金婚1里面也有类似的广告,但是毕竟好一些,也自然,但是这一部里面就多了很多,把原来的那种两个人和一个家庭的亲情给打断了。
故事吗,还是那么老一套,就是两个人相互厮守到老,而感情逐渐枯萎互相支撑变成亲情。但是这样的质变需要的是量化的过程,也就是漫长的半个世纪。但是总觉得珠玉在前,这部欠缺的就是孩子们的成长,舒曼似乎根本不在乎孩子,因为看到蒋文丽那种为了大宝忙前忙后的感觉,真是一个妈妈,相信每个父母都会为之动容,我也会言不由衷的说出来---可怜天下父母心,因为我没有做父母,所以不知道父母的苦,但是周韵已经有了孩子,却苍白的表现了一个母亲的角色,似乎只会谈恋爱,只会听音乐,就连对于医术不精的那种无奈表现的也相当的不专业。我认为这是一个失败的角色,主线过于弱势,被强势的副线抢戏了。就连小桃花等若干喜欢耿直的女子出现都居然那么璀璨和耀眼,当时看到的时候就像如果舒曼真如周韵所演绎的,那么耿直势必出轨,当然剧本不允许,把耿直对心爱的女人的忠贞表现的想一个女人,因为男人不会如此,精神出轨难道就不是出轨吗?这比一夜情还可怕。但是胡军表现的却像个大女人,不如耿直母亲这个角色精彩,还有就是玲子的出现,作为耿直的妹妹所塑造的那种铁姑娘也是相当的不错。
总结,整部电视剧就是为了周韵混个脸熟而使用一般精英去陪衬一个不会演戏的。这里面内情不得而知,作为观众,我只好可以忽略周韵,并会抵制电视剧中所做广告的任何商品,例如某水饺,非常难吃。
我居然看了一上午这个= = 丫的,为什么每次看这个的时候看到耿直跟季城斗嘴我都觉得他俩很有爱咧?啧啧....腐烂了!(¯﹃¯)
全剧都靠耿直撑着,好男人,周韵实在不如蒋,植入广告太多了!
真呀吗真好看~~
也太好看了吧,耿直有你在,神马叶问好男人都是浮云啊啊啊啊
冲姜文断断续续在电视上看了点 胡军的桃花阵容真强大 王艳 张延 胡可 一个比一个讨人喜欢。。。
老胡军演的太好了,到最后全然是个老头了,我都忘了那个推门的大猛A了,出色!
三星半。我更喜欢石菲菲那对
很好看 周韵美的很
前半部分更纯更真切,后面孩子多了,太乱。
胡军这大梁挑的真好啊,要哪儿有哪儿,虽然都是村干部的长相他比国立桑有戏太多了,张国立跟蒋雯丽都成扑克牌脸了,这片子最后毁于霸王式植入广告了,闻所未闻简直了,到最后看他们拿起来一个有商标的物体我就害怕
其实很可乐。。。故事也有点意思。。。只是这种戏还植入广告让我有点无语,然后周韵的演技还是…额,不自然。。。虽然笑起来我觉得还挺舒服。
这个比张国立那个好多了,张国立和蒋雯丽,永远那副要死不活的模样,看了就转台,讨厌!
今晚大结局啊
17 1973剧本很一般,最痛恨的是那生硬的广告植入
看了一集差点乐死
后面就不好看了
你们喷我吧..可我真的很喜欢看这个掩面><
不上瘾但很有意思的电视剧
感动。哭。
看着看着就烦了,可能自己的生活这样子才会觉得有滋有味吧。广告太多太明显但是过程中还是有意思的,尤其刚结婚的十几年